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點推薦 > 王場鎮各村社區歷史沿革

王場鎮各村社區歷史沿革

明清時期,名白洑垸,屬潛江縣長安鄉管轄;民國時期屬第三區黃王鄉第三保;日偽政權時期屬黃王鄉,光復后仍屬黃王鄉;建國初期更名為王場村,屬黃劉區王場鄉管轄;1952年屬第七區王場鄉;1955年屬蚌湖區王場鄉;1958年人民公社成立時,稱蚌湖人民公社王場大隊王場中隊;1961年稱蚌湖區王場公社王場大隊;1975年撤區并社,屬蚌湖公社王場管理區管轄;1981年更名為王場大隊;1984年撤社建鎮,稱王場鎮王場鄉王場村;1987年撤鄉,稱王場鎮王場管理區王場村;2002年撤銷管理區建制,直屬鎮轄;2012年更名為王場社區居民委員會。

明清時期,本村西部屬毛陶中州垸,東部屬董家垸,歸潛江縣長安鄉管轄;民國初期屬潛江縣第三區蚌湖鄉第六保,日偽政權時期屬劉義鄉,光復后仍屬劉義鄉;1949年7月潛江縣人民政府成立時,屬長市區保衛鄉青年村、民主村;1952年屬第七區保衛鄉;1955年屬蚌湖區蚌湖鄉;1958年人民公社成立時,稱蚌湖公社蚌湖大隊青年中隊、民主中隊;1961年更名為蚌湖區蚌湖公社青年大隊、民主大隊;1969年兩隊合并稱民主大隊;1975年撤區并社時,稱蚌湖公社紅橋管理區青年大隊;1981年蚌湖公社更名為王場公社,青年大隊更名為施場大隊;1984年撤社建鎮,稱王場鎮紅橋鄉施場村;1987年撤鄉,稱王場鎮紅橋管理區施場村;2002年撤銷管理區建制,直屬鎮轄。

明清時期,本村名董家垸,歸潛江縣長安鄉管轄;民國初期屬潛江縣第三區劉董雙鄉第三、四保。

日偽政權時期這里屬劉義鄉,光復后仍屬劉義鄉;1949年7月潛江縣人民政府成立時,屬黃劉區劉場鄉,取名紅橋村、李家灣村;1952年屬第七區劉場鄉;1955年兩村合并仍稱紅橋村,屬蚌湖區劉場鄉;1958年人民公社成立時,稱蚌湖公社蚌湖大隊紅橋中隊;1961年稱蚌湖區蚌湖公社紅橋大隊;1975年撤區并社時,稱蚌湖公社紅橋管理區紅橋大隊;1981年蚌湖公社更名為王場公社,稱王場公社紅橋管理區紅橋大隊;1984年撤社建鎮,稱王場鎮紅橋鄉紅橋村;1987年撤鄉,稱王場鎮紅橋管理區紅橋村;2002年撤銷管理區建制,直屬鎮轄。

建國初期組村時,本村西部以林姓居多的林家臺命名為林家村,東部以諶家居多的諶家臺命名為諶家村。

不久兩村合并為林諶村。

因諶字筆畫較多且人們用得很少,八十年代初期用圣字取代;明清時期,本村西部屬栗林垸,歸潛江縣長樂鄉管轄,東部屬董家垸,歸潛江縣長安鄉管轄;民國初期屬潛江縣第三區劉義鄉第四保,日偽政權時期屬劉義鄉,光復后仍屬劉義鄉;1949年7月潛江縣人民政府成立時,屬長市區蚌湖鄉林家村、諶家村;1952年屬第七區蚌湖鄉;1955年兩村合并為林諶村,屬蚌湖區蚌湖鄉;1958年人民公社成立時,稱蚌湖公社蚌湖大隊林諶中隊;1961年稱蚌湖區蚌湖公社林諶大隊;1975年撤區并社,稱蚌湖公社紅橋管理區林諶大隊;1976年與官戶大隊合并仍稱林諶大隊;1979年又分開各自沿用原名;1983年更名為林圣大隊;1984年撤社建鎮,稱王場鎮紅橋鄉林圣村;1987年撤鄉,稱王場鎮紅橋管理區林圣村;2002年撤銷管理區建制,直屬鎮轄。

