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點推薦 > 任城區各街道鄉鎮情況介紹

任城區各街道鄉鎮情況介紹

任城區李營鎮位于濟寧市城區北,總面積 77.33平方公里,共56個行政村,6.2萬人。該鎮認真貫徹落實“-”,堅持“農業富民”、“工業強鎮”,保持了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健康發展,使全鎮呈現出“工業興、農業穩、三產活”的可喜局面,三個文明建設得到同步健康發展。2004年被授予省級“先進基層黨組織”和“社會文化先進鎮”榮譽稱號。2005年被授予“山東省花木強鎮”、“山東省小城鎮建設示范鎮”榮譽稱號。連續10年位于濟寧市經濟發展30強鄉鎮。

農業方面 :該鎮以發展特色農業為主體,形成了以李營苗木、休閑漁業、畜牧養殖為品牌的農業基地。目前,全鎮苗木面積已達到 6.3萬畝,在全國十大苗木之鄉中名列第六位。曾被濟寧市委、市政府評為“濟寧市苗木種植基地”、“三萬畝苗木標準化生產基地”,被人們稱為“天然氧吧”,現已成為人們休閑、娛樂的好去處;該鎮擁有休閑魚池23家,以圣天香為“龍頭”的休閑漁業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城鄉居民前來消費;養殖專業村27個,畜牧業總產值9639萬元,是全省最大的獺兔養殖基地。其中,平店村、莊頭村、黃樓村、前郝村等養殖基地正向規模型、效益型方向發展。

工業方面: 牢固樹立大招商、大發展思想,通過李營工業園、民營經濟園、礦區經濟協作園的建設,努力為招商引資項目搭建優良的發展平臺。目前,全鎮新增規模以上企業 6家。其中,明珠公司、永通航運、恒潤通公司、岳泰飼料、變壓器廠、耐特食品、海納機電等10余個企業規模效益不斷攀升,入庫稅收超過1000萬元。招商引資數量多、個頭大,共引進各類項目38個,總投資8.8億元,其中投資2000萬元以上的11家,投資1000萬元以上的7家,投資500萬元以上的9家。現代服務業異軍突起。永通航運、恒潤通等50家商貿物流企業已成為全鎮經濟發展的頂梁柱。投資6000萬元的薛口鋼材大市場現已正式運營,年可創稅收1000萬元。外經外貿再創新高,合同利用外資1000萬美元。

三產服務業方面: 該鎮 發揮優勢,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大力支持 327改道、濟北新區等市、區重點項目建設,并做好借力發展的文章。按照“大市場、大流通、大商貿”的思路,依托優勢,拓寬領域,培育特色,構筑第三產業發展新格局,迅速推動全鎮現代服務業蓬勃發展。。

任城區南張鎮位于濟寧市西北近郊,總面積52.5平方公里,轄54個行政村,人口4.9萬.轄區內105國道、327國道、濟梁公路交織成網,京杭大運河橫貫東西,交通便利、經濟發達、社會穩定,是被命名的中國甜葉菊之鄉,濟寧市經濟強鄉鎮之一。

2005年,鎮黨委、政府圍繞建設強鎮、強村、強企業一條主線,突出經濟服務區、非煤產業區兩大載體建設,努力實現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舊村改造開發、商貿物流建設三大突破,呈現出快速協調發展的良好態勢。甜葉菊面積發展到3萬畝,甜葉菊加工企業擴大到3家,年加工能力達到1200噸;依托“永特”品牌優勢,蔬菜面積發展到1萬畝;利用廢舊窯坑,整合土地1000畝,建設了南張經濟服務區,有效解決了企業集中連片發展的問題;依托陸路、水陸交通優勢,發展運輸碼頭12個,大型商貿物流企業8家,實現稅收600多萬元;村村都建設了文明街,村容村貌煥然一新;深入開展“平安南張”創建活動,建立了矛盾排查調處長效機制,成立了四個巡防治安區,維護了一方平安;計劃生育開展了“推出一批新典型、培養一批新骨干、總結一些新經驗、解決一些新問題、歷練一支新隊伍”的“五個新”活動,取得了明顯成效;投資600萬元,建設了中心中學教師宿舍樓、學生公寓樓、辦公樓,改善了學校辦學條件;其它各項社會事業也都取得了新的進展。1-7月份,實現國內生產總值4.8億元,同比增長32%;實現固定資產投資2.37億元,同比增長39%;實現招商引資1.6億元,同比增長56%;財政總收入完成1556萬元。農民人均存收入達到4266元。曾先后榮獲山東省“基層政權建設先進單位”“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先進鄉鎮”、濟寧市“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任城區“民營經濟功勛鎮”等榮譽稱號。

仙營街道位于任城區境南部,面積2.5平方公里,轄4個社區,1個行政村,5.89萬人。街道緊緊圍繞“加快城市建設,提升城市產業,完善城市服務”工作目標,努力建設“現代時尚城區、高端商務街區、和諧宜居社區”。2012年,實現地方財政收入10077萬元,招商引資到位資金3.36億元,超額完成了年度奮斗目標。

近年來,街道以金融保險、電子信息、文化創意、餐飲食宿、休閑娛樂為主導的服務業發展格局已經形成,產業結構、層次得到優化和提升,特色更加鮮明, 以樓宇總部經濟和主題商業街區為主要形態的城市產業載體不斷孕育、發展、壯大。為了探索社會管理創新工作,街道按照“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原則,建立實有人口網絡化管理服務機制,逐步推行網格化社區管理服務模式,形成“上面千條線,下面一張網”的管理服務格局。2012年,被評為山東省無-鄉鎮、濟寧市社會管理創新示范街道、濟寧市社區建設示范街道、濟寧市愛國擁軍先進集體、濟寧市殘疾人康復工作先進集體、任城區基層平安創建現場會第一名、任城區信訪工作第一名。

