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縣轄鎮。縣府駐地。1953年設城關鎮,1958年改公社,1980年復改城關鎮,1982年更名蔚州鎮。位于縣境西部。面積34.2平方公里,人口4.7萬。下(下花園)廣(廣靈縣)、蔚(縣)淶(淶源)、陽(陽源)蔚(縣)公路通達。轄仰莊、三泉莊、太平莊、紙店頭、大泉坡、下關、西七里河、苗莊、東七里河、稻地、李堡子、逢家嶺、南樊莊、南張莊、北樊莊15個村委會和一街、二街、三街、四街、五街、六街、七街、八街、西關、東關、南關西街、南關東街、東關外13個居委會。農業主產玉米、谷、黍、稻。鄉鎮企業有食品、建材、服裝等廠。古跡有玉皇閣、南安寺塔、釋加寺、靈嚴寺、古城墻等。 |
代王城鎮位于河北省蔚縣境內的中部,鎮域面積63.2平方公里,全鎮30個行政村,人口31733人。其中鎮區人口9680人,其中5個村四堡四莊人口7376人。代王城古鎮文化底蘊深厚,歷史悠久,文物古跡眾多,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價值,民俗研究價值和建筑藝術價值。2014年3月被評為國家級歷史文化名鎮。
一、基本情況
代王城鎮屬河川盆地區,東徑115°,北緯40.20′,海拔高度908米。座落在代王城古城內,壺流河(古稱祁夷水)由西南向東北繞城而過,鎮北為淺山丘陵區,鎮南部30華里為東西橫亙的恒山余脈由晉入蔚,形成古城的一道天然屏障,在這崇山區分布有眾多的古關隘,其中最為著名的太行八徑之一的——飛狐古關,位于鎮南,形勢險要,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及連接冀中平原與塞外的通商樞紐。
代王城鎮區文化遺存可分為兩大類,1、商周、戰漢形成的古遺址、宮殿區、古道路、王室貴族墓葬群等地下遺存的文化內涵;2、明清戰爭防御及商貿興起繁榮,所形成的地上四堡四莊四街以及所包括的民居、寺廟、戲樓等古建筑。
代王城鎮區四堡四莊四街及所轄的三個行政村馬家寨、北門子、城墻碾均座落在古城內戰漢遺址之上。周圍為漢代城垣環繞,為代王城城址,是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代王城城址1982年被評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鎮區內古遺跡隨處可見,宮殿區遺存豐富,是研究、探討代文化的重要實物資料。代王城鎮區座落在古城城址之上,歷史文化積淀深厚,村堡建筑,街巷商肆布局保存了明清格局。鎮內現存的三面戲樓,明初木構龍王廟、地藏寺、財神廟、雍正圣諭碑,大小堡城,大量的古民宅等遺存,均蘊藏著大量的歷史文化信息,具有重要的歷史研究價值。
二、保護規劃、管理措施
古鎮街區的價值及重要性不僅在于它的每個單體建筑,更重要的是它的原始格局及其所包含的城堡、街巷、民居和民俗在內的整體風貌,及其古代國、代郡文化在內的古城址,宮殿遺址等相關遺跡。鎮黨委、政府對保護管理工作十分重視,2005年成立了文化名鎮保護管理機構,并將文化名鎮的今后發展,保護管理等工作納入到領導班子的議事日程中。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結合實際情況,制定了古鎮的保護管理實施條例,并聘請河北農大城鄉建設學院已經-了《代王城歷史文化名鎮保護規劃》,將文物保護納入到城市發展規劃中去。
古鎮保護規劃對歷史街區保護項目要求是:1、以保護古鎮街區整體風貌為核心內容;2、以街區基礎設施建設為基本內容,包括街巷道路,給排水,環境整治等。3、劃分出重點保護街區和建設控制地帶;4、保護歷史遺存,劃出點、線、面三個保護區域,點即重要的文物遺存點,線即主要的文化古街巷,城垣,面即成片的古民居,寺廟建筑群落,宮殿區大遺址等。5、以保護舊鎮,建設新區和人口控制、行業引導為長期方針。
|
