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置方村鎮,1955年置埭南鄉。 1958年屬紅旗公社,改稱幸福大隊。 1961年屬置方村、埭南等公社。 1965年下半年建方村鎮。 1983年為方村鎮和埭南、方村、天民等鄉。 1986年方村鄉并入方村鎮,1992年天民鄉并入方村鎮。 2003年,撤銷埭南鄉并入方村鎮。 2010年10月,將蕪湖縣方村鎮劃歸鏡湖區管轄;同時撤銷方村鎮,設立方村街道。 |
2006年4月鏡湖區區劃調整,原銀湖街道的5個社區和原北門街道4個社區的基礎上組建了張家山街道。 2012年9月12日社區體制改革,撤銷張家山街道,設立了張家山公共服務中心。 2019年10月,撤銷張家山公共服務中心,成立張家山街道至今。 |
1990年4月由赭山、鳩江2個鄉的4個村組建赭麓街道。 2012年9月,撤銷街道改赭麓公共服務中心,轄汀苑、車站、建楊3個社區。 2019年10月,撤銷赭麓公共服務中心,設立赭麓街道至今。 |
2006年4月鏡湖區區劃調整,在原濱江街道辦事處和吉和街道辦事處的基礎上組建了吉和街道辦事處。 2012年9月12日社區體制改革,由原吉和街道辦事處6個社區和鏡湖街道辦事處5個社區及淳良里社區合并,設立了濱江公共服務中心。 2015年9月為加強社區建設,整合資源,濱江中心由12個社區調整為9個社區。 2019年10月因街道體制改革,撤銷濱江公共服務中心,成立范羅山街道至今。 |
2006年4月,將原北京路街道的鐵山、鳳凰山、小赭山3個社區,原銀湖街道的5個社區和濱江街道的3個社區組建赭山街道;2012年9月,更名成立赭山公共服務中心。 2019年10月15日街道體制改革,撤銷赭山公共服務中心,成立赭山街道。 |
1961年為新蕪公社弋磯山分社,1971年建大慶路街道,1981年改長江路街道。 2006年4月,改屬鏡湖區,原長江路街道(8個社區)和原銀湖路街道的綠影社區組建新的弋磯山街道,同時社區整合為5個。 2012年9月,更名弋磯山公共服務中心,所轄周家山社區由赭山公共服務中心管理,花園、綠影、王家巷、陡門口4個社區由弋磯山公共服務中心管理。 2019年10月,撤銷弋磯山公共服務中心,成立弋磯山街道。 |
1990年蕪湖市區劃調整,原郊區赭山鄉的龍橋行政村、卜家山行政村、弋磯山行政村以及西江鄉的香店行政村、棠橋行政村合并組建新蕪區汀棠街道,并與1990年4月25日掛牌辦公。 2012年9月,撤銷街道改為汀棠公共服務中心,轄園丁二區、藕香園、大富、蓮塘、蕪寧路、紅梅6個社區。 2019年10月,街道體制改革,撤銷汀棠公共服務中心,成立汀棠街道至今。 |
2001年7月區劃調整,設立天門山街道。 2006年4月,鳩江區劃入鏡湖區的廣福、齊楊2個社區由天門山街道管理。 2012年9月,更名天門山公共服務中心,所轄香格里拉、廣福2個社區由天門山公共服務中心管理,紅星、杏園、香苑3個社區由弋磯山公共服務中心管理。 2019年10月,街道體制改革,撤銷天門山公共服務中心,成立天門山街道。 |
2006年4月鏡湖區區劃調整,在中江街道辦事處和原北門街道1個社區、原東門街道2個社區的基礎上組建了新的北門街道辦事處,2012年9月12日社區體制改革,將北門街道4個社區和東門街道3個社區合并,撤銷北門街道辦事處,設立了大礱坊公共服務中心,2019年10月15日,街道體制改革,撤銷原大礱坊公共服務中心,成立大礱坊街道至今。 |
1952年建荊山鄉,1957年并入清水鄉,1958年屬萬春公社,1972年建荊山鎮。 2003年,撤銷荊山鎮并入清水鎮。 2006年2月,將蕪湖縣原荊山鎮區域劃歸鏡湖區管轄,并撤鎮改為荊山街道。 4月,鳩江區官陡鎮劃入鏡湖區的卜家店村由荊山街道管理。 2012年9月,撤銷街道改為荊山公共服務中心,所轄荊山、荊東、荊西3個社區由荊山公共服務中心管理。 2019年10月15日,撤銷荊山公共服務中心,設立荊山街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