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北街道辦事處是寧晉縣第一個新組建成立的街道辦事處,單位性質為縣委、縣政府的派出機關,主要職責是推進寧晉新城建設,打造寧晉以現代服務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為主的綜合性城市新區。重點抓好縣城建設,配合完成土地征用、收儲及拆遷、安置等工作,推進基礎設施的完善。進一步加快重點工程落實,加速大型商貿項目建設,打造集行政辦公、商務休閑、綠色生態于一體的“城市客廳”,創建縣城新地標。
寧北街道位于寧晉縣中心城區北部,區域范圍為;鳳凰路與朝陽街交叉口東部以北和鳳凰路與和平街交叉口西部以北,西環路以東,寧紡路以西,青銀高速以南。轄區總面積約21.4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0618畝,轄13個行政村,總人口2.54萬人,5871戶,2017年全街道生產總值完成20.2億元,財政收入完成1261萬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642萬元,糧食總產量20102噸。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2萬元。 |
鳳凰鎮是寧晉縣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全鎮轄4個辦事處,59個村,農業人口70756人,轄區總面積90.3平方公里,耕地8.6萬畝。2004年,全鎮完成社會總產值36.9億元,財政稅收完成1369萬元,其中國稅506萬元,地稅625萬元,農業稅23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490元。
城鎮建設穩步前進。寧晉縣“城市建設年”24項工程,由鳳凰鎮承辦、協辦的達19項。全鎮廣大干部群眾樹正氣、講團結、求發展,共完成了月城路、天寶東街等11條道路,自來水廠、天然氣管道等6項市政工程的建設工作,拆通3個村、3個廠、100多戶、1000多間房屋,使寧晉城區形成了“七縱七橫”的路網格局。在被省委、省政府確定為“首批擴大經濟管理權限試點縣”中,做出了突出貢獻。
民營經濟蓬勃發展。擁有規模民營企業81家,個體工商戶3229戶,年產值35.2億元,支柱產業有服裝、電纜、建筑建材、制藥等。其中服裝規模企業8家,年產服裝950萬件,產值3.5億元。童泰嬰幼兒服飾有限公司已成為北方最大的兒童服飾生產基地,亞威制衣等四家中外合資企業生產的系列服裝遠銷亞、歐、美、非及香港等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童泰”、“云露滋”等品牌在國內享有較高的聲譽。科潮、匯通、長城等電纜企業年實現產值1.2億元,“旭建”牌電纜被評為省名牌產品,產品遠銷全國各地并用于國家部分重點工程建設。
農業產業化進程明顯加快。已經形成了玉峰、健民玉米深加工、國賓食用菌、西王里奶牛產業、趙莊蔬菜業、劉路果品、基立鴿業為龍頭的五大產業鏈。龍頭企業18家!苞椡灨伞、“留香”牌果品、“基立”牌乳鴿、肉鴨等品牌成為市級知名品牌,“健民”牌淀粉、“健民橋”牌口服葡萄糖、“孟都”牌蘑菇王等品牌成為省級知名品牌,為實現農業增產和農民增收發揮了典型帶動作用。其中,國賓食品公司已成為中國北方最大的食用菌加工基地,產品達5大類、12大系列、180多個規格品種,產品遠銷拉美、歐、亞等29個國家和地區。省長季允石、副省長付雙健、孫士彬、市長姜德果等到該廠調研,給予了高度評價。 |
