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點推薦 > 上林縣各街道鄉鎮情況介紹

上林縣各街道鄉鎮情況介紹

【概況】大豐鎮位于大明山東麓,北回歸線橫穿城鎮中心,是上林縣城所在地,距自治區首府南寧市132公里,桂中交通樞紐黎塘火車站70公里,均有二級公路連通,賓馬公路橫貫全鎮。轄區總面積176平方公里,轄9個村委會,4個社區居委會,72個自然莊,246個村(居)民小組,總人口56455人,其中城鎮人口12016人,居住著漢、壯、瑤等民族。全鎮耕地面積29352畝,以種植水稻為主,是上林縣三大優質米基地之一,經濟作物有桑、玉米、黃豆、蔬菜、糖蔗等,山林面積45000多畝,盛產八角、杉木、竹子、鮮筍、香菇、木耳、茶葉,素有八角之鄉的美譽。礦產資源豐富,有釩、錳、水晶石、金等,其中釩礦儲量位居全國首位,開發利用前景廣闊。更具有豐富的旅游資源,其中大明山天然游泳池、水之源避暑山莊、大明山龍頭森林公園已列入上林縣十五計劃重點建設項目。2003年上半年,全鎮完成國內生產總值6351萬元,同比增長1.5%;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1267萬元,同比增長7.2%;農民人均純收入達1125元,同比增收73元。【農業生產】優質谷、桑蠶、水產養殖、八角是我鎮四大支柱產業,為鞏固和擴大這四大支柱產業,我鎮從鎮情出發,以農業增產、農民增收為目的,積極引導農民順應市場需求發展農業生產,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初步形成上片桑蠶、下片蔬菜的良好格局,城郊型特色農業有新的突破,其中,優質谷種植面積達2.45萬畝;桑園面積達5100畝,預計年產鮮繭810噸;水產養殖面積3276畝,預計年總產量可達1513噸,肉類產量可達2850噸;八角種植面積5萬多畝,成林八角年產鮮果約20萬噸。“綠色食品”生產基地是我鎮重點抓好落實的菜籃子工程,也是大豐鎮云溫、皇周、皇主、大豐、三聯五個村(社區)近幾年發展起來的沿二級公路種植蔬菜的重要生產基地。“綠色食品”生產基地主要種植馬鈴薯、大白菜、西芹、韭菜、無花果等,種植面積達7460畝。目前,全鎮甘蔗種植面積達1507畝;擁軍、云城、里丹、云蒙已接種發展奶水牛;云蒙野馬河朗德鵝養殖基地已投入運營;擁軍壩頭莊無花果種植50畝;云蒙、皇主兩村引進四川老板種植甜椒250畝。此外,我鎮還計劃在下半年發展蘑菇生產10000平米。
【概況】明亮鎮位于廣西首府南寧市北面,距市區125公里。鎮政府駐地為上林縣明亮鎮亭亮圩,距縣城7公里。全鎮地勢平坦,交通便利,賓馬(賓陽至馬山)公路穿境而過。水利條件優越,大龍洞水利干渠橫貫境內,發展農業生產得天獨厚。明亮鎮是全縣的五大產糧區之一。境內蘊藏豐富的黃金、錳、鉛鋅、釩等礦產資源。全鎮總面積95平方公里,轄8個行政村,1個社區居委會,有75個自然莊,262個村民小組;總戶數7238戶,其中農業戶6966戶,非農業戶272戶;全鎮總人口30106人,其中農業人口28621人,非農業人口1485人;農村勞動力15329人。全鎮耕地32097畝,其中水田25055畝,畬地7042畝。有林面積48400畝,森林覆蓋率43.8%。2002年明亮鎮充分發揮靠近縣城、農業生產條件優越、礦產資源豐富的優勢,堅持“科技興鎮,農業穩鎮,工業富鎮,依法治鎮”的發展戰略,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兩個文明建設得到了同步、較快的發展。