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福建省綠化委員會、福建省林業局關于印發福建省“百城千村”綠化美化宜居工程實施方案》 (閩 綠委〔 201 8〕9號 ) 精神,經 城鎮自查達標、縣級審核同意、市級排序推薦、省級評價合格,擬將建甌市小橋鎮等30個城鎮提交省綠化委員會、省林業局審定,命名為“福建省森林城鎮”。 |
小橋鎮位于建甌市東南部,方圓298.72平方公里,轄13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39111人。小橋鎮歷史悠久,人杰地靈,是出土西周青銅甬鐘的故地,系南宋史學家袁樞的故鄉。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省道福紛線甌古路段貫穿境內,西接205國道,橫南鐵路途經本鎮西南端,并在境內洋沙設立10萬噸級貨運站。環境優美,氣候適宜,森林覆蓋率達79.94%。資源充足,物質豐富,工農業發達,建立了糧食、用材林、毛竹、茶……。 |
位于松溪縣北部,距縣城30公里,清置十四都巡檢司,隸屬永和分縣。建國初設渭田區,1959年成立渭田公社,1984年撤社改鄉,旋即改鎮。全鎮總面積179.5平方公里,其中山地22萬多畝,耕地30730畝。轄19個村委會,164個村民小組,總人口近2.65萬人。有毛竹林面積5.47萬畝,茶山9293畝,青梅1600畝;礦資源有大理石、石灰石等。盛產稻谷、茶、筍、菇。鄉鎮業產品有地板木、清水筍罐頭、精制……。 |
黃坑鎮素有“-竹鄉”的美稱,位于建陽市西北部,地處武夷山脈南麓,是“三市一縣”(建陽、邵武、武夷山、光澤)的結合部,全鎮面積377.86平方公里,總戶數3310戶,總人口12831人,現轄11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1個鎮辦林場,2個國營采育場。兩年多來,鎮黨委、政府堅持以-理論和“-”重要思想為指導,牢固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經濟發展、環境優化、文明爭先”和“鞏固、發展、創新、提高”的要求,……。 |
浦城縣轄鎮。1949年設永興鄉,1958年改永興公社,1984年復置鄉,1993年建鎮。位于縣境西部,距縣城16公里,西界 武夷山市。面積198平方公里,人口2.3萬。浦武公路經此。轄前墩、巖嶺、銀場、虹垂、冠山、大元、連源、珠山、沿洲、龍下、后洋、廉溪、永平、爐鋪、永興、庵后、下墩、竹山、凹頭、肖家20個村委會。礦藏有硫鐵、鉛鋅、螢石及礦泉水。鄉鎮企業有竹器、活性炭、木材綜合加工、電力等廠。是縣……。 |
沙溪鄉位于明溪縣東部,是明溪的東大門,距三明市區47公里,距明溪城區22公里。全境土地總面積141平方公里,總人口6184人,全鄉出國勞務經商1800多人,占總人口的30%,是新興的“內陸僑鄉”。 氣候溫和,資源豐富。屬中亞熱帶氣候,年均氣溫15.7-18.6℃,年均日照1798.6小時,年均降雨量1750-1900毫米,無霜期255-310天,海拔190-550米。全鄉有耕地1.06萬畝,林地……。 |
莘口鎮位于三明市區西南郊,國道205線和省道306線交匯處,泉三高速和莆炎高速穿境而過,并設有互通口,集鎮距市區12公里,交通、區位、資源等優勢明顯,素有“小上海”美稱。全鎮轄14個行政村2個社區,戶籍人口1.44萬人,常住人口約0.8萬人;有26個黨支部,黨員708名。轄區面積23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0.14萬公頃,林地面積1.56萬公頃,毛竹10.73萬畝,生態林7.47萬畝,森林覆蓋率8……。 |
青州鎮地處沙縣區東北部,位于三明市、南平市交界。全鎮面積140.72平方公里,土地面積20.9萬畝,林地面積17.3萬畝,森林覆蓋率78.5%。轄12個行政村、1個社區,總人口2.22萬人。近年來,青州鎮先后榮獲國家級生態鄉鎮、全省百強鄉鎮、全省農村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示范鄉鎮、省級文明鄉鎮、省級衛生鄉鎮等榮譽稱號。交通樞紐要地。青州鎮是沙縣區的“東大門”,交通便利、區位優越,距三明沙縣機場20公里、……。 |