河渠鎮位于寧晉縣城西部7.5公里,京深高速公路出口東15公里。南昔線貫穿全境,是寧晉縣的西大門和對外窗口,全鎮總面積68.25平方公里,轄33個行政村,60795人,85851畝耕地。
河渠鎮交通、運輸、通訊、電力、水力等比較發達。全鎮實現了村村通公路,構成了四通八達的交通網;擁有千門程控交換機,電話總量達到10000門,手機達到6000部;擁有7萬千伏安變電站一座,變壓器達到660臺,村村安裝了路燈;擁有機井1320眼,全部實現機電雙配套,平均60畝地一眼井,戶戶通了自來水;河渠等16個村建有排水溝;擁有不同類型汽車221輛,大拖拉機、聯合等260臺,小拖、三輪等3130輛,總動力達65239千瓦特。
河渠鎮沿南昔線兩側的10公里經濟長廊初具規模,食品、塑料兩個工貿小區功能日趨完善,商店、飯店、旅店鱗次櫛比、晝夜燈火輝煌,車水馬龍。公安、司法、法院、工商、稅務等部門設置齊全,保證了全鎮的長治久安,為經濟發展營造了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
河渠鎮經濟發展較快,已初步形成了食品、塑料兩大行業和日光溫室、食用菌、奶牛養殖三大新興產業。食品業以娃娃旺食品有限公司為依托,形成了雪米餅、威化餅、方便面、江米條等系列產品,產品正由粗、糙、大向精、細、小轉變,食品廠達到100家。塑料業形成了河北藍天塑業有限公司和瑞行塑機兩個龍頭企業,生產的PVC、PPR管材遠銷全國各大、中城市,生產的全自動封閉式切割機遠銷韓國、朝鮮、俄羅斯等國家,塑料產品正由單一的塑料袋向一次性口杯、筷套、服裝袋、一次性雨衣等系列產品轉變,塑料廠達到200家。目前兩大行業年產值突破4億元,利潤達到4000萬元,從業人員達到6830人。日光溫室達到150個,建起了李家營、固下等日光溫室新品種示范基地;食用菌種植戶達到了1200個,建起了趙村燎原菌種場和中近食用菌生產基地;奶牛養殖達到2000頭,建起了大南里、小南里村奶牛養殖基地。目前三大新興產業年產值達1200萬元,利潤達300萬元,從業人員達2000人,推動了全鎮農業產業化的發展。另外,新建成的金博達漿染織布有限公司,總投資6000萬元,目前一期工程投資2500萬元已經到位,投產后可年產牛仔布2100—2400萬米,將成為全鎮新的經濟增長點和亮點。 |
寧晉縣北河莊鎮位于縣城西南10公里處,轄29個行政村,面積60平方公里,人口47203人,耕地73110畝,是寧晉縣西南經濟文化重鎮。
北河莊鎮地理位置優越,鄉域南毗隆堯,西鄰柏鄉,東與河北省大曹莊農場相接;交通便利,距京深高速公路20公里,青銀高速公路12公里,京廣鐵路20公里,距省會石家莊60公里。翻修一新的寧隆路穿境而過,鄉村公路網狀貫通,鎮區街道全部硬化。通訊設施發達,有通訊塔4卒,郵電支局1個,可經辦國內外郵電通訊業務;電力充足,擁有3.5萬伏變電站一座,親折增站擴容項目正在籌建之中;城內中小學校、醫院、敬老院、賓館、飯店等設施完備,生活環境優越。
鎮黨委、政府始終把優化經濟發展環境列為工作的重中之重,在不斷完善路、電、水等基礎設施的同時,還-了一系列的招商引資優惠政策和保護措施,在用地、辦電、稅收、治安等多方面給予企業最大限度的優惠和幫助。鎮政府規劃擴建了總占地2000畝的市級工業小區:寧隆路西沙良工業小區和高莊素邱工業小區,架設了專用線路,鋪設了下水管道,安裝了永久路燈,小區硬件建設日臻完善,入區企業不斷增加。
通過近幾年的發展,北河莊鎮民營經濟已初具規模,擁有企業攤點800多家,初步形成了造紙、食品、服裝、制香、奶牛養殖、水泥制品等多個主導行業。商貿發達,物流暢通,北河莊、東陳、素邱三大集貿市場日益繁榮,集日客流量3成臾,將有力帶動全鎮的經濟發展。
