棠下鎮幅員131平方公里,人口6.14萬人,外來人口25000多人,轄23個村委會和1個社區居委會。“公坑”是江門市旅游勝地。棠下鎮在2002年9月1日劃歸江門市蓬江區管轄后,充分發揮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和土地資源優勢,堅持“工業興鎮,強鎮富民”戰略,堅持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江沙工業走廊豐盛產業基地的建設,帶動全鎮經濟高速發展。棠下鎮是著名僑鄉,省重點工業衛星鎮,地處江門市北交通極為方便部。棠下鎮交……。 |
杜阮鎮地處江門市蓬江區西部,毗鄰港澳,西接鶴山市,南倚廣東省級風景名勝區新會圭峰山國家森林公園,面積80.5平方公里,轄20個村委會和3個社區居委會,常住人口4萬人,外來人口5萬多人,海外和港澳臺鄉親4萬多人, 2003年9月被中國建筑材料工業協會和中國建筑衛生陶瓷協會授予“中國五金衛浴產業基地”稱號。杜阮鎮屬丘陵區,三面環山,地勢西高東低,阮川河縱貫全鎮,旅游資源豐富,有300多年歷史的叱石巖風……。 |
因該街道形狀似鷹,環抱著蓬江市區,故名。1951年1月,原新會縣紫萊、白沙、水南、石沖4鄉劃入江門市,設置江門市郊區,駐地設在紫萊;同年12月,原新會縣滘頭鄉并入。1953年3月,設立郊區辦事處,駐地設在水南,為江門市政府派出機構。1956年,原新會縣華龍里、沂水里、鳳溪里、石子潭并入。1958年10月,改制為郊區公社,駐地設在水南。1960年3月,駐地遷至里村。1959年11月,原新會縣新民、丹……。 |
荷塘地處珠江三角洲腹地,隸屬江門市蓬江區,是一個位于西江下游四面環水的江心島鎮,處在江門、中山、順德三地的交匯點。鎮域面積32平方公里,轄13個村委會和1個社區居委會,常住人口4.3萬多人,其中非農業人口9200人,外來人口1.5萬多人,海外華僑、港澳臺同胞愈4萬多人,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僑鄉。荷塘鎮國民經濟穩步發展。2002年,全鎮實現國內生產總值7.65億元,可支配財政收入3337萬元,工業發展勢……。 |
潮連街道因境內四面環水潮汐相連,故名“潮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屬新會縣第西區。1958年,屬新會縣外海公社。1961年8月,劃歸新會縣荷塘公社。1977年11月,劃歸江門市郊區,同時成立潮連公社。1983年,改潮連區。1986年12月,改潮連鎮。2002年4月,改潮連街道。潮連街道辦事處是位于西江下游的一個河島,屬江門市蓬江區管轄。潮連東l臨中山古鎮,南鄰江海區外海鎮,西靠江門市區,北望蓬江……。 |
江門市白沙街道位于蓬江區西面,東與倉后街交界,西與新會區接壤,北至天沙河,轄區面積8.17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2.8萬,流動人口4.8萬,轄19個社區。2006年,沙仔尾街道辦事處行政區劃調整并更名為白沙街道辦事處。白沙街道辦事處為蓬江區人民政府的派出機關。江門市黨政軍機關駐轄區。區位優勢經過20多年的發展,白沙街道區位優勢凸顯,交通地理位置十分優越,西環路南北走向貫穿轄區,江中、江肇、江鶴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