金城街道位于濟寧中心城區西部,面積4.75平方公里,轄11個社區居委會,3個行政村,常住人口8.76萬人,實有人口12萬人,人口自然增長率為4.7‰。街道2012年實現地方財政收入17580萬元,總量位于全區第一位;完成招商引資5.2億元,占年任務的130%;引進項目48個,其中計劃總投資過億元項目18個、過十億元大項目2個,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6.1億元。轄區有中學1處,小學2處,在校學生2196人,適齡兒童入學率100%。有醫院3處。新農合參合人數730人,參合率達100%;辦理城鎮居民基本養老保險4041人、基本醫療保險8056人;辦理城市低保985人,最低生活標準每人每月400元,月平均發放低保金23.09萬元。有3處老年公寓,入住150人。

項目建設成效顯著。圍繞產業提檔升級,緊扣主題主線,把項目建設作為實施跨越爭先的根本抓手,全力推動民營經濟發展,集中突破重大項目,城市綜合體、商業地產、總部經濟、樓宇經濟等新型服務業態加速聚集,呈現出結構優化、亮點增多、后勁增強的良好態勢。

城市形象全面提升。本著“立足實際,著眼長遠,發揮優勢,合理布局”的原則,持續提升城市功能,拓展城市板塊,加快老城區改造進度,積極實施新型社區建設,城市空間布局和功能分區更加科學清晰,現代城市框架逐步拉開。

民生質量持續改善。堅持就業富民、社保安民、政策惠民,不斷加大對困難群體的救助力度。扎實開展促進就業活動,加大對體育設施、文化場所建設投入,積極創建文明示范單位,社區衛生服務一體化、教育教學規范化、環境衛生整治常態化、社會治安網格化模式得到推廣,群眾滿意度不斷提升。

任城區二十里鋪鎮位于濟寧市北郊 8公里處。總面積67.8平方公里,耕地7.5萬畝,轄53個行政村,4.6萬人。建國初期為濟寧縣政府駐地,58年成立人民公社,84年撤社建鄉,85年5月改鎮。

區位優越,資源豐富。二十里鋪鎮位于任城、汶上、兗州三縣交界處,是進入濟寧市區的北大門。日東高速公路橫跨東西,105國道貫穿南北,交通條件十分便利。全鎮土質肥沃,是全市重要的優質糧食、瓜菜生產基地。地下煤炭資源豐富,境內建有葛亭、于白兩處煤礦。

農業發展獨具特色。結構調整按照南菜、東木、中養殖的總本框架,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村準化進程,五大產業鏈已具規模。以孟營村為主的南部西紅柿大棚區已發展到1.5萬畝,并通過了中國綠色食品認證,產品暢銷黑龍江、新疆、內蒙古等10多個省市;甜葉菊、瓜菜等經濟作物常年穩定在5萬畝;東部花卉、苗木、速生林面積發展到1.8萬畝;中部各類養殖基地、養殖場達到32處。

工業經濟突飛猛進。按照建園區、搭平臺、破瓶頸,抓招商、促發展、富財政的工作思路,2003年以來,在105國道和日東高速公路出口處,高標準規劃建設了二十里鋪經濟服務區,投入資金700多萬元,完善了區內的路、電等基礎設施,加大了對工業的協調和服務力度,使民營企業步入了健康發展的快車道。目前,包括濟寧碳素辰光集團、魯能電力、中基鋼業、華任面業等在內的入區大項目16個,形成了煤電化工、機械制造、面粉食品、板材加工四大產業。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8.5億元,是過去20年全鎮企業投入的20倍。

小城鎮建設初具規模。幾年來,先后多方籌集資金 300多萬元,對北村、梁營、秦營等鎮駐地村的街巷進行硬化、綠化和美化,沿105國道安裝路燈80多盞,制作垃圾箱20多個,實現了村村通自來水、電話和有線電視。建設開發了11幢共500多套單元住房,建成了占地30多畝、容納400多個攤位的濟北商貿市場。

鄉村旅游方興未艾。建有含 10多處亭臺樓閣,集托老養老、旅游度假、娛樂休閑、餐飲食宿等多功能的鹿鳴山莊和濟寧清華洞;投資1500萬、占地200畝,含奇珍果蔬園、百鳥園、水上樂園、兒童世界、跑馬場等多處游樂場所的綠韻生態園等一批旅游項目也正在緊張建設中。。

濟寧市市中區古槐街道地處城區繁華地段,總面積2.2平方公里,人口6.3萬人,轄11個社區居委。

-街道工作

近年來,古槐街道以“-”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文化工作滿足群眾精神需求的方針,大力發展文化設施建設,隊伍建設和陣地建設。現轄區擁有大型文化活動場所3處,電影院2處,大型書店2家,圖書館1處,有文藝演出隊伍5支,文藝骨干80多名,轄區內音像店,健身房等體育文化設施遍布于轄區各個角落,有力的促進了轄區群眾文化活動的開展,豐富了居民群眾的精神生活,連續多年被評為先進單位,在區第一、二、三屆社會文化活動月中獲得“優秀組織獎”曾被市區評為“先進文化站”,“先進文化街道”等稱號。今年以來,山東省濟寧市中區古槐街道辦事處積極開展“三個
古槐街道

百”、“六個必訪”計化生育優質服務活動,切實為已婚育齡群眾解決實際困難,深受群眾的歡迎。隨著人口計生工作的深入開展,當地群眾對計生優質服務的要求越來越高。今年,該辦事處從實際出發,把計生優質服務作為密切黨群干群關系的突破口,不斷提高對群眾的服務質量,要求計生服務人員對已婚育齡群眾必須做到“三個百”和“六個必訪”。“三個百”即:進百家門,知百家情,解百家難。“六個必訪”即:一是新婚夫婦必訪,送去婚育生殖保健知識和計生政策法規宣傳品;二是懷孕婦女必訪,送去孕期保健知識;三是產后必訪,送去產后保健、育兒知識和避孕知識及藥具;四是節育手術后必訪,送去慰問品和保健知識資料;五是對患婦科疾病和不育不孕癥的夫婦必訪,提供治療知識及診治聯系服務方法;六是獨生子女特困戶和二女困難戶必訪,送去黨和0的溫暖及科技致富信息,幫助他們早日奔小康。

