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福建省省級衛生城鎮評審和管理辦法》和《福建省省級衛生鄉鎮標準》《福建省省級衛生村標準》《福建省省級衛生社區標準》,經評審和社會公示,經研究決定,命名福州市羅源縣西蘭鄉等164個鄉鎮為福建省衛生鄉鎮,命名福州市晉安區宦溪鎮創新村等1345個村為福建省衛生村,命名福州市馬尾區羅星街道培英社區等336個社區為福建省衛生社區。 |
位于南安市東北部,面積49km2,轄11個行政村(居),總人口5萬人,海外僑親2萬人,2004年出生率9.53‰、計生率98.32%。2004年受表彰情況:廈泉漳護林防火聯防先進單位、南安市征兵工作先進單位。礦產資源:輝綠巖。經濟發展情況:經濟指標:2004年度經濟指標完成情況:國內生產總值1.82億元,工農業總產值1.77億元,(其中工業1.06億元,農業0.71億元),人均純收入5478元,工……。 |
惠安縣轄鎮。1968年置飛躍公社,1961年改東嶺公社,1984年改鄉,1989年改鎮。位于縣境東部,距縣城118公里。面積11平方公里,人口1.2萬。惠乍公路過境。轄石井、潘厝、赤石、湖埭頭、三村、許山頭、前林、東埭、湖邊、西埔、小坵、彭城、荷山、大丘、前厝、涂厝、埔尾、荷山18個村委會。有商貿、建材、建筑、制衣、石板材工藝、飲食等業。農業主產花生、紅薯、大小麥。.……。 |
因該鄉取山外有山之意,稱外山鄉。北宋至清朝末期屬善政鄉桃源里十五都;民國時期屬第六區云赤鄉;新中國成立后,先后屬第六區、第十區、湖洋區、外山鄉;1958年劃歸湖洋公社;1961年析出,成立外山公社;1984年改為外山鄉。永春縣轄鄉。1961年置外山公社,1983年改鄉。位于縣境東部,距縣城28公里。面積35.3平方公里,人口0.6萬。轄墘溪、云峰、草洋、福溪4個村委會。農業主產水稻、柑橘、酸梅。.……。 |
吾峰鎮位于永春縣西北部,天馬山南麓,距縣城十公里,境內群山環繞,山清水秀。中部有三座山,形似三龜。民謠三龜排走銅鑼把水口。因龜鰲同類,以鰲為雅,故俗稱鰲頭。后改稱鰲峰。 鰲峰,地處永德兩縣交通要塞,古代常在橋頭鋪設有驛站,因之成小集鎮。鋪街的獨拱石橋和橋墩旁的古榕樹是橋頭鋪的象征。南宋理學家朱熹來泉講學時,曾客寓于此,并賦詩《宿大橋鋪》一絕。 鰲峰,在宋至清期間,屬民康鄉,常安里廿一都、廿二都……。 |
一都鎮位于永春縣最西部,離縣城九十六公里,東經117°48′,北緯25°27′。東鄰橫口鄉、下洋鎮,西與漳平市象湖鎮毗鄰,南與安溪縣劍斗鎮、桃舟鄉交界,北與大田縣吳山鄉、謝洋鄉接壤,是三市四縣七鄉鎮的結合部。總面積191平方公里,是永春縣面積最大的鄉鎮,地處戴云山脈的延伸部分,層巒疊嶂。主要山峰45座,以陳斗岐為最高,海拔1344.2米。土地肥沃,適宜林木生產,植被覆蓋較好。溪澗遍布,主要溪流一都……。 |
大銘鄉位于德化縣西部,閩南游覽名勝九仙山的西側。鄉人民政府駐大銘村,海拔820米,距縣城35公里。全鄉土地總面積76.4平方公里,下轄大銘、聯春、金黃、上徐、瓊英、瓊山、瓊溪7個行政村,共有50個自然村落,53個村民小組。至2004年末,全鄉總戶數1802戶,總人口6406人,全鄉有賴、林、蘇、張、李五姓氏,均系漢族。境內群山綿亙起伏,海拔千米以上有九仙山和石獅岐,分別屹立于東部和西南部,構成地勢……。 |
桂陽鄉位于德化縣北部,鄉人民政府所在地——桂陽村,距離縣城68公里。全鄉土地總面積122.69平方公里,共73個自然村。轄9個村民委員會,設69個村民小組。1999年末全鄉總人口8192人,均為漢族。 桂陽鄉早屬尤溪縣,五代后漢乾祐二年劃歸德化縣,宋明時代分屬常平鄉楊梅上團、楊梅中團和永寧鄉善均里(天順六年并入清泰里),清代屬梅上里和梅中里,民國時期分屬桂陽鄉和葛嶺鄉。建國后,隸屬關系幾經變化,初……。 |
