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點推薦 > 連云港市各縣市區轄區面積排行榜

連云港市各縣市區轄區面積排行榜

1、東海縣 [江蘇省連云港市] 2037平方公里

東海縣,隸屬于江蘇省連云港市,位于江蘇省東北部,東與連云港市海州區接壤,西達馬陵山,南與沭陽縣、灌云縣為鄰,東北沿新沭河與連云港市贛榆區相望。素有世界水晶之都、中國溫泉之鄉之稱。總面積2040.9平方公里,人口124萬,轄19個鄉鎮(場)、2個街道、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1個省級高新區和1個省級旅游度假區。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東海縣常住人口為1047357人。

東海因水晶奇石而聞名世界。東海水晶,獲批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現存中國地質博物館重達4.35噸的“水晶大王”即出自東海,-也是由東海水晶精制而成。東海溫泉地處羽山南麓,地熱面積2.4平方公里,被譽為“華東第一溫泉”。東海享有“百湖之縣”之美譽,西雙湖等三個湖泊被玉帶河相連。

東海歷史悠久,秦朝始設朐縣,民國元年(1912年),改海州直隸州為東海縣,縣治設于今海州城。大賢莊遺址、曲陽古城、尹灣漢墓、馬陵古道傳承著五萬年人類文明。先后培養出南朝詩人鮑照、清代太子少傅朱路、現代散文家朱自清、當代版畫家彥涵等歷史文化名人。東海縣先后獲得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全國科技進步考核先進縣、國家衛生縣城、國家級生態縣、全國文化先進縣、全國群眾體育先進縣等榮譽。

2、灌云縣 [江蘇省連云港市] 1538平方公里

灌云建縣于1912年,縣域面積1538平方公里,總人口101.96萬,轄12鎮、1街道,302個行政村、27個社區,以及2個省市屬農鹽場,是全國首批對外開放縣,被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聯合表彰為“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集體”,先后榮獲全國民營經濟最佳投資縣、最具投資潛力中小城市百強縣、全國科技創新百強縣市、糧食生產先進縣、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示范縣、綠化模范縣、旅游百強名縣、中國美食之鄉、名廚之鄉、旋耕機之都、國家級生態示范區、國家級衛生城、省級生態縣等榮譽稱號,2021年入選全國文明城市提名城市。

灌云是一個人杰地靈、文化底蘊深厚的魅力縣。早在6500多年前,原始先民就在此繁衍生息,創造了燦爛的新石器文明,大伊山石棺墓遺址是國家級重點保護文物。華夏第一賢相商朝伊尹,楚漢名將鐘離昧、司馬龍苴,清代武狀元卞賡,近代水利專家武同舉等,或生于灌云,或駐足灌云。近代以來,灌云更是人才輩出、群英薈萃,全市有6位“兩院”院士來自灌云,更哺育成長了習近平總書記作出重要指示的全國“時代楷模”“人民楷模”王繼才同志。

灌云是一個交通便捷、區位優勢獨特的開放縣。灌云處在“一帶一路”交匯戰略支點,境內擁有2條高鐵、4條高速、5條國省干道、8條內河等級航道,位于被譽為蘇北“黃浦江”灌河口處的燕尾港為江蘇唯一的海河聯運港,已正式獲批對外開放,花果山機場正式通航,“海、陸、空、鐵、河”五通匯流立體綜合交通優勢十分明顯。全方位深化對外開放,與美國克拉克馬斯郡、白俄羅斯克里切夫區結成友好城市。

灌云是一個山海相擁、自然風光秀美的宜居縣。灌云山水相連,風光秀美,以“伊山伊水伊甸園,真情真意真灌云”為主題,實施“一年破題、兩年成形、三年出彩、五年成名”的全域旅-動計劃,坐落于縣城的淮北第一神山——大伊山、美麗浪漫的伊甸園、田園風情的潮河灣是國家4A級風景區,伊蘆山梅園為國家3A級景區,灌云先后榮獲“中國最美鄉村旅游目的地”“中國最美特色旅游小城”“中國十佳‘一帶一路’旅游特色城市”。