蔚縣轄鎮。1953年設西合營鎮,1958年改公社,1984年復鎮。1996年祁家皂、北洗翼兩鄉并入。位于縣境中部。面積140.32平方公里,人口4.7萬。轄東關堡、東莊、小南關、南場、紅旗街、西莊、東辛莊、北留莊、西合、西合崗、趙家灣、柳子疃、司家洼、東四碾、苗家寨、西辛莊、橫澗、夏源、三關、北洗冀、蓮花池、下利臺、上利臺、利臺莊、穆家莊上堡、穆家莊下堡、南洗冀、東辛店、宋家小莊、廣德村、祁家皂、小棗堡、任家莊、北大坪、南大坪、羊圈莊、西大坪、古守營、西上碾頭、海子洼、陳家灣、羊圈保42個村委會。農業主產玉米、谷、黍、稻。鄉鎮企業有地毯廠、造紙廠、制香廠、建材廠等。鎮南有大型農貿市場。
2006年被縣委、縣政府確定為蔚縣的副中心,2014年7月被住建部等七部委確定為“全國重點鎮”。 西合營鎮屬農業大鎮,經濟發展以農業為主,工商業并舉。全鎮耕地面積11.7萬畝,其中水澆地面積4.6萬畝。 |
吉家莊鎮位于蔚縣東北部,是古蔚州八大集鎮之一,自古商貿繁榮,商賈云集。該鎮鎮域面積135平方公里,轄41個行政村,9個自然村,人口9006戶,25242人。
吉家莊鎮交通區位優勢明顯。109國道橫穿全境,西距張石高速蔚縣東入口20公里,距蔚縣城35公里距離,東距太行山高速京蔚段109國道連接線(在建)2公里,建成后距北京西六環90公里,屬北京一小時經濟圈。
吉家莊鎮公共基礎設施較為完善。有醫院1所,中學1所,中心校及王莊子完小和下設教學點共19所;有郵政支局、工商分局、派出所、國土所等部門機構;有郵政儲蓄銀行、農村信用社、村鎮銀行等金融營業網點各1處;有聯通、移動、電信、有線電視等通信網點各1處。
吉家莊鎮特色產業優勢明顯。古典家具制造和小雜糧貿易是該鎮兩大特色產業。
吉家莊鎮古典家具行業起源于上世紀70年代末,經過多年發展逐步形成了現在的在全國古典家具制造產業享有盛名的“吉家莊古典家具”品牌。現已有18家古典家具企業入駐。
小雜糧貿易產業起步于上世紀80年代,經過多年的持續發展,“吉家莊小雜糧”這一品牌享譽全國,成為中國北方具有一定影響力的雜糧集散地,輻射全國京、津、冀、晉、蒙、魯、浙、滬等21個省市。現有糧貿企業69家,年吞吐量達6萬噸,交易額達8億元,谷糠每年產量達2.2萬噸。
為充分發揮吉家莊鎮的特色產業優勢,依據吉家莊鎮形成的古典家具制造和小雜糧貿易兩大特色產業,2016年縣政府審議批準該鎮成立吉家莊鎮縣級特色產業園區,并組建管委會,為兩大產業快速發展插上了騰飛的翅膀。該園區位于吉家莊鎮東部的東水泉村和紅橋村之間,109國道橫穿園區。總規劃面積5000畝,分為兩大塊,一塊為古典家具文化產業園,占地3000畝,另一塊為糧食工貿產業園,占地2000畝。
吉家莊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招商引資工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全力打造“迎商、親商、安商、扶商、富商”投資環境。
凡來該鎮興辦企業,他們將拿出最優惠的條件,最優質的服務,讓客商在吉家莊鎮生活舒心,投資放心,工作開心,興業順心。 |
白樂鎮地處蔚縣東南部,小五臺山腳下,距4A金河口景區僅5公里。東鄰常寧,南連柏樹,西接西合營,北近吉家莊,是古蔚州八大集鎮之一。全鎮轄23個行政村,總面積66.7平方公里,耕地面積54510畝,以種植和養殖業為主,是一個典型的農業鄉鎮。
白樂鎮歷史源遠流長。鎮東東坡遺址有六千多年的歷史。為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金河溝口右側山麓,所處地為東坡,故名東坡遺址,西臨沙河,東靠山坡,屬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遺存,證明了六千年前就有人類在此生息繁衍。
白樂鎮區位優勢明顯。夏常線(夏源到常寧)橫貫東西,吉柏(吉家莊到柏樹)線縱貫南北,形成了貫通南北,連接東西的十字形交通網絡,沙蔚鐵路橫穿境內,即將修建的京蔚高速公路也將穿越白樂鎮。
白樂鎮自然、生態資源獨特。白樂鎮東南方向即為小五臺山,坐落于小五臺山下的白樂鎮形成了獨特的高山小氣候;小五臺山海拔2882米,為河北第一峰,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并且是戶外運動的勝地、登山者的天堂.
