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縣級自評申報、市級考核推薦、省級聯合驗收,確定常德市為全省“平安農機”示范市,洞口縣、津市市、安仁縣、冷水灘區、新田縣等5個縣市區為全省“平安農機”示范縣,寧鄉市回龍鋪鎮等86個鄉鎮為全省“平安農機”示范鄉鎮。 |
鎮因山得名,與湖北黃山頭緊緊相聯。黃山頭鎮是安鄉的北大門,與湖北黃山頭緊緊相聯,交通區位優勢極其明顯。黃山頭鎮轄3個居委會,18個行政村,3個縣直單位,集商業、旅游、輕紡、養殖、采礦、林果于一體。水旱面積48351畝,鎮域面積54000畝。.……。 |
柏枝鄉和四新崗鎮成建制合并設立四新崗鎮四新崗鎮位于臨澧縣南部,是臨澧的南大門,原名珠日橋鄉,1984年10月經省人民政府批準,撤鄉建鎮,改為四新崗鎮。2006年,全鎮土地面積94.04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5695畝,山林60198畝,水面11777畝,小Ⅱ型及以上水庫18座。轄22個村和1個社區,253個村民小組,5879戶,年末總人口21246人,其中城鎮人口3948人。2006年,全鎮共實現地……。 |
文蔚鄉、洲口鎮成建制合并設立洲口鎮漢壽縣轄鎮。1950年屬第五區,1955年建洲口區,1956改鄉,1958年改置公社,1984年復改鄉,1994年建鎮。位于縣境東北部,距縣城7公里。面積71.4平方公里,人口3.6萬。鎮政府駐洲口。境內公路、河道縱橫交錯。轄洲口居委會和小河、福和、洲口、東風、龍打吉、正龍、民安、同永、李和、小港、大陸、太平、猴王、三益昏、沙嘴、唐護、護校、同興、北堤、新昏20個……。 |
漢壽縣轄鎮。1950年建百祿橋鎮,1956年改鄉,1958年建公社,1984年再改鄉,1994年復改鎮。位于縣境東南,距縣城40公里。面積49.3平方公里,人口2萬。鎮政府駐百祿橋。“319”國道、縣道貫穿全境。轄白駝寺居委會和洪福、五星牌、王才壩、肖家灣、桂花、百祿橋、石橋、朱家、莊稼、八羅、燕子、八斗丘、梧桐、孔家湖、水庫15個村委會。工業有農機修造、碾米機、苧麻紡織、糧油加工等廠,其中碾米機……。 |
豐家鋪鄉、東岳廟鄉成建制合并設立豐家鋪鎮漢壽縣轄鄉。1950年屬第七區,1956年建豐家鋪鄉,1958年屬朱家鋪公社,1961年析置豐家鋪公社,1984年改鄉。位于漢壽、桃江、鼎城3縣(區)交界處,距縣城35公里。面積79.6平方公里,人口2.2萬。鄉政府駐茅園嘴。1851省道穿境而過。轄芭蕉沖、金城、順里橋、洞庭、白牛庵、關山、薛家段、豐家鋪、石泉沖、發梅橋、金坪、柳溪、白羊、仙人橋、黃絲沖、合……。 |
嘉山街道辦事處地處津市市城市南部,東臨澧水,西接二廣高速,南與新洲鎮毗鄰,北與金魚嶺街道接壤,總面積21平方千米。嘉山街道成立于2016年1月,下轄明道、團湖2個社區,杉堰、戚關2個村,年末人口8153人。嘉山街道水陸交通便利,水路經澧水下洞庭直達長江,千噸級航運碼頭正在建設,省道S205線貫穿全境,二廣高速在境內設有連接點。街道內設黨政綜合辦公室、經濟發展辦公室、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辦公室、社會管……。 |
雙溪口鄉在新中國成立前后稱高東鄉。1956年撤區并鄉時因有界溪河、楊溪河在鄉域內相交匯合,故更名為雙溪口鄉,沿用至今。雙溪口鄉轄:楊家坪、茶園、鄭家坪、荷花、龍鳳、跑馬、烽火崗、洞灣、陽雀、古堤口、崗陵、付家堉、莊家鋪、雙桂、灌車湖、金紫山、福善崗、大公、巖橋、長嶺、一字山、回龍、龍家港23個村委會。該鄉位于縣域北部,位居常德慈利走廊中心腹地,省道306線貫穿全境,東鄰馬鬃嶺鎮,西南接九溪鄉,南抵……。 |