灌云是一個產業崛起、發展前景廣闊的活力縣。近年來,以集聚新興戰略產業為重點,經濟開發區“一區多園”改革激發活力,臨港產業區轉型提升蓄勢待發,鎮街工業集中區特色打造富有生機;依托新機場和高鐵,加快打造航空產業園、航空物流園、空港小鎮和高鐵商務圈,港口吞吐量邁上千萬噸級臺階。“十三五”時期,共完成規模以上固定資產投資1058億元,其中工業投資709億元;新開工5000萬元以上工業項目233個,其中過億元102個;新建成投產重點工業項目234個,正在加快形成以軌道交通為龍頭的裝備制造、以鷹游紡織為支撐的輕工紡織、以臨海新材料為帶動的新材料、以紫燕食品為依托的健康食品、以融入徐圩為輻射的高端石化、以華能能源基地為基礎的新能源等六大百億級產業集群。

近年來,灌云縣堅定高舉“工業立縣、產業強縣”發展大旗,精準突破攻項目,深化放管服改革,創建“1+1+4”政務服務新模式,在全市率先實現保證金電子化。制定實施《關于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構建“親”“清”政商關系的十條意見》《灌云縣整治優化“六大營商環境”實施方案》,落實“1113”監督服務工作舉措,企業發展、項目建設環境不斷優化。

2021年,全縣上下眾志成城、團結拼搏,疫情防控精準有力,整體經濟加快回升,各項事業統籌推進,經濟社會穩固發展,交上了“十四五”開局之年的合格答卷,全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424億元,同比增長10.3%;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5.33億元,同比增長12%;城鄉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別為33098元、19977元,同比增長8.9%、11.2%。地區生產總值、服務業增加值、規上工業增加值、實際利用外資、外貿自營進出口、工業用電量、批零住餐銷售、全體居民和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9項主要經濟指標增速位居全市三縣之首。

灌云縣始終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按照中央、省市決策部署,堅決扛起“三大光榮使命”,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緊緊圍繞“五個堅定不移、五個走在前”工作要求,牢牢把握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扎實抓好“六穩”“六保”工作,不忘初心、砥礪前行,力爭“高質發展領先全市、后發先至創先蘇北、跨越趕超爭先全省”,奮力譜寫灌云“后發先至”新篇章。

3、贛榆區 [江蘇省連云港市] 1514平方公里

贛榆地處蘇魯交界的黃海之濱、海州灣畔,是江蘇的“北大門”,也是歷史悠久的徐福故里。全區總面積1514平方公里,人口119萬,下轄15個鎮,2個省級經濟開發區。贛榆區位優越、交通便利、海域遼闊、物產豐饒,擁有108萬畝淺海域和62.5公里黃金海岸線,享有“黃海明珠”的美譽。先后榮獲國家園林城市、國家級生態區、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平安建設先進區、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2014年7月9日,贛榆撤縣設區,正式邁進融入主城、跨越發展的歷史新階段。

贛榆秦代設縣,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歷史上,贛榆幾易其名,公元530年至公元1130年更名為懷仁縣;1945年至1950年為紀念抗日名將符竹庭將軍,更名為竹庭縣。1950年10月又復名贛榆,并一直沿用至今。兩千多年來,贛榆通過不斷學習積累和創新實踐,形成了獨樹一幟的特點、特色和特質。

贛榆有山、有海、有平原,并且山地、平原、沿海各占1/3,自西向東梯次布局,猶如縮小版的中國地形圖。俯瞰贛榆,又像一個豎起來的大拇指,現實版的“number1”。依山傍海的區位優勢和地理特點,使贛榆與生俱來便有一種獨特的山魂海韻。

近年來,贛榆區充分依托夾谷山人文特色和資源條件,按照“山上人文景觀、山下娛樂休閑、山坡綠色果園”的思路,狠抓夾谷山片區旅游開發,相繼建成千余畝農家樂采摘園、3萬平方米和平廣場、-廣場和游客服務中心,并建成孔子出游群雕、景觀大門、假山水池、十二生肖石雕等建筑群。目前,夾谷山片區已初步形成集農業觀光、果蔬采摘、生態休閑、愛國教育、軍事體驗于一體的“紅綠經典”旅游風景區,每年吸引各地游客30余萬人次。

