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前縣轄鎮。縣府駐地。1958年建臺前公社,1978年更名城關公社,1982年設鎮。位于縣境中部,面積30平方公里,人口4.2萬。(北)京九(龍)鐵路和濮(陽)臺(前)鐵路、濮(陽)臺(前)公路過境。轄臺前、丁李、李皮匠、于廟、姜樓、劉廟、曹楊韓、后三里、油坊、高廟西、高廟東、老莊、王樓、解莊、劉樓、高掌、尚莊、聶莊、前三里、長劉、姜崗、趙樓、劉粗腿、徐嶺西、徐嶺東26個村委會。鄉鎮企業有商貿、運……。 |
孫口鄉位于黃河北岸,是臺前縣的南大門。東與打漁陳鄉為鄰,南與山東梁山縣趙固堆鄉隔河相望,西與馬樓后方鄉交界,北與縣城相連。全鄉域總面積35平方公里,轄29個行政村,2.6萬人,耕地1.7萬畝。孫口鄉農業生產條件優越。是臺前縣的魚米之鄉。境內有引黃大閘一座,溝渠,機井等,澆排配套設施齊全,建有8000畝高產田開發基地,1000畝棉花基地,2000畝水稻種植基地。生產小麥、大豆、玉米、棉花,水稻、蘋果……。 |
打漁陳鄉位于臺前縣.在縣委、縣政府和鄉黨委的正確領導下,在鄉人大的監督和鄉政協的支持下,認真貫徹執行黨的方針、政策,高舉-同志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旗幟。按照縣委、縣政府的總體工作布署,結合我鄉實際情況,堅持從實際出發,團結奮戰,艱苦創業,經過一年的努力,全鄉各項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邁出了堅實的一步。強化農業地位,改善農業生產條件。我們立足實際,圍繞農業生產大作文章在提高農業經濟效益上下功夫……。 |
侯廟鎮位于河南省的東北角,豫魯兩省交界處,南臨黃河、北倚金堤。濮臺商等級公路及濮臺鐵路穿境而過,是魯西南和豫東北的交通咽喉。侯廟因位置優越、交通便利、商貿繁榮、城鎮建設發展較快,而被譽為鑲嵌在濮陽市“濮東橋頭堡”上的一顆璀璨明珠。 1998年3月,侯廟鎮被確定為全省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鎮》,1999年3月經縣人民政府批準,撤鄉建鎮,2000年4月被列為全省117個重點鎮之一,2002年通過了省政……。 |
臺前縣轄鎮。1957年建馬樓公社,1983年改鄉。位于縣境西南部,距縣府12公里。南臨黃河,東依“京九”鐵路黃河特大橋。面積71.5平方公里,人口4.5萬。轄馬樓、裴城寺、大寺張、滿那里、吳樓、后楊、靛池樓、馬廟、遵化莊、李開甫、席胡同、棘針園、劉樓、前韓胡同、后韓胡同、三義村、前許樓、后許樓、閻那里、李胡、張集、武樓、李華、黃那里、馬那里、河西趙、河西王、劉心石、閻五斗、張貫、韓莊、前李樓、后李……。 |
臺前縣清水河鄉位于臺前縣西南部,南與鄆城縣隔河相望,北臨黃河大堤,西與范縣毗鄰,東與馬樓鄉接壤。全鄉東西長10公里,南北寬4公里,呈西南東北帶狀分布,是全縣唯一的純黃河灘區鄉。濮臺鐵路在境內穿過,并在該鄉建有客貨兩用站。轄43個行政村,58個自然村,30726人,其中落河村6個,4721人耕地23507畝,多為沙質土壤,部分為飛沙薄地,地勢南高北低。鄉人民政府駐地清水河村位于縣城西南20公里處。清……。 |
明永樂年間,方姓始遷祖從山西省洪洞縣大槐樹遷此立村。此后人丁日興,分居三個村落,其位置分為前、后、北,分別稱為前方(村)、后方(村)和北方(村)。該村居后,故名。1949年前屬山東省壽張縣,東部屬一區,西部屬二區。1949年改屬平原省。1952年復屬山東省壽張縣二區。1961年析侯廟公社東部、臺前公社西南部,設立后方公社。1963年分屬侯廟區、臺前區。1964年屬范縣。1968年區改社。1976年……。 |
臺前縣吳壩鎮位于河南省的東北角頂端,金堤河與黃河的交匯處,在這里林黃堤終接于北津堤,屬黃河半灘區鄉。全鄉轄37個行政村,人口2.84萬,耕地面積2.43萬畝。 吳壩鄉歷屆黨委、政府認真貫徹執行黨的方針政策,團結帶領全鄉人民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特別是黨的三中全會以來,吳壩鄉全面貫徹黨的改革開放政策,全方位的深化農村改革,使農業、農村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有了長足的發展。經濟發展的歷史和現狀。吳壩鎮地處偏辟……。 |
夾河鄉位于臺前縣鄉-李漢川,鄉長侯召芳熱忱歡迎國內外單位和個人前來投資開發大展宏圖。夾河鄉政府在上級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堅持-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十五大及省、市會議精神,緊緊圍繞“九五”計劃 提出的各項工作任務及2010年遠景目標全面實施強農固本,興工富鄉,擇優突破,集約經營,開放帶動,努力培養新的經濟增長點。并結合夾河鄉實際,艱苦創業,開拓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