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廂鎮位于東經114°24′-114°32′,北緯24°44′-24°50′。地處全南縣域中部偏南,東南與金龍鎮接壤,西南與中寨鄉為鄰,北接龍源壩鎮。境內大部為山地、丘陵,地勢呈西北向東南傾斜。最高點園明山海拔716.9米,最低點樟陂逕海拔300米,平均海拔500米。現轄上山、城廂、樟樹、田心、小慕、鎮仔、黃埠等7個村民委員會和含江路、壽梅路、城西、濱江等4個社區居民委員會;下設165個村居小組(……。 |
金龍鎮位于全南縣東部、九連山腳下、縣城新區所在地,素有全南的東大門之稱。因境內有名勝天龍山,又有黃金村、來龍村、天龍村,俗稱上有來龍、下有天龍、中間有黃金,取金龍騰飛之義而得名。鎮政府駐南海社區,轄內有樹垇、天龍、燒斗、立新、松山、來龍等18個行政村和1個社區,193個村小組,總戶數9155戶,總人口33681人。全鎮國土總面積208.3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1.6萬畝,山地面積17.1萬畝!尽 |
南逕鎮區位優勢明顯。南逕鎮是南線的中心鎮,是全南南線的經濟、交通、文化中心,距縣城18公里,贛粵京珠高速公路連接線龍小線從東西方向橫貫全鎮,是廣東從贛粵京珠高速公路連接線進入江西的第一道大門。南逕鎮具有獨特的人文歷史。宋紹定三年(1230年)譚氏、李氏由湖南茶陵州遷居此地落居,從全南城至南逕有一小路,沿河而上,步行20千米,經狹且長的羊腸小道地段后豁然開朗,地勢較為平坦,二端較寬,中間狹長的地段俗……。 |
陂頭鎮位于全南縣東北部,青龍山下,黃田江畔,距全南縣城48公里,距323國道49公里,地貌以低山丘陵和河谷平原為主,與廣東省南雄市和本省龍南縣接壤,是全南縣北線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和重要農副產品集散地。全鎮總面積302.6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6542畝,林地23萬畝,轄有12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農業以產糧為主,是我縣的糧食主產地之一;山上特產尤為豐富,如香菇、筍干、木耳等,中藥材靈芝、黃柏等……。 |
大吉山鎮位于全南縣最南端,與廣東省連平縣、翁源縣相毗鄰,因境內有世界鎢都美譽的大吉山鎢礦而聞名。全鎮總面積97.67平方公里,轄8個行政村和2個居委會,116個村小組,總人口2.4萬余人。這里交通便捷,距縣城僅20多公里,同時緊靠105國道和京珠贛粵高速公路,離京九鐵路僅50多公里。與廣東連平縣僅一山之隔,待出省通道貫通后,由我鎮圩鎮到汕昆高速(連平陂頭入口)僅40余公里,大吉山鎮南大線將成為我縣……。 |
龍源壩鎮位于全南縣北部,距縣城30公里,與廣東省始興縣澄江鎮、廣東省南雄市主田鎮、江頭鎮交界。2001年底由原龍源壩鄉和寨下鄉在合并而成,轄8個行政村,113個村小組,國土面積262.8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1540畝,林地15.63萬畝。依托廣東東莞大朗針織產業,自2006年第一家返鄉創業企業;針織企業兆灃針織廠成立以來,目前,該鎮針織工業園區先后落戶28家針織企業,其中投資200萬元以上有4家……。 |
社逕鄉地處全南縣最北端,周邊與廣東南雄、信豐縣崇仙鄉、本縣陂頭鎮、龍下鄉接壤,既是黃田江和桃江兩大水系的交匯處,也是全縣海拔最低的區域,距縣城65公里。2001年撤并鄉(鎮)由原來的上江鄉和社逕鄉合并為社逕鄉。現全鄉國土面積120平方公里,其中山林面積16萬畝,耕地面積10752畝,轄7個行政村、85個村小組,總人口約1.3萬。全鄉共有黨員390人,黨支部14個。交通便利。汶莊線公路貫穿東南,距贛……。 |
明朝末年間建居民點,所在范圍東面有扁寨,西面有高寨,該區域是處于兩寨之中的山寨,故名中寨。清光緒年間(1875~1908年),屬大龍堡。民國元年(1912年)后,境域以寒洞、田在、羅坊、長塘水系為界,東部地區屬新安鄉,設有6保;西部地區屬集賢鄉,設有5保。1949年,屬第四區。1956年,裁區并鄉,劃歸南逕區1958年,由11高級社組建成衛星公社。1960年,更名為中寨公社。1984年6月,改為中……。 |
龍下鄉位于全南縣東北部,距縣城93公里,因地處“百丈龍潭”和龍頭塔下而得名。北與信豐縣相連,東與龍南縣相接,土地總面積約106.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5520畝,林地面積10.26萬畝。1、歷史沿革民國三十年前屬信豐縣小江區崇仙鄉,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8月屬虔南縣第四區,民國三十七年屬虔南縣江口鄉。新中國成立后,龍下鄉屬第三區,1956年裁區并鄉時屬社逕鄉,1958年10月屬八一墾殖場三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