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處松溪之源,沿溪兩岸松林茂密,素稱“百里松陰”得名。 |
地處縣城區東部,以慶元縣城古稱濛洲得名。 |
以境內屏風山和古時轄區屬第八都各取一字得名。 |
以境內的黃塢、葛田村各取一字得名。 |
竹口溪是鎮內主要河流,接納下濟、巖后、柏渡、西邊諸流后,經新窯入閩江,鎮以溪而得名。 |
以其山色秀麗,形若荷花得名荷地,鎮政府駐地荷地,鎮以駐地得名。 |
鎮政府駐地左溪,鎮以駐地得名。 |
鎮政府駐地賢良,鎮以駐地得名。 |
以境內最高山峰百山祖而得名。百山祖,海拔1856.7米,慶元縣第一高峰,浙江省第二高峰。因其山勢峻拔雄偉,號稱“百山之祖”。 |
鄉政府駐地嶺頭,鄉以駐地得名。嶺頭,其名有二說:一、地處應嶺(今松源鎮)之上,故名;二、與楊橋村淆誤,民謠:“地名怪事出前朝,張冠李戴太蹊蹺,楊橋無橋嶺上坐,嶺頭無嶺柳映橋”云云。 |
因駐地而得名。1984年10月,全縣“政社分設”時,濛西公社改稱五大堡鄉。 |
鄉政府原駐地淤上,1984年遷至山根,以原鄉政府駐地得名。據當地《吳氏宗譜》載:淤上,原名蕓洲。明洪武八年(1375)的一次特大洪水中,河流改道,村莊被沖,村民在砂礫上重建家園,村名遂改稱淤上。 |
由原小安、南坑鄉合并設立,以小安鄉和南坑鄉各取一字得名。 |
因駐地而得名。1956年10月,嵩洋鄉和吳坑鄉合并稱張村鄉。 |
鄉政府駐地隆宮,鄉以駐地得名。隆宮古名“龍宮”,以村后群峰起伏,宛若蟠龍得名。后因龍乃帝王之象征,為避諱,遂稱今名,意含興隆發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