北河莊鎮以最優惠的招商政策、最寬松的投資環境和文明誠信的經營風尚,誠招天下客商前來投資興業!.。 |
耿莊橋鎮位于河北省南部,是寧晉縣東南部重鎮,位于寧晉、新河、隆堯、巨鹿和大曹莊管理區五縣(區)交界處,北依308國道,省道寧魏線貫穿全境,交通便利,通訊方便,信息快捷。耿莊橋鎮政府駐地孫家堯村,轄38個行政村,總人口55050人,總面積130.4平方公里,耕地面積8861.7公頃。
2004年全年鎮農林牧漁總產值14613萬元,農村非農行業總產值14.8億元,完成社會總產值16.2613億元。糧食總產量50441噸,財政收入454萬元,農村人均純收入2393元,較去年增長6%。
全鎮規模企業逾百家,農民進廠務工和向非農產業轉移總數達21500名,形成民以服裝、商貿、養殖、建材為主的產業體系。以牛仔為主的服裝業發展迅猛已成為該鎮特色主導產業,建成馮家臺、曹家臺、畢家莊和孫家口四個服裝小區,呈現服裝工業“集團軍”態勢,年產值9.8億元,為北方最大的牛仔服裝生產基地。商貿繁榮昌盛,是遠近聞名的物流中心,300頭以上規模奶牛養殖場四個,農業產業化逐步形成;糧棉質優量高,是寧晉的棉花生產基地;農產品資源雄厚。鳳凰織帶有限公司生產的汽車安全帶占領了國內23%的市場。又推出歐標、美標產品,產業較快提升,基礎和環境建設良好,為經濟健康持續發展奠定了基礎。 |
東汪鎮位于寧晉縣城東南12公里處,鎮駐東汪而得名。1958年建公社,1984年改鄉,1985年建鎮,1996年艾辛莊鄉并入,總人口33111人,總面積58平方公里,耕地5.8萬多畝(3870.9公頃),轄16個行政村。東鄰新河縣,南與大曹莊農場、耿莊橋鎮隔北圍堤相望,西傍城關鎮,北接賈口鎮,308國道橫貫全鎮,銀青高速臨境而過,高標準公路35公里直達京深高速。鎮內村村通公路,金融、郵政、電訊、110千伏變電站等設施齊全,醫療、教育、文體等社會事業健康發展,是寧晉歷史名鎮。
鎮政府駐地東汪村建于元朝末年,因南臨大陸澤,積水宛若汪洋,又因位于寧晉縣城東南,故取名東汪。該村為寧晉歷史大村,清光緒年間《寧晉鄉土志》載:“東汪為闔邑巨鎮,戶逾萬家”,今仍為邢臺市內第一大村。解放戰爭時期曾一度為寧南縣治所,素有“物華天寶,人杰地靈”之美譽。
東汪鎮鄉鎮企業分布面廣,整體發展勢頭良好,現已形成了以電纜、服裝、紡織為主的三大主導行業。有年產值超500萬元,具有現在企業管理制度的民營企業近50家,其中恒泰紡織廠產值8000余萬元,擁有員工1700余人,是寧紡之后寧晉第二大紡織廠;中美合資龍紡制衣有限公司,是全省床上用品的龍頭,產品遠銷歐美10余個國家、年產值可達800萬美元。還有天環電纜、利維服裝、眾鑫制衣、依仕諾制衣等一批骨干企業,年產值都在1000萬元以上。鄉鎮企業的發展加快了強鎮富民步伐,東汪鎮已連續六年被縣委評為實績突出單位。鄉鎮企業和項目建設工作連續三年保持先進位次。2003年,東汪鎮黨委、政府根據企業發展的強勁勢頭,重新規劃了“東汪鎮工業經濟園區”,園區總占地2000畝,區內設施齊全,工、商、貿規劃合理。園區將實行更加優惠的招商政策,尤其是占地、規模企業入區可實行“半地價”直至“零地價”。今冬明春,園區幾條主干道將相繼建設完工,為廣大客商提供一流的軟硬環境。
東汪鎮區位優勢明顯,地勢平坦,土地肥沃,農業上在連續三期農業開發項目實施的同時,積極推進產業結構調整,打造現代農業,圍繞“強畜、擴菜、調糧”的思路,把發展奶牛養殖業作為實現農業產業化的重大舉措,作為一項“富民工程”來抓。全鎮已建有現代化養牛小區5個,奶牛存欄近5000頭,日產無菌廳奶50余噸,年產值近4000萬元,是畜牧業在大農業中的比重猛增至1.3。 |