建國初期建立村級組織時即用官戶命名;1979年因上級主管部門文件的筆誤將官戶寫成了關戶,于是就有了今天的關戶村。

明清時期,本村屬白洑垸,歸潛江縣長安鄉管轄;民國初期屬潛江縣第三區王洑鄉第九保,日偽政權時期屬黃王鄉,光復后仍屬黃王鄉;1949年7月潛江縣人民政府成立時,屬黃劉區王場鄉,取名為官戶村;1952年屬第七區王場鄉;1955年屬蚌湖區王場鄉;1958年人民公社成立時,稱蚌湖公社王場大隊官戶中隊;1961年稱蚌湖區王場公社官戶大隊;1975年撤區并社時,稱蚌湖公社紅橋管理區官戶大隊;1976年與林諶合并稱林諶大隊;1979年又分開各自沿用原名,因主管部門的分家文件上將“官戶大隊”寫成了“關戶大隊”,于是官戶大隊更名為關戶大隊;1984年撤社建鎮,稱王場鎮紅橋鄉關戶村;1987年撤鄉,稱王場鎮紅橋管理區關戶村;2002年撤銷管理區建制,直屬鎮轄。

明清時期,本村屬雙家垸,歸潛江縣長安鄉管轄;民國初期屬潛江縣第三區劉董雙鄉第六、七保,日偽政權時期屬劉義鄉,光復后北部屬黃王鄉、南部屬劉義鄉;1949年7月潛江縣人民政府成立時,北部為雷嶺村,屬黃劉區王場鄉,南部為前進村,屬劉場鄉;1952年屬第七區王場鄉;1955年屬蚌湖區王場鄉;1958年人民公社成立時,稱蚌湖公社王場大隊前進中隊、雷嶺中隊;1961年稱蚌湖區王場公社前進大隊、雷嶺大隊;1975年撤區并社時,稱蚌湖公社紅橋管理區前進大隊、雷嶺大隊;1976年前進大隊和雷嶺大隊合并,稱前進大隊;1981年蚌湖公社更名為王場公社,稱王場公社紅橋管理區前進大隊;1984年撤社建鎮,稱王場鎮紅橋鄉前進村;1987年撤鄉,稱王場鎮紅橋管理區前進村;2002年撤銷管理區建制,直屬鎮轄。

明清時期,本村北部屬黃景垸,南部屬彭仲垸,歸潛江縣長安鄉管轄;民國初期屬潛江縣第三區劉義鄉第一保,日偽政權時期屬劉義鄉,光復后仍屬劉義鄉;1949年7月潛江縣人民政府成立時,屬黃劉區劉場鄉,取名上河嶺村、下河嶺村;1952年屬第七區劉場鄉,1955年兩村合并,取名聯合村,屬蚌湖區王場鄉;1958年人民公社成立時,稱蚌湖公社王場大隊聯合中隊;1961年稱蚌湖區王場公社聯合大隊;1975年撤區并社時,稱蚌湖公社紅橋管理區聯合大隊;1981年蚌湖公社更名為王場公社,聯合大隊更名為河嶺大隊;1984年撤社建鎮時,稱王場鎮紅橋鄉河嶺村;1987年撤鄉,稱王場鎮紅橋管理區河嶺村;2002年撤銷管理區建制,直屬鎮轄。

明清時期,本村西部屬新豐內垸,東部屬官洲垸,歸潛江縣長安鄉管轄;民國初期屬潛江縣第三區代河鄉第十保,日偽政權時期屬蚌戴鄉,光復后屬蚌帶鄉;1949年7月潛江縣人民政府成立時,屬黃劉區代河鄉,東部為程場村,西部為饒家月村;1952年兩村合并取名共和村,屬第七區代河鄉;1955年屬蚌湖區張新鄉;1958年人民公社成立時,稱蚌湖公社張新大隊共和中隊;1961年稱張新公社共和大隊;1965年從張新劃出歸王場公社,稱蚌湖區王場公社共和大隊;1975年撤區并社時,稱蚌湖公社王場管理區共和大隊;1984年撤社建鎮時,稱王場鎮王場鄉共和村;1987年撤鄉,稱王場鎮王場管理區共和村;2002年撤銷管理區建制,直屬鎮轄。

