> 重點推薦 > 寧陽縣各街道鄉鎮情況介紹

寧陽縣各街道鄉鎮情況介紹

  文廟街道辦事處位于山東省泰安市寧陽縣城,2010年9月,原寧陽鎮撤銷,同時分設文廟和八仙橋兩個街道辦事處。文廟街道因地處寧陽縣城著名景點文廟而得名。下轄北關、東關、小吳村、關王村、石橋村等原寧陽鎮城中村、城郊村。

  自然條件

  文廟街辦位于寧陽縣城核心位置,西鄰寧陽縣八仙橋街道辦事處,東臨鄉飲鄉,南靠泗店鎮,北依堽城鎮。地理位置優越,是寧陽縣建成區的主要商業街所在。境內地勢低平,溫度適中。

  社會經濟

  根據縣政府的最新規劃,文廟街道將被打造成寧陽縣的商務中心,與該縣東部“泰山之陽科技產業城”相輝映,構成寧陽經濟的兩極。文廟街道內有凌云商廈、華聯商廈、萬達百貨等重要商城,實驗中學、寧陽四中、郵局、林業局、金陽廣場等科教文衛基礎設施。隨著寧陽經濟的快速發展,一大批商業項目將落戶于此,如秀水佳苑商業地產等。另外,文廟街道的城中村改造也加速進行,如北關、東關、關王村等是其優秀代表。隨著寧陽城區的東擴,文廟街道也迎來了重大機遇。

八仙橋街道

370921002001 121 西關居委會

370921002002 122 邢家莊居委會

370921002201 122 大廟臨邑東村委會

370921002202 122 大廟臨邑西村委會

370921002203 122 周家臨邑村委會

370921002204 122 王家臨邑村委會

370921002205 122 郭家臨邑村委會

370921002206 122 徐馬高臨邑村委會

370921002207 122 張陳臨邑村委會

370921002208 122 路家臨邑村委會

370921002209 122 沙嶺店村委會

370921002210 122 紅廟村委會

370921002211 122 任家村村委會

370921002212 122 楊家集村委會

370921002213 122 花石橋村委會

370921002214 122 李家莊村委會

370921002215 122 許家莊村委會

370921002216 122 楊家莊村委會

370921002217 122 吳家東和村委會

370921002218 122 李家樓村委會

370921002219 122 青川中村委會

370921002220 122 青川寺村委會

370921002221 122 青川圍子村委會

370921002222 122 大屯村委會

泗店鎮地處寧陽縣城南部,鎮總面積54.03平方公里,轄36個行政村,總人口4.2萬人。2000年被泰安市委、市政府命名為“小康鎮”,2002年被評為市級小城鎮建設先進單位。

區位優勢明顯,交通便利。省級干道濟微公路縱貫南北,黃吳公路橫穿東西,鎮內鄉村公路四通八達,村村通柏油路。鎮駐地到縣城行程只需要5分鐘,15分鐘可達兗州火車站,3小時可達日照港口,6小時到北京,8小時到上海。

特產豐饒,名優特產眾多。“牛村犬肉、蟋蟀、彌猴桃”被稱為泗店三件寶。許橋白酒綿香可口,回味悠長,早在清朝年間就是貢品。許橋白菜個大質優,口感特別,暢銷省內外。

經濟發展形成“一帶、四區、八大骨干、兩大基地”結構體系。“一帶”,即以濟微公路為軸心,北起縣城邊界,南至古城村,東西至寧陽溝和光河,占地10平方公里的經濟隆起帶。帶內已崛起縣級“八仙橋經濟技術開發區”和鎮級“南王黑白鐵開發區”,以及“通宇鋼鐵、興旺鐵業、華強機械、金華泰工貿、中興工貿、金輝工貿、建安工程、通達儲運”八大骨干企業。帶內土地由政府一級壟斷,設立了土地資源管理庫,辦理土地征用、租賃簡捷方便。

“四區”,即“八仙橋經濟技術開發區、南王黑白鐵開發區、鑫安加工區、高莊住宅區”。“八仙橋開發區”,各項生產要素配套完善,設施先進,側重于安置發展大型規模企業。“南王開發區”,實現“六通一平”,已形成中小型規模企業。“南王開發區”,實現“六通一平”,已形成中小民營企業的聚集效應。“鑫安加工區”,依托華寧集團鑫安煤礦,致力于煤炭焦化、精洗、運輸、儲藏、煤矸石利用等煤產品的延伸開發。“高莊住宅區”,融入縣城總體規劃,重點發展高檔住宅,休閑娛樂設施建設和商業網點。四大園區營造出連點成面,以點帶面的0效應。

