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立大豐區大中街道。以原大中鎮的大華、大新、康平、人民、沿河、大劉、老街、新街、城中、健東、建業、育紅、東寧、建西、飛達、新村、新團、西河口、濱河、新德、朝陽、建豐、浦江、新城、新民、蝴蝶灣、上海花園、王港28個居委會和紅花、泰西、德豐、同德、新團、光明、老壩、八灶、泰豐、雙喜、利民、恒北、恒豐、恒南、大新、阜北、福豐、元豐、晉豐、晉北、龍福、和瑞、河口、長安、灶圩、同圣、建設、南新28個村委會區……。 |
大豐市轄鎮。1952年為蓋豐鄉,1958年改新豐公社,1983年建新豐鎮。位于市境中部,距市府9公里。面積61平方公里,人口3萬。沈云公路穿境而過。轄解放、丁中、友愛、裕南、裕中、裕北、展望、新同、全心、曙光、蓋北11個村委會和團結、和平、民主、新淮4個居委會。農業以種養業為主,蠶桑生產規模較大,是省政府命名的蠶桑生產基地。鄉鎮企業有紡織、繅絲、五金等。.……。 |
取大豐的“豐”字和原裕華鎮(2010年原大中鎮、裕華鎮合并為新的大中鎮)的“華”字,寓意富裕美好,故名。2018年沿用至今。設立大豐區豐華街道。以原大中鎮的新東苑、高新、裕華3個居委會和阜南、阜豐、豐裕、萬豐、朝榮、海防、天祥、海豐8個村委會區域為豐華街道行政區域,豐華街道辦事處駐高新居委會境內,辦公地址為五一路1號。豐華街道行政區域面積66.0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7萬,管理3個居委會、8個村……。 |
大豐經濟開發區是江蘇省級開發區,也是國家環保部批準的生態經濟開發區,總規劃面積188平方公里,已開發面積56平方公里。近年來不斷加大基礎設施投入,區內“八縱五橫”道路全面通車,星級酒店、商務大廈、高檔住宅加快推進,配套設施逐步完善。開發區先后吸引了金風科技、南車電機、上海紡控、中國萬向、江蘇陽光、韓國明進、日本東方、泰國正大等600多家企業前來投資興業,成為全市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2014年實現……。 |
大豐市轄鎮。1959年為三龍公社,1983年改三龍鄉,1991年建鎮。位于市境北部,距市府35公里。面積66平方公里,人口2.6萬。黃海公路縱貫南北,豐龍港河橫穿東西。轄龍西、豐圣、前進、川河、豐余、盈余、亞中、龍東、斗龍、東紅、開明11個村委會和三龍1個居委會。農業以種植業為主,主產棉花,特產百合。工業產品有絲綢、鋁帶等。.……。 |
大豐市轄鄉。1966年為萬盈公社,1983年改萬盈鄉。位于市境東南部,距市府35公里。面積71.9平方公里,人口2.5萬。陳(家港)李(堡)公路從鄉中通過,竹港河、江界河、王港河從境內經過。轄關北、慶豐、洋岸、苗豐、萬盈、益民、糧墩、三合、新壩、陡溝、石港、六里、李北13個村委會和天池1個居委會。農業以植棉為主。工業以紡織產品為龍頭。.……。 |
大豐市轄鎮。1956年為劉莊區,1958年改公社,1983年改鄉,1984年建鎮。位于市境西部,距市府17公里。面積45平方公里,人口2.2萬。西依串場河,通榆河橫跨鎮境。204國道過境。轄奮斗、光榮、龍心、竟賽、新建、龍橋、友誼、永大、大德、蔬菜10個村委會和東方紅、紅旗、紫林3個居委會。鄉鎮企業有橡膠、新塑、羽絨、刺繡、地毯等行業。有紫云山、萬壽橋、凈土院等古文化設施。.……。 |