濟陽街道位于濟寧城區西部。辦事處駐稅務街。境內為古任城遺址,原曾有慈燈寺,皇經閣古寺廟宇,今已不存。

以濟陽大街而得名,濟陽大街曾名濟安大街,以濟安門而得名,濟安門以濟安臺得名,濟安臺系明代在舊城西南部土圩上建造的炮臺,此炮臺具有護衛安全作用,故取名濟安臺。因濟安大街地處濟寧州城之南,取背陰面之意又稱濟陽大街。1948年稱第五區,1950年改濟陽區,1951年改稱第二區,1958年改稱濟陽街道,1966年改稱四新街道,1972年改稱紅旗街道,1980年復稱為濟陽街道。1997年,面積1.8平方千米,人口2.5萬,老運河、越河橫貫東西。轄外塘子街、剪子股街、復興街、永豐街、濟陽大街、財工街、冰窯街、楊家園、考院街、任城路、柳行街、皇天大道、中心閘、草橋口14個居委會。2008年,將金城街道太白樓西路以南部分,以及任城區南張鎮太白樓西路以南的后營村劃歸濟陽街道。

阜橋街道位于濟寧城區中部。區政府駐地。辦事處駐共青團路。名勝古跡有浣筆泉,為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沿革

阜橋原名安阜橋,取民安物阜之意而得名,安阜橋系清道光年間所建,架設在該辦事處境內一府河支流上,簡稱阜橋。解放前俗稱東南關,1948年稱第三區,1956年改為運東街道,1957年分為阜橋、運河兩個街道,1960年合稱阜橋公社,1965年又分為阜橋、運河街道,1972年稱東風街道,1980年更名為阜橋街道。1997年,面積3.2平方千米,人口6.8萬,兗濟、濟菏鐵路橫穿東西,老運河、府河縱穿南北。濟寧火車站在此。轄粉蓮街、馬驛橋、安阜街、浣筆泉、半截閣、勝利街、既濟巷、小河西、小閘口、興隆橋、棗店閣、牌坊街、觀路街、塘子巷、津浦北街、津浦南街、府河西、太白東路、解放路、建設南路20個居委會。2008年,將仙營街道洸河路以南6個社區(新劉莊、劉莊、菜市、紅星新村、蔣林、后鋪)并入阜橋街道。

阜橋街道位于山東濟寧市中區。下轄:

370802003001 111 粉蓮街社區居民委員會

370802003002 111 安阜街社區居民委員會

370802003003 111 浣筆泉社區居民委員會

370802003005 111 小閘口社區居民委員會

370802003007 111 棗店閣社區居民委員會

370802003008 111 解放路社區居民委員會

370802003009 111 牌坊街社區居民委員會

370802003010 111 賢路街社區居民委員會

370802003011 111 津浦街社區居民委員會

370802003012 111 劉莊社區居民委員會

370802003013 111 菜市社區居民委員會

370802003014 111 后鋪社區居民委員會

370802003015 111 蔣林社區居民委員會

370802003016 111 紅星新村社區居民委員會

370802003017 111 新劉莊社區居民委員會

越河街道位于山東省濟寧市中西南部城區,越河南岸。以轄區內的越河而得名,越河系明水永樂九年(1411街一角

年)開鑿,因位于運河以南,從州治南望超越舊城南門和運河約三華里,故稱“越河”,又因河床與走向形同月牙,故又名“月河”。北面從南門口橋沿老運河向東至河灣,向南到老洋橋;南面以車站西路為界;西面由車站西路向北沿土產站、南池公園到越河南市場,至小南門越河橋,順任城路到南門口橋,面積1.5平方公里,轄7個社區,目前全轄區共1.3萬戶,3.2萬人,其中回民5200多人,是濟寧市回族群眾的聚居區。1980年更名為越河街道。1997年,面積1.5平方千米,人口2.2萬,轄大閘口、西大寺街、響鈴閣街、馬大坑、紙坊街、武勝橋、壩口街、越河南街、竹桿巷、爐坊街、王母閣街、南柴禾市、八鋪街、古路溝街、漢石橋、南辛莊街、和平街、航運新村18個居委會。街道先后獲得濟寧市文明單位、濟寧市市中區“最佳旅游目的地”稱號、濟寧市市中區“伊斯蘭文化旅游商品研發優秀鎮(街)”、濟寧市市中區進行全國第三次文物普查先進單位、山東省民族團結進步先進集體、山東省旅游強鄉鎮、2011好客山東休閑匯最佳休閑鄉鎮等榮譽稱號。

-人文歷史

轄區內有條著名河流名曰越河,其西起濟安臺北老運河入口,沿老運河南岸、東至壩口入老運河,全長2870米。古越河

明永樂九年(1411年),開挖了越河以疏通老運河,因形同新月,故名“月河”。后又因河位于運河之南,從州臺南望越舊城南門和老運河約三華里,故又名“越河”,一直沿用至今,越河街道因此河而得名。越河街道在1840年時叫南關,1949年11月成立越河區,1954年為回民自治區,1965年為越河辦事處,1966年為革新街道,1972年為延風街道,1980年改稱為越河街道。越河轄區是古任城遺址地,歷史悠久、文化燦爛。美麗的古運河、越河在這里流淌,氣勢磅礴的AA-景區順河東大寺在這里坐落,歷史文化名街竹竿巷、清平巷和素有濟寧八景之一的南池公園在這里伸展,源遠流長的運河文化、越河文化、伊斯蘭文化在這里匯聚……隨著老運河南岸街、清平巷、竹竿巷等特色街區的改造提升,古運河文化核心景區店鋪云集、橋水相映、燈火輝煌,初顯秦淮風貌、明清景象。占地34.6公頃、水面11.9公頃的南池公園景區也將成為濟寧城區新的亮點。