湯頭鄉位于德化西北部,與大田、尤溪兩縣毗鄰,鄉人民政府所在地湯頭村,距縣城58公里。全鄉土地總面積125.1平方公里,下轄湯頭、湯垵、嶺腳、格中、草村、吉山、福山7個行政村,60個村民小組。2004年底全鄉總戶數2154戶,總人口8774人。 湯頭一名始出于清代建湯頭社,因該地與附近一帶的嶺腳(湯嶺)、湯垵均有湯泉(溫泉),地處縣城通往湯嶺、湯垵等溫泉的首沖,故名“湯頭”。湯頭地處德化與尤溪縣交界……。 |
洛陽鎮位于惠安縣西南部,是閩南著名的僑鄉和文化古鎮。在鎮黨委、政府的關心下,我鎮于1991年10月成立關協,1996年8月更名為關工委。幾年來,鎮、村兩級關工委和老同志在關心下一代健康成長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一定成績,先后受到縣市多次表彰,榮獲福建省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單位。為全面加強基層關工委的建設,進一步提高關工委的工作水平,從2001年開始,我們根據市、縣關工委的部署,認真開展創“五好”活動……。 |
仙游縣轄鎮。1958年建楓亭公社,1984年改鄉,1987年建鎮。位于縣境東南部,秀嶼港西岸。面積87.8平方公里,人口9.2萬。福廈、楓秀、仙莆公路交會于此。轄霞街、蘭友、學士、霞橋4個居委會和溪南、溪北、山頭、下社、東宅、九社、耕豐、鋪頭、錦湖、秀豐、建國、上滸、粦山、荷珠、輝煌、海安、海濱、斗北、和平、滄溪20個村委會。農業主產水稻、甘蔗。工業有運輸、建筑、建材等業。名勝古跡有宋蔡襄墓、萬壽……。 |
仙游縣轄鎮。1958年建度尾公社,1984年改鄉,1987年建鎮。位于縣境西部,距縣城15公里,木蘭溪上游。面積110平方公里,人口7.7萬。仙永公路貫穿全境。轄度峰、潭邊2個居委會和東峰、礪山、圣山、下洲、中峰、后埔、湘溪、洋坂、中岳、帽山、云水、屏山、劍山、霞溪、埔尾、云居、苦竹17個村委會。農業主產蜜柚、水稻、甘蔗。.……。 |
仙游縣轄鎮。1958年建大濟公社。1984年改鄉,1991年建鎮。位于縣境西南部,木蘭溪中游。面積89.7平方公里,人口8.5萬。仙永公路縱貫全鎮。轄大濟、汾陽、鐘峰、烏石、龍坂、北山、阮里、三會、蒲山、金井、壟溪、蒲峰、西南、古瀨、白塔、溪車、坑北、山岑、尾坂、后林、溪口、文殊、洋坑、東井24個村委會。農業主產水稻、甘蔗。鄉鎮企業有商貿、運輸、建筑、副食品加工。境內洋塘山有新石器時代遺址,.……。 |
仙游縣轄鎮。1958年建龍華公社,1984年改鄉,1991年建鎮。位于縣境西南部,木蘭溪南岸。面積77.4平方公里,人口6.8萬。三郊公路、仙泉公路過境。轄燈塔、團結、愛和、龍西林、東方、建華、平原、大坂、象坂、象運、象林、新峰、貂峰、紅星、紅旗、林內、金溪、金建、金沙、金山20個村委會。農業主產水稻、甘蔗、竹木。鄉鎮企業有商貿、運輸、建筑、水電。境內有明魏升將軍墓。.……。 |
境內有著名景點菜溪巖風景區,故名菜溪。唐代僧人智廣云游至此,結廬修煉,不食人間煙火,只以野菜充饑,村民見溪流中有野菜葉飄蕩,菜溪由此而得名。唐至宋初屬游洋鎮,宋太平興國四年(979)至明正統十二年(1447)屬興化縣福興里,明正統十三年(1448)至清屬興泰里。清代,象溪鄉也稱永貴鄉興泰里后坑嶺下。1936年始,象溪屬仙游縣潯陽鄉,又分象溪、菜溪、石滿三個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1950年屬九區……。 |
仙游縣轄鎮。1961年建游洋公社,1984年改鄉,1991年建鎮。位于縣境東北部,面積177.1平方公里,人口3.4萬。仙永公路與仙莆公路相交于此。轄游洋、梧椿、天馬、龍山、沽山、里洋、橋光、五星、雙峰、石里、河星、龍溪、興山、石山、魯頭、霞峰、金石17個村委會,農業主產水稻、水果、竹木。鄉鎮企業有商貿、運輸及飲食服務等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