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陽街道位于成都市南郊。長13公里、寬80米的天府大道(南延線)直通天府廣場。成都市城市向南發展和市行政中心南遷以及本街道的區位、資源、交通、人居環境等得天獨厚的優勢,使這里成為推進城鄉一體化的一片熱土。幅員面積70平方公里,人口111265人(其中城鎮人口65527人),轄14個社區,14個村。城區建成面積約10平方公里(按照成都市城市規劃修編,華陽到2020年城區面積為40.32平方公里,人口35萬)。2005年全鎮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1.52億元,完成財政收入2.5148億元。2006年完成財政收入3.2854億元。
華陽歷史文化厚重。華陽曾是古蜀國三都(成都、廣都、新都)之廣都治所。唐玄宗駐驛成都時,改蜀縣為華陽。1965年以前是華陽縣城所在地。華陽自古以來是蓉南的交通樞紐、工業基地、商貿中心、文化重鎮。今日華陽又榮膺三頂桂冠:國家級示范鎮、成都市衛星城、成都市城市次中心。華陽交通四通八達。這里距雙流國際機場僅12公里,成都火車南站10公里,成雅、成樂高速公路4公里,213國道和華龍路穿鎮而過。正在建設的站華路、紅星路延伸線、地鐵1號線、府河成都港構成了成都南大門的交通樞紐。華陽客運中心日發客車1200多班次,旅客流量5萬多人。市內公交501,801,809路直達華陽。華陽基礎設施完善。水、電、氣、郵電、通訊、銀行、學校、醫院等基礎設施堪稱郊縣一流。華陽是全省首個教育強鎮,有中學5所,小學14所,幼兒園20所,另有地方和部隊院校5所。鎮內有重點醫院8所。華陽創業環境優良。現有重點企業70多家,已形成以蜀陽制藥、和協電力、川開集團為主導企業,以電子電器、生物制藥、電力能源、建筑材料為主的工業布局。目前2平方公里的產業集中發展區已初具規模。華陽人居環境優美。東鄰龍泉山脈,西傍牧馬山麓,錦江、江安河在此匯合,形成了“兩山環抱、兩河環繞”的優美人居環境。蜿蜒城區的10里花園式休閑走廊,象翡翠項鏈裝點府河兩岸,美麗的成都港、新世紀廣場、音樂廣場、海韻公園、維也納森林公園、-園林賓館等眾多景點鑲嵌其間,古色古香的茶樓亭閣與現代氣息濃郁的花園別墅相映成趣,使人流連忘返。特別是北部新區的音樂花園、黃金海岸、錦官麗城、出水芙蓉、綠水康城、翠擁天地、左岸花都、遠大都市風景等400多萬平方米時尚住宅小區描繪出人與自然和諧相融的生態畫卷,提升著安居之鎮的品位和美名。
華陽,這座充滿希望和魅力的城鎮,正奮發圖強,搶抓機遇,以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為支撐,以建設金融商貿及旅游業發達,人居環境優美,城市功能完善的生態型現代都市為目標而迅速崛起。 |
萬安街道因境內上東有萬福寺,下西有安定橋而得名,寓有天府新區萬福之地,諸事皆安之意。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華陽縣設萬安鄉。 1958年,華陽縣府改萬安鄉,設萬安公社。 1983年,萬安公社改鄉。 2001年,鄉改鎮。 2019年12月,撤銷萬安鎮,設立萬安街道,以原萬安鎮所屬行政區域為萬安街道的行政區域。 萬安鎮地處雙流縣東部淺丘,境內因有萬福寺、定安橋,各取首尾一字得名,寓意萬福之地,諸事皆安。全鎮幅員面積31.14平方公里,2004年6月并村并組建社區后,全鎮由原轄13個行政村、110個社和1個社區調整為5個行政村,38個村民小組和3個社區,15個居民小組,人口2.1萬。
|
正興鎮地處雙流腹心,成都平原邊緣,史稱蘇碼頭,是我市著名的“紅色鄉村”。該鎮踞龍泉、牧馬二山,集錦江、鹿溪二河,幅員面積48.95平方公里,轄9個村、53個組、一個社區,總人口34,604人(其中:場鎮人口0.5萬人、農業人口29,604人);共有耕地面積31,577畝(其中:旱地1.06萬畝、疏林地0.2萬畝);境內有山有水有壩,錦江流經鎮域8.5公里,成仁公路穿越全境8.6公里,場鎮距南延線終點6.4公里,距成都市區中心25公里,距雙流機場17公里,是發展居住和工業的理想場所。2004年8月被成都市委、市政府確定為重點鎮,被縣委、縣政府確定為“宜工、宜居”重點鎮。 場鎮幅員面積0.5平方公里,場鎮人口5,000人,成仁路穿鎮而過,加上場鎮一面臨水一面靠山,嚴重制約了場鎮的發展,我鎮于2004年啟動了新區一期、二期工程,同時提出跨河發展戰略,錦江正興大橋將于近期啟動,我鎮規劃出了沿錦江沿岸為場鎮居住片區和高檔住宅區,預計5年內場鎮規模將達到1.5平方公里,人口超過1.5萬人。
