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都縣位于江西省東南部、贛州市北部。三國吳嘉禾五年(公元236年)建縣。總面積4053平方公里,現轄24個鄉鎮,331個村(居)委會,總人口85萬。是原中央蘇區核心縣、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西部大開發政策延伸縣、羅霄山特困片區縣。寧都是客家祖地。寧都是中原先民南遷的早期居住地和集散中心,是贛閩粵客家民系的重要發祥地,屬純客家縣,現有130多個客家姓氏。境內客家遺存豐富,客家民俗文化光輝燦爛,至今……。 |
興國位于江西省中南部、贛州市北部,轄25個鄉鎮、1個經濟開發區、1個城市社區管委會、303個行政村、20個社區(居委會),國土總面積321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1.5萬。興國是歷史悠久的千年古縣。興國建縣始于三國,吳嘉禾五年(公元236年)置平固縣,至今已有近1800年歷史;北宋太平興國七年(公元982年)以年號為名,改稱“興國縣”。歷代人文薈萃,唐代書法家、“江南第一宰相”鐘紹京,明朝勘擇十三陵……。 |
贛縣位于江西省南部,贛州市中部,贛江上游,環繞贛州市區,東經114°42′至115°22′、北緯25°26′至26°17′。總面積2993平方千米。總人口53.0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8.3萬人。縣人民政府駐梅林鎮。郵編:341100。代碼:360721。區號:0797。拼音:GanXian。地形屬丘陵山地。地勢東南高,中、北部低,東部和南部重巒迭嶂,其間夾有山間條帶狀谷地,海拔在500—1000米……。 |
于都縣位于江西省南部,東經115°11′-115°49′、北緯25°35′8〞-26°20′53〞。東鄰瑞金市,南連會昌縣和安遠縣,西接贛縣,北毗興國縣和寧都縣;縣城距贛州65千米,南昌422千米。全縣南北長83.25千米,東西寬63.33千米,總面積2893平方千米,其中城區面積12平方千米。戶籍總人口958335人(2006年末)。境內通行客家話(于桂片),客家文化濃厚。 全縣轄9個鎮、14個……。 |
信豐,地處江西南部,毗鄰廣東,為贛南重鎮。建縣于唐永淳元年(公元682年)。全縣國土面積2878平方公里,轄16個鄉鎮、1個省級高新技術產業園區、304個村(居)委會,總人口80萬。信豐是人信物豐之地。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江南第一宋塔”—大圣寺塔。99%屬客家民系,民風淳樸,崇文信禮。礦產資源豐富,已探明元素配分全、品位好的稀土儲量近6萬噸,石灰石儲量7000萬噸,麥飯石礦儲量251萬噸。信豐……。 |
會昌古稱九州鎮,自北宋太平興國七年(公元982年)建縣,至今1037年歷史。地處江西省東南部,東鄰福建、南靠廣東,為贛粵閩“三省通衢”,區位優勢明顯。全縣人口53萬,國土面積2722平方公里,轄19個鄉(鎮)、269個村(居)委會。會昌是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羅霄山區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縣。會昌有以下四張名片。第一張名片,紅色故地。會昌是中央蘇區南大門。土地革命時期,是中央蘇區政權組織最全的縣,有留守中……。 |
瑞金位于江西省東南邊陲,因“掘地得金、金為瑞”而得名。唐天佑元年(904年)置瑞金監,南唐保大十一年(953年)升監為縣,至今有一千多年歷史。1931年11月——1934年10月為蘇維埃中央政府直屬縣,并改名“瑞京”,1949年8月解放,1994年5月撤縣設市,2014年7月被列為省直管縣(市)綜合體制改革試點。全市國土面積2441.4平方公里,轄17個鄉鎮、1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人口71萬。……。 |