贛榆是徐福故里,中國徐福文化的發源地。徐福,字君房,齊地瑯琊(今贛榆金山鎮徐福村)人,秦代著名方士,相傳也是鬼谷子先生的關門弟子。他博學多才,通曉醫學、天文、航海,在沿海一帶民眾中名望甚高。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徐福受秦始皇之令,率童男童女三千人東渡瀛洲,為皇帝尋找長生不老藥。瀛洲就是現在的日本。據《日本國史略》提到:“孝靈天皇七十二年,秦人徐福來。”在一定意義上講,徐福,不僅是人類駕馭海洋的歷史第一人,也是開啟中日文化交流歷史的第一人。至今,在日本的和歌山縣仍有以秦為姓的日本人,有些人家的家門口仍然刻著“秦”字。如今,在贛榆金山鎮泊船山風景區內有一座徐福廟、興會寺,每年都有大量中外游客前去祭拜和參觀,包括日本前首相羽田孜等人。

近年來,贛榆區積極搶抓一系列戰略機遇,深入推進沿海開發,以“港口大型化、產業集群化、鎮村特色化、城鄉一體化、服務品牌化”為發展導向,確立了“港口帶動、產業強區、創新引領、融入主城、協調發展”五大戰略,取得可喜成績。

城鄉環境:創成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宋莊鎮獲評中國最美村鎮生態宜居成就獎,國家衛生鎮達12個。創成全國生態文化村1個、省級綠美村莊15個、“美麗庫區、幸福家園”示范村3個,黑林鎮小蘆山村省級特色鄉村全面建成。

民生事業:綜合運用產業扶貧、醫療扶貧等多種手段,脫貧攻堅成效顯著;教育現代化綜合得分全省領先,高考榮獲全市“二十一連冠”,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1.74%以內,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覆蓋率達45%,區人民醫院創成三級乙等綜合醫院。

創新事項:建成全國首家道德模范紀念館。政府機構改革平穩有序,部門設置和職能配置得到優化。“放管服”改革成效明顯,“一枚印章管審批”實質性運轉,“3550”常態化運行。柘汪經濟發達鎮行政管理體制改革通過省評估驗收。

4、灌南縣 [江蘇省連云港市] 1028平方公里

灌南縣,隸屬連云港市,古稱“海西”,又名“惠澤”,位于江蘇省東北部沿海區域、黃淮平原南部,與日本、韓國隔海相望,毗鄰鹽城、淮安、宿遷三市,縣域總面積1030平方公里,戶籍人口82萬,現轄11個鎮、238個村居,是江蘇省文明城市、全國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先后獲評國家衛生城市、全國綠化模范縣、國家級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

灌南因“灌河”而得名,灌河是灌南人民的母親河,流域面積達8000平方公里,東入黃海、西連京杭大運河和長江水系,自古以來“通江達海”,是橫貫江蘇省北部地區的黃金水道。1957年11月國務院通過“關于在江蘇省設置灌南縣的決定”,設置灌南縣,隸屬淮陰專區。1958年3月1日,灌南建縣工作完成,并正式開始辦公。1996年8月,經江蘇省人民政府批準,灌南縣劃歸連云港市管轄。縣名取自《莊子》“百川灌河”、《南齊書》“福齊南山”,寓意百川匯聚、福分山高。

灌南是歷史文化名城,早在六千多年前,就有人類在此繁衍生息,自西漢征和三年(公元前90年)設“海西縣”起,迄今已有2100多年的建置史。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設惠澤巡檢司,煮海制鹽、惠澤天下。這里是明代文學家吳承恩的祖居地,誕生了清代啟蒙思想家魏源,南朝詩人鮑照、唐代詩人鄭谷、清代戲劇家洪昇、書畫家鄭板橋等文人墨客也曾在此駐足流連。

灌南是生態宜居水城,水域面積約占國土面積的26%,生態濕地面積超過10%,柴米河、義澤河等17條大中河流縱橫交錯,五龍口、雙魚島、碩項湖鑲嵌其中,“漢韻海西·水秀惠澤”成為城市的鮮明標識。開鑿于垂拱四年(公元688年)的鹽河穿城而過,已經靜靜流淌了1300多年,自唐初起便是淮北鹽運通道和漕運的重要組成部分,盡享漁鹽之利、柴米之饋。

灌南是交通樞紐新城,長深高速、沈海高速穿境而過,沿海高鐵、連鎮高鐵貫通南北,花果山國際機場、漣水國際機場半小時通達,全面融入長三角3小時“交通圈”。灌河港年通過能力3000萬噸,是連云港南翼港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海河聯運主樞紐港,隨著青鹽鐵路疏港支線、中俄天然氣東線的加快建設,“海、河、公、鐵、空、管”等多式聯運的立體交通格局悄然形成。

