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齊家沽村 明萬歷年間(約1540年),齊姓來此建村,因地處薊運河右岸,為過河渡口,故名為齊家渡口。清順治年間(約1646年),由于洪水流向改道,渡口西移舍“渡”字而更今名。 |
2、北珠莊村 北朱莊始建于明永樂年間(約1403年),朱、李二氏家族在此定居成莊后,因朱氏人口較多,故名“小朱莊”。新中國成立后,因其位置與“南朱莊”相對,改名為“北朱莊”。后更今名。 |
3、于三莊村 明洪武初年,于氏家族來此落戶,分為三支,成村后,名于三莊。 |
4、王良莊村 明永樂年間,云南王良一家來建此村,故名王良莊村。 |
5、東板橋村 明永樂年間,有王、楊、解三姓,隨燕王掃北歸來在此落戶。原有東、西、北三個臺,每姓各居一臺,三臺之間均有一深溝,為方便生產,修建了一座簡易木板橋,故名板橋莊。清光緒年間,三臺逐漸擴大成自然村,居東臺名為西板橋。 |
6、西板橋村 明永樂年間,有王、楊、解三姓,隨燕王掃北歸來在此落戶。原有東、西、北三個臺,每姓各居一臺,三臺之間均有一深溝,為方便生產,修建了一座簡易木板橋,故名板橋莊。清光緒年間,三臺逐漸擴大成自然村,居西臺名為西板橋。 |
7、北板橋村 明永樂年間,有王、楊、解三姓,隨燕王掃北歸來在此落戶。原有東、西、北三個臺,每姓各居一臺,三臺之間均有一深溝,為方便生產,修建了一座簡易木板橋,故名板橋莊。清光緒年間,三臺逐漸擴大成自然村,居北西臺名為北板橋。 |
8、大麥沽村 明永樂年間(約1403年),有陳、程、李三姓隨燕王掃北來此定居成村,以種植芒大麥聞名遠近,故名大麥沽。 |
9、盆罐莊村 明永樂年間(約1403年),山東張、魏二姓來此落戶,名張家魏莊。明弘治年間(約1500年),孫姓遷此,以建窯造盆罐為生。清初,村民多以做盆罐為生,故更今名。 |
10、楊花莊村 本村始建于明永樂年間(約1403年),因村北有圓形水池形似花盆,取名養花莊。清嘉慶年間取諧音楊花莊村。 |
11、老家莊村 本村始建于明永樂年間(約1403年),云南劉姓來此定居成莊,名劉老家莊。清康熙年間(約1715年),舍劉字更今名。 |
12、東雙莊村 明朝永樂年間,山東棗林莊劉、李二姓來此定居,各在一臺建村,兩村相連,名雙莊。因坐落于縣東部,故更今名。 |
13、張子鋪村 明永樂年間建村,因此處荒地多,有很多獐子在此活動,人們以捕獵獐子為生,故名獐子鋪,后更名張子鋪村。 |
14、王贊鋪村 據史料記載,明永樂年間,山東棗林莊汪贊東來此落戶,故名汪贊鋪,后演變為王贊鋪。 |
15、學郝鋪村 明永樂年間,山東棗林莊肖、郝二姓來此落戶,各搭窩鋪居住,故名肖郝鋪,后演變為學郝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