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家莊村的基本情況 陳家莊村位于縣城以東一公里處,307國道及清東路、文源路環村而過,是清源鎮人民政府所在地。全村共340戶,1230人;耕地面積600多畝,村集體年收入35萬元,來源主要為土地租賃;2010年人均純收入達8847元。陳家莊現有黨員28人,其中: 45歲以下的黨員有9人,女黨員3人,高中以上學歷(含高中)19人。近年來,在上級領導的正確領導和關心下, 陳家莊村高度重視兩委班子建設,……。 |
北錄樹村位于太原市南32公里處,地處清徐縣東北部,隸屬于王答鄉管轄。全村現有478戶,1409人,耕地1200畝。2010年人均純收入達12447元。村“兩委”成員4人,黨員69人。是山西省的“十大名村”,原省領導田成平曾視察該村工作。村辦企業北錄樹企業集團公司下設金屬鎂、暖氣片、V法鑄造等12個分廠,集體資產達2.1億元,固定資產1.1億元。多年來,村兩委班子通過以工帶農、以工補農的辦法,走共同……。 |
店子底村簡介 店子底村位于陽曲縣東南,板寺山脈腳下,距太原市內20公里,全村轄6個自然村(店子底、北嶺坡、南嶺坡、磨石、漢嶺、王家嶺),農民265戶,總人口724人,境內總面積約20多平方公里。其中現有耕地3178畝。氣候條件適宜北方各種水果、蔬菜、農作物的種植,尤其有多年種植小雜糧的傳統優勢,聞名遠近。晝夜溫差大,所產水果色澤美,味道甜。村民以種植葡萄、蘋果、蜜桃、經棗等林果業為主要收入,已有多……。 |
該地名來源于姓氏,因董姓人家在此建莊,故名。1970年為郝莊公社下轄的生產大隊;1984年撤銷董家莊生產大隊,設立董家莊村民委員會;2020年4月,根據迎政發〔2020〕4號《太原市迎澤區人民政府關于郝莊鎮撤并村相關事宜請示的批復》,決定將董家莊村、小山溝村、小山巖村合并,合并后村名為董家莊村,村委會設在董家莊村。農村概況:董家莊村位于太原市東山地區,距太原服裝城七公里,柏油路直通村內,交通十分便……。 |
南翟村位于太原盆地西北部,在歷史上號稱“西翟蘭村好地方”的汾河東岸灘涂處,新蘭路、汾河東干渠從中穿過,太原繞城高速公路從企業、田園中穿行,新蘭路出口位居門前。北與太原軌枕廠、橫渠村、下薛村相鄰,西連新翟村,東與向陽村接壤,南臨濱河東路、汾河。金灘大道、翟村大道貫穿南北,是太原外八景“汾河晚渡”的歷史文化景地,村位條件優越。全村總面積94.1公頃(1411.11畝),其中:村莊、企業占地403.7畝……。 |
洛陰村簡介東黃水鎮洛陰村位于縣城東5公里處,距鎮政府4公里,由北洛陰、西洛陰、南洛陰三個自然村組成,全村480戶,總人口為1230人,其中信教群眾482人,現有耕地面積有4920畝。村兩委干部8人(其中交叉任職1人),有黨員55人,支部下設4個黨小組,有村民代表18人。洛陰村溝壑縱橫,是典型的丘陵區,自然條件差,以傳統種植為主,幾年來,洛陰村在太原市民革的幫助下,籌資籌物計5萬元、提供發展思路幫助……。 |
西懷遠隸屬清徐縣徐溝鎮,地處清徐縣東南邊沿,東與太谷相鄰,南與祁縣接壤。全村耕地總面積5550畝,現有農戶516戶,人口1736人,其中勞動力1080人。有機井21眼,蔬菜大棚2300間,在2005年被評定為無公害蔬菜基地,種植棗樹1000余畝,盛產小麥、玉米、紅棗、蔬菜等多種作物,其中,紅棗以其土質適宜,品質最佳而名揚三晉,紅棗曾是古代皇家貢品。西懷遠村交通便利(距208國道2公里),通往村外的……。 |
楊房村地處清徐縣的最南端,毗鄰山西最大的食醋生產基地——水塔集團,南與祁縣接壤,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平原小村。全村現有443戶人家,1661人,以種植糧食作物為主,另有蔬菜、葡果種植,農副產品加工為輔。全村設黨支部1個,有黨員47人。近年來,楊房村在孟封鎮黨委、政府的領導下,村“兩委”班子以-理論和“三個代表”思想為指導,以人為本,堅持科學發展觀,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 |
白草塔基本概況 白草塔村委會位于屯蘭川下游的南岸,距古交市區9公里,東靠屯蘭辦,南靠桃園辦,西靠桃園辦,北靠屯蘭辦。本村有130戶300口人。由三個自然村組成(白草塔、對坡、南梁上),耕地面積2000畝,黨員6名,兩委班子由6人組成。近年來在黨的富民政策扶持下,在兩委班子的帶領下,硬化了3公里公路,修建了南梁大橋,解決了村民的吃水問題,發展了一些養殖業,使村民增加了收入,過上了美好生活!。 |
邢莊全稱叫邢家莊,因邢姓在此建村居住,在上世紀六十年代農業學大寨修渠挖出一付石棺和一塊石碑,為金大定25年,記載了死者姓邢,骨灰由外地運回故土,據證明該村以前確有邢姓居住。村委會駐邢莊村得名邢莊村民委員會。1958年9月設立邢莊生產大隊,1984年5月設立邢莊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隸屬于黨留莊鄉管轄。邢莊村……。 |
明正德《大同府志》卷2《土堡》載:渾源州有蔡村堡,這是蔡村最早的文字記載。清乾隆《大同府志》卷2《疆域》:渾源州治北十二里有蔡村堡。該村自得名以來沿用至今,解放后劃為行政村,曾為八區區公所所在地。1958年人民公社化改為管理區。1961年5月13日,根據縣人委《關于調整公社建制》的通知改為生產大隊。1984年9月15日,根據《渾源縣政社分開、建鄉(鎮)政府工作總結》報告,改稱村委會。自1984年得……。 |
該村自得名以來沿用至今,解放后劃為行政村,1958年人民公社化改叫管理區。1961年5月13日,根據縣人委《關于調整公社建制》的通知,改叫生產大隊。1984年9月15日,根據縣《政社分開建鄉(鎮)政府》工作報告,改稱村委會。自1984年得名沿用至今。東尾毛村……。 |
1946至1958年稱為守口堡生產大隊,1984年9月改稱守口堡村民委員會,2001年屬龍泉鎮管轄,沿用至今。守口堡村……。 |
該村自得名以來沿用至今,解放后劃為行政村,1958年人民公社化改叫管理區。1961年5月13日,根據縣人委《關于調整公社建制》的通知,改叫生產大隊。1984年9月15日,根據縣《政社分開建鄉(鎮)政府》工作報告,改稱村委會。自1984年得名沿用至今。李峪村……。 |
1958年屬城關公社,1962年成立西街大隊,1984年屬城關鄉,更名西街村,2001年撤鄉并鎮后,劃歸南城街道管轄至今。南城街道辦事處西街村地處朔城區西部,是省、市、區典型的重點試點村,全村共有5個村民小組,1135戶2760人全村現有耕地300畝。西街村現設黨支部一個,共有24名黨員,其中女黨員有4名,2011年人均純收入達6902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