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點推薦 > 昔陽縣樂平鎮各村社區情況介紹

昔陽縣樂平鎮各村社區情況介紹

梁家溝村位于昔陽縣城西北,全村226戶,525口人,其中勞動力280人,擁有耕地529畝,農民收入主要來自種植業,近年來勞務輸出業也有了一定的發展,另外村里還有一定規模的養殖業。村兩委十分重視產業結構的調整,積極發展勞務經濟,特別是利用區位優勢大力發展租賃業和運輸業,先后引進資金在村口建起了木材加工廠、汽車修配廠,幾年來共轉移勞動力200多人。自來水、電話入戶率100%;農村醫療參合率90%;4戶搞養殖,豬存欄共計4000頭;農戶建沼氣池20多個;休閑廣場一處;村街道平坦整潔,通村路和街道已全部硬化,街道兩側綠化率80%。幾年來,梁家溝村黨支部、村委會一班人帶領廣大群眾搶抓機遇,銳意改革,埋頭苦干,開拓進取,各項工作取得了驕人的業績,截止2012年年底全村經濟總收入1267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989元。

李夫峪村位于昔陽縣城西北3公里處。村域面積2.8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200余畝,人均0.6畝,居民及工礦用地近850余畝,其余為叢林荒山。截止2009年底,全村756戶,近1880口人。全村年產值3000萬元,總收入7957萬元,農民人均收入5407元。

李夫峪村屬城郊工礦型農村。2008年以前,村主要產業以煤炭生產為主。隨著政府對煤炭資源整合及結構調整,該村原有的村辦煤礦也相繼關停。近年來,憑借縣辦李夫峪煤業和天元化工有限公司毗鄰的有利條件,村兩委積極轉變發展模式,大力推行多種經營, 新農村建設各項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從2006年至今,配合縣里提出的“四城聯創”活動,該村的新農村建設得到進一步推動。村里立足村情,積極行動,籌措資金,投資35萬元新建村口牌樓,投資30萬元高標準硬化村主干道路6000平米,投資20萬元實施河道清理和覆蓋工程,通過以上工程的實施,夯實發展基礎,改善人居環境。同時,該村還把環境整治、村莊綠化作為重點工程來抓,充分利用環境綜合治理的大好時機,組織群眾植樹種花,加緊實施綠化美化工程,投資15萬元實施進村道路的亮化、綠化,投資30萬元建設村口生態園,并對違章建筑進行了拆除、搬遷等等。

近年來,村兩委認真學習-精神,積極響應建設和諧社會的號召,在上級政府的積極引導和大力支持下,村容村貌、村風民情、生產生活都發生了質的飛躍、量的跨越。李夫峪的明天會更加美好!

杏丹峪村位于昔陽縣城西北五華里處。總面積約0.91平方公里,180余戶人家,450口人,耕地530畝,其中退耕還林地260.82畝。

近年來,杏丹峪村在上級黨委政府的領導和大力支持下,新農村建設取得了可喜的成績。村前寬闊的現代二級公路直達村中心的官房坪。村黨支部、村委會辦公樓和市一級保護文物——生長了600余年的古槐矗立在官房坪南北兩側。村民的活動中心——官房坪和村里的主街道全部硬化并安裝了路燈,村容村貌得以改變。投資160萬元,打710米深機井一眼,徹底解決了全村的生產、生活用水困難和水資源短缺的問題。遵照群眾意愿,合理規劃地域,投資510萬元,修建占地7畝、建筑面積6138.5平米的住宅樓9棟,使村民的居住條件得到改善,村貌煥然一新。

另外村里的文化建設有了新的發展。包括文化活動室和圖書閱覽室等在內的文化活動中心實用建筑面積258.5平方米,花池和硬化院落184平方米,配備有鑼鼓、音像設備、乒乓球案等文體活動器材以及各類圖書2300余冊;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惠及全體村民,村里為村民每人交納了20元的醫保金,還建起了衛生所,醫療條件逐步改善。