-經濟發展

街道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和-以來歷次全會精神和省、市區一系列重大工作部商業市場

署,圍繞科學發展跨越發展主基調,解放思想、搶抓機遇、干字當頭、創先爭優,街道經濟及各項社會事業保持了良好發展態勢。按照“小街巷帶動大市場、引領形成大園區”的發展目標,科學合理確立了每個街巷的品牌定位。相繼實施了運河南岸商貿旅游街、清平巷文化特色街和竹竿巷民俗文化街的綜合提升工程。引導扶持經營業戶,調整業態、提檔升級和規范經營,多措并舉促進了街巷經濟的特色化、精品化、品牌化。其中竹竿巷作為濟寧江南水鄉風格的典型代表和濟寧這座城市最具代表性之一的文化符號,環境面貌大為改觀,消費人氣日益聚集;運河南岸街店鋪云集、橋水相映、燈火輝煌。濃郁的文化氣息、深厚的資源稟賦已成為越河街道激活消費、拉動服務業總量增值的新引擎。2010年,街道財政總收入完成3641.4萬元,其中實現地方財政收入1919.4萬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25億元。2011年1-10月份,街道共實現財政總收入4515萬元,占年計劃的91.29%,其中地方財政收入完成2262萬元,占年計劃的87.74%;共完成規模以上固定資產投資2.83億元,占年計劃的88.4%;共引進區外項目37個,引進資金達1.88億元,占年計劃的83.94%,其中投資過千萬元的9家,過5000萬元的2家。

-優化環境

.著力優化服務環境。街道高度重視文化旅游環境的亮化、優化、美化。緊緊圍繞“吃住行游購娛”旅游要素,不整治街道

斷完善旅游交通設施、服務功能和購物功能,不斷加強街道環境衛生管理和安全保障。進一步提升了接待能力和服務質量,加大了涉旅企業的規范管理和文化資源、生態資源、歷史遺存等旅游資源的深度挖掘、開發和利用。常年堅持政府主導戰略,落實推進措施,形成了旅游產業發展的長效機制,在城區率先成為了大力發展旅游產業的排頭兵和領頭雁。年接納游客連續三年突破15萬人次,旅游總收入每年以25%的速度遞增。越河街道先后獲得“山東省旅游強鄉鎮”、“2011好客山東休閑匯山東省最佳休閑鄉鎮”等榮譽稱號。街道從文化旅游資源開發中,正在感受到這一朝陽產業的無窮魅力,更加堅定了街道把文化旅游產業當做區域經濟增長極的信心和決心。我們相信,越河街道的明天將會再現一幅“文化彰顯、商貿繁榮、風光旖旎、游人如織”的水鄉勝景,生機無限的魅力越河將闊步邁向一個產業發達、環境秀美、和睦和樂的嶄新時期。

-名勝古跡

壩口

位于越河東端。自京杭運河鑿通和濟寧開埠以來, 壩口北枕濟寧古城,南臨四湖,身處古運河、越河交匯處,被稱壩口

一為河槽“要害之沖”和“咽喉之區”,為當時濟寧州最大的港口,有“百貨聚處,商客往來,南北通衢,不分晝夜”之寫照。千百年以來,壩口是魯西南乃至輻射蘇、豫、皖等地的最大淡水魚、海鮮類貨品批發市場,也是糧食業的最大集散地。據說明清盛世時,壩口附近有糧食業大戶10余戶,日成交糧食上千石。其中最著名的是山西人王安創建的“人和糧行”,1642年所建,1949年收為國有。鼎盛時期,有店堂、柜房、住室、倉庫80余間。沿壩口西下為越河主河道。古時越河兩岸大部為皮毛生意業戶。一是緊鄰運河,交通方便;二是皮毛加工工序大部要在河水里完成。越河皮毛業始于元代,經明至清,行棧近百家,從業人員有3000余人,德、美等國商人都來濟寧開洋行、收皮子。皮毛業是個很辛苦的行業,其中一項“洗皮”工序,要把牛羊皮放到河里泡軟。工人光腿赤腳,在河里來回踩動皮張,待軟呈鮮皮狀時,再用手洗凈。百年前的越河,凌晨時分,兩側人聲鼎沸,一派繁忙景象。越河兩岸還有許多名吃,保留至今的又楊家糝湯、馬家粥、林家灣燉魚、蔡哈哈甏肉干飯等等。

清真東大寺

座落在越河之畔。寺院坐西朝東,建筑面積達4134平方米,位于濟寧市小閘口上河西街,今屬越河街道轄區。因寺門臨古大運河西岸,故俗稱“順河東大寺”。據寺內清同治六年(1867年)碑記載,明天順年間,濟寧清真東大寺