賈家口鎮位于寧晉縣城東13公里處,緊臨308國道,距石家莊60公里。省道鄭昔線和青銀高速從境內穿過。轄21個行政村(18個自然村),總人口47673人,耕地75540畝,鎮域面積94.3平方公里。工商、稅務、法院、公安、土管、供電、金融、電信、郵電等部門都在我鎮設有分支機構。2004年完成鄉鎮企業產值27.9億元,完成工商稅收3200萬元,位居全縣各鄉鎮之首。
我鎮電線電纜業起步于80年代,90年代后期特別是近兩年通過整合提升得到迅猛發展。形成了小區支撐、群雄競起的強勁發展之勢。已建成小河莊、黃兒營、賈家口、延白四個縣級以上工業小區,其中小河莊工業小區達省級標準,黃兒營工業小區達市級標準。小區內現有負債率低、運行良好的規模電纜企業88家,資產達11億元;56家通過了ISO9002國際質量體系認證。2004年電線電纜企業完成產值25億元,其中泰豐、宏亮、三華、鳳華、中聯、冀南、威特利、天津電纜總廠二分廠、登月、騰達、中興、盛源、洪峰等20余家企業年產值超5000萬元,明達、超達、天津電纜總廠第六分廠、沈陽交聯電纜廠一分廠、萬方、長城等10余家企業年產值超億元。我鎮以電線電纜業為主的區域經濟特色日益凸顯。
我鎮生產的電線電纜產品有控制電纜、電力電纜、橡套電纜、高壓交聯電纜、計算機電纜、架空絕緣電纜、補償電纜等30多個系列、3000多個規格,銷往北京、上海、天津、重慶、烏魯木齊、西安、哈爾濱、沈陽、太原等20多個省、市、自治區、100多個大中城市。產品已進入三峽工程、大慶油田、北京奧運籌建、塔里木天然氣基地等國家重點工程。明達線纜集團生產的“明達”牌線纜出口到東南亞、俄羅斯等國家和地區!懊鬟_”、“五弘”、“寧超”、“萬方”、“旭建”、“鵬亮”、“寧聯”、“光磊”等15個品牌產品被評為河北省名優產品,“寧超”、“萬方”、“明達”牌商標被省工商局命名為河北省著名商標。
圍繞電線電纜主導產品,塑料屏蔽、銅鋁拔絲、填充繩、高分子材料等輔料產業也得到了迅猛發展。已經形成賈家口、小河莊、黃兒營三個電纜輔料專業市場,具備了從原材料供給到產、運、銷為一體的電纜生產鏈。2004年投資5100萬元的五弘銅業日產100噸光亮純銅桿項目,填補了河北省該項科技空白,其技術設備在華北地區同行業中處于領先地位。 |
四芝蘭鎮位于寧晉縣東北部,東臨辛集(石家莊市),北接晉州(石家莊市),南與冀州(衡水市)接壤,處在三市四縣交界,地理位置特殊。該鎮轄大楊莊、北圈里2個辦事處,29個行政村,總面積75平方公里,總人口5.3萬人,耕地面積7.4萬畝。四芝蘭鎮是寧晉縣東北部商業、交通、文教衛生中心和對外開放重鎮,連續多年被縣委、縣政府授予“文明鎮”榮譽稱號,29個村中現有市級文明村2個、縣級文明村15個。2004年農村社會總產值91373萬元。
民營經濟日益壯大 目前,全鎮建有農貿市場、廢舊金屬交易市場、機床交易市場等3大市場,工商企業攤點885家,其中,年營業收超百萬元的企業66家。2004年底,全鎮民營企業總產值達到6.5萬元。機件生產業,擁有機件加工企業已達200家,在外銷售網點220家,年銷售額達2.8億元;し柿蠘I,現有相關企業8家,生產磷肥、復混肥、微肥等30余種肥料,年產值超億元,其中,河北農達化工集團公司“農達”牌商標2004年獲河北省著名商標稱號。其他行業,近兩年,飲料生產業、服裝加工業、食品加工業、炊具生產業民展較快,都已具有一定規模。
特色農業結構合理 全鎮農業設施完善、布局合理、特色明顯。奶牛養殖業,建有“朝陽”、“牛城”2家高標準的養殖小區,奶牛存欄1440頭,年產鮮奶3500多噸;蛋雞養殖業,雞存欄達63萬只,占全縣養雞數的四分之一,年產鮮蛋4200噸;食用菌產業,是寧晉縣希特菇生產基地,有6個栽培專業村,種植戶已突破2400戶,鮮菇產量達3500多噸;優質果品業,現有果樹面積18000畝,全部通過無公害認證,其中,擁有優質梨17種,“富康“牌紅香酥為省級名優產品;棉花種植業,棉花種植面積1.5萬畝,建有萬畝優質棉生產基地。
