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3月由縣級張掖市改設(shè),沿用古地名;《元和郡縣志》云:因甘峻山(紺峻山)為名,山因山中泉水,味甘冽而得名;另說因地多甘草而得名。
因地處肅州之南得名。
1913年置東樂縣,因在古樂州之東得名;1933年改現(xiàn)名,取人民安居樂業(yè)、人民康樂之意命名。
1929年由撫彝縣改現(xiàn)名,沿用古地名;因處黑河中游綠洲區(qū),地表水較豐富得名。西晉避文帝(司馬昭)諱改昭武縣為臨澤縣。另據(jù)《讀史方輿紀(jì)要》載,因臨居延澤為名。據(jù)《十三州志》 載: 昭武蘇有臨澤亭在其東,縣以亭名。
明景泰七年(1456)置高臺千戶所,據(jù)《一統(tǒng)志》載因城西臺子寺得名;清雍正二年(1724)改縣。
據(jù)《元和郡縣志》載:焉支山,一名刪丹山,故以名縣;北魏以諧音改今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