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時期為晉江縣四十一都;民國時期屬晉江縣河市區福嶺保;1949年新中國成立初期為晉江縣三區團結鄉,后并入朝陽耕作區;1960年國家為安置印尼歸國華僑設立國營福建省晉江雙陽華僑農場,為陽山管理區;1998年體制改革,成立陽山居委會;后改為陽山社區,設陽山社區居委會。 |
明清時期屬晉江縣四十一都;民國時期為晉江縣河市區福嶺保;1949年新中國成立初期為晉江縣三區團結鄉,其中小部分屬三區前埭鄉;1957年拼入朝陽耕作區;雙陽華僑農場建成后始為坪山管區;1998年雙陽建鎮時,分坪山和新嶺二村;2005年,坪山村改為坪山社區,設坪山社區居委會。 |
明清時期為晉江縣四十一都,部分村莊屬四十都;民國時期為晉江縣河市區,新南保;1949年新中國成立初期為晉江縣三區前埭鄉,后并入朝陽耕作區;1960年雙陽建場后,始稱南山管區;公社化時期曾與新田、新尾合為新南大隊;1962年接僑后稱南山管區;1998年改為南山社區,設南山社區居委會。 |
明清時期為晉江縣四十一都;民國時期屬晉江縣河市區前埭保;1949年新中國成立初期為晉江縣三區前埭鄉,后并入梧宅耕作區;1960年雙陽建場后,劃入雙陽,稱陽江管區,管區駐地埭北,有埭北、盧厝、壩南、田寮、陳內5個自然村;1998年拆場建鎮,劃為陽江居委會和前埭村;2005年9月鎮改街道、村改社區,撤消雙陽鎮,設立雙陽街道,陽江居委會改為陽江社區居委會。 |
明、清時期為晉江縣四十一都;民國時期屬晉江縣河市區福岺保;新中國成立初為晉江縣三區團結鄉,后改為朝陽耕作區;1960年雙陽華僑農場建坊時稱朝陽管理區;1998年農場改制建鎮后,更名為朝陽村;2005年更改為朝陽社區,設朝陽社區居委會。 |
1998年華僑農場體制改革,把原朝陽管區轄的仕林坑和原前澤管區轄的高厝、下爐、詹厝合并,稱新陽村,后改為新陽社區,設新陽社區居委會。 |
1958年建惠女水庫、霞井公社外棟、冬尾兩個自然村村民移居雙陽,由政府建安置新村,則名新村。 隸屬雙陽華僑農場陽山管理區,1988年華僑農場改制建鎮,從陽山管區劃出建成新峰村民委員會。 |
1958年公社化,稱洪厝大隊;1960年建雙陽華僑農場,改為坪山管理區;1998年建鎮,把嶺腳、洪厝、下遼、后坑尾合為新嶺村;2005年改為新嶺社區,設新嶺社區居委會。 |
新南社區舊屬晉江縣泉州府四十一都鵬山嶺后。 原屬雙陽華僑農場南山管理區,1998年建鎮后由新尾、厝仔前、笏石、新田、白葉5個自然村組成。 |
20世紀50年代屬晉江縣;1960年華僑農場建場后屬陽江管理區;1998年建鎮后,從陽江管區劃出壩南等自然村,組建前埭村;2005年改為前埭社區,設前埭社區居委會。 |
明、清為晉江縣四十一都。 民國時期稱晉江縣河市區前洋保,建國初為晉江縣三區前埭鄉。 1960年雙陽建場后始稱前洋管區至今。 有蓮村、張厝、葉厝、董厝、高厝、蘇厝、花埭、呂厝、下爐九個自然村。 2005年至今命名為前洋社區居委會,現有董厝、蓮村、張厝、葉厝四個自然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