基礎配套設施齊全 趙寧線橫貫全境,距省會石家莊80公里,距青銀高速公路25公里,距石德鐵路、京九鐵路近站點均1小時路程之內,境內交通干線里程達45公里,村村通公路,交通十分便利;鎮區西側有11萬千伏安變電站一座,供電線路安全,供電能力完全能滿足本鎮生產、生活的需要;鎮區內有網通、郵政、移動通信等客戶營業網點,辦理通信、電匯、網絡業務方便,有金融機構4家,可向客戶提供全方位的存儲、匯兌等業務。 |
大陸村鎮是寧晉縣東部經濟、文化中心和交通樞紐,距省會石家莊市61公里,近鄰銀青高速(銀川至青島)、京深高速、308國道,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優越。全鎮轄24個行政村,42609人,耕地73262畝。鎮域面積66平方公里,其中鎮區面積7.62平方公里。先后被命名為“中國投資環境500佳鄉鎮”、“全國綠化百佳鄉鎮”、“全國重點鎮”、“河北省小城鎮建設重點鎮”、“河北省基層民主政治建設示范單位”、“河北省農機配件特產之鄉”、“邢臺市小城鎮建設示范鎮”等榮譽稱號。
農業經濟穩步發展。一是農業生產條件不斷改善。全鎮95%的農田建成井渠雙灌、機電雙配套的高標準、高產農田,農田林網覆蓋率達100%,有力地促進了農業生產。二是農業結構調整步伐明顯加快。按照“穩糧、優果、調菜、壯畜”的思路,全鎮糧食播種面積達10萬多畝,總產達到8023萬斤;果品改良面積累計1.1萬畝,提質增效完成1.34萬畝,分別占果樹總面積的48.9%、59.6%,建成了省級千畝梨結構調整示范園,被省命名為“優質梨生產專業鄉”。
農機配件市場日益繁榮。始建于1993年,已發展成占地500余畝的建筑面積8.5萬平方米,固定門店660個,經營農機配件達六大類4000多個品種。其中全國知名品牌的農機配件占40%,近百家全國知名企業在此設有銷售網點,銷售網絡遍及全國20多個省市和自治區,集日客流量達5萬人次,年成交額達11.5億元。市場實行封閉式管理,設有管委會、質檢室、警務區、郵電、電信、金融、賓館、飯店、轉運站、學校、醫院等配套服務網點,功能完備、設施齊全。曾多次被評為省、市級文明市場,縣級重點保護單位。2002年,市場以11.5億元的年交易額入圍全國十大農機市場,并位居第二。目前形成了以農機配件為主,電纜、交通運輸、商貿、餐飲服務業等多業發展的格局,全鎮企業攤點達到1200多家,從業人員10000多人。 |
寧晉縣轄鄉。1953年置蘇家莊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復置鄉。位于縣境東北部。面積87.7平方公里,人口5.5萬。轄蘇家莊、趙羊杯、孫羊杯、段羊杯、畢家寨、湯家寨、小楊莊、段木莊、高莊窠、東丁村、西丁村、西馬莊、南高里莊、北高里莊、東馬莊、司馬、伍烈霍、浩固、五家莊、北朱家莊、李羊、疙瘩頭22個村委會。鄉鎮企業有化工、電纜等廠。農業主產小麥、玉米、棉花。 |
換馬店鎮是由原換馬店、曹伍疃、邊村三個鄉合并而成的“三合一”大鎮,轄27個行政村,總人口47837人,其中農業人口47106人,非農業人口731人,鎮政府駐地人口8273人。全鎮總面積63.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66582畝。該鎮位于縣城西北10公里處,西與趙縣搭界,南鄰縣城西城區,三○八國道貫穿鄉境7公里,青銀高速過境4.5公里,高速引線及出口設在本鎮,縣城北外環過鎮2公里,具有獨特的地理位置和四通八達的交通優勢。2004年全鎮完成國內生產總值10.74億元,實現財政收入增幅38%,人均純收入達到3080元,經省、市民政部門批準撤銷換馬店鄉,設立換馬店鎮。先后被授予“省先進基層黨組織”“省思想政治工作先進單位”“市先進基層黨組織”“市精神文明先進鄉鎮”“市信訪工作先進鄉鎮”、“縣實績突出單位”“縣三個建設年先進單位”等多項殊榮。