“兩大基地”,即畜牧養殖基地和蔬菜制種基地。畜牧養殖以波爾山羊、魯西黃牛、豬、雞等為重點。存欄量已達200萬只(頭),肉聯廠、肉食品加工廠等企業的招產工作已經鋪開,至2005年,畜牧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比重將達到60%以上。蔬菜及蔬菜制種面積發展到30000多畝,豐樂種業公司、蔬菜育種協會等一批蔬菜及蔬菜制種加工經銷企業迅猛發展,至2005年,蔬菜制種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比重將達到30%以上。

東疏鎮位于縣境西南部,北接王卞鄉、白馬鎮,南連泗店鎮,東靠寧陽鎮,西與西疏鄉、汶上縣為鄰。面積42.76平方公里。鎮機關駐東疏前村,距縣城8公里。蒙館公路橫貫全鎮。

建置區劃 東疏西漢建村,時有疏廣、疏受叔侄兩人分居東西,居東者為東疏。鎮境,1949年屬第四區。1955年屬西疏區,1985年初屬西疏鄉,年底屬西疏公社。1959年初由西疏公社改設為東疏公社。1983年6月撤社建區。1985年11月撤區建東疏鎮,同時西疏析出建為鄉。鎮以政府駐地村而名。

東疏鎮轄49個行政村,6.2萬人,耕地面積8萬畝。奶牛存欄量達3000頭,建有養殖規模在千頭以上的養殖場四處,增加群眾收入500萬余元。

東疏鎮黨委、政府把畜牧業從農業生產中突出出來,結合奶業富民工程實施,把奶牛養殖定位到快速增加群眾收入上。2003年投資200萬元、占地100畝的鄭莊奶牛養殖園區建成投入使用,奶牛存欄量達1000頭。創造性的提出了“招商引牛”的發展模式,并吸收天津、東北、濟南等地奶牛飼養大戶進駐鄭莊奶牛養殖園,吸收外商投資興建了擠奶生產線;2004年泰安口福公司在灘頭村發展了養殖規模超過1000頭的養殖園區。同年上海老板在后學村發展了養殖規模超過1000頭的寧陽順康牧業有限公司;2005年趙劉村建成了新世紀牧業有限公司。目前,我鎮初步搭建起奶業發展的平臺,形成有東疏特色的奶業發展模式。四處養殖場的建成極大的促進了我鎮奶業的發展,為農民增收探索出一條致富路子。

伏山鎮位于寧陽縣北部面積84.3平方公里,土地面積公頃轄83個自然村,59個行政村。2003年底總人中6.6萬人,其中農業人口6.2萬人,人口密度為783人/平方公里。2003年,全鎮按照“挑起工業立鎮、農業產業化、小城鎮建設三面旗子,抓好穩定工作和計劃生育兩個點,做好一篇‘人’字文章,突出招商引資,激活做大工業調整優化農業,放手發展民營經濟搞好招商引資歷工作高標準建設小城鎮”的工作思路,全鎮上下團結一致加快發展。2003年,全鎮農村經濟總入達到6.3億元招商引資1.3億元,實現財政收入97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760元。

一、自然條件

寧陽縣罡城鎮位于山東省寧陽縣東北部,北依五岳之首泰山,南臨孔子故里曲阜,西與水泊梁山相望,總面積11826.7公頃,轄63個行政村,人口8.3萬人。氣候屬北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年均日照2679.3小時,年平均降水676.1毫米。境內有寧陽最大的水庫――月牙河水庫。鎮內自然資源豐富,主要礦藏有煤、鉀長石、河沙等。其中,優質鉀長石儲量860噸以上,具有很高的開發價值。

二、經濟條件

近幾年來,罡城鎮工業經濟發展迅速,形成了煤炭,形成了煤炭、電、機械、鋼球加工、輕紡、建材、農副產品加工為支柱,門類齊全、結構合理的工業體系。全鎮高新技術企業  家,其中泰安圣殿工貿公司生產的“泰獅”牌碳素鋼球于2000年6月通過ISO9002國際質量體系認證。圣殿公司和金龍公司已獲得自營進出口權,產品銷往全國十多個省市,并遠銷美國、西歐和東南亞等多個國家和地區。農業經濟全面發展,先后被省、市、縣列為糧食、棉花、花生、蔬菜、農作物良種等商品生產基地。第三產業蓬勃發展,流通業、信息業、房地產業、旅游業、現代服務業發展迅速。