大豐市轄鎮。1951年為小海區,1971年改公社,1983年改鄉,1989年建鎮。位于市境南部,距市府20公里。面積54.9平方公里,人口2.6萬。大沈公路、小萬公路從鎮中心穿過,馬路河貫穿南北。轄守貞、海南、龍港、溫泉、無泊、鎮海、小洋、徐南、海東、海中、海北、海西、三港、唐東、東湯、古廠、楊樹17個村委會和小海居委會。農業以種養業為主,是優質棉生產基地和長毛兔養殖基地,兔毛出口歷史悠久。境內旅……。 |
大豐市轄鎮。1957年為草堰鄉,1958年改公社,1983年復置鄉,1987年建鎮。位于市境西南角,距市府45公里。面積46.2平方公里,人口2.5萬。204國道、草小公路從鎮西、鎮中穿過,串場河、通輸河、王港河、江界河縱橫境內。轄丁溪、豐產、界中、正東、浦東、雙垛、雙河、新莊、合新、西河、堰東、堰北、草堰13個村委會和草堰、馬橋2個居委會。農業以種養業為主,主要有水稻、小麥、棉花及豬、禽、蛋。……。 |
大豐市轄鎮。1957年為白駒鄉,1958年屬草埝團結公社,1959年析建白駒公社,1983年復置鄉,1984年建鎮。位于市境西南部,距市府27公里。面積58平方公里,人口2.3萬。西瀕串場河,204國道、通榆河穿鎮而過。轄北新河、馬家、三橋、民窯、南洼、七里橋、北洼、安樂、三里樹、獅子口、沿堤、白駒12個村委會和繁榮、富強、海寧3個居委會。農業主產水稻、棉花、小麥。鄉鎮企業有化工、玩具、建材、造紙……。 |
大豐市轄鎮。1959年為南陽公社,1983年改鄉,1987年建鎮。位于市境中南部,距市府17.5公里。面積44.8平方公里,人口2萬。黃海公路橫貫南北,通白公路從鎮中穿過,南瀕五港河。轄城鄉、誠心、成豐、中西、廣豐、祥北、祥豐、祥南、祥附、祥西、宏大、南陽12個村委會和南陽、育才2個居委會。以農業為主,所產大蒜、韭菜、辣椒銷往全國各大城市。.……。 |
大豐市轄鎮。大 U豐縣糧棉套種生產地。1956年為大橋區,1958年改公社,1983年改鄉,1987年建鎮。位于市境東部,距市府42公里。面積48.4平方公里,人口2萬。黃海公路、沈大公路穿境。轄大橋、大東、川南、洋南、中北、港北、寧港、三圩、高墩、下灶村10個村委會和大橋1個居委會。農業以種植業為主,主產棉花、大麥、小麥、玉米、油菜子等。.……。 |
大豐市轄鎮。1956年為西團鄉,1958年改西團公社,1983年復置鄉,1990年設鎮。位于市境中南部,距市府14公里。面積33.8平方公里,人口1.6萬。大(豐)沈(灶)公路、通(商)白(駒)公路過境。五十里河、三十里河外聯斗龍港、串場河。轄西團、東團、北團、新生、農場、橫花、新中、西靈、新堤、橫圩10個村委會和西團1個居委會。以工業經濟為主,形成紡織、機械、建材、化工四大支柱行業。.……。 |
大豐港經濟開發區是以大豐港為依托建設的省級開發區,轄區面積500平方公里,規劃建設面積396平方公里。作為江蘇沿海開發新高地,大豐港是江蘇省委、省政府重點建設的三大深水海港之一,擁有深水岸線29公里,2006年6月經國務院批準,開放大豐港一類口岸,2008年被列入國家首批對臺直航的63個港口之一。港口建設突飛猛進。大豐港已開通韓國、日本等11條國際航線,與臺灣基隆港實現直航。15萬噸級的深水航道一……。 |
大豐市轄鎮。1958年為大橋公社草廟管理區,1959年析建草廟公社,1966年更名竹港公社,1981年復置草廟公社,1983年改草廟鄉,1996年建鎮。位于市境東南中部,距市府34公里。面積64平方公里,人口1.9萬。黃海公路過境,黃海復河貫穿南北,王港河、疆界河貫穿東西,竹港河斜行入海,鄉屬河流縱橫境內,可通行船只。轄慶生、圩東、沿河、新場、竹港、東港、大溝、北灶、丁東、草廟、四灶、五點、新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