白樂鎮農業特色鮮明。白樂干饃饃、花椒餅是代表本鎮特色的靚麗名片,也是走親訪友的饋贈佳品,隨著白樂人的腳步走遍了祖國的大江南北。白樂鎮是蔚縣較大的烤煙、杏扁生產基地。白樂是蔚縣“大杏扁種植”和張家口市“烤煙種植”重要基地。北柳枝水、南柳枝水、會子里、馬軍莊等地地勢平坦,土地肥沃,水源充沛,歷史上就是著名的“米糧川”,是蔚縣小米的重要產地。會子白麻全身無節,纖維長,拉力大,韌性強,色澤白,彈性好,斑疵小,品質優,銷路廣,深受國內外用戶的青睞和歡迎。對全國幾個白麻產區測定,白樂麻平均拉力、纖維、長度、厚度均居前列,品質極佳,在國內外市場聲譽極高。白麻用途很廣,除用于織布外,還可制造鈔票紙、電工紙等高級紙品。在農村,白麻的主要用途還有捻繩,用于民間農事活動、耕地、駕車、拉碾需用-拉繩和-物品等。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老百姓喜歡穿的麻鞋,尤具地方特色。
白樂鎮手工業發達。白樂鎮手工地毯有上百年的歷史,20世紀70、80年代達到頂峰,馬軍莊村幾乎家家戶戶編制地毯,產品主要銷往赤峰、包頭、呼和浩特和二連浩特,甚至遠銷外蒙、經俄羅斯銷往中東等地。
白樂鎮是革命老區。蔚縣一大在白樂鎮會子里村召開。1932年冬,召開中共蔚縣工作委員會,決定由楊普澤擔任書記,而楊普澤就是白樂鎮會子里村人。這次會議還建立了會子里支部。從此,蔚縣才真正有了以馬列主義為指導,以共產主義為目標的無產階級政黨的領導,揭開了蔚縣革命史上嶄新的一頁。 |
暖泉鎮地處蔚縣最西端,與山西省廣靈縣接壤,距離縣城12.4公里,是以農耕為主的典型北方古鎮。海拔940米,面積57.3平方公里,轄16個行政村,共6538戶、17762人。耕地34500畝,水澆地12350畝,以種植谷黍、雜糧、玉米為主。
暖泉鎮元代建鎮,明清時期形成“三堡、六巷、十八莊”格局。現有西古堡、華嚴寺和老君觀3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保存較好并有獨特風格的古寺廟、古民居、古城堡、古戲樓等200余處,其中古民居宅院160余處。暖泉鎮擁有豐富多彩的民俗社火活動,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打樹花”最獨具特色。大型實景民俗演出《火樹金花》已成為古鎮聲名遠揚的靚麗品牌。
暖泉鎮憑借獨特的資源優勢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先后被評為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國家AAA級旅游景區、全國特色景觀旅游名鎮、全國十佳旅游村鎮、中國最美鄉村、中國北方民俗勝景第一鎮、全國“文明鄉鎮”。 |
蔚縣轄鎮。1953年置南留莊鄉,1958年屬暖泉公社,1961年析置南留莊公社,1985年改鎮。位于縣境西部,西鄰山西省廣靈縣。面積75平方公里,人口2.4萬。下(花園)廣(靈)公路橫穿鎮境。轄南留莊、拐里村、滑嘴、松樹村、杜楊莊、單侯、孟家堡、西人煙寨、東人煙寨、曹疃、田家莊、回回墓、堝串堡、澗岔、-堡、史家堡、大飲馬泉、白后堡、白南場、白中堡、白寧堡、水西堡、白河東、水東堡、堝串堡、靳家窯、澗塄、白南堡、小飲馬泉29個村委會。西部有煤炭資源。東部為糧區,主產谷、黍、馬鈴薯等。北部多草坡。鎮、村、聯辦、個體企業有煤礦、陶瓷廠、砂器廠、建材廠等。境內駐有市、縣屬煤礦、發電廠、陶瓷廠等。 |
蔚縣轄鎮。1953年設鎮,1958年改公社,1984年復改鎮。位于縣境北部,距縣城33.9公里。面積106.7平方公里,人口1.3萬。宣淶公路縱貫鎮境。轄北水泉、一、二、三和紅谷嘴、南井頭、趙家嘴、廣少寺、北馬圈、細弦子、夾道溝、大石頭梁、旦嶺子、北柏山、東沙溝、紅沙坡、苗家堡、羅家堡、南柏山、墁坡、龍池溝、城墻、楊莊、醋柳溝、西窯子頭、向陽站、東窯子頭26個村委會。境內溝壑縱橫,水土流失較嚴重。以農業為主,產谷、黍。特產“大杏扁”。鄉鎮企業有氟石礦、果脯廠、地毯廠、印刷廠、食品廠、肉食廠、麻繩加工廠等。 |
