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田街道辦事處位于東經105°6,北緯29°,幅員面積42.99平方公里,地處長江上游。東面與茜草街道辦事處連接,西南與鄰玉街道辦事處毗鄰,北臨長江,南與納溪區棉花坡鄉接壤。行政隸屬四川省瀘州市江陽區,境內地勢南高北低,南面屬丘陵地帶,北面第沙灘沖積地,地勢平坦,屬亞熱帶氣候,雨量充沛。轄16個村、4個社區,現有耕地面積15630畝,總人口44322人,其中農業人口23912人,非農業人口2041……。 |
橋頭河鎮地處漣源北部,東鄰龍塘,南界石馬山,西連渡頭塘,北抵七星街鎮,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距市區31公里,距婁底市區25公里。老橋頭河鎮始建于清乾隆年間,是歷史上有名的商業古鎮。1995年撤區并鄉,原株木鄉、桂花鄉、橋頭河鎮、石狗鄉、區公所合并成橋頭河鎮。全鎮總面積140平方公里,耕地55090.20畝,其中水田31831.6 畝,旱土 23258.60畝,城區規劃面積3.4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 |
漣源市轄鎮。1986年建六畝塘街道,1995年芙蓉鄉和毛坪鄉并入,設六畝塘鎮。位于市境西部,緊臨城區。面積70平方公里,人口5.6萬。湘黔、漣(源)渣(渡)鐵路和國道207線及兩條省道縱橫交錯。轄界邊、同意、勝利、井家、秀溪、洞庭、錦地、良溪、石頭、毛坪、樹亭、桐車、興福、荊橋、白石、坪上、利民、瓦丘、煙竹、雙石、黃龍、芙蓉、梅蘭、巒峰、同家井、紅光、新康、扶珂、溫田、三步橋等31個村委會和牛角石……。 |
漣源市轄鎮。1987年建馬家境街道,1995年馬頭山鄉、湖泉鄉(除日升村外)并入,設石馬山鎮。位于城區東部,面積119.9平方公里,人口6.8萬。湘黔線漣源貨站設此,207國道、1808線高等級公路過境。轄張家灣、青煙、石梅、烏雞壩、新中、馬家境、排掌、楊嶺、青銅、源頭沖、井泉、建光、幸福、紫花、小沖、培元、李家龍、滿水、扶勝、崩石、集峰、龍埠、唐家沖、排洲、大豐、石橋、山滔、雙栗、桐車、石門、群……。 |
龍塘鎮境內有”龍宮凼”“下石塘”,各取一字,合而得名。民國時期,屬安化縣常安鄉第五保和湘鄉縣延福鄉。1949年10月,屬安化縣第四區龍塘、井邊、柘溪、蓮花4鄉和湘鄉縣第九區七寶、桃梅、洞花3鄉。1951年8月,屬漣源縣第二、第八區。1956年5月,屬龍塘鄉。1958年8月,設龍塘公社。1984年8月,公社改鄉。1995年11月,珠梅、南風2鄉并入龍塘鄉。2008年7月,鄉改鎮。1952年,經國務院……。 |
漣源市轄鎮。1950年屬湘鄉縣十四區,1952年歸屬漣源縣,1958年設東方紅公社,1961年為楊家灘鎮,1995年太和、快溪鄉并入,設楊市鎮。位于市境東南部,距市中心22公里,面積117.3公里,人口7.7萬。湘黔鐵路和雙(峰)漣(源)公路過境,設有楊市火車站和汽車站。轄五一、龍山、美山坳、利新、楊市、賽里、團山、馬家、仁讓、梅林、新建、七甲、謝志、洄水、梧團、永和、永家、龍凼、湖坪、泉溪、金盆……。 |
七星街鎮位于漣源市東北部,北抵長沙市寧鄉縣,東接婁底市婁星區,南鄰本市橋頭河鎮,西毗伏口、湄江兩鎮。總面積174平方公里,轄七星、湘波、仙洞三個管理區,共58個行政村605個村民小組,總人口近8萬。轄區內駐有湖南洪源機械廠、漣鋼田湖軋鋼有限公司等國有企業。鎮政府駐地七星街(七星村),距婁底、漣源城區分別約40km。鎮城區現有面積4.8平方公里,總人口1.84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萬(含田湖公司、洪……。 |