臺東棉花街有一古寺,成化時由當地穆斯林社首馬化龍父子出資將寺遷至今地。1940年公建順河東大寺碑記載,寺創建于明成化年間,清康熙年間穆斯林集資重建,規模“屬南北回教寺院之冠”。清乾隆年間欽賜重修,始具今日規模。“位列全國清真寺木構建筑之冠”,為“龍首”式樣的中國宮殿式伊斯蘭教建筑群。主要建筑由東西軸線排列,依次為序寺、大殿、望月樓三大部分。據建筑學家考證,該寺大門為明代遺構,其他建筑為清乾隆時所建。全部建筑高大巍峨,布局嚴密,結構合理,工藝精湛,是中國伊斯蘭建筑的代表作之一。寺門面朝大運河,4道門。第一道門是木柵欄式。柵欄后立有石質碑坊,浮雕有獅子、羊、麒麟、山水、花卉等,大小額枋上全刻卷草,石坊左日右月分飾兩旁,故稱“日月坊”。石坊后有大門3間5檁,屋頂歇山造,用綠琉璃、黃剪邊,有跑龍脊。大門左右有抱鼓石、盤龍柱和盤花柱等雕飾,門兩邊為八字墻。二門為重檐圓頂,下檐帶垂柱,形似樓房,為“班克樓”。南北講堂各6間。禮拜大殿7間15檁,由24根粗兩圍的木柱支擎,上為卷棚式,由黃綠色琉璃瓦覆頂,頂脊和8條垂脊飾以龍紋鴟尾,殿頂嵌著銅質鎦金寶瓶。大殿四周窗欞,全用金絲楠木作阿拉伯文組成的花方圖案。阿訇住室和沐浴室,設在殿外兩側。大殿后有望月樓,是一座3層0,上覆六角形蓋式樓頂。后門樓和后牌樓重重疊落,為木構建筑,高大雄偉。2006年5月25日,濟寧東大寺被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濟寧市市中區觀音閣街道位于區境東南部,面積9.6平方公里,轄19個居(村)委員會,有15457戶,觀音閣街道

4.24萬人,人口自然增長率4.8‰。2005年,全街道完成地區生產總值3.48億元,增長32%;固定資產投資完成4.84億元,增長45%;財政總收入4272.5萬元,增長24%;地方財政收入2093.3萬元,增長24%。近年來,我街道創建文化活動,堅持以“-”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文藝工作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針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深入開展“社會文化先進街道”,取得了較好成效,有力推動了我街道各項事業的健康發展.

-沿革

1948年7月屬濟寧市第三、四區,濟北縣第一、四區,1950年屬于濟寧市劉莊鄉,濟寧縣小郝鄉、薛口鄉,1958年屬濟寧市城關公社,1965年屬后鋪、東里營公社,1972年屬郊區公社,1983年更名為劉莊公社,1984年屬環城辦事處,同年4月建觀音閣鄉,因鄉0駐地頻臨城內觀音閣鄉舊址,故取名觀音閣鄉。1993年改觀音閣鎮。1997年,面積11.2平方千米,人口3.7萬,兗濟鐵路穿境而過。轄國光、皇營、東五里營三村3個行政村。后營、中營、前營、前鋪、東發、東達、東興、文昌閣、觀音閣、建設、琵琶山、東趙莊、站前、順河門、陵園路、洸府河16個居委會。2000年12月,撤銷觀音閣鎮,以原觀音閣鎮的行政區域設立觀音閣街道,辦事處機關駐原觀音閣鎮0駐地。

-代碼

370802006(12居3村):~001前鋪社區 ~002琵琶山社區 ~003建設社區 ~004文昌閣社區 ~005觀音閣社區 ~006東趙莊社區 ~007前營社區 ~008中營社區 ~009后營社區 ~010東發社區 ~011東興社區 ~012東達社區 ~200國光村 ~201皇營村 ~202五里營三村

-發展概況

全街道325家民營企業,形成了機械制造、精細化工、紡織服裝、乳品加工、建材裝飾、飼料獸藥等6大工業門類,有紡織品批發、琵琶山百貨、家具服裝、鞋帽批發等9個專業市場。
觀音閣街道先后被市、區授予"經濟強鄉鎮"、"市級文明單位"、"五好街道黨工委"、"稅收貢獻功勛單位"和"招商引資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

南苑街道位于濟寧城區西南部,東與越河街道連接,西頻京杭大運河。本數據來源于百度地圖,最終結果以百度地圖數據為準。

-沿革

該莊清末形成,稱新莊街,因在舊城南,1934年改稱“南辛莊”(“辛”通“新”)。1948年7月屬濟寧市第四、五區,濟寧縣八區,1950年屬濟寧市越河區、嘉祥縣喬莊鄉,1951年屬濟寧市第二區、回族自治區、嘉祥縣喬莊鄉,1957年屬濟寧市民族區、嘉祥縣許莊鄉、八里廟鄉,1958年屬濟寧市城關公社,1960年屬濟陽、城關公社,1965年屬譚莊公社,1966年改稱前進公社,1973年屬郊區公社,1984年屬環城辦事處,同年建立南辛莊鄉,1994年改南苑鎮。1997年,面積6.7平方千米,人口2.2萬,濟菏鐵路穿境而過,東靠老運河,北靠趙河,西瀕京杭大運河。轄博古莊、北小莊、三里屯、中心閘、喬莊、牛屯、韓東、韓西、柳行、譚莊、程莊、郭莊、南辛莊、杜莊14個行政村和狄林、南苑、八鋪后、南新街、濟安臺、鋼廠、一糧庫、化肥廠、造紙廠、博古東10個居委會。2000年12月,撤銷南苑鎮,以原南苑鎮的行政區域設立南苑街道,辦事處機關駐原南苑鎮政府駐地。

-所轄村

轄7居13村:南苑社區、新園社區 、南新街社區 、濟安臺社區 、八鋪社區 、牛屯社區 、狄林社區 、郭莊村 、杜莊村 、趙莊村 、韓西村 、韓東村 、譚莊村、程莊村 、喬莊村 、三里屯村 、柳行村 、忠心閘村 、博古莊村 、北莊村。

安居街道位于濟寧市區西部,距市中心10千米。面積81.4平方千米,人口7萬人,轄61個行政村,鎮駐地史海商業街。是魯西南歷史重鎮,屬黃泛沖積平原,自然條件優越。濟荷公路、濟菏鐵路、濟徐公路、南環路、327國道、105國道、338省道穿過境內。京杭運河、元代古運河、龍拱河縱橫交織。毗鄰森達美郭莊港,是北煤南運的重要集散地。擁有國家二類開放口濟菏鐵路濟寧西站。距離濟寧機場15公里,可往返北京、上海、廣州、武漢、成都等國內十余個大中城市。