村兩委積極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成立了“榆樹腦養殖專業合作社”,已投資近105萬元,初步建成了占地2.8畝、建筑面積4000平方米、配套設施完備的現代化養殖基地。現有存欄豬5000頭,羊500只。如今基地成了村里一道靚麗的風景線,為杏丹峪村的經濟建設和開辟新的致富渠道起到了帶頭和示范作用。

杏丹峪村在變,她的變化可謂日新月異。

穆家會村背山面水,依坡而建,房屋櫛比,層次井然,青墻素瓦,綠樹掩映,亭臺樓閣,錯落有致,宛如聚族而居的向陽城堡,遠處望去,頗有幾分古典氣息。她坐落于陡泉嶺下,鳴水岸邊,蓮花山南麓,昔陽縣城西北2.5公里處。地理坐標為東經113度40分51秒,北緯37度32分52秒。東與杏丹峪毗鄰,南與坪上隔河相望,西與安坪相連,北與南北渡海接壤。東西寬1.1公里,南北長2.1公里,總面積2.31平方公里,折合3403.85畝。總的地勢西高東低,北高南低,東窄西寬,主要山脈有臥虎山、大南嶺、小南嶺;主要河流為安坪河,古稱鳴水,俗稱北河。有人口1030人,農作物以種植玉米、粟等為主。

本村民風純樸,氣候宜人,已被規劃為園林村。在新農村建設的浪潮中,精神文明、物質文明都得到了極大的提高。投資25萬元,修建集紅白理事、文化娛樂、村務活動為一體的綜合服務會場,建筑面積約1000平方米,并在會所前安裝健身器材,供村民休閑健身。工程已動工,預計于8月份建成投入使用;投資30萬元,對村小學進行全面整修,并計劃在年底為在城里上初、高中的學生配備專用接送車,消除他們上學期間的安全隱患;總投資100萬元實施道路硬化后續工程,約4公里,這樣村主干路面全部實現硬化;同時配合“四城聯創”工作,大力開展環境衛生整治工作,配備垃圾清理車一輛,專業清潔人員8人,新建維修公共廁所5個。

通過以上工程的實施,穆家會村民將以更加飽滿的熱情建設自己的美麗家園!

南瑤村位于縣城西北10公里處。共有村民76戶238口人,耕地面積650畝,林果地150畝,農業是主導產業,主要農作物有玉米、谷子,屬純農業型村莊,年人均收入3996元。

為加快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構建和諧社會的步伐,努力實現黨中央提出的建設“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基本要求,村兩委帶領村民,立足當地,團結一心,努力開拓新的增收渠道,增加糧食產量,提高農民的生活水平。一方面,趁著國家“村村通”的東風,村里大小道路進行了硬化,徹底改變了以往“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腿泥”的境況,大大方便了村民出行,并組織村民對進村道路進行了綠化,使村民的生活環靜得以改善;另一方面引導村民在農閑時進行下象棋、打籃球、編排文藝節目等修身養心、健康向上的活動,大大豐富了村民的精神生活。

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號召下,南瑤村正向小康社會全面邁進!

紅土溝村位于昔陽縣城西2.5公里處,與縣城隔河相望。交通便利,景色秀美,信息靈通,全村共170戶,510口人,其中農業人口430人,擁有耕地470畝,園地25畝,工業租用地23畝,年人均收入4931元,在全縣農村收入中屬中上水平。

經濟方面:首先,村里的支柱產業是煤炭生產。一座年產三十萬噸的煤礦,不僅解決了村里過半壯年勞動力的就業問題,成了村民經濟收入的主要來源,而且村民的用煤、用炭、起灶、取暖問題都得以解決。其次,租賃產業也是村里發展經濟的一條有效途徑。2006年,村里審批土地23.45畝,全部租賃,投資興建了惠豐機械廠、紅安興鑄鋼廠、宏綿機械加工廠等五個工廠。2009年又開發閑置非農用地蓋成了出租房準備出租,不僅為村里的經濟發展注入了 新的活力,而且也帶動了周邊經濟的發展,贏得了鄰村的好評。