明清時期,本村屬新豐內垸,歸潛江縣長安鄉管轄;民國初期屬潛江縣第三區王洑鄉第四保;日偽政權時期屬黃王鄉,光復后仍屬黃王鄉;1949年7月潛江縣人民政府成立時,屬黃劉區王場鄉,取名張灣村;1952年屬第七區王場鄉,因境內五里長漢江大堤邊大小潭堰一個接一個,故更名為聯潭村;1955年屬蚌湖區王場鄉管轄;1958年人民公社成立時,稱蚌湖公社王場大隊聯潭中隊;1961年改稱蚌湖區王場公社聯潭大隊;1975撤區并社,蚌湖公社將其分為公社畜牧場和園林場,直屬公社管轄;1984年撤社建鎮時,畜牧場與園林場合并,稱王場鎮王場鄉園林村;1987年撤鄉,稱王場鎮王場管理區園林村;2002年撤銷管理區建制,直屬鎮轄。

明清時期,本村西北部屬白洑垸,東南部屬南湖垸,歸潛江縣長安鄉管轄;民國初期屬潛江縣第三區王洑鄉第二保,日偽政權時期稱黃王鄉姚家祠堂,光復后仍屬黃王鄉;1949年7月潛江縣人民政府成立時,屬黃劉區王場鄉,取名姚家祠堂村、胡家祠堂村;1952年兩村合并取名勝利村,屬第七區王場鄉;1955年屬蚌湖區王場鄉;1958年人民公社成立時,稱蚌湖公社王場大隊勝利中隊;1961年稱蚌湖區王場公社勝利大隊;1975年與民主大隊合并,稱蚌湖公社王場管理區勝利大隊;1983年民主大隊分出;1984年撤社建鎮,稱王場鎮王場鄉勝利村;1987年撤鄉,稱王場鎮王場管理區勝利村;2002年撤銷管理區建制,直屬鎮轄。

舊時王家場至雙土地的大道邊有一住有五十多戶的古老村落,因許姓居民占絕大多數,人稱長許臺;明清時期,本村西部屬雙家垸,東部屬南湖垸,歸潛江縣長安鄉管轄;民國初期屬潛江縣第三區王洑鄉第六保,日偽政權時期屬黃王鄉,光復后仍屬黃王鄉;1949年7月潛江縣人民政府成立時,屬黃劉區王場鄉,取名民主村;1952年屬第七區王場鄉;1955年屬蚌湖區王場鄉;1958年人民公社成立時,稱蚌湖公社王場大隊民主中隊;1961年稱蚌湖區王場公社民主大隊;1975年與勝利大隊合并稱蚌湖公社王場管理區勝利大隊;1983年從勝利大隊分出,更名為文橋大隊;1984年撤社建鎮,稱王場鎮王場鄉文橋村;1987年撤鄉,稱王場鎮王場管理區文橋村;1988年更名為許臺村;2002年撤銷管理區建制,直屬鎮轄。

明清時期,本地東部為社林垸、其他為南湖垸,歸潛江縣長安鄉管轄;民國初期屬潛江縣第三區王洑鄉第一保,日偽政權時期屬黃王鄉,光復后仍屬黃王鄉;1949年7月潛江縣人民政府成立時,屬黃劉區黃場鄉,名為符嶺村、龍嶺村、李家場村;1952年屬第七區王場鄉,1955年屬蚌湖區王場鄉;1958年人民公社成立時,符嶺村、龍嶺村合并為聯豐中隊,李家場為新合中隊,歸蚌湖公社范新大隊管轄;1961年稱蚌湖區范新公社聯豐大隊、新合大隊;1968年聯豐大隊興隆河以東部分并入黃場大隊,河西部分與新合大隊合并為聯豐大隊;1975年撤區并社時,聯豐劃歸王場,稱蚌湖公社王場管理區聯豐大隊;1984年撤社建鎮時,稱王場鎮王場鄉符嶺村;1987年撤鄉,稱王場鎮王場管理區符嶺村;2002年撤銷管理區建制,直屬鎮轄。

