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千多年前為椒國。 春秋時期改為椒邑。 漢高祖四年(前203),改為全椒縣。 東漢建武二十七年(51),改為全椒侯國。 漢建安十一年(206),國除,改為全椒縣。 南齊,改為嘉平縣;梁朝,改為北譙縣。 隋開皇九年(589),改為滁水縣。 隋大業年間,改為全椒縣。 后一直沿用此名。 |
清康熙十二年(1673),境置趙安壩、再安、石溪寺;1939年,置古河鎮和白再、石慶2鄉;1943年,2鄉更名為再安、石溪鄉;1949年2月,設古河區古河鎮;1955年12月并鄉,設古河區古河鄉;1958年10月,更名為獨山人民公社;1960年初,更名為古河公社;1962年,設古河區古河公社;文革時期更名為東風鎮,1981年,恢復原名;1983年4月,設古河鎮,為縣轄;沿襲至今。 |
大墅早在明泰昌年間(1620)為全椒較大集鎮之一,名為大墅街市;清末明初置大墅街坊和慶家灣坊;1949年2月改建區、鄉政權,置大墅鄉;1958年設大墅公社;1959年秋大墅公社與管壩公社合并為管壩公社;“文化大革命”期間大墅公社更名紅星公社;1981年恢復原名;1983年4月為大墅鄉;1992年為大墅鎮。 2007年,章輝鎮整建制并入大墅鎮,設立新的大墅鎮。 |
清末民初時,名為二龍鎮;清朝末年境內置二郎口坊;1943年改名二郎鄉;1958年秋撤區建人民公社,二郎口置紅旗公社;1992年設立二郎口鎮,2007年,程家市鄉、二郎口鎮整建制合并,設立新的二郎口鎮,沿襲至今。 |
1937年,為太平區(陳淺區)觀康鄉,1943年更名為武崗鄉,1949年2月,設城區區武崗鄉;1962年,設武崗公社;1983年4月,更名為武崗鄉;1992年3月,為武崗鎮,沿襲至今。 |
清末民初名馬廠坊;1939年置破山鄉;1940年為馬廠鄉;1958年秋,更名銅井人民公社;1960年更名馬廠公社。 1983年4月更名馬廠鄉;1986年為馬廠鎮,2007年復興鄉、馬廠鎮整建制合并,設立新的馬廠鎮;沿襲至今。 |
明泰昌元年(1620),置石沛市;清康熙十二年(1673),石沛更名石碑橋;清末民初,更名石沛橋;1939年,置周崗區石沛鄉;1949年,石沛鄉更名為一新鄉;1960年初更名大山公社;1962年,更名為石沛公社;文化大革命時期石沛更名為八一公社,1981年,復置石沛公社;1983年4月,設石沛鄉;1992年3月,成立石沛鎮;2007年,周崗鄉、石沛鎮整建制合并,設立新的石沛鎮;一直沿用至今。 |
1939年置興云鄉;1943年更名十字鄉;1962年設區劃社,置十字公社;1983年4月,改設十字鄉;2007年,撤銷陳淺鄉、十字鄉,以兩鄉的行政區域設立十字鎮,沿襲至今。 |
1948年5月,置西王鄉;1958年秋,成立人民公社,為新華公社。 1962年設區劃社,成立西王公社。 “文化大革命”期間,西王公社改名新華公社。 1981年復稱西王公社。 1983年4月,體制改革,公社改鄉,復稱西王鄉。 2000年更名西王鎮。 2007年管壩鄉、西王鎮整建制合并,設立新的西王鎮。 |
明泰昌元年(1620),置六丈街集鎮;清末民初,內置六站市坊;1939年,置六站鄉;1943年更名為小集鄉;1949年8月,置小集區;1950年5月,撤銷小集區,置小集鄉;1962年社區、劃社,分置小集公社;文革時期,為豐產公社;1981年,恢復原名;1983年4月,恢復鄉建制,為小集鄉;2000年5月,撤鄉置鎮,更名為六鎮鎮,2007年草庵鄉、六鎮鎮整建制合并,設立新的六鎮鎮;沿襲至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