基建方面:2006年,村里投資6萬元,引進機具設備,動用土石方,填坑建壩,新建水利。2008年5月初,村里又響應黨中央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號召,取址建房,為村民建起了占地共約950平方米的經濟適用小二樓,年底已交付使用,有效地改善了村容村貌和人居環境。

總之,紅土溝村的新農村建設勢頭高漲,建設成績良好,相信在不斷的摸索與總結當中,村里的工作會越做越好,農村的面貌、農民的生活也會越來越好。

下思樂村隸屬于昔陽縣樂平鎮,位于縣城西5公里處,交通便利,緊鄰樂平煤礦、陽煤集團六礦和國投黃巖匯煤礦。村里積極發展勞務經濟,特別是利用區位優勢大力發展煤炭運輸業,幾年來,共轉移勞動力300多人,勞務收入達十余萬元。

下思樂村現有547戶,1410口人,住戶較集中,大多位于村北端。南端為耕地,共有1840畝,人均1.3畝。村民的文化生活較為豐富,每年的三月三村里還舉行廟會。

近年來,下思樂村黨支部、村委會依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二十字方針,完善村級社會保障事業,帶領廣大村民同心協力,艱苦奮斗,使下思樂村得到了進一步發展。為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對通村水泥路進行了綠化和亮化,另外還重修村委會辦公室和村小學,以加快新農村建設的步伐。

中思樂村位于昔陽縣城西南五公里處,村子坐落在群山之間,呈狹長狀,交通便利,村中鋪有水泥路通往縣里的公交干道。全村有151戶,415口人,擁有耕地484畝,人均1.2畝,林地300多畝。

中思樂村民風淳樸,人杰地靈。多數村民以務農為主,收入主要來自種植業、勞務輸出。近年來,干果經濟林產業、養殖業也有了一定的發展。村民們戶戶有電視,電話普及率為80%,自來水入戶率為100%。中央各項惠農政策實施以來,在村兩委班子的帶領下,勤勞勇敢的中思樂村村民積極尋找致富路子,調整產業結構,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從去年開始投資20萬元的節水工程,將解決村民的農業用水和生活用水;另外新修的一座水泥橋,也會為村民出行帶來方便。這些項目的實施將進一步加快中思樂村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步伐。

青巖頭村位于昔陽縣東部,距縣城約三公里,昔九線、317國道南北向從東經過,境內長度約1.5公里,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全村246戶,728口人,其中黨員26名。現有耕地650畝,園地15畝,林地465畝,工礦用地80畝,交通用地90畝,未利用地500畝。是以第三產業為主的勞務輸出型村莊。另外,便利的交通也為商業、運輸業的發展提供了條件;種植業次之;第二產業以開辦石場為主。

近年來,該村結合實際,在基礎設施、文化衛生、公益事業等方面做了幾件惠民工作。道路70%進行了硬化,新建了辦公樓、大舞臺、幼兒園、紅白理事會、文化室、文化廣場等,村民的生活壞境得到了改善,精神文明進一步提高。村兩委利用本村優越的地理位置,招商引資先后建起了福特汽車維修中心和歐曼特約服務站、永盛汽修和昌盛源賓館等。2009年8月11日上午,昔陽縣生活垃圾處理廠開工奠基儀式隆重舉行,此項工程是2009年縣委、縣政府決定實施的十五項民生工程之一。工程總投資3193萬元,總庫容95萬立方米,設計日處理生活垃圾110噸,服務年限17年,包括場內管理區、填埋區建設及場外道路給排水、電力、電訊等,計劃年底前完工并投入使用。

