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村的村西有條長河,河對面南山坡上在古時候因為當地山高林密土匪多,而和周邊其他村一樣,建有個兵營寨子,故建村時起名西流寨。 |
為全縣位置最靠西南的一個村。因該村三山夾一溝,山高林密,陰涼黑塌,原叫“黑塌溝”,后人為了村名好聽一些,遂更名為黑家口村。因村委會駐地在此村,故名。 |
這里好幾個村子都內含一個“寨”字,均是因為這一帶在古代時期尤其是宋元明幾個朝代,山高林密土匪多,政府在此設有相關兵寨的緣故。據傳,該村村西以前有個營寨,名為“武寨”,到元朝時期,一個吳姓家族在此有權有勢,就改名為吳寨村。 |
據傳此村在古代,原有一個如今查不出名姓的大戶人家,每到逢年過節的時候,家中人員多、集會大,得名大會。因村委會駐地在此村,故名。 |
該村原名為“鐘呂村”,屯留五大河流之一的嵐河的一條主要支脈就是發端于此村的村西。據傳說,清朝光緒三年本地大旱,山泉干涸,人畜缺水,但此村的河水源頭卻從未干枯,一直有股不大不小的水流出,因為村子是在河的上游,于是改名叫“河上頭”,但外地不明就里的人們習慣性誤稱“和尚頭”,所以村民覺得名字俗氣又難聽,遂改名為“河長頭”。因村委會駐地在此村,故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