聯合鎮位于尤溪縣北部,是全國文明村鎮、國家級生態鄉鎮、省級森林城鎮,北與南平市延平區塔前鎮毗鄰,西部與東部分別與梅仙鎮、西濱鎮接壤。全鎮土地總面積159平方千米,轄12個建制村,1個社區,總人口2.2萬人,黨(總)部29個,黨員871人,林地面積7698.8公頃,竹林面積1512.3公頃,耕地面積1534公頃。境內有吉木溪,流域面積90.7平方公里。2017年12月完成撤鄉設鎮工作,蟬聯三屆“全國……。 |
聞名遐邇的上杭“才溪”,其地名演變,饒有興趣。七百多年前,才溪一帶是深山老林,溪流淙淙,俯拾皆柴。最早在這兒開基的劉姓的老兩口,他們叫這地方為“柴溪”。至今這劉家古基,才溪人稱為元坑。元者,始也。過了許多年,一位從語口市(即今舊縣)往白石村(即今長汀縣城)的陳姓客商,經過“柴溪”的山林腹地,迷失子方向。猶豫之時,人蹲在小溪旁捧水解渴,忽見溪中漂來一片青菜葉,客商大喜,想到“有菜必有人家”,于是沿溪……。 |
南山鎮位于長汀縣東南部。東鄰連城縣,南連上杭縣,西連涂坊鎮、河田鎮,北接童坊鎮。全鎮土地總面積226.4平方公里,轄21個村民委員會,244個村民小組,8206戶,人口37059人。全鎮現有耕地面積28894畝,其中水田26600畝;山地面積339645畝,其中有林地203323畝。2001年全鎮工業總產值24205萬元,農業總產值1275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297元,糧食總產量16263噸。……。 |
永定縣金砂鄉位于永定縣城西6公里,東鄰鳳城鎮和西溪鄉,南連城郊鄉,西接仙師鄉,北靠合溪及上杭稔田鎮與上杭縣交界,省道309線穿境而過,是永定的西大門,是著名的革命老區,“永定暴-動”的策源地,是福建省第一支紅軍部隊和區蘇維埃政權、中共永定縣委的誕生地;是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最高人民檢察院首任檢察長、解放后首任福建省委書記張鼎丞同志、全國十大少年英雄之一的“紅色小歌仙”張錦輝的家鄉。全鄉總面積……。 |
東肖街道是福建省龍巖市著名的老區、僑鄉,位于新羅區南部,距區政府8千米。面積73平方千米,轄18個行政村。辦事處駐菜園。319國道過境。東肖革命烈士紀念碑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東肖鎮是閩西著名的老區和僑鄉,是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鄧子恢副總理的家鄉。該鎮位于龍巖市西南部,319國道、漳龍高速公路、省道福三線、龍巖大道穿行而過,交通便利,屬于龍巖中心城市規劃區內的組團。全鎮總面積73平方公里,耕地1.……。 |
長樂鄉是一個具有光榮革命傳統的重點老區鄉。1928年3月8日,在這里爆發的“平和暴-動”,揭開了“福建農民自動奪取政權第一幕”、打響了“八閩革命第一槍”。之后,中共平和縣委也在此誕生。位于閩粵兩省交界處的長樂鄉,與廣東省大埔縣、龍巖市永定縣為鄰,距縣城64公里。全鄉轄有9個村,人口11868人,全境面積78平方公里,山地面積4568公頃。境內崇山峻嶺,是一個扶貧開發工作重點鄉鎮。 近年來,長樂鄉黨……。 |
枋洋鎮因駐地枋洋村而得名,枋洋村地處一片楓樹林,取名楓洋,因楓與枋同音,改稱枋洋。1958年為衛星人民公社,后改為枋洋人民公社,1984年改枋洋鄉,1992年改枋洋鎮。長泰縣轄鎮。1958年置枋洋公社,1984年改鄉,1992年改鎮。位于縣境東北部,龍津溪上游。面積2031平方公里,人口34萬。郊柏公路過境。轄美宮、喬美、林溪、石橫、江都、青陽、內枋、杉洋、赤嶺、徑侖、尚吉、科山、演柄13個村委會……。 |
金山鎮位于南靖縣東北部,總面積268平方公里,總人口3.8萬,轄有19個村、1個居委會。祖籍金山的海外僑胞近萬人,其中臺灣政要蕭萬長先生的祖籍地就在金山鎮霞涌村,兩村宗親血脈相連,一直以來保持著密切的聯系與交往。這里地靈人杰、物華天寶,集“農業重鎮、工業強鎮、旅游名鎮、汽車大鎮”為一體,蘊藏著無限發展潛力和商機。金山鎮四季如春,年平均溫度21℃,年隆雨量1700mm,無霜期達到340天以上,發展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