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縣級自評申報、市級考核推薦、省級聯合驗收,確定常德市為全省“平安農機”示范市,洞口縣、津市市、安仁縣、冷水灘區、新田縣等5個縣市區為全省“平安農機”示范縣,寧鄉市回龍鋪鎮等86個鄉鎮為全省“平安農機”示范鄉鎮。 |
回龍鋪鎮距縣城3公里,是湖南省最大的商品肉雞生產基地。全鎮轄26個村,2個居委會,總面積71.8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061.7公頃,總人口36953人。2003年鎮黨委、政府確立“目標管理進十強,建設市級文明鎮”的奮斗目標,奪取了抗擊“非典”、干旱等自然災害的勝利。財政收入突破500萬元廣同比增長36.9%,引進投資過500萬元的企業3家,引進鎮域外資金達4970萬元,啟動項目工程16個。鎮目標管……。 |
青山橋鎮地處湘潭縣西南邊陲,2006年度人口總數46788人,總面積109.37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1600畝,林地面積7609.5畝,轄區內富含豐富的礦泉水、石灰石、石膏等礦產資源,平均氣溫17.5℃,年降水1300毫升,屬于典型的湘中丘陵氣候。2006年,青山橋青山橋鎮黨委、政府一班人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緊緊圍繞“主攻青山橋鎮田埂道工業,提升農業,大力發展第三產業”的工作思路,堅持以人……。 |
湘鄉市轄鎮。1950年置虞塘鄉,1962年改公社,1984年復置鄉,1987年建鎮。鎮政府駐楓紫殿。位于市境南部,面積89平方公里,人口3.7萬。通地方干線公路。轄虞塘、復興、楊占、永忠、岱夫、嚴山、枚下、赤石、方塘、黃里、羅宏、衛星、五星牌、清水塘、楓林、洗馬、郭門、肉鷺、蘇坡、白石峰、大青、勝天、金木、金峰、觀賢、水竹沖、韶江、高維、洋潭、河家、后塘、后河、新河、鄧市、蘇中35個村委會和楓紫殿……。 |
近年來,社港鎮大力調整產業結構,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加快發展第三產業,保持了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已初步形成花炮、化工、服裝、建筑四大產業。 第三產業發展態勢良好,利用得天獨厚的旅游資源,按照“政府引導,市場運作,滾動發展“的思路加快旅游業的發展,做好旅游強鎮的文章。周洛村村民自籌資金入股組建的周洛古文化度假村自2001年5月份開業以來,旅游收入達120余萬元,社港居委會農戶籌資新建的新社港水上……。 |
湘潭市雨湖區轄鎮。1952年置鶴嶺鄉,屬湘潭縣地,1957年改冷水沖鎮,1960年設湘潭市錳礦公社,1964年改鶴嶺鎮,1980年改鶴嶺街道,1993年復建鎮。位于市郊西北部,距城區13公里,面積6.7平方公里,人口2萬。鎮政府駐錳城南路。有公路連接320、107國道,鐵路專線與京廣、湘黔線相連。轄紅旗、八角亭、躍進、果沙、白沖、冷水沖6個居委會和七畝村委會。鄉鎮企業有建材、化工、機電、錳制品、塑……。 |
相市鄉位于衡南東南部,東鄰江口、冠市二鎮;西臨耒水,與廖田、向陽鎮隔河相望;北毗洪山鎮,距衡陽市區約40公里,總面積76.8平方公里。全鄉轄30個行政村,316村民小組,總人口2.8萬人,共有耕地面積2.4萬畝。 相市素以農業著稱,農產品除糧食外,還有大豆、西瓜、油菜、棉花、煙葉和豬、魚、湘黃雞、黑山羊等。其中煙葉、油菜、棉花列為全縣重點,連片種植基地之一。 該鄉工業基礎較好,民營經濟發達,素……。 |
江東鄉位于衡山縣西北部,距縣城47公里,東臨望峰鄉,北鄰白果鎮,西界貫塘鄉,南接東湖、新橋兩鎮。該鄉境內南河下游原有一座兩個石墩的木板橋,名“雙墩橋”,后演變為“江東橋”,江東鄉即以此得名。解放初湖,江東鄉地域屬12區。1956年設江東鄉。1958年屬紅旗人民公社.1959年改屬東湖人民公社,1961年由東湖公社分出,建立江東人民公社,1984年改為江東鄉至今。全鄉總面積34.3平方公里,耕地面積……。 |