三、基礎設施

交通――京滬鐵路、京福高速公路、104國道、濟兗公路縱貫南北,蒙館公路、磁萊鐵路橫貫東西,鎮內公路四通八達,村村通柏油公路。

  電力――鎮內有電力廠一座,可滿足30年內全縣經濟發展的需要。

  通訊――程控電話裝機量達2萬門,可提供國際、國內直拔電話、移動電話、寬帶互聯網絡、特快郵遞等現代化通訊服務。

  供水----地下水資源蘊藏豐富,可滿足生產、生活用水的需求。

供汽――鎮內擁有裝機容量1.8萬千瓦的熱電廠一座,可保證工業用汽和生活用汽的需求。

罡城是改革開放的熱土,真誠歡迎國內外有志之士前來考察,洽談項目,投資興業,共同開創美好的未來。

山東省寧陽縣蔣集鎮位于寧陽縣中部,北依五岳之尊泰山,南臨孔子故里曲阜,西傍水泊梁山。全國最大的倒流河--大汶河貼北部西流,全鎮總面積84平方公里,轄40個行政村,總人口5.2萬人。

交通便利 蒙館公路橫貫東西,東部緊靠京滬鐵路磁窯站,東距104國道、京福高速公路入口2公里。鎮內28個村通柏油路,通信電力設施齊全,萬門程控電話與世界溝通方便快捷。

資源豐富 境內河砂、花崗巖、石灰石、鉀長石、礦泉水資源儲量大、品質優,易開采,其中石材儲量為12億立方。

特色鮮明 花生、生姜是特色產品,花生常年種植面積4萬畝,年產量1.6萬噸,是全省最大的優良品種繁育示范基地,素有“花生之鄉”之稱,鎮內的花生專業批發市場是魯西南最大的花生集散地,年交易量達8000萬公斤。生姜品味好,風味獨特,年產量達5000萬公斤以上。設施農業發展迅速,太空蕓豆,美引長茄、板栗、杏梅等農產品和肉食雞、奶牛等農副產品產量逐年增加。

工業發展 各類花生、生姜加工廠達100余處,花生、生姜制品暢銷省內外,農產品加工、農機制造、紡織、化工成為全鎮工業支柱,年產值達10億多元。

環境優美 境內彩山海拔320米,林木覆蓋率達90%以上,風景秀麗。2000畝板栗、4000畝杏梅環繞山腰。華佗廟、八角泉、扳倒井、福壽石、一劍天、五言石等景點,令游人流連忘返,是休閑旅游的理想去處。

磁窯鎮地處寧陽縣中東部,南北長16公里,東西寬8.5公里,總面積128平方公里,占全縣總面積的10.9%,地勢南高北低,丘陵面積占總面積的46%,耕地面積8.2萬畝,下轄81個行政村,總人口9.3萬人,2003年全鎮工農業總產值6.8億元,人均純收入4206元。

磁窯鎮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京滬鐵路、京福高速公路貫穿南北,磁萊鐵路由鎮駐地始發,設有磁窯和南驛兩個火車站。另外,104國道、濟微公路、蒙館公路、朝柴公路在鎮內交叉通過,形成了暢通、細密的交通網絡。

磁窯鎮礦產資源豐富,名優特產眾多。大汶河優良建筑用砂儲量豐富;西、南部山區花崗巖類建筑石材廣泛,東北部石灰巖裸露地面;另有大量的陶土、耐火土、磚瓦用粘土、石英石等礦藏資源。三葉蟲化石(俗稱燕子石)、生姜、大周西瓜、中華壽桃、汶香等名優特產,產量豐富、聲名遠播。鎮內有山東海化魁星化工公司和山東華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兩家上市公司,其著名產品三聚氰銨和神農丹,遠銷四方。2002年,規劃31平方公里的磁窯高新技術工業園落成,成為磁窯鎮經濟發展的隆起帶,目前已有幾十家國內知名企業落戶該區。

磁窯是經濟發展的舞臺,是投資經商的樂土。

華豐鎮位于縣境東部。北與岱岳區隔柴汶河相望,南與靈山鄉為鄰,東連東莊鄉,西接南驛、磁窯二鎮。面積59平方公里。鎮機關駐新街村,距縣城35公里。蒙館公路、磁萊鐵路橫貫全境。

