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1933年《續安陽縣志》載,臨府莊屬十區安陽橋鄉。 1949年屬鄴縣一區。 1952年屬安陽市郊區。 1958年屬紅旗公社。 1962年屬北郊公社安陽橋大隊。 1983年屬北郊鄉安陽橋村。 隨著城市發展,居民增多,屬北關區安陽橋居委會。 2003年安陽市區劃變更,屬彰北街道,成立臨府社區居民委員會。 2012年文件正式命名臨府社區居民委員會,屬彰北街道。 |
1950年劃歸安陽市郊區。 1958年為郊區衛星公社安陽橋大隊。 1962年為北郊公社安陽橋大隊。 1983年歸屬北郊鄉,為安陽橋村民委員會。 2003年安陽市和安陽縣行政區劃調整,改屬北關區彰北街道。 |
1958年與東漳澗同屬安陽市車站區紅光公社北漳澗大隊。 1962年與東漳澗分開,為北郊公社西漳澗大隊。 1968年為北郊公社西漳澗大隊。 1975年為東郊公社西漳澗大隊。 1983年更名為東郊鄉西漳澗村民委員會。 2003年調整安陽市區和安陽縣行政區劃,為北關區彰北街道西漳澗村民委員會。 |
1958年與西漳澗同屬安陽市車站區紅光公社北漳澗大隊。 1962年與西漳澗分開,為北郊公社東漳澗大隊。 1975年為東郊公社東漳澗大隊。 1983年更名為東郊鄉東漳澗村民委員會。 2003年歸屬北關區彰北街道,為東漳澗村民委員會,至今。 |
1958年公社化,為安陽市衛星公社馮家廟大隊。 1962年為紅旗公社馮家廟大隊。 1966年曾改名曙光大隊屬紅旗公社。 1968年為北郊公社馮家廟大隊。 1983年成立馮家廟村民委員會,屬北郊鄉。 2003年安陽市區劃調整,改屬北關區彰北街道。 |
1958年公社化,為安陽市衛星公社馮家廟大隊下屬生產隊。 1962年從馮家廟大隊分出成立宋家廟大隊,歸屬紅旗公社。 1968年為北郊公社宋家廟大隊。 1983年為北郊鄉宋家廟村民委員會。 2003年調整安陽市區和安陽縣行政區劃,劃歸屬北關區彰北街道,至今。 |
1958年公社化,為安陽市衛星公社馮家廟大隊。 1962年從馮家廟大隊分出,為紅旗公社周家營大隊。 1968年為北郊公社周家營大隊。 1983年成立北郊鄉周家營村民委員會。 2003年調整安陽市區和安陽縣行政區劃,劃歸北關區彰北街道,為周家營村民委員會,至今。 |
1958年為衛星公社馮家廟大隊下屬生產隊。 1962年從馮家廟大隊分出,為馬家壘大隊。 1968年為北郊公社馬家壘大隊。 1983年為北郊鄉馬家壘村民委員會。 2003年調整安陽市區和安陽縣行政區別,劃歸北關區彰北街道,為馬家壘村民委員會,至今。 |
1958年屬安陽市衛星公社馮家廟大隊。 1962年從馮家廟大隊分出,為緱家壘大隊。 1968年為北郊公社緱家壘大隊。 1983年為北郊鄉緱家壘村民委員會。 2003年安陽市區劃調整,劃歸屬北關區彰北街道。 |
1952年劃歸安陽市郊區。 1958年為衛星公社馮家廟大隊下屬生產隊。 1962年從馮家廟大隊分出,為張賀壘大隊。 1968年為北郊公社張賀壘大隊。 1983年為北郊鄉張賀壘村民委員會。 2003年調整安陽市區和安陽縣行政區劃,劃歸北關區彰北街道,為張賀壘村民委員會,至今。 |
1958年公社化,為安陽縣洪河屯公社方北營大隊。 1968歸屬安陽市郊區,為北郊鄉方北營大隊。 1983年為北郊鄉方北營村民委員會。 2003年安陽市區劃調整,劃歸屬北關區彰北街道。 |
民國年間改為程寸營,屬第十區程寸營鄉。 1958年公社化,為安陽縣洪河屯公社程寸營大隊。 1961年劃歸安陽市郊區,為紅旗公社程寸營大隊。 1968年為北郊公社程寸營大隊。 1983年為北郊鄉程寸營村民委員會。 2003年安陽市區劃調整,劃歸屬北關區彰北街道,至今。 |
1949年建立韓王度。 1952年屬安陽市郊區。 1958年為安陽橋衛星公社三家莊大隊。 1968年為北郊公社三家莊大隊。 1976年為北郊公社韓王度大隊。 1983年成立韓王度村民委員會,屬北郊鄉。 2003年調整安陽市區和安陽縣行政區劃,屬北關區彰北街道。 |
1952年屬安陽市郊區。 1958年為安陽橋衛星公社三家莊大隊。 1976年為北郊公社董王度大隊。 1983年成立董王度村民委員會,屬北郊鄉。 2003年安陽市區劃調整,歸屬北關區彰北街道。 |
1952年劃歸安陽市郊區。 1958年稱衛星公社三家莊大隊。 1968年稱北郊公社三家莊大隊。 1976年稱北郊公社屈王度大隊。 1983年成立屈王度村民委員會,屬北郊鄉。 2003年調整安陽市區和安陽縣行政區劃歸北關區彰北街道,為屈王度村民委員會,名稱沿用至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