蔚縣轄鎮。1953年設桃花鎮,1958年改公社,1984年復改鎮。1996年朱家灣鄉并入。位于縣境東北邊陲,小五臺山北麓。下(花園)廣(靈)公路過境。面積154.7平方公里,人口2.1萬。轄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魯家莊、岔澗、北董莊、西辛安皂、東辛安皂、楊家莊、馬官營、七百戶、小羊圈、中董莊、南董莊、太寧寺、陶家堡、佘家堡、扯業辛莊、鴉澗、赤崖堡、朱家灣、榆林溝、吳家莊、水溝門、黑山槐、后灣、馬莊子、東寺溝、西寺溝、南梁、武家嘴、白家洼、張家梁、謝家廟、冀家嘴41個村委會。以農業為主。主產谷、黍等。小米顆粒飽滿,譽稱“桃花米”。盛產蘋果、大杏扁。鄉鎮企業有地毯、建筑、荊編、農機修理、食品等。 |
陽眷鎮位于蔚縣西北部,晉冀交界處。東與白草村鄉接壤,東南與南留莊鎮毗鄰,南、西與山西省廣靈縣相接,北、西北與陽原縣為界,全鎮總面積136.6平方公里。該鎮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屬于丘陵(低山)區,境內主要山峰有同家疙瘩、櫻桃梁、高坨子等。金泉峪、豹峪峪縱貫東、西境,溝壑縱橫。海拔最低點古道渠村1100米,最高點鄭家窯村1580米。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降水量400毫米,年平均氣溫4.7℃,最熱(7月)平均19.9℃,最冷(1月)平均-13.7℃,積溫2353℃,全年無霜期120天。主要自然災害干旱、低溫、冰雹、霜凍等。土壤為栗鈣土。轄區東部藏有豐富的煤炭資源,儲量1億噸,還有耐火粘土。該鎮所轄25個行政村,10個自然村,耕地面積4.08萬畝。總人口6984戶,18752人,全鎮黨員862人。 |
蔚縣轄鄉。1953年置呂家莊、崔家莊、邢家莊、辛落塔、上蘇莊、西大疃鄉,1956年合并為呂家莊鄉、石荒鄉,1962年置呂家莊、石荒公社,1966年呂家莊、石荒公社合建宋家莊公社,1984年改鄉。1994年岔道鄉并入。距縣城4.9公里。面積336.7平方公里,人口2.6萬。蔚淶公路縱貫鄉境。轄宋家莊、北口、鄭家莊、上蘇莊、南雙澗、石荒、朱家莊、小固城、大固城、西大云疃、小洼、崔家莊、南方城、西李家碾西柳林南堡、富旺堡、邀渠、小探口、大探口、黑堡子、高院墻莊、王良莊、邢家莊、高院墻堡、辛落塔、呂家莊、西柳林堡、岔道、東潮陶、明窯溝、北相府、西潮淘、小寺溝、尖山、西高莊子、大寧、楊大人溝、分山嶺、西水泉、嗅水盆、汞康南莊41個村委會。以農業為主,主產谷、黍、豆、馬鈴薯等。盛產煙葉、蘋果。鄉鎮企業有風機廠、地毯廠、建材廠、皮毛廠、面粉廠等。西大云疃村有縣政府建的“革命烈士紀念碑”。 |
下宮村鄉位于蔚縣西南部,南與保定市淶源縣接壤,西與山西省廣靈、靈丘縣毗鄰,北枕壺流河水庫,面積303平方千米,其中山區面積240平方千米,河川區面積63平方千米。全鄉轄29個行政村,21個自然村,8629戶,24952人。下宮村鄉屬北溫帶半干旱地區,北部河川區,屬蔚廣盆地,南部深山區,屬燕山余脈。年平均氣溫7.1℃,年降水量416毫米,無霜期157天。全鄉耕地面積72825畝,其中水澆地48965畝。
今年以來,下宮村鄉緊緊圍繞脫貧攻堅、美麗鄉村兩項重點工作,按照“兩區一帶”發展布局,壯大煙葉、蔬菜、胡麻、貢米、林果、綠色能源和旅游業。河川區以長城路沿線村莊和蘇四堡為重點發展煙葉和蔬菜產業;南部深山區發展綠色能源、畜牧產業;山區、河川區交匯帶以浮圖、南馬莊、東莊頭、西莊頭為重點發展林果、貢米產業;依托長城農莊、玉泉書院等旅游資源,打造有地域特色的休閑觀光農業基地、特色旅游農產品基地。