換馬店鎮個體私營經濟發展迅速。全鎮共有規模企業5家,中小企業98家,其中產值超千萬元企業5家,產值三千萬以上企業4家,各類攤點1117家。2004年鄉鎮企業總產值達8.46億元,形成了以機件、面粉、鑄造、服裝、化工為主的五大支柱產業。近兩年新上了鑫暉銅業、天和紡織等4家超千萬元的大型企業,總投資超過1個億,鑫暉銅業、天和紡織被列為市重點項目,鑫暉銅業生產的銅合金線材是我國鐵路電氣化建設和城市電網改造的替代產品,填補了省內空白,該產品全國僅有三家,河北獨此一家,發展前景極為廣闊,企業規模逐步擴大,與寧晉縣西城區連片發展,建設換馬店電纜工業小區。
換馬店鎮農業基礎好,擁有配套機井1542眼,農用變壓器151臺。優質耕地66582畝,其中果園面積12150畝。以發展特色農業為主的產業結構調整效果顯著,形成米家莊食用菌、東棗村優質梨、黃退大棚菜、藏莊蛋雞、武家橋和秦邱奶牛等7個特色專業村和奶牛、蛋雞、商品豬三個特色養殖產業。2004年全鎮農業總產值達2.27億元。
換馬店鎮精神文明建設省市聞名。大力實施以德治鄉,開展“兩會一!,樹道德墻,唱道德歌,精神文明建設獨樹一幟,全鎮政治安定,社會穩定。文明生態村建設富有特色,省級文明村北樓下的工作經驗在全市推廣,東棗村依托象棋文化發展象棋產業,投資400萬元創建棋社、棋校,美化村容村貌,建設高標準省級文明生態示范村。 |
唐邱鎮位于寧晉縣城東北9公里處,轄15個行政村(9個自然村),總人口42296人,總面積60平方公里,耕地面積4萬多畝。唐邱鄉地理位置優越,省道定魏線貫穿南北;青銀高速途經該鄉,高速寧晉段出口和服務區位于該鄉;縣級公路寧司線東西穿過,交通十分便利,區位優勢明顯。
唐邱鄉是河北省無公害優質梨生產基地,生產的“綠唐”牌系列果品被評為“河北省無公害果品”,在廊坊農產品交易會上,連續四年被評為“河北省優質產品”,并獲得國家林學會頒布的優質產品稱號。
2003年以來,唐邱鄉黨委、政府憑借區位優勢,以生態文明村建設為切入點,加強農村文化、衛生、鄉村公路、街道硬化、美化等軟、硬件建設,優化投資環境,大力開展招商引資、項目建設工作。經過努力,全鄉規模企業已達10余家,民營經濟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
2005年鄉黨委、政府確定了“11123”發展思路,即:瞄準撤鄉建鎮這個目標;圍繞大穩定促大發展這條主線;以提高鄉、村干部執政能力為保障;實施定魏線、寧司線兩線帶動戰略;實現軟硬環境、特色產業發展、招商引資三大突破。當前,全鄉人民在鄉黨委、政府的帶領下,正朝著既定目標奮力拼搏、不斷前進。
鄉-蔡同江、政府鄉長王立乾代表全鄉人民歡迎各界有識之士到唐邱鄉投資發展,共同創造美好的明天.。 |
宋仁宗年間,曹皇后皇親居住村莊,相對小曹莊,取名大曹莊。因鎮政府駐大曹莊得名大曹莊鎮。1950年6月隸屬一區;1953年7月設立大曹莊鄉;1956年7月原張家莊鄉、素邱鄉并入;1958年7月原北魚臺鄉北魚臺、新寨、趙莊、南魚臺、漫柳莊、郭家寨并入;1958年9月隸屬城關公社;1958年11月隸屬群星公社;1961年5月設立大曹莊公社;1984年1月為大曹莊鄉;2020年12月撤鄉設鎮改為大曹莊鎮至今。 寧晉縣轄鄉。1961年建大曹莊公社,1984年改鄉。位于縣境中南部,距縣城7.3公里。面積17.2平方公里,人口1.5萬。轄東鎮、南鎮、西鎮、北鎮、中鎮、小馬、周村7個村委會。鄉鎮企業有造紙等廠。農業主產小麥、玉米、棉花。省屬國營大曹莊農場在境內。 |