|
興隆鎮位于雙流縣東部淺丘地帶,四周與華陽、萬安、白沙、煎茶、合江、太平、永興、正興接壤,距成都市區和雙流縣城均20公里,距華陽7公里,是典型的農業大鎮。 全鎮幅員面積41.8平方公里,轄10個行政村、1個場鎮社區、73個經濟合作社,總戶數7,772戶,總人口2.6萬人。 全縣第一大自然河流──漉溪河橫貫全鎮9個村22公里,是縣內唯一未被污染的河流,水資源相當豐富。縣道中(興)三(星)路、華大籍路穿境(6.2公里)而過,交通便利。境內有35KV變電站一座,場鎮有1個可日供800~1200噸的自來水廠,已開通光纖電視、電話和寬帶,基礎設施較為完善。 全鎮現有工業企業11個,其中:頁巖磚廠9個,酒廠1個、建材廠1個;個體戶356戶;有業主36戶,土地向業主集中3,583畝;10,000畝枇杷、10,000畝草莓、10,000畝次特種菜,是全鎮的三大支柱產業。 2005年共完成工商稅收140.9萬元,占全年目標任務的130.5%。招商引資工作成績顯著,引進項目16個,到位資金2,195萬元,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219.5%。其中工業項目11個,到位資金963萬元,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963%;農業項目3個,到位資金962萬元,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106.9%;第三產業項目2個,到位資金270萬元。市外內資到位資金581萬元,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581%。全口徑工業增加值968萬元,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107.6%。固定資產投資2408萬元,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120%。農民人均純收入4,589元,人均增加420元,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105%。 隨著成都市城市向南發展戰略的實施和華大籍路的建成通車,興隆的交通優勢和區位優勢得以彰顯。這里有山、有溝、有壩、有河,這些豐厚的生態自然資源為興隆下一步的跨越式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興隆鎮黨委政府將緊跟縣委縣政府“35223”工作思路,搶抓華大籍路建成通車這一歷史機遇,大力實施六大工程,即: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工程;都市農業發展工程;生態旅游農莊建設工程;場鎮新區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工程;漉溪河太陽島休閑運動中心建設工程;社會事業發展工程。同時,為配合錦繡東山生態觀光走廊建設,在興隆段傾力打造“森林鳥語”、“上林公社”、“太陽島漂流”、“興隆第一莊”、“汽車公園”等旅游觀光亮點。
|
煎茶鎮位于成都市東南方向,距成都26公里,距雙流國際機場25公里,國道213公路貫穿全鎮8公里,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捷。全鎮幅員面積62.5平方公里,轄10個行政村、91個村民小組和1個社區居委會。2005年末全鎮總人口33,383人,其中農業人口32,359人,非農業人口1034人,是典型的丘區農業大鎮。 鎮內初級中學1所,九年制義務教育完全學校1所,中心小學1所,幼兒園6所。有衛生院和7個村級醫療服務站,有敬老院1座。中國聯通、移動、小靈通在該鎮建立了發射站,通訊覆蓋率達100%,寬帶網絡、光纖電視線路暢通,四川電業局華陽500KV變電站、正大養殖業、歐升食品公司、新彘種豬場落戶鎮內。 煎茶鎮已基本建成枇杷、梨子、桃子、竹筍、無公害蔬菜等五大農業產業基地,素有“綠色煎茶”美譽。歐升食品公司落戶鎮內,從事食用菌和竹筍加工。煎茶正依托五大產業基地,誠招農產品深加工企業,共謀發展。 頁巖建材產業是煎茶的第二大特色。煎茶鎮頁巖資源豐富,現已擁有7家規模頁巖磚廠,年生產能力超過10億匹。鎮黨委、政府正積極招商引資,進一步做大做強頁巖建材產業。 綠色煎茶,旅游資源豐富。鹿溪河、原始松林、老虎溝等三大自然風景名勝,遠近聞名。