東會村隸屬于昔陽縣樂平鎮,距縣城約4公里,位于昔九線沿線,地理位置較好,交通便利。

全村 125戶,365口人,是以農業為主、勞務輸出為輔的農業村。村域面積較小,耕地面積442畝,其余為山林、荒山、荒坡和溝渠。

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隨著社會的發展,東會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極大的提高,全村的人畜吃水已解決,大多數村民在公路兩側建起了新房,彩電入戶率達到99%,固定電話入戶率96%,移動電話用戶達70%;很多農民還建起了沼氣,接受義務教育率達100%,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參合率達90%以上。目前村里正在修建衛生所,安裝體育活動設施。

東會村還大力發展林業,對原有的山林實行專人看管,嚴禁亂砍亂伐,嚴禁野外用火,對荒山、荒坡,溝壑進行綠化。

乘改革開放之東風,逢黨富民政策之機遇,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領導下,在村兩委班子的共同努力下,相信在不遠的將來,東會村定將發展成為富裕文明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建都村地處昔陽縣城5公里處,南望蒙山傍溪水,北依北嶺面向陽,榆贊公路縱貫東西穿村而過,全村共有7個村民小組,530戶1580口人,其中黨員45人。村里有耕地3000畝,林果地646畝。自古村風淳樸,民風敦厚,詩禮傳家,耕讀為本。

自國家新農村建設政策出臺后,村兩委班子不斷健全和完善了民主執政規則和程序,為建都村發展描繪出了一片新的藍圖。

為徹底解決道路狹窄、不暢、垃圾亂倒、“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現狀,在村支部的帶領下,村民有錢出錢,無錢出力,籌資40多萬元,硬化大小街道10.5公里,實現了戶戶通;同時投資2000多元在各主街道安裝路燈62盞,兩旁栽上了柏樹;新修了公廁和垃圾池,村民的生活環境有了很大的改善;多方籌資135萬元,興建占地面積4568平方米,建筑面積1551平方米的高標準小學;并且投資6萬元,硬化占地面積1697平米的校前廣場,并安裝了籃球架和健身器材,為村民健身娛樂提供了活動場所。

為改善村民的住宿條件,新建小二樓8棟16套,建筑面積2400多平方米,使住房面積人均達到了36平方米,美化了村容村貌;08年年底又投資50萬元,新建了占地面積450平米的村委辦公樓,極大地改善了辦公條件。

建都村屬純農業村,無任何礦產、企業。2007年“昔陽老家農牧開發有限責任公司”落戶本村,總投資300余萬元,是集養殖、食品加工為一體的企業,同時也解決了部分村民的就業問題。

為方便群眾,新建了一個小型超市;投資8000元維修了衛生所;為解決自然村——郝家峪人畜吃水困難,投資6萬余元,安裝管道1500米,新建泵房1個,水窖兩個,架設高壓線1000米;建起沼氣池40個;投資120余萬元,對北家會地段進行了修整,為農業豐收奠定了基礎;今年3月上旬,確定了對村里345畝荒山荒地有償承包,消滅荒地,綠化山川,種植干鮮水果,發展經濟林。

今日的建都村,樓房林立,設施齊全,環境優美,到處呈現出一派勃勃生機。

瑤頭村位于昔陽縣城北2公里處,交通便利。全村現有745戶,2215口人,耕地面積1281畝。

近年來,村兩委因勢利導,深入開展各項工作:一是更換全村舊自來水管道,并新建、維修水窯,從根本上解決了“吃水難”的困境;二是大力開展村容村貌整治,完成了村口拓寬及主街巷道路硬化,打造了文化墻和“法制宣傳教育”一條街,實現全村亮化;三是以實施“六個一”工程為契機,新建了幼兒學校、人民大食堂、街心公園等便民服務場所,真正為村民辦實事;四是創建了“鑫鳳凰”真人CS野戰基地,填補了我縣這一活動項目的空白。五是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成功舉辦了“鳳凰杯”全國門球邀請賽和首屆中國象棋邀請賽,全村呈現出一派生機勃勃,奮發向上的大好局面。