九溪鄉位于桃源縣城北部54公里處,東靠漆河、雙溪;西接黃石;南和黃甲鋪、理公港毗鄰、北與郝坪、慈利縣二方坪抵界。全鄉總面積98.68平方公里,海拔高度為474.8米,最低度為50米,耕地33888畝,其中水田27062畝,旱土6826畝,此外山林72720畝。鄉轄22個村,244個村民小組,26個鄉直企事業單位。全鄉共7106戶,21652人,其中非農業戶1016戶,集鎮常住人口5188人。200……。 |
三條溪流在聚落南側匯合,明代村落初成,取“三陽開泰”之意命名。鎮以此名。太平橋鄉、三陽港鎮成建制合并設立三陽港鎮三陽港鎮轄:1個居委會:新湖居委會;17個村委會:裴家埡、株木橋、官家洲、叢桂山、三陽港、土黃坪、袁家坪、白巖寺、青草坪、株木堉、禾生堉、新屋、茅葉寺、紅巖垱、青家坪、石牛山、白栗坪。.……。 |
興隆街鄉、凌津灘鎮成建制合并設立夷望溪鎮凌津灘鎮,民國年間為碧云鄉;解放后,改名為新湘溪鄉;60年代,撤開分為一甲城公社(鄉)、馬石公社(鄉);1995年11月16日,撤區并鄉后,因境內有國家投資40億元的重點工程凌津灘水電廠的定址開工,故兩鄉合并后 稱作凌津灘鄉,2002年10月經上級批準,撤鄉建鎮,現為凌津灘鎮。凌津灘鎮位于桃源縣西南部,距縣城35公里,濱臨沅 水。東臨剪市鎮,西與興隆街、龍……。 |
復興廠鎮、雙龍鄉合并建立復興鎮澧縣轄鎮。1950年建復興鄉,1961年改置公社,1984年復改鄉,同年建復興廠鎮。位于縣境北部,界溪河西南岸,距縣城24公里。面積60.8平方公里,人口2萬。鎮政府駐復興廠。207國道貫境。轄桃花園居委會和復興廠、雙堰、夏家、陳崗、新當、銅鼓、陸家、又興、萬松、金盆、溫泉、魏家、李家、魯家灣、譚家峪、雙橋、天河17個村委會。鄉鎮企業以商貿業為主。農業主產水稻、棉花、……。 |
太青鄉、甘溪灘鎮成建制合并設立甘溪灘鎮澧縣轄鎮。1950年建甘溪鄉,1956年更名甘溪灘鄉,1961年改公社,1984年復改鄉,同年建鎮。位于縣境西北部,涔水上游北支流兩岸。距縣城44公里。面積81平方公里,人口2.1萬。鎮政府駐甘溪灘。有公路直通縣城。轄精華寺居委會和甘溪、強民、竹林、古堰、利民、愛國、蘆茅、古南、榮華、全華、桐山、壁興、天興、月池、佑圣、河口、南嶺、馬溪、雙峰、金家、碧溪、中村……。 |
韓公渡鎮地處常德市東岸30公里的八官崇孝垸內,面積119.3平方公里,下轄30個行政村,2個居委會,4個鎮屬漁場,全鎮總人口43450人,全鎮有耕地面積92269 畝,其中水田77416畝、旱地14853畝,有水面養殖13126畝,是常德市糧食生產、油菜生產及水產養殖大鎮。我鎮現有干部職工56人,下設直屬機構有:黨政辦、財政所、經管站、水利站、農科站、計生辦、企業站、公共事業管理站、勞保站等。2……。 |
石公橋鎮距常德城區30公里,地處太陽山東麓,洞庭湖西濱,東抵西洞庭管理區,西接大龍站鎮,南臨鎮德橋鎮,北靠周家店鎮。全鎮土地面積128.3平方公里,轄26個行政村,4個居委會,1個漁場,年末總人口36047人。2009年,全鎮總產值24694萬元,同比增長6.4 %,農民人均純收入3357元,增幅16.1 %,呈現出經濟穩步發展,社會安定和諧的良好局面。1956年建石公橋鄉,1958年改置公社,1……。 |
漢壽縣轄鎮。1976年為西湖農場七分場,1981年更名新民分場,1985年設西湖鎮。位于縣境中部,距縣城25公里。面積7.1平方公里,人口4.1萬(含西湖農場)。鎮政府駐新民。西常和西漢公路貫穿鎮境。轄東湖、新民、新康3個居委會和園藝、新橋2個村委會。鄉鎮企業有造紙、軋花、紡織、甜菊糖甙、建材、化工、塑料廠和商貿、運輸、建筑、飲食服務業。農業以種植柑橘、蔬菜、水稻、棉花為主,兼養魚、豬、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