明清時期,本地屬白洑垸,歸潛江縣長安鄉管轄;清末,本地出了一個武舉人劉世珍(1850-1911),官至湖北省總兵(從二品,相當于省軍區司令),于1895年自行解甲歸田;1896年,潛江縣署發文將其居所周圍4平方千米劃出新設“官洲垸”,直屬縣轄;民國初期屬潛江縣第三區王洑鄉第五保,日偽政權時期屬黃王鄉,光復后仍屬黃王鄉;1949年7月潛江縣人民政府成立時,屬黃劉區王場鄉,取名黃灣村;1952年屬第七區王場鄉;1955年屬蚌湖區王場鄉;1958年人民是公社成立時,稱蚌湖公社王場大隊勝利中隊;1961年稱蚌湖區王場公社勝利大隊;1969年從勝利大隊分出,取名新建大隊;1975年撤區并社時,稱蚌湖公社農科所;1977年恢復新建大隊名,歸王場管理區管轄;1984年撤社建鎮時,稱王場鎮王場鄉黃灣村;1987年撤鄉,稱王場鎮王場管理區黃灣村;2002年撤銷管理區建制,直屬鎮轄。

明清時期,本村西北部屬永靖垸,東南部屬官洲垸,歸潛江縣長安鄉管轄;民國初期屬潛江縣第三區戴河鄉(鄉治駐代河口)第一保;日偽政權時期屬蚌戴鄉,光復后屬蚌帶鄉;1949年7月潛江縣人民政府成立時,屬黃劉區代河鄉,取名代河口村、巴家洲村;1952年兩村合并為代河村,屬第七區王場鄉;1955年屬蚌湖區王場鄉;1958年人民公社成立時,稱周磯公社天新大隊代河中隊;1959年屬周磯農場代河大隊;1963劃歸蚌湖區王場公社;1965年又劃歸張新公社;1975年撤區并社時,稱蚌湖公社張新管理區代河大隊;1984年撤社建鎮,稱王場鎮張新鄉代河村;1987年撤鄉,稱王場鎮張新管理區代河村;2002年撤銷管理區建制,直屬鎮轄。

公元965年潛江設縣之初新劃鄉、垸行政區域時,將該垸定名為永靖垸,寓長久平安之意;1885年因漢江改道,永靖垸的大部分成為漢江干流與故河道之間的一個四面環水的獨立洲灘,人們稱之為永靖洲;清末劃歸江南長安鄉時仍稱永靖垸;新中國成立時將永靖更名為永進;明末清初,該地位于漢江北岸,稱永靖垸,屬潛江縣張港鄉管轄;1885年漢江改道成為江南一獨立洲灘,不久劃歸長安鄉管轄;民國初期屬潛江縣第三區戴河鄉第二保;日偽政權時期屬蚌戴鄉,光復后屬蚌帶鄉;1949年7月潛江縣人民政府成立時,屬黃劉區代河鄉,取名永進村;1952年屬第七區張新鄉;1955年屬蚌湖區張新鄉;1958年人民公社成立時,稱周磯公社天新大隊永進中隊;1963年劃歸蚌湖區,稱王場公社永進大隊;1965年又劃歸張新公社;1975年撤區并社時,稱蚌湖公社張新管理區永進大隊;1981年稱王場公社張新管理區永進大隊;1984年撤社建鎮,稱王場鎮張新鄉永進村;1987年撤鄉,稱王場鎮張新管理區永進村;2002年撤銷管理區建制,直屬鎮轄。

欧美精品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日韩中文字幕欧美三级,中文字幕亚洲精品乱码在,亚洲中字日韩中字无码中字
亚洲国产欧美亚洲gif动图 | 在线的Av免费观看 | 制服丝袜综合另类中文字幕 | 青青青视频在线视频免费 | 亚洲综合网伊人中文 | 在线中文字幕第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