|
2019年,撤銷新興鎮、白沙鎮,設立新興街道,以原新興鎮和原白沙鎮所屬行政區域為新興街道的行政區域,新興街道辦事處駐晨曦街16號。
新興鎮地處成都市的東郊,距離成都市中心10公里,與錦江區的三圣鄉、龍泉驛區的大面鎮、柏合鎮和本縣白沙鎮、萬安鎮等相鄰。境內交通發達,24米寬的“新三路”快速通道全面貫通,成都外環路、人南延伸線、華龍路環繞我鎮,“新中路”中和段在今年內完成改造。鎮內水、電、氣、路、通訊設施齊備,寬帶上網任你漫游于網上世界。 新興鎮轄7個行政村,兩個集鎮,全鎮總人口3萬余人。幅員面積38.08平方公里,是成都近郊農副產品生產銷售主要集散地之一。這里是成都市的蔬菜基地,鎮內共有三個農副產品零售批發市場。集化工、機械、輕工、商貿為一體的五平方公里的新興綜合工業集中發展區設施配套齊全。 2004年,全鎮完成國內生產總值15,603萬元,比上年增長19.5%;全口徑財政收入145萬元,增長43.6%;農民人均純收入4,169元,比上年增收441元,增長11.8%。引進項目28個,到位資金6,599萬元,其中工業項目26個,到位資金6,324萬元,工業增加值1,000多萬元,全鎮經濟結構進一步優化,農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化進程明顯加快,農村經濟持續穩定增長。2005年計劃建設1,000畝“城市菜地”項目,繼續擴大側耳根生產規模,做大做強“側耳根”、“豌豆尖”品牌。為實現“領跑東山,富民升位”目標打下堅實的基礎。
|
1、地理區位:籍田鎮位于雙流縣和成都市的南大門,距離雙流縣城和成都市均為40公里,屬雙流縣第三大鎮,丘區第一大鎮。地處成都、雙流、彭山、仁壽“一市三縣”交匯位置。毗鄰省級文化古鎮風景旅游地黃龍溪和黑龍灘風景名勝旅游區。因蜀漢時昭烈帝劉備“籍田”于此而得名,距今已有1800余年歷史,是雙流東山片區的交通樞紐與商品交易集散地。1994年被定為四川省首批小城鎮建設試點鎮,2003年被成都市政府評為“教育強鄉鎮”。 2、人口與區劃:全鎮幅員面積49.63平方公里,總人口3.7萬余人,城鎮規劃面積6平方公里,建城面積2.2平方公里,轄10個行政村和2個社區,城鎮居住人口1.2萬人,不包括在校學生7500人(其中:高中4000人、初中2000人、鎮中心小學1500人)。 3、自然與生態:鎮域內自然生態良好,遠離大中城市環境影響,東有龍泉山脈的二峨山屏護;南有柴桑河;西有盧溪河;北有羅雁河等三河環繞。且三條河流均匯集于籍田,水源基本無污染,水質良好,山清水秀。全鎮有8千余畝枇杷、2千余畝梨子、3千余畝桃子、5千余畝退耕還林竹林,全鎮森林覆蓋面積達25%以上,在五年后,將成為成都近效的天然氧吧。我鎮平壩地與淺丘相間,有耕地3萬余畝,以東風渠水為生產水原,屬都江堰自流灌溉區域。 4、基礎設施:全鎮基礎設施比較健全,一是交通條件好。國道213線成仁公路穿鎮而過,與東山快速通道交匯于場鎮,形成十字型交通主骨架,與相鄰鎮相連接的道路良好,實現村村通,到成都、雙流等周邊市縣僅40分鐘車程;二是城鎮建設已具規模,建城區2.2平方公里,商貿功能較為集中,幅射50余公里,商業設施齊備,商貿活躍。有大型商貿交易市場2個,超市3家,大小商戶600余戶。三是醫療設施完善。籍田鎮中心衛生院是雙流縣規格最高、設施最齊全的鄉鎮衛生院,有副主任醫師8名、主治師生10名、全院職工134人;床位近100張;占地面積30余畝。四是我鎮教育品牌效應突出。全鎮有高級中學、初級中學、小學、幼兒園、成人教育、社區教育等,形成較為完善的教育體系,較強的師資隊伍和高質量教學質量,其中,籍田高級中學屬市重點高完中,籍田初中屬市示范初中和首批“雙流名校”,因而,我鎮2003年評為成都市首批“教育強鎮”。五是能源充足。.