灌南是革命老區,走出了惠浴宇、周惠、芮杏文、湯曙紅、吳書等革命先輩,展現了灌河兒女英勇頑強的稟賦特質。1928年7月,中共新安特支成立,先后領導顏馬莊斗爭、引羊寺暴-動等農民運動。1939年1月,東灌沭邊區人民抗日自衛隊點燃了熊熊烽火。解放戰爭時期,粟裕、黃克誠、韋國清等老一輩革命家曾率部在這里戰斗,留下了許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

灌南是二郎顯圣真君楊戩的故里,作為中國民間信仰和道教的神祇人物,二郎真君被奉為水神、酒神、戰神,“灌江口二郎斬健蛟”“擔山趕日”“劈山救母”等神話故事在這里自古流傳;《封神榜》《元曲》《西游記》等文學巨著中所描述的二郎神的故事,也都能在如詩如畫的灌河兩岸追尋到蹤跡。

灌南是著名“酒鄉”,湯溝酒源遠流長,明清時代就以“南國湯溝酒,開壇十里香”的詩句名滿天下,是江淮派濃香型白酒的卓越代表。作為傳統手工技藝非物質文化遺產,湯溝酒秉承“老工匠、古法釀、手工班”的理念,是中華老字號、國家地理標志產品、國家質量認證免檢產品,獲評中國名優酒博覽會金獎。

灌南是傳統農業大縣,始終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逐步形成工廠化食用菌、稻田綜合種養、鮮食葡萄、規模化養殖等特色主導產業,高標準農田建設比重達74.7%,是全國全程機械化示范縣、江蘇省稻田綜合種養示范縣。工廠化食用菌產業集聚度居全國首位,年產食用菌鮮食產品65萬噸、休閑食品3萬噸,產值規模超過60億元,獲評全國食用菌工廠化生產示范縣。

灌南是投資興業高地,“一帶一路”交匯點、長三角一體化、江蘇沿海發展、自貿試驗區連云港片區建設等重大國家戰略在這里交匯,目前擁有2個省級經濟開發區、1個省級現代農業示范區、7個縣級工業集中區和南北共建(太倉—灌南)高新技術產業園,形成了鋼鐵冶金、精細化工、機械電子、釀酒食品、板材家居、新型建材等主導產業。

灌南是神奇靈秀福地,深受大自然的眷顧,海晏河清、沃野平疇、氣候宜人。國家4A級景區二郎神文化遺跡公園以弘揚“孝”文化為主題,是蘇北魯南地區最大的道教場所。五龍口水利風景區銜“五河六壩”,南北鹽河、南六塘河、老六塘河、武障河在這里“五龍聚首”,成為蘇北最美“水地標”。有著數千年歷史的碩項湖是省級濕地公園,見證了滄海變桑田的時代變遷。

5、連云區 [江蘇省連云港市] 797平方公里

連云區位于連云港市東部海濱,處于我國萬里海疆的臍部,行政區劃總面積836平方公里,實際管轄面積243平方公里,轄9個鄉街道、省級連云經濟開發區、省級連云港海濱旅游度假區和上合組織(連云港)國際物流園,常住人口16.14萬人。

連云區是一個交通便捷的港口城區。連云區交通條件優越,是新亞歐大陸橋東橋頭堡,匯集隴海鐵路、沈海高速、長深高速、連霍高速等運輸網絡,青連鹽鐵路、連淮揚鎮鐵路、連徐高鐵建成通車,花果山國際機場校飛成功,以港口為中心的海陸立體交通網絡初步形成。轄區內的連云港港是國家主樞紐港、集裝箱干線港、中西部最便捷出海港,擁有70個萬噸級泊位,開通了73條遠近洋航線,與全球160多個國家地區近1000個港口開展了貿易往來。轄區內的上合組織國際物流園是省級和市級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及市重點物流基地,規劃面積44.89平方公里,重點打造基礎物流、增值物流、公共物流三大功能體系,將建設成為中亞-環太平洋的商貿物流集散中心、服務“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國際物流合作基地、現代物流業創新發展的試驗示范園區,成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過境運輸、倉儲物流、往來貿易、產業合作的重要國際經濟平臺。