高沙鎮距洞口縣城16公里,上瑞高速公路和竹城高等級化路穿境而過,交通便利。全鎮總面積16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80767畝,水田9300畝,林地34000畝。轄63個村6個居委會,總人口115560人,其中農業人口83140人,城鎮人口34537人。高沙歷史悠久,漢代始成集鎮,迄今有1300余年歷史,歷為湘西南最重要的農副產品集散地之一,素有“小南京”美稱。改革開放以來,高沙鎮的工業、農業、城鎮建設……。 |
磚橋鄉與龍潭鄉成建制合并設立龍潭鎮;龍潭鄉位于株洲縣東南端,距縣城淥口46公里,屬典型的山區鄉,轄11個行政村,l15個村民小組,總人口8835人。龍譚鄉東鄰攸縣,西接黃龍鎮、龍風鄉,南界衡東縣,北連磚橋鄉,總面積78.6平方公里,有水田7269畝,耕地9690畝。鄉境內山巒連綿起伏,有山地87765畝,高山有蓬源山(646米)、鳳凰山(599.5米)、龍形山(558米),老虎壁(548.7米)等……。 |
花古街道位于洞口縣城南面,面積49平方公里,21000多人,年產糧食180萬公斤,出欄牲豬4萬余頭,上瑞高速公路,省道1805線,220線穿境而過,上瑞高速公路洞口段最大交通座落境內。占地6平方公里,洞口縣工業新城區正在建設中。花古以便利的交通條件和豐富的農產品資源已越來越被商家視為發財經商的首選之地,按照縣委、縣政府的發展規劃,鄉黨委、政府立志把花古打造成縣城城建新區,龍頭工業強區,現代農業的重……。 |
醴陵市轄鄉。1949年屬楚東鄉,1950年屬第三區,1951年屬第四區,1956年為林儀鄉,1958年屬八里坳公社,1968年以紀念地東富寺改名為東富公社,1984年改東富鄉。位于市境東部,距市府8公里,面積62平方公里,人口2.6萬。鄉政府駐叉路口。轄栗村、西塘鋪、包沖、普濟庵、同橋、庵沖、楚東橋、新關、龍源沖、蓮花村、花木村、東富、承天橋、高塘、毛江橋、早禾塘、小洞塘、石壩上、北沖、西林、大星……。 |
地處雪峰山東麓,以雪峰為街道名。1949年10,先后為武岡縣第五區、第六區、第九區區公所所在地;1952年2月,武岡縣析置洞口縣,屬洞口縣第一區,縣、區政府駐地;1958年,屬洞口公社管轄;1961年,屬洞口區管轄;1969年,升格為區級鎮,更名為城關鎮;1995年,洞口區的洞口鄉、木瓜鄉與城關鎮合并設立洞口鎮;2015年,撤銷洞口鎮,設立文昌街道和雪峰街道。雪峰街道:撤銷洞口鎮、花古鄉的建制;2……。 |
桃坑鄉位于茶陵縣境東南邊陲、羅霄山脈中段, 總面積278平方公里,是茶陵縣版圖面積最大的鄉鎮之一。距縣城55公里,與炎陵縣的沔渡鎮以及井岡山市睦村鄉、東上鄉接壤,是茶陵通往炎陵、江西的重要門戶。全鄉轄15個行政村和1個居委會,總人口1.82萬人。桃坑自然資源豐富,這里有美麗的東陽湖,還有百米龍潭瀑布、百畝高山草甸、百里湘贛古道、百里沔水第一灣、千年獨栗仙以及八角寨和茍子潭抗戰遺址等。桃坑鄉大部分……。 |
因境內有文昌古塔,故名文昌街道。1949年10月,先后為武岡縣第五區、第六區、第九區區公所所在地;1952年2月,武岡縣析置洞口縣,屬洞口縣第一區,縣、區政府駐地;1958年,屬洞口公社管轄;1961年,屬洞口區管轄;1969年,升格為區級鎮,更名為城關鎮;1995年,洞口區的洞口鄉、木瓜鄉與城關鎮合并設立洞口鎮;2015年,撤銷洞口鎮,設立文昌街道和雪峰街道。文昌街道:撤銷洞口鎮、花古鄉的建制;……。 |
炎陵縣轄鄉。1949年為船形鄉,1958年屬先鋒公社,1962年為船形公社,1984年復置鄉。位于縣境西南部,距縣城37公里。鄉政府駐新生。炎資公路縱貫南北。面積101平方公里,人口0.8萬。轄東河、黃洞、桐睦、新生、高路、船形、長旺、沿潭、南坪、水垅10個村委會。鄉鎮企業有竹木加工廠、電站等。農業主產稻谷、生豬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