2019年,撤銷籍田鎮、大林鎮,設立籍田街道,以原籍田鎮和原大林鎮所屬行政區域為籍田街道的行政區域,籍田街道辦事處駐東街46號。 |
太平鎮,位于成都東郊龍泉山脈中段,面對川西壩子,背倚龍泉山西麓,半丘半壩,冬暖夏涼,氣候宜人。距成都30分鐘車程,距城南衛星城華陽鎮15分鐘車程,相鄰華龍路,接通南延線,交通方便。全鎮幅員42.52平方公里,人口2.4萬,是雙流縣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示范鎮,現已建成“萬畝枇杷園”、“世外桃園”,規模化、商品化生產基地,二OO一年,被雙流縣政府授予“枇杷之鄉”光榮稱號。 枇杷是原產于我國亞熱帶地區的名貴保健水果,枇杷別名“盧橘”,栽培歷史悠久,可以考證的有兩千多年。是我國亞熱帶地區的珍稀特產水果,多數產區在4~5月采收,正是水果的淡季。 枇杷全身都是“寶”,被譽為珍稀水果。果實色澤美觀,果肉柔軟多汁,鮮美可口,營養豐富,被譽為保健水果,老少皆宜,很受國內外消費者的歡迎。據中國醫學科學院營養系分析,果實可食部分每100克含蛋白質0.4克、脂肪0.1克、碳水化合物7克、粗纖維0.8克、灰粉0.5克、鈣22毫克、磷32毫克、鐵0.3毫克、丙種維生素3毫克、類胡蘿卜素1.33毫克,其中鈣、磷及胡蘿卜素均顯著高于其他常見水果,并含有人體所必需的8種氨基酸;果實除鮮食外,可加工為糖水罐頭、果脯、果醬、果酒、飲料等;葉片含有苦杏仁甙(維生素B17)是防治癌癥的良藥;枇杷的花、葉、樹皮、根等均可藥用;枇杷露、枇杷膏、枇杷沖劑等,載入明朝李時珍《本草綱目》,具有清肺、止咳化痰、和胃、下氣、降火之功效;種籽可作制造工業淀粉或酒精的原料。枇杷花香沁人心脾,大多在秋、冬季開放,是難得的優良藥用蜜源。枇杷樹是很好的園林綠化樹種,樹冠整齊美麗,四季常青,果實鮮麗,古人稱贊它“樹繁碧玉葉,柯迭黃金丸”。 枇杷是一大特色產業,“上市季節早,全身都是寶,營養價值高,市場前景好”,售價超過一般水果幾倍。太平鎮地處東經104o12′,北緯30o25′,海拔525米,年均氣溫16oC左右,位于成都東郊龍泉山脈中段,土壤結構合理,具有得天獨厚的生態優勢,是全國枇杷種植最佳適宜區之一。太平鎮種植枇杷歷史悠久,早在漢代就小有名氣。.
2019年,撤銷太平鎮、合江鎮,設立太平街道,以原太平鎮和原合江鎮所屬行政區域為太平街道的行政區域,太平街道辦事處駐政府街999號。 |
永興鎮地處龍泉山脈中段屬典型的丘區鄉鎮,幅員面積44.6平方公里,轄6個行政村,兩個場鎮,58個村民小組,一個社區委員會,人口24,539人,是聞名全國的“雙流冬草莓”基地的腹心地帶,“靈泉牌”水果暢銷全國,全鎮耕地面積25,300畝。二OO四年實現農業增加值8,970萬元,工業增加值747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341元。經過幾年努力,我鎮的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已取得初步成效。水果面積達23,138畝,其中:枇杷12,000畝,柑、柚3,591畝,梨子、紅棗4876畝,草莓8,000畝,興建2,718畝養魚池,播種精細蔬菜13,988畝,基本實現了由“糧油型”向“魚果型”的轉變。.
2019年,撤銷永興鎮、三星鎮,設立永興街道,以原永興鎮和原三星鎮所屬行政區域為永興街道的行政區域,永興街道辦事處駐世紀街55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