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怒俅殖邊總署”第一小隊進駐上帕,并建立行政管理機構,上帕開始成為福貢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1932年設康樂治局(1935年改稱福貢設治局)章化鄉;1950年設福貢縣一區;1958年10月,江東設國慶一社(公社);江西設國慶二社(公社);1960年兩公社合并復設一區;1969年設五一公社(1973年改稱上帕公社);1984年設上帕區;1988年設上帕鎮至今。 |
民國元年(1912年),云南省軍政府怒俅殖邊隊進駐知子羅,設立知子羅殖邊公署。 民國五年(1916年),設知子羅行政公署。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設碧江設治局普洛鄉。 1950年,改設碧江縣一區。 1959年,設碧羅公社。 1961年,復設一區。 1969年,設匹河公社。 1984年,設匹河區。 1986年,原碧江縣建制撤銷,匹河區劃屬福貢縣。 1988年,設福貢縣匹河怒族鄉。 |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設碧江設治局。 1986年,撤銷碧江建制,子里甲區劃屬福貢縣。 1988年,設福貢縣子里甲鄉。 |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設碧江設治局里吾底鄉。 1950年,改設碧江縣三區。 1959年,設躍進公社。 1961年,復設三區。 1969年,設抗大公社。 1981年,改稱架科底公社、江西的原屬里吾底大隊的臘母甲等自然村,金秀谷大隊劃歸子里甲公社,江東的原子里甲公社阿打、達大科、南安建3大隊劃歸架科底公社。 1984年,設架科底區。 1986年,碧江縣建制撤銷,架科底區劃歸福貢縣。 1988年,設福貢縣架科底鄉。 |
民國時,設龍馬鄉。 1953年,設為福貢二區。 1958年,劃為鹿馬登、施更木、布拉3公社。 1959年,公社改區時稱二區。 1968年,改為紅旗公社。 1973年,復名鹿馬登公社。 1988年,改鹿馬登鄉。 |
民國元年(1912年),屬上帕殖民公署轄區。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設康樂設治局(1935年,改名福貢設治局)定邊鄉。 1950年,設福貢縣利沙底鄉。 1951年,設利沙底區。 1958年,改利沙底,旺洛2公社。 1959年,設三區。 1969年,改為星火公社。 1973年,改名利沙底公社。 1984年,復設利沙底公區。 1988年,設福貢縣利沙底鄉。 2004年,更名石月亮鄉。 |
民國時期,稱安樂鄉、拉馬底鄉,后稱普利鄉。 1951年10月1日,成立馬吉鄉。 1952年,改馬吉區。 1958年,改馬吉公社。 1963年,改為四區。 1968年后,改為五一六公社。 1973年,恢復馬吉公社。 1984年,馬吉公社改區。 1988年,改馬吉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