連云區是一個風景秀麗的旅游城區。連云區山海相擁,港島環抱,風光優美,生態良好,有連島景區和云臺山國家森林公園2個國家4A級景區,是江蘇省全域旅游示范區,有全省最大的海島連島和“鳥島”前三島,還有優質的沙灘和獨特的礁巖岸線。全年空氣優良天數286天,年優良率省市領先,擁有7個國家級美麗鄉村、森林鄉村,人均壽命達82.8歲(全省76.63歲),是全國森林康養基地,被評為全國控制污染最好城市之一,是宜游宜居的美麗海濱城區和名副其實的江蘇山海大公園。隨著海上云臺山景區、連云老街、北固山森林公園、連云新城陸續開發建設,連云區“三日游”旅游格局逐漸形成。

連云區是一個資源豐富的海濱城區。連云區依海而生,擁有豐富的水產資源,毗鄰的海州灣漁場曾是我國著名的八大漁場之一,全區紫菜養殖面積15萬畝,占全國產量20%以上;全區海岸線長118.4公里,其中基巖岸線40多公里,擁有海域面積1600平方公里,近海可養殖海域533平方公里,沿海灘涂6.3萬畝,具有發展臨港工業的良好資源稟賦。連云區生態本底良好,森林覆蓋率達43%(全市平均22.32%),全省縣區排名第一(全省平均24%),為省級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轄區內田灣核電站是目前國內單機容量最大的核電站,也是迄今為止中國與俄羅斯最大的合作項目,現有機組年發電量達400億千瓦時。

連云區是一個備受關注的熱點城區。集港口、海濱、園區等優質資源于一身的連云區,處于“一帶一路”建設交匯點,占據連云港市“一心三極”城市總體發展規劃中的一心、一極,是全市推進“一帶一路”交匯點建設的主戰場和江蘇沿海開發的重要增長極,持續受到國家和省市的高度關注。區內的連云新城,市委、市政府把其定位為國際化、現代化的城市新中心,將運用最先進的理念進行規劃開發,拓展智慧港航、對外貿易、會務會展、智慧城市、商務智能商務功能,全力打造“一帶一路”強支點核心區。2019年8月26日江蘇自由貿易試驗區正式獲批,連云區塊作為江蘇自貿試驗區連云港片區的核心組成部分,規劃面積5.43平方公里(約8140畝)。依托得天獨厚的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重點發展總部經濟、現代物流、健康醫養、金融服務、休閑旅游、商務配套、大數據及跨境電商等現代服務業,著力構建一區七塊三組團的“173”全域自貿體系。

6、海州區 [江蘇省連云港市] 700平方公里

海州區,隸屬于江蘇省連云港市。是連云港市中心城區,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位于連云港市區西南部,東北部、東部與連云區毗鄰,南部與灌云縣交界,西部與東海縣相連,北部以新沭河為界與贛榆區相望,總面積697.09平方千米。2020年,海州區戶籍人口77.66萬人。有漢族、回族、滿族、土家族、蒙古族、苗族、壯族等35個民族,其中漢族人口占99.76%。截至2021年10月,海州區下轄15個街道、4個鎮。另代管連云區的大浦、昌浦、宋艞3個社區。云臺街道、云臺農場和南云臺林場由市云臺山風景名勝區管委會管理。海州區人民政府駐秦東門大街28號。

海州區,位于揚子地臺北部邊緣,秦嶺一大別中央造山帶的東延部分之南部地區,郯廬斷裂帶的東側,與華北地臺相鄰。基巖由下元古界的東海群和中上元古界的海州群的中、深變質巖系組成。震旦紀以來,海州地區進入相對穩定的臺地發展階段,表現為長期隆起,遭受剝蝕,故缺少震旦紀至第三紀的沉積。年代較新的第四紀松散堆積物分布廣泛,厚度不一。

古海州地區,夏、商、周,為人方國(東夷、郁夷國)一部分。秦,置朐縣。東魏,稱海州,轄6郡19縣。民國元年(1912年),改海州直隸州為東海縣。4月,析東海縣東南境11鎮置灌云縣。2014年,撤銷連云港市新浦區、海州區,設立海州區。民間藝術具有南北交匯的特征,地方劇種有海州小戲(今淮海戲)、童子戲等。海州五大宮調、淮海戲、淮鹽制作技藝等項目人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欧美精品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日韩中文字幕欧美三级,中文字幕亚洲精品乱码在,亚洲中字日韩中字无码中字
亚洲欧美在线一区中文字幕 | 亚洲一区二区人妖: | 在线二区人妖系列 | 亚洲成高清a人片在线观看 综合国产亚洲专区 | 亚洲日韩性爱在线精品视频 | 免费在线观看日本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