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成立,因辦公地址設蔣家堎而得名。 |
2005年5月設立以區域內有羅山路而得名,駐地通利巷。 成立沿用至今。 |
2005年6月成立,沿用至今。 |
2005年6月撤銷城東社區管委會,成立濱陽社區居民委員會,沿用至今。 |
1949年前屬馮川鎮第一保,后屬馮川街政府第六、七、八㿺,1952年改稱“大街選區”。 1958年改稱“大街管理區”。 1971年成立居委會轄大街、北門街、錦繡巷、甘家巷,2002年4月成立城北社區管委會,2006年5月更名為北門社區居民委員會。 |
2005年5月成立,沿用至今。 |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屬馮川鎮。 新中國成立后屬洗沙鄉。 合作化時由沙溪等4個初級社合并轉為洗沙、園藝兩個高級社。 1958年組成洗沙大隊。 1968年并入赤埆大隊。 1973年分赤埆、園藝兩個大隊。 1975年園藝大隊又分為城郊、蔬菜大隊。 1982年城郊大隊分為沙溪、東門蔬菜大隊。 2005年6月,撤銷城東社區管委會,設立東門社區居民委員會。 |
1949年屬馮川街政府,1952年改為大街選區,1958年設解放路管理區,1971年屬大街居委會,1981年改稱解放路居委會,轄解放路、鹽巷、鵝公井巷、宮保巷、轉子巷、糧米前巷、張家地巷等,2005年5月更名為宮保地社區居民委員會,沿用至今。 |
2005年經縣政府研究同意成立圣殿社區居民委員會,沿用至今。 |
1949年前屬赤田鄉,后屬馮田鄉。 合作化時,由馮田初級社轉為馮田高級社。 1958年成立馮田大隊。 1982年成立馮田社區居民委員會。 現屬馮田開發區。 |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屬馮川鎮。 新中國成立后屬洗沙鄉。 合作化時,由沙溪等4個初級社合并轉為洗沙、園藝兩個高級社。 1958年組成洗沙大隊。 1968年并入赤埆大隊。 1973年分為赤埆、園藝大隊。 1975園藝大隊分為城郊、蔬菜大隊。 1982年,城郊大隊又分為沙溪、東門蔬菜大隊。 1984年機構體制改革,沙溪大隊更名為沙溪村民委員會。 2002年更名沙溪社區居民委員會。 |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屬馮川鎮。 新中國成立后屬洗沙鄉。 合作化時,由沙溪等4個初級社合并轉為洗沙、園藝兩個高級社。 1958年組成洗沙大隊。 1968年并入赤埆大隊。 1973年分為赤埆、園藝大隊。 1975園藝大隊分為城郊、蔬菜大隊。 1982年,城郊大隊又再分為沙溪、東門蔬菜兩個大隊,蔬菜大隊更名為上園頭蔬菜大隊。 1984年機構體制改革,東門蔬菜大隊和上園頭蔬菜大隊合并為城郊村民委員會。 2003年更名為城郊社區居民委員會。 |
文峰社區是2013年12月成立的社區居委會、隸屬于馮川鎮。 |
2013年12月成立,名稱沿用至今。 |
民國年間屬馮川鎮。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屬洗沙鄉。 合作化時,由赤埆等12個初級社合并轉為赤埆等3個高級社。 1958年設赤埆、南崗、㙞埏大隊。 1968年冬合并為赤角大隊。 1984年機構體制改革,更名為赤角村民委員會。 |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屬界竹鄉。 新中國成立后屬赤埆鄉。 合作化時,由南崗、有利、坳上初級社合并轉為有利高級社。 1958年設有利大隊。 1972年改名路口大隊。 1982年地名普查時,因與縣內大隊重名,更名大路口大隊。 1984年機構體制改革,更名大路口村民委員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