伏口鎮位于漣源市西北部,轄62個村,1個居委會,653個組,5.5萬人,總面積182.7 km2,有耕地3.6萬畝(其中水田2萬畝,旱土1.6萬畝),有林地面積11萬畝。處于新化、安化、寧鄉四縣市交界之地,商貿流通較為活躍,人員往來較為密切,有“金三角”之稱。2003年工農業總產值2.9億元(其中農業總產值0.6億元,工業總產值2.3億元),糧食總產量14125噸,人平純收入1500元,財政可用財……。 |
湄江鎮地處湘中腹地的漣源市西北部,_面積138平方公里;東與古鎮橋頭河、七星街接壤,南與龍塘、安平毗鄰,西與古塘相接,北與伏口為鄰,全鎮分為3個管理區,轄45個行政村,3個居委會,總人口5萬余人。湄江交通便利,207國道縱貫南北,安大公路、湄七公路、湄橋公路橫穿東西。一縱三橫的公路網骨架暢通了湄江的客流和 物流。安大公路、湄七公路和蘇家、和平村級公路的相繼硬化改造成功,湄橋公路的路面擴寬與改造為湄……。 |
金石鎮是一個以油茶、藥材等經濟作物為支柱導向,以農為本的“綠色”重鎮,它東南與婁星區、雙峰縣接壤,西與邵東縣毗鄰,系漣源市南大門。全鎮面積108平方公里,轄砂石、常林、灌湄三個管理區,55個行政村,710個村民小組,總人口5.7萬。境內的主要交通干線有:“洛湛”鐵路穿境而過、省道210線橫貫南北、“婁35線”縱穿東西,平整的村級公路更淋漓盡致地反映了金石人“要想富,先修路”的開拓創業精神。 多年來……。 |
斗笠山鎮位于漣源市的東大門,東與婁星區接壤,南與水洞底鎮,西與楓坪鎮,北與石馬山鎮、渡頭塘鄉毗鄰,下轄斗笠山、甘溪兩個管理區,四十個行政村,444個村民小組,三個居委會,共有學校23所,其中中學3所,總人口近五萬人,境內交通四通八達,有貫穿全鎮的寧漣公路、斗水公路和婁漣高等級公路。共有耕地面積2.4078萬畝,其中水田16671.3畝,旱土7407.5畝。總面積約80平方公里。2003年實現國內生……。 |
漣源市轄鎮。1956年建梅塘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設安平鎮。位于市境西北部,距市中心22公里,面積99.8平方公里,人口4.5萬。漣(源)古(塘)公路過境。轄桐廟、梅塘、枳木、巖下、新賀、雙塘、石等、青山、石牛、觀音、白毛、唐家、馬方、新萬、桐樹、井坑、田心、大丘、水平、嚴溪、童家、大塘邊、橫巖、雙龍、涼水、張龍、元心、桂長、梅家、漿江、大石嶺、塘灣里、島石、留石、享堂、巖坑、長溪、大榮……。 |
漣源市轄鄉。1956年建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復改鄉,1995年塘灣鄉、古樓鄉并入。位于市境南部山區,距市中心34公里,面積104.2平方公里,人口5.1萬。雙(峰)漣(源)公路過境。轄密丹、塘田、黃泥、古今、山塘、里魚、永益、富田、江樹、荷塘、群宜、堯竹、橋頭、千山、楓樹、龍家、繞月、砂坪、華湘、西村、煙溪、丁家、東村、白馬山、古樓、友誼、弄子口、秀溪、群益、觀音、羅家、建勝、河公橋、……。 |
三甲鄉位于漣源市西部,漣水河上游,轄36個村,44962人,總面積83.4平方公里,耕地2.8萬畝。三甲鄉物華天寶,資源豐富,享有“葡萄王國”、740)this.width=740 align=left border=undefined>“小水果之鄉”的美稱,煤炭儲量上百萬噸,現有6家煤礦經營;擁有小型水庫2座,小二型水庫8座,“人畜飲水工程”和“自來水工程”村村涵蓋,戶戶受益,35KW變電站和農……。 |
白馬鎮地處漣源市南部,于1995年建鎮,由原白馬、田心、孫家橋三鄉合一而成,西南與新邵縣接壤,北與三甲鄉毗鄰,東與茅塘鎮、龍山林場相連,距漣源城區22公里,鎮域面積9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1183.4畝,其中水田15398.6畝,旱土5784.8畝,森林面積7.2萬畝。轄44個行政村,440個村民小組,42374人,其中水淹庫區村24個21671人。境內占地一萬畝、庫容5500萬立方的白馬水庫橫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