侯口鄉位于寧晉縣東南部,地屬黑龍港流域,距縣城25公里,毗鄰308國道,省道鄭昔線穿境而過,交通便利,電力、通訊設施完善,投資環境優越。
侯口鄉下轄12個行政村,10個自然村。農村總人口24531人,耕地面積61423畝。2004年社會總產值111523萬元,比2003年增長24.5%;農林牧副漁產值11093萬元,比2003年增長22.7%;非農產值100430萬元,比2003年增長20.1%;農民人均純收達到3172元,比2003年增長6.2%。
一、項目建設實現新突破2004年項目建設共完成17個,總投資6286萬元,完成投資5648萬元。特別是在基礎條件相對落后的情況下,通過優化經濟發展環境、切實加大招商引資的爭跑力度,吸引到了香港永明集團投資200萬美元的鴻達紡織整理駐侯口,實現了招商引資的歷史性重大突破,得到了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的充分肯定。
二、發展環境進一步優化2004新修公路10.65公里,徹底解決了侯0通閉塞、無路可行的問題,其中投資120萬元修通了邱頭一小河莊、邱頭一黃兒營的鄉級路;投資510余萬元修建侯營鄉級路,使全鄉硬件環境得到了切實改善。成立了電纜、服裝、啟閉機三個產業發展調研組,廣泛深入地進行了調研,抓住了全鄉經濟回憶發展的著力點和突破口,健全和完善了《侯口鄉關于促進民營經濟快速發展的若干意見》等相關政策,使全鄉的軟環境不斷優化,使侯口吸引外部資金和項目的范圍擴大,優勢更加明顯。
三、基層民主政治建設成效顯著村務公開,政務公開率100%,群眾滿意率100%,被推薦為市級村務公開先進單位;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實現了全年治安工作“五個無”目標;信訪工作,堅持“全面排查,及時調處,基層化解”的原則,有效地維護了全鄉社會穩定;綜治工作,投資4萬元改善綜治委辦公條件,“百日會戰”效果明顯,受到市通報表彰。
四、社會進步事業實現新突破計生工作,投資50余萬元建成高標準的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站,被評為全縣計劃生育全市鄉鎮大排隊立功單位和計劃生育工作先進鄉鎮,被市評為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先進單位和優質服務鄉鎮;文明生態村創建成效顯著,2004年新增沼氣池270座,使沼氣池總數達到420座..。 |
紀昌莊鄉下轄15個村,總人口26238人,共6595戶。耕地面積6.5萬畝,屬黑龍港流域,為傳統農業鄉。2004年全鄉糧食種植面積達94440畝,總產達35153噸,棉花種植面積達25770畝,總產達1829噸,油料種植面積達3810畝,總產達771噸。果品種植面積達到8220畝,其中改良面積達2360畝,提質增效面積達2000畝,產量達到1960噸;奶牛養殖存欄750頭,建成了百尺口、紀南兩大奶牛養殖場。銀杏種植面積達到6000畝。
隨著該鄉對基礎投入力度的不斷加大,經濟實力也日益增強。去年底,全鄉實現社會總產值7.8億元,固定資產投資3600萬元,完成財政收入204.7萬元。其中,國稅35.2萬元,地稅35.3萬元,人均純收入達到3216元。在鄉鎮企業發展上,以機件產業為主的民營企業不斷壯大起來。目前全鄉共有各類企業攤點385家,固定資產在50萬元以上的占17家。其中,小龍王泵業有限公司和龍圣泵業有限公司所生產的產品,遠銷全國20多個大中城市,搶占了市場空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