1949年屬泰寧縣,1956年劃歸寧陽縣,1957年7月劃入新泰縣,1958年3月成立華豐鄉,9月由華豐、靈山、東莊三鄉合并成立華豐公社,1958年底,華豐公社復歸寧陽縣。1983年改華豐區。1985年建華豐鎮。因境內華豐煤礦而得名,1999年,全鎮轄30個行政村,29個自然村。

1999年,全鎮工農業總產值5.83億元。農林牧漁業總產值0.7億元,其中,農業0.5億元,林業0.007億元,牧業0.19億元,漁業0.002億元;工業總產值5.13億元。農村經濟總收入1.75億元,其中,農業9491萬元,工業3186萬元,建筑業2571萬元,運輸郵電1365萬元,批零貿易餐飲935萬元。財政收入697萬元。居民儲蓄余額50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755元。

農業 耕地42030畝,人均0.77畝。農作物播種面積69555畝,復種指數165%。糧食作物54240畝,糧食年產25898噸。經濟作物15315畝,油料產量3306噸,棉花17噸,蔬菜10049噸。林木覆蓋率20%,蓄積量2萬立方米。果園2970畝,果品產量1200噸,其中水果1140噸。桑園1144畝。該鎮突出三園一牧(果園、菜園、桑園、畜牧)建設,立體種植1.5萬畝,四作四收面積3000畝。大牲畜存欄4106頭,豬2.1萬頭,羊7155只,家禽54.7萬只。水產養殖面積10畝,水產品產量30噸。

鄉鎮企業 鄉鎮企業1073家,從業11086人,年產值6350萬元。以煤炭、機械制造、建筑建材、食品加工、日用塑料、五金電器為主。主要企業有華豐鎮煤礦、華建水泥有限責任公司、建筑安裝公司、東躉特產有限公司。

個體私營經濟 私營企業765家,從業4500人。個體工商戶320戶,從業450人。個體私營稅收200萬元。。

葛石鎮位于五岳獨尊的泰山以南45km,文化古都曲阜以北25km。總面積132km2,轄27個行政村,人口7.2萬。葛石鎮是聞名全國的林果之鄉,工業基礎雄厚,歷史悠久,境內現已發掘整理定型的從新石器時代至兩漢的文化遺址9處,是齊魯名鎮之一。

自然條件:葛石鎮地勢北高南低,神童山、黑山都是界山。西北半部有杏山、皋山、杏嶺、馬山等,西部有銀羊山、金羊山。境內大部分為海拔百米以上的高地,山嶺起伏,溝壑縱橫。漢馬河發源于鎮境北部,縱貫境內。砂石山區、水源較乏。礦產有煤炭、鉀長石、花崗巖、大理石。

經濟狀況:2003年全鎮工農業總產值14.5億元,比上年增長32%。其中工業總產值10.1億元,增長38%;農業總產值4.4億元,增長28%;農村經濟總收入達5.61億元,增長6%;財政收入1500萬元,增長29%;年未各項儲蓄余額達到11626萬元,年未各項貸款余額84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508元。

農 業: 2003年全鎮耕地面積88614畝,其中水澆地43095畝,林果總面積達10萬畝。主要農作物小麥、玉米、地瓜,經濟作物有花生、大豆。2003年糧食總產42454.2噸。林果總產量5068.8噸,產值1.4億元,以大棗為主,水杏、黃梨、黃桃、甜柿等名果應有盡有;大牲畜存欄15562頭,生豬存欄量53900頭,出欄73730頭,分別增長70%和73%。新建冬暖式蔬菜大棚515個,養蠶多用棚618個,獸禽養殖棚242個。

工 業: 葛石鎮礦產資源豐富,工業基礎雄厚。2003年全鎮共有企業54家,其中工業企業32家(大二型1家,小型31家)。企業主要集中在太和工業園區,“太和工業園區”包括金陽集團、華煤礦機、煤炭購銷、再生紙廠等企業,97年被命名為“省級鄉鎮企業示范園區”。園區現占地1.8km2,已成為以煤炭生產為主,冶煉焦、紙業、食品加工、礦山機械制造、建筑建材、農副產品加工、金融、通訊、餐飲服務、日用百貨等百業并舉的工商業集團。其他企業主要集中在鎮駐地,有南泉水泵、華鑫礦業、浩翔飲料等企業,主要生產離心水泵、高鉀石粉、菌陳大棗露等。