-自然條件

這里屬黃泛沖積平原,氣候適宜,盛產優質水稻和小麥,是魯西南著名的"魚米之鄉"。豆腐絲、豆腐皮、狗肉是遠近聞名的土特產。地下煤炭資源豐富,地上粉煤灰儲量較大。北距曲阜40公里,南距微山湖25公里,東距中國最大的煤炭基地兗州30公里,發展經濟得天獨厚。

-沿革

鎮因駐地安居村得名。該村頻臨運河,宋代以前有田、諸二姓在此居住(當時村名不詳),至元代村莊人口增多,街衙擴展,又是水旱碼頭,交通要沖,商業繁富。是當地的重要集鎮號稱安居鎮。明代有趙、史、時、汪

等姓雜居于此(以上諸姓來歷不詳),仍稱安居鎮,解放后簡稱安居。“安居”之名是謂天下太平、安居樂業,是人們追求社會太平、安寧心態的反映。1949年后為嘉祥縣第八區,1956年劃歸濟寧縣,1958年成立安居公社,1984年改稱安居鄉,1985年建鎮。1997年,面積75.9平方千米,人口6.9萬,2008年,將任城區安居鎮劃歸市中區管轄。2010年撤鎮改設街道。

-經濟發展

全鎮完成國內生產總值4.6億元,完成稅收1084 萬元,人均純收入3386元。安居鎮民營經濟服務區,控制面山東魯星集團

積13.8平方公里,形成了物流商貿業、汽車貿易、機械制造、石化、家具、裝飾材料、造紙、羽絨制品、食品八大主導行業,涌現了濟寧中油石化、魯南豪德商貿城、美恒汽車博覽城、瑞華汽車城、魯星機械、中煤鋼構、中達任寶、成友食品、天工裝飾、瑞宏家具、運河人造板、蘭氏木業等一批具有相當規模和較高知名度的個體私營大戶,使該鎮成為山東省人造板生產銷售基地和魯西南重要的家具生產銷售基地。

-濱河新區 物流新城

濟寧經濟開發區(安居街道)堅決貫徹區委、區政府“雙城同建”戰略,瞄準打造千億元園區,建設“濱河宜居豪德商貿城

新城、商貿物流新城、生態文化新城”這一中心目標,扎實苦干,奮勇爭先。在建項目,熱潮涌動。全省服務業重點建設項目——豪德魯南現代商貿物流城一期市場交易區已經封頂,二期正在施工;市級重點建設項目——美恒國際汽車博覽城34棟近7萬平方米建筑主體結構已完工,其寶馬汽車4S店已經投入使用,哈飛汽車4S店等正在緊張施工。
在談項目,鏈性發展。總投資6億元的長江資產冷鏈物流,今年上半年,先后完成了規劃調整、土地手續辦理等基礎性工作,用地指標已進入供地程序,近期就將動工建設,明年上半年就可建成投入使用。它的建成,將為構建開發區在魯西南乃至魯蘇豫皖地區的農副產品物流中心地位具有重要意義。濟寧經濟開發區(安居運河之都大橋

街道)還發揮自身優勢,積極跟蹤國內外商貿物流龍頭,先后與江蘇蘇寧集團就蘇寧電器物流配送中心項目、浙江華科集團國際商業生活廣場項目達成戰略合作協議。同時,輻射魯西南的山東煙草物流項目、淞江鋼材市場項目、山塑物流項目、濟寧西貨站綜合改造及鐵水聯運等一系列項目規劃、用地相關手續都在積極辦理中,濟寧經濟開發區(安居街道)商貿物流中心產業發展已初顯成效。

-城鎮規劃

濟寧經濟開發區(安居街道)是城市核心區的西延,也是重大工業產業項目的承載體。要充分考慮濟寧在黃淮海地安居街道社區規劃

區的發展定位,以及濟寧高新區的競爭優勢,實現濟寧經濟開發區的錯位發展和差異化發展,把大運河打造成濟寧的黃浦江,把運河兩岸打造成景觀帶。

胡營社區

胡營社區新建區距濟寧市主城區不到3公里,與太白西路、105國道相鄰,與即將投入運營的豪德商貿物流城相望,背靠京杭大運河,地理環境位置十分優越。整個小區住宅以6層多層住宅為主,設有社區服務中心、學校、超市、休閑綠地、大型農機具停放點、老年公寓等設施,環境優美、基礎設施完善,在極大提高入住群眾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的同時,也可有效滿足不足層次群眾需求。胡營社區的建設將使入住的廣大群眾居住生活條件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同時周邊發達的經濟社會環境又將會為廣大群眾提供充足的就業崗位,增加群眾收入。

-下轄村莊

轄史海、居北、東西街、西北街、滿營、唐營、蔣營、劉營、胡廠、胡東、胡西、汪東汪西、侯莊、唐莊、夏莊、蘭莊、火東、火西、白嘴、宮白莊、宮王莊、靳莊、朱莊、孟莊、胡莊、西陳莊、西楊莊、東朱莊、大辛莊、屈劉莊、陳屯、李莊、西李、東李、漕井橋橋西、漕井橋東、阮家、常馬、南劉、永東、永西、永南、永北、西五里營河北、西五里營河南、二里半、八里廟、十里鋪西、十里鋪東、十里鋪北、北薛屯、壺頭劉、張天樓、張店、前埝口、后埝口、后張宇、前張宇、西張橋、西正橋、孫井61個行政村。

