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縣位于鄂西北,古稱“房陵”,因“縱橫千里,山林四塞,其固高陵,有如房室”而得名。縣域居中國版圖的幾何中心和中西部結合部,東扼荊襄,西望長安,南依神農架林區,北交車城十堰和道教圣地武當山,自古就有“秦陜咽喉,荊襄屏障”之稱。大巴山脈和武當山脈在此交匯,形成了著名的青峰斷裂帶和西高東低、南陡北緩的地形地貌,中為河谷平壩;最高海拔2485.6米,最低海拔180米,高差懸殊,立體氣候明顯,年均降雨量91……。 |
鄖陽區位于十堰市北部,三面環抱十堰城區,國土面積3863平方公里,63萬人口。原鄖縣和十堰建制古來一體,之間的行政關系變革,歷經了十堰隸屬鄖縣(公元1476年—1967年)、十堰從鄖縣分離(1967年—1994年)、十堰管轄鄖縣(1994年至今)等三個階段,期間不論隸屬關系如何變遷,原鄖縣與十堰源遠流長的地緣歸屬、業緣關系和血緣紐帶不曾割裂。鄖陽是古人類起源、演化和發展研究的重要區域。鄖陽位于地球……。 |
竹山縣位于湖北省西北秦巴山區腹地,十堰市西南。東鄰房縣,北界鄖縣,西北鄰陜西省白河縣,西交竹溪縣、陜西旬陽縣,南接神架林區、重慶市巫溪縣。地處鄂西北山地,北屬武當山,南屬大巴山。竹山縣地跨東經109°32—110°25’、北緯31°30’—32°37’之間。縣境東西最大橫距81.8公里,南北最大縱距123.5公里。竹山縣,古稱“上庸縣”,隸屬湖北省十堰市。位于湖北西北秦巴山區腹地。地處鄂西北山地,……。 |
鄖西地處鄂西北,北依秦嶺,南臨漢江,與陜西商南、山陽、鎮安、旬陽、白河五縣及本省鄖陽區毗鄰,福銀高速穿境而過,209國道貫通南北,武西高鐵即將設站,是華中和西北西進東出的“橋頭堡”、古漕運和茶馬古道的重要驛站、古絲綢之路的重要通道。縣域面積3509平方公里,轄18個鄉鎮(場、區)、286個村(居)委會,總人口51萬人。鄖西是國家新階段扶貧開發重點縣、國家衛生縣城和國家園林縣城,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 |
竹溪縣位于大巴山脈東段北坡,十堰市西南部,鄂西北的邊陲。地處東經109°29-110°8,北緯31°32-32°22。東與本省竹山縣相連,西與陜西省旬陽、平利、鎮坪縣接壤,南毗鄰重慶市巫溪縣,是湖北入渝、通陜之門戶.縣境南北長104公里,東西寬51公里,總面積3296平方公里。境內地勢南高北低,全縣海拔800米以上的高山占總面積的64%。最高海拔點蔥坪主峰2740米,最低海拔馬家河鄉爛泥灣276……。 |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確定之后,湖北省丹江口市就成了名副其實的“中國水都”。南水北調的中線調水源頭,亞洲最大的人工湖丹江口水庫,成了舉世矚目的焦點。具有2000多年歷史的丹江口市,春秋戰國史稱均陵,秦滅楚國置縣武當,漢承秦制,隋唐改稱均州;宋、元、明、清歷代皆為重鎮;民國初年改州為縣;1983年撤消均縣改丹江口市.這里人杰地靈,人文薈萃,先賢輩出,陳摶、蘇轍、徐霞客等歷史名人來此賦詩撰文,為古均州文化增……。 |
張灣區位于湖北省十堰市中部。東與十堰市鄖陽區青山鎮,茅箭區鴛鴦鄉、五堰街道、二堰街道接壤,西與鄖陽區鮑峽鎮、葉大鄉相連,南與房縣大木廠鎮,茅箭區大川鎮交界,北與鄖陽區五峰鄉、柳陂鎮、茶店鎮相鄰。東經110°26′~110°57′,北緯32°23′~32°47′,東西最大直線距離38公里,南北最大直線距離34公里。張灣區屬亞熱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冬夏長,春秋短;春季升溫快,冷暖變化大;夏季雨……。 |
茅箭區是湖北省十堰市下轄的縣級區,位于十堰地區中部。東起十堰經濟開發區,與丹江口市六里坪鎮相鄰;西大致沿市中心四方山—筆架山—牛頭山東北西南一線,與張灣區相連;南達大川鎮與房縣毗鄰;北到五堰街道,與張灣區漢江路街道相鄰。茅箭區已經成為了十堰市的政治、經濟、商貿、文化體育教育中心和全國最大的汽車配件加工銷售基地,是中國最大的汽車車橋生產基地和東風公司重要的汽車零部件采購基地。也是鄂、豫、陜、渝四省市……。 |
武當山旅游經濟特區,位于湖北省十堰市境內,東臨丹江口市,西接十堰市區,南達千里房縣,北邊面向亞洲第一大人工湖丹江口水庫的太極湖景區。1997年8月湖北省省長辦公會議決定將湖北省武當山旅游經濟特區與湖北省武當山旅游風景管理局、湖北省武當山旅游局合并。成立武當山旅游經濟特區,由十堰市直轄。2003年6月湖北省委、省政府在武當山召開現場會議,賦予武當山旅游經濟特區獨立行使正縣一級人民政府的管理職能和權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