尋烏位于江西東南部,居贛、閩、粵三省交界處。全縣國土面積2351平方公里,轄15個鄉(鎮),173個行政村、11個居委會,總人口33萬。縣情特點主要有以下六個方面: ——尋烏是年輕的縣。在明朝萬歷四年以前,尋烏屬安遠縣一個保,稱尋鄔保,萬歷四年(1576)建縣,取名長寧縣,民國3年(1914年),因避四川省同名的長寧縣,改為尋鄔縣,建縣歷史441年。尋鄔因河而名,源于尋鄔河是長寧縣境內……。 |
安遠縣位于江西省南部,地理坐標為北緯24°52′18″~25°36′52″,東經115°9′52″~115°37′13″。東毗會昌、尋烏縣,南鄰定南縣,西連信豐縣,北接于都、贛縣。東西寬約48.8千米,南北長約84.6千米。2021年,全縣國土面積2350平方千米,占贛州市面積的6%,江西省面積的1.4%。安遠縣人民政府駐地欣山鎮,距贛州市172千米,距省會南昌市586千米。【區劃】 ……。 |
崇義縣,明正德十二年(1517年)冬置縣,是王陽明以“崇尚禮義”之意取其名。位于江西省西南邊緣,章江源頭,贛湘邊界羅霄山脈東麓,隸屬贛州市,總面積2206.27平方公里,下轄6個鎮10個鄉。崇義縣位于江西省西南邊陲,地處東徑113°55′~114°38′,北緯25°24′~25°55′之間。東與南康縣接壤,南與大余縣和廣東省仁化縣相交,西與湖南省汝城縣、桂東縣毗鄰,北與上猶縣交界。東西長約73公里……。 |
2013年,國務院正式批復了贛州市部分行政區劃調整方案,同意撤銷縣級南康市,設立贛州市南康區,同意將原南康市的潭東鎮、潭口鎮劃歸贛州市章貢區管轄,調整后的贛州市中心城區面積是原城區面積的近5倍。南康市位于江西省南部,贛江上游、章江中下游,地處北緯25°28′-26°14′24,東經114°29′9-144°55′24。東鄰贛縣、章貢區,南連信豐、大余,西接上猶、崇義,北界遂川、萬安。全市南北長85……。 |
龍南是江西“南大門”,東鄰定南,南接廣東和平、連平,西靠全南,北毗信豐。國土面積1646平方公里,轄17個鄉(鎮、場、管委會)、107個村(社區),總人口約34萬。近年來,龍南連續五年獲評贛州市主攻工業先進縣(市),連續九年蟬連全省高質量發展先進縣(市),連續十二屆蟬聯全省開放型經濟綜合獎,獲評國家衛生縣城、國家綠色工業園區、全國信訪工作“三無”縣、全省工業經濟強縣、全省新型城鎮化先進縣、全省全域……。 |
石城縣位于贛閩邊際、江西省東南部、贛州市東北部,于南唐保大十一年(公元953年)建縣,因“環山多石,聳峙如城”而得名。全縣轄11個鄉鎮、1個城市社區管委會、131個行政村,總面積1567平方公里,總人口33.3萬人。石城是歷史悠久的人文之城。系中華客家文化發祥地、中國燈彩藝術之鄉、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素有“客家搖籃”之稱。縣內保留著千年寶福院塔、閩粵通衢古道等歷史文化遺址。北宋父子宰相陳恕、陳執……。 |
上猶縣位于江西省西南部,東鄰南康區,南連崇義縣,西接湖南省桂東縣,北界吉安市遂川縣,全縣國土面積1543平方公里,轄6鎮8鄉、131個行政村16個居委會,總人口33萬,于2019年4月經省政府批準退出貧困縣。生態環境優良。全縣擁有自然保護區面積9.1萬畝,生態公益林面積55.19萬畝,境內海拔1000米以上的大山峰14座,森林覆蓋率達81.4%,是全國平均水平的近4倍;空氣質量始終保持在優等,負氧……。 |
全南縣位于江西最南端。東經114°10′-114°50′,北緯24°30′-25°10′。與江西信豐縣、龍南縣接壤,毗鄰廣東翁源、連平、始興、南雄四縣市。總面積1521平方千米。總人口18.0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5.2萬人。縣人民政府駐城廂鎮。郵編:341800。代碼:360729。區號:0797。拼音:QuannanXian。屬中亞熱帶季風型氣候。平均日照時數1690小時,年均氣溫18.6℃,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