唐口街道位于濟寧市區西南部,距市中心14.5千米。面積126平方千米,轄79個行政村,人口87956人(2005年)。105國道、251省道、京杭大運河穿境而過。河流有趙王河、洙趙渠、龍拱河、濟梁運河。寺下郝村東有寺固堆(古名香葬堆)、劉街村西有劉林遺址,分別為省、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因駐地唐口村得名。明代以前該村曾名許官屯(來歷不詳)。明初劉、王、馬、杜等姓相繼從山西3洪洞縣遷居此地。仍沿用舊村名。后因趙王河在此決口,有唐姓-帶領民夫賭住決口,該村始免于水患,村民感戴唐姓-恩德,故改村名唐家口以示紀念,后簡稱唐口鎮。

1949年屬濟寧縣第三區西南部,1949年后屬嘉祥縣第九區,1956年劃歸濟寧縣,1958年成立唐口公社,1984年改稱唐口鄉,1985年建鎮。

1997年,面積122平方千米,人口8.4萬,轄唐口、河長口西、河長口中、河長口東(河長口)、河長口東(潘莊、丁莊)李口、路口 、程莊(陳河口)、蔡莊、鮑莊、馬莊、姬莊、新莊、單莊、田莊、史莊、孔莊、谷莊、林莊、魏樓、河南魏、周魏、北張橋、茹行、加河、劉街、劉集、孟廟、劉屯、杜屯、廉屯、梁南、梁北、南唐莊、南薛屯東村、南薛屯西村、戈戶、常戶、前王、后王、寺下郝、寺下許、前王堂、后王堂、東王堂、崔堂、大流店、小流店、半邊店、姜廟、朱廟、單廟、孟樓、前陳樓、后陳樓、景村、傅村、吳村、坡里王、姚劉王、韭菜姜、洼子韓、張寨、關南李、棒李、中閻、后閻、孫楊田、門街、東王莊、西王莊、西韓莊、東張莊、大張莊、楊柳莊、范李莊、謝劉莊、王趙莊、高孟莊、醋劉莊79個行政村。

2009年3月9日,經省政府批準(魯政字[2009]34號),將濟寧市任城區唐口鎮劃歸市中區管轄。

2009年8月實施規劃,建設新型農村社區———杜屯社區。

2010年撤鎮改設街道。

濟寧市任城區長溝鎮是京杭大運河畔商埠重鎮,歷史上著名的水旱碼頭。北倚水泊梁山、東鄰孔子故里曲阜、南傍浩淼的微山湖、西靠菏澤牡丹之鄉。下轄52個行政村,總人口6萬人,總面積65平方公里。鎮內山水共鑲,特產資源豐富,地理位置優越,具有便利的水陸交通優勢。京滬、京九兩大鐵路動脈傍其左右,一O五、三二七國道環繞境域,日菏高速公路、濟梁公路、京杭大運河三級航道等縱橫過境,籌建的國際機場近在咫尺,日菏高速公路在此設立了站口,舉世矚目的南水北調東線工程已在境內筑壩建閘。

近年來,黨委、政府充分發揮了長溝人經濟意識濃厚的優勢。到2002年,全鎮國內生產總值達到5.39億元,財稅入庫1417.1萬元,農民人均收入達到3386元,農業基本實現現代化,形成了萬畝葡萄示范園及蔬菜大棚、石榴、雪棗、板粟等規模種植示范基地,是省級噸糧示范鄉鎮。工業企業發展迅速,名類企業達到2850余家,從業人數1.5萬人,其中產值5000萬元,利稅過千萬元的國家級、省級企業集團兩家,中外合資企業三家,全鎮已建成了建筑建材、水泥、造紙、包裝、玩具、化工、機械制造、酒類、乳類、膠合板、液化氣、新型墻體材料等十幾個系列,幾百余種規格產品的工業生產體系。凌志集團、張山水泥廠跨入全國最大經營規模及全國利稅總額千強行列。第三產業,民營經濟規模不斷擴大,形成了以水泥預制件加工批發、交通運輸、拔絲鑄造、三編(鐵、葦、竹)工藝、軋鋼、粽子加工、五金銷售,粉制品加工銷售等八大主導產業,其中預制件、粉制品、粽子加工三大批發市場享譽魯西南,遍及20個多個省市。

山東省中心鎮建設步伐加快。2000年長溝鎮被省委、省政府批準為山東省中心鎮,為實施現代化小城鎮建設注入活力,鎮區內已實現了“八通”(即道路、電力、自來水、污水、雨水、通訊、郵政、有線電視)。寬40米的鎮區主干道已構成了道路網絡化的基本骨架。占地400公頃的個體私營經濟園區,路帶經濟區,商業貿易區、重點工程區、辦公區、娛樂區已初具有規模。良好的設施,寬松的環境,吸引了投資興業,施展才略的商家來鎮投資,國家重點工程項目濟寧運河電廠、濟北煤礦,-液化氣站等企業紛紛入住長溝,并已建成投入運營。。

喻屯鎮隸屬于濟寧市中區,位于市中區的南部,南四湖的西畔,周邊與金鄉、嘉祥、魚臺、微山四縣接壤,東西寬約15.1公里、南北長約15.4公里,總面積144.26 平方公里。

境內大大小小分布著7條河流,海拔高度為33.5-35.5米,地勢低洼,水位較高,是典型的濱湖澇洼地區。境內環境優美,風景宜人,素有“魚米之鄉”、“甜瓜之鄉”之稱。境內交通便利,資源豐富,能源充足。全鎮共有103個自然村,72個行政村,總人口80645人,其中農業人口7.8萬,耕地面積12萬畝,人均耕地1.5畝,主要種植作物為小麥和水稻,稻麥輪作,是典型的農業大鎮。