安平村位于昔陽縣城西5公里處,緊靠九榆線,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優越。是安平電廠、樂安煤業有限公司的所在地,經濟較雄厚,2010年全村人均純收入達4950元,是全鎮有名的富裕村。近年來,安平村大力實施基礎建設工程,夯實發展基礎,新農村建設各項工作進展順利。

安平村共有830戶,3000余口人,其中農業人口為2638口人,非農業人口208口人,暫住人口百余人。兩委成員13人,黨員98人,男勞力1131人,女勞力827人。60周歲以上298人,18周歲以下382人,外出務工人員216人(縣外)。由于資源整合,本村的主導產業安平村煤礦現已關閉,村民主要靠耕種土地和外出打工維持生活。

投資800多萬元新建小二樓52棟,總建筑面積9000平方米,解決了村民住房緊張的問題;總投資728萬元、總建筑面積2280平方米的商貿服務區和綜合服務樓,不僅為村里增加了收入,同時也可安排本村和鄰村部分閑散勞動力,帶動了農民致富的信心;投資近320萬元造地300余畝,解決了村里人多地少的問題;為改善村容村貌,又投資150多萬元,硬化道路15474米,使全村水泥路面達到95%,方便了村民出行;投資100多萬元新修了村委辦公室,使辦公條件逐步向正規化、現代化發展。

通過實施以上工程,安平村的面貌有了很大改觀,已成為我鎮新農村建設的一個亮點。相信不久的將來,安平村會以更加飽滿的熱情譜寫新農村建設的壯麗詩篇。

楊家峪村距離昔陽縣城五公里,村里已通柏油馬路,交通便利。又鄰近安坪一坑,地理位置優越。共有110戶320口人,農民人均純收入4080元。擁有耕地480畝,其中玉米350畝,谷子80畝,剩余的是小雜糧,無任何礦產資源。

村里的養殖業以養鹿為主,近年來村民們學習先進的科學技術,運用科學的養殖方法,養鹿收入在逐步提高。

2007年村民劉玉芬出資修建紅白禮事會一所,有房屋20間。極大方便了村民們辦事。

位于村口的“楊家峪水利蓄水工程”為財政撥款4萬元,于2008年10月建成,并已開始正常使用,極大地解決了村民的吃水問題。

村北建有一個小型水庫,是農業學大寨期間修建。村里在2006年投資大約5萬多元進行了一次大修整,現在已恢復了正常使用。該水庫在防洪和灌溉方面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龐家峪村位于昔陽縣城北五公里處,全村共267戶, 780口人,擁有耕地1315畝,林地300畝。與317省道毗鄰,交通便利,又緊靠安坪電廠,村民收入很大一部分來源于在電廠的工作。

近年來,龐家峪村黨支部在上級政府領導和支持下,堅持以-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為主線,始終堅持以民為本,帶領廣大群眾同心協力,艱苦奮斗,各項工作均取得了長足發展。如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修建兩委辦公室、村民活動中心,清理和粉刷墻壁、硬化村中心馬路,維修大街路燈,重修村小學和保健站等。2009年人均純收入3678元,三個文明建設同步發展,2008年被定為省級新農村建設重點推進村。

在今后發展中,龐家峪村將充分利用交通便利的優勢,發展現代農業,增加集體收入,同時結合文明生態村的創建,進行環境治理,加快新農村建設的進程。

欧美精品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日韩中文字幕欧美三级,中文字幕亚洲精品乱码在,亚洲中字日韩中字无码中字
最精品中文字幕亚洲日本 | 日韩中文字幕一区 | 色七七在线综合视频 | 亚洲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 中文字幕精品三级欧美 | 午夜性999性久久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