在脫貧攻堅工作中,對全鄉13個貧困村、5019名貧困人口進行建檔立卡、科學規劃,通過鼓勵入股合作社、謀劃農業產業、爭取金融扶持、推進造林綠化、鼓勵移民搬遷等多種方式,使村村有產業、戶戶有措施,確保如期脫貧。2016年如期脫貧1641戶2252人。下宮村鄉與益海嘉里集團、蘿川貢米公司在東莊頭、上宮村種植有機谷子2000畝,形成了村民綠色無公害訂單種植、蘿川貢米公司加工包裝、使用益海嘉里集團的“金龍魚”商標和平臺營銷的蔚州貢米種植加工銷售高端產業鏈。北綾羅村大力發展肉牛養殖業,以蔚縣瑞康養殖有限公司為龍頭,吸收30戶貧困戶入股,利用流轉土地的收入和蔚縣銀泰村鎮銀行金融扶貧的貸款支持,每人每年可分紅2250元。在山區移民搬遷工作中,認真征求意愿、調查摸底,確定搬遷598戶,972人。目前移民小區已全線開工建設,預期7月完工。北綾羅、留北堡、留南堡3個村在2016年底脫貧出列;蘇官堡、蘇邵堡、南綾羅、東莊頭4個村預計在今年年底脫貧出列。
在產業結構優化調整工作中,按照“兩區一帶”的發展布局,在河川區發展蔬菜種植產業;在山區發展雜糧、藥材、畜牧等產業;在交匯帶發展林果、貢米等特色產業。目前,全鄉發展蔬菜大棚350余座,種煙葉4000余畝,萬壽菊300畝,青貯玉米2000畝,胡麻600畝。在南馬莊村改良木瓜杏500畝,在浮圖、西莊頭改良國光、富士、嘎啦蘋果1000畝。與北京新發惠農、欣奇典、益海嘉里集團、河北亞雄等公司合作,采用“公司+農戶”的方式,探索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新途徑。 |
南楊莊鄉位于蔚縣中東部,大南山(燕山余脈)腳下,距離縣城15公里,轄區內下廣線、沙蔚鐵路橫貫東西,112國道、張石高速縱貫南北,區位交通優勢突出。全鄉總面積103.37平方公里,轄13個行政村,2個自然村(張家樓、北柳河口),1個新型農村社區(扶貧易地搬遷安置區),共5299戶,15766人,其中農業人口15130人,勞動力8436人,耕地面積3.81萬畝(不包括荒地),水澆地1.61萬畝,退耕面積1.79萬畝。南楊莊鄉主要以傳統農業種植為主,2018年全鄉種植玉米2.4萬畝,谷黍0.8萬畝,煙葉0.33萬畝,雜糧蔬菜1000余畝,中藥材1080畝(麥子疃村),特色種植有紅色素辣椒、西蘭花、萬壽菊等。養殖方面,全鄉養殖羊22000只,雞31000只,牛430頭。 |
柏樹鄉位于蔚縣東部小五臺山腳下,東臨小五臺自然保護區,南與涿鹿縣大河南鄉接壤,西與南楊莊鄉、草溝堡鄉毗鄰,北接西合營鎮、白樂鎮。距縣城30公里,行政面積237平方公里(其中山區面積占2/3),耕地面積3.3萬畝,林地13.6萬畝。轄20個行政村(21個自然村),人口12360人,鄉黨委下設24個黨支部,黨員842名。 |
常寧鄉位于蔚縣東北部,小五臺山北麓,距蔚縣縣城約45公里,109國道、沙蔚鐵路和正在建設的太行山高速穿境而過,交通便利。鄉政府駐地司街村,海拔925米,全鄉轄14個行政村,3個自然村,共3795戶,10110人,耕地面積33885畝,林地面積33721畝。屬暖溫帶大陸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晝夜溫差大,常年平均氣溫6.4℃,1月平均氣溫-10.4℃,極端最低氣溫-35.6℃(2002年12月20日),7月平均氣溫22.1℃,極端最高氣溫38.6℃(2011年8月10日),平均氣溫年較差32.5℃,年生長期年平均125天,無霜期年平均120天,最長達130天,最短為117天,年平均降水量385毫米,集中在每年4月至9月,7月最多。
鄉科室設置:下設6個科室,分別是黨政辦公室、社會事務辦公室、經濟發展辦公室、農業綜合服務中心、退役軍人服務站、綜合文化服務中心。
鄉直單位:派出所、中心校、衛生院、農村信用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