地名由來:相傳明燕王時,有隨駕大臣喻姓-在此落戶,因地屬軍屯,以其姓氏取村名喻官屯,后簡稱喻屯。本鄉境內有古亢父城遺址,據當地老人回憶,解放前尚有城垣形跡,依稀可辯。另有王桀墓,亦屬重要名勝古跡,王桀為建安七子之一,以文名重一時,著述淵博,在中國文學史上有重要地位。

-

鄉鎮經濟

近年來,喻屯鎮黨委、政府始終堅持“全黨抓經濟、重點抓調整、關鍵抓招商”的總體思路,把農業結構調整和招商引資作為富民強鎮的關鍵措施,加大力度,強力推動,全鎮經濟保持了良好的發展態勢。農業結構調整取得了超常規、跨越式發展,全鎮現有規模以上種植、養殖基地 5 個。面積達 10 萬畝的優質水稻生產基地;以南部為重點,發展了 5 萬畝瓜菜種植基地;以陳莊農林科技園為中心,形成了面積達 5000 畝的苗木種植基地;以鄭莊 3000 畝養蟹基地為龍頭,發展了1.5 萬畝名優水產養殖基地;建設了以養牛、養豬為主的犇騰養殖有限公司。

小城鎮建設初具規模,糧食交易市場、瓜菜批發市場兩大專業批發市場構筑了經濟發展平臺,形成了農產品銷售的良性循環。民營經濟異軍突起,從無到有,再到發展壯大,實現了跳躍式發展,全鎮現有規模以上企業 8 個,其中迅達公司填補了省內空白,在國內同行業中占有較大的市場份額,祥達木業產品遠銷日本、韓國及歐洲市場,實現了喻屯出口創匯零的突破。

招商引資方面,喻屯鎮黨委、政府努力克服地理位置偏遠、經濟基礎相對薄弱等諸多困難,突出親情招商、企業招商,并采取有效措施,進一步優化經濟發展 環境,塑造良好的政府形象, 祥達燈飾、三聯木業、華藝燈飾玻璃、山推固源、魯冠機械等規模以上企業相繼落戶喻屯,為喻屯經濟總量的迅速提升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農業生產

主要以糧食生產為主,小麥常年種植面積約9萬畝,水稻約12萬畝。“喻屯牌”甜瓜獲得了無公害農產品質量認證,種植面積已發展到2.5萬畝,連續舉辦了5屆甜瓜節。喻屯是一個水產養殖大鎮,現有養殖水面2.3萬畝。畜牧養殖也有了一定發展,現有100頭豬場7處,千只雞場17處。近年來任城區政府加大了對南部稻區的投入力度,07、08連續兩年用于排灌設施改造的投入達到560.9萬元,全鎮現有各類排灌站136個,其中大型排灌站67個,現有25處得到了更新改造,生產條件有了明顯改善。

特色農產品

肉牛,甜瓜

經濟發展

鎮內坐落著一座現代化礦井——王樓煤礦,位于周戶村和李戶村南,王樓村東,隸屬臨沂礦業集團,擁有井田面積93.77平方公里,可采儲量10098萬噸,設計年生產能力90萬噸,服務年限74.8年,礦井于2004年9月份正式開工建設,2007年7月1日正式投產。井深746.5米,煤種主要為低灰、低磷、高發熱量的氣肥煤和高油煤,可用于各種動力、發電、化工和民用生活等領域。目前,主要作為電煤供應電廠。

-

社會事業

喻屯鎮有定點小學9處,教學點3處,非定點小學4處。在校小學生4478人,在校中學生2575人,合計7053人。現有在職教師563人、離休人員3人,退休人員178人,退職人員9人,遺屬38人,臨時代課老師78人。

衛生,現有鄉鎮中心衛生院1處,為一級甲等衛生院,現有在職職工79人,其中全額4人,差額66人,計劃內臨時工9人,另有遺屬10人。農村定點衛生室152處,2008年新農合參合人數64069人,參合比例為85%。

民政,現有敬老院1處,享受五保供養人員216人,其中內保人員102人,外保人員114人。享受農村低保人員571戶,1553人。

35個村通上了有線電視,71個村通上了自來水,對2個村85戶村民實施了改廁試點

-

歷史沿革

喻屯鎮原名喻屯鄉,建國初期,此地屬于濟寧縣,后隨濟寧縣并入嘉祥縣,后經區劃多次調整,到1958年,基本恢復了濟寧縣的原有區劃。1958年11月并入濟寧市,1965年5月恢復濟寧縣。1983年9月組建地專級濟寧市時,濟寧縣改設為濟寧市郊區,1993年12月更名為濟寧市任城區,并更名喻屯鎮歸任城區,2008年,山東省委批準,將濟寧市市中區金城街道辦事處劃歸任城區管轄,將任城區安居鎮劃歸市中區管轄。此次區劃調整,確定市中區和任城區的區劃界線是,原則上以光河路為界,東起琵琶山路,沿光河路西行至環城西路,沿金城街道與古槐街道邊界及金城街道與濟陽街道邊界至太白樓西路西行至梁濟運河。此線以南劃歸市中區,此線以北劃歸任城區。任城區的管轄范圍是,在保留原石橋、接莊、南張、長溝、二十里鋪、李營6個鎮的基礎上,將金城街道太白樓西路以北部分劃歸任城區管轄,保留金城街道建制。將仙營街道光河路以北5個社區(南戴莊、謝營、秦莊、仙營、東紅廟)劃歸任城區管轄,仍保留仙營街道建制。將安居鎮、喻屯鎮、唐口鎮整建制劃歸市中區,喻屯鎮劃歸濟寧市中區,沿革至今。

欧美精品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日韩中文字幕欧美三级,中文字幕亚洲精品乱码在,亚洲中字日韩中字无码中字
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无 | 亚洲性久久久影视 |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久一区 | 乱码乱a∨中文字幕 | 日本入室强伦姧bd在线观看 | 五月天天爽天天狠久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