泰山之陽,汶水西流。在汶河南岸,有一個風景秀麗的地方──東莊鄉。它轄 45 個行政村, 6 萬人口,總面積 100 平方公里。

交通便利:磁萊鐵路、蒙館公路、朝柴公路橫貫東西,西距京滬鐵路磁窯站、 104 國道 10 公里,距京福高速公路入口 12 公里,距-公路入口 20 公里。

礦產資源:鐵礦、大理石、石灰石、白云巖、河沙、粘土、煤炭、鋁土、黃金、礦泉水等,特別是鐵礦、鋁土礦、大理石、石灰石、河沙等資源,儲量豐富,有很高的開采價值。

水資源:鄉內共有大小水庫 26 座,塘壩 114 座,地上水資源 3500 萬立方米,未被污染。南部山區泉水清澈,水質潔凈、甘甜,富含多種礦物質。

旅游資源:南部鳳仙山生態旅游區植被繁雜茂密,林木千姿競秀,石壁鬼斧神工,山間碧水潺潺,是娛樂休閑、陶治性情的理想去處。

農畜產品:省優產品紅光板栗、紅富士蘋果、“早大白”土豆、加茜亞西紅柿;防護林 1.8 萬畝,經濟林 1.2 萬畝,豐產林 5000 畝,桑園 4000 畝;小尾寒羊、鴕鳥、奶牛、柴雞等。

民營經濟:形成礦產品開發、機械制造、農副產品加工、繡品加工四大支柱產業;有豪杰礦業、富茂巖材、華強紙業、鑫源織造、敖昌精工、泰山水泥、富強果品等民營企業 58 家。

小城鎮建設:設施完善,功能齊全,實現“六通一平”,常住人口 1 萬人,建有鳳仙山植物園。

東莊愿與有識之士共商發展大計。

鶴山鄉位于寧陽縣西北部,北依五岳之首泰山,南臨孔子故里曲阜,西望水泊梁山,大汶河流經北部。全鄉轄49個行政村,總面積99平方公里,5.5萬人,耕地8.8萬畝。東部平原土地肥沃,西部山區資源豐富,是重要的建材供應基地。四大特產靈芝盆景、綠豆粉皮、咸鴨蛋、黑花生有較高知名度。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顏廟、自然景觀保護區皋山的皋山紅月、玉皇廟、奎星閣、風月樓、汶河玉帶、五雞臺、顏林等構成文化旅游休閑勝地。近年,鶴山人依托當地優勢,實施工業經濟、民營經濟、農業產業化、小城鎮、招商引資五大戰略,經濟和各項社會事業發展速度明顯加快,發展后勁明顯增強,發展環境明顯改善。鶴山人民歡迎各方有志之士到鶴山投資興業,共創美好未來。

鄉飲鄉位于寧陽縣城東南部,北依五岳之尊泰山,東臨孔子故里曲阜,南靠兗州市,西與水泊梁山相望。全鄉總面積68平方公里,轄15個行政村,59個自然村,人口3.7萬人。2001年全鄉實現國內生產總值2.6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800元。

鄉飲鄉工業發展迅速,形成了以建材、釀酒、農機配件、建筑安裝、制鞋、農副產品加工為支柱,門類齊全,結構合理的工業體系。主要骨干企業8處。2001年完成工業總產值1.68億元。

農村經濟全面發展,農業產業化成效顯著。建有速生豐產林3萬畝。種植、養殖、加工專業村10個。優質小麥良種制種、大棚蔬菜、西瓜、桑蠶、畜禽養殖形成規模。

鄉飲鄉地處平原,氣候溫和,地礦物質豐富,交通便利,能源充足,基礎設施能,兩個文明建設協調發展,社會環境、經濟環境穩定有序,我鄉先后被評為“泰安市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安全文明鄉、糧食生產先進鄉鎮、全縣水資源管理先進單位、名優瓜菜高效示范區、速生林發展特別獎、農田基本建設先進單位、特色經濟(粉制品加工)發展先進鄉鎮”。我鄉投資環境優越,政策寬松,是中外客首投資興業的風水寶地。

鄉飲鄉人民勤勞樸實,熱情好客,誠實守信,歡迎中外客商到鄉飲考察環境,治談項目,興辦實業,共創美好未來。

欧美精品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日韩中文字幕欧美三级,中文字幕亚洲精品乱码在,亚洲中字日韩中字无码中字
亚洲A∨一区二区影片 | 日韩字幕一中文在线综合 | 亚洲精品综合一二三区在线 | 亚洲综合久久AV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第一页在线视频 | 亚洲中文字幕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