2002年全鎮工農業生產總值達7036萬元,增長6.5%;財政總收入146.8萬元,增長50.58%;農民人均純收入1855元,比上年增收176元,增長10%。2003年獲上林縣計生工作目標管理責任三等獎、上林縣危房改造工作一等獎。【農業生產】明亮鎮黨委、政府切實加強對農業工作的領導,加大對農業生產的投入,合理調整農業產業結構,以“科技興農,穩糧抓錢,財政增長,農民增收”為目標,大力發展高產、優質、高效農業。2002年,全鎮農業總產值達5650萬元,增長3.1%;糧食總產量1431萬公斤;全鎮水稻種植面積46350畝(兩糙面積),總產1298萬公斤,其中優質谷約占水稻總面積的65%;玉米種植5925畝,產量104萬公斤;花生種植2385畝,產量29萬公斤;有各類水果面積3015畝,產量12萬公斤;蔬菜種植面積5025畝,產量401萬公斤;甘蔗種植2385畝,進廠原料蔗7794噸;漁業養殖1950畝,產量42萬公斤;生豬飼養4.3萬頭,年內出欄2.2萬頭;家禽飼養16.3萬羽,年內出欄9.2萬羽;養蠶業也得到了較快發展,總產量達12萬公斤。
【概況】巷賢鎮位于上林縣城東南部22公里處,西南緊靠大明山,與武鳴、賓陽兩縣交界,東北面與白圩鎮、明亮鎮相連。距賓陽縣城僅16公里。全鎮轄1個社區、12個村委會93個自然莊,總面積172平方公里,總人口4.4萬人。巷賢鎮土地肥沃,耕地面積51135畝,其中水田45500畝,畬地5635畝,是上林縣的主要產糧區;鎮內有豐富的砂金、花崗巖、白泥、錳等礦產資源;豐富的森林資源,林地面積10.5萬畝,其中經濟林1萬多畝,每年出產優質大紅八角300多噸;豐富的水資源,有大龍洞干渠和古民、五村兩個中型水庫,羅蓬河和大廟河水流量大,其中大廟河可建成集發電、旅游、灌溉等為一體的項目;充足的電力資源,境內的五村電站年發電量達500萬千瓦以上,有一座1500千伏安的變電站;活躍的市場,有兩個商品銷售綜合市場和一個專用市場?D?D上林豬花市場,圩日成交豬花300?D?D350頭,遠銷縣外。2002年,巷賢鎮堅持“以農富鎮,以工興鎮,以商活鎮”的發展戰略,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兩個文明建設得到同步、較快發展。全鎮國內生產總值達10727萬元,比上年增長11%,財政總收入278萬元,完成年初預算的105.3%,農民人均純收入1851元,增長10.2%。【農村經濟】巷賢鎮黨委、政府切實加強農業和農村工作的領導,加大對農業的投入、合理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大力發展高產、優質、高效農業。2002年,全鎮農業總產值達5391萬元,同比增長12%;糧食總產量2173萬公斤,同比增長3%;人均有糧550公斤。全鎮水稻種植面積65100畝,產量1952萬公斤,種植優質谷約占水稻總面積的90%,優質玉米種植5550畝,產量122萬公斤;花生種植5250畝,產量95萬公斤;有各類水果面積1950畝,產量7.5萬公斤;蔬菜種植1400畝,產量140萬公斤;甘蔗種植1350畝,進廠原料蔗5400噸;種桑6950畝,養蠶2.1萬張,產量130萬擔;八角種植2.1萬畝,產量100萬公斤;新種速生豐產林1000畝,退耕還林面積340畝;魚業養殖2400畝,產量63萬公斤;生豬飼養4.1萬頭,年內出欄3.7萬頭;家禽飼養21萬羽,年內出欄16萬羽。
【概況】白圩鎮位于上林縣東南部,是上林縣的“東大門”,交道十分便捷。途經該鎮的公路有省內道路的賓上二級公路、勒歐公路(省道20203l線)兩條主要干線,縣道有萬白公路、白玉公路等,貫穿境內的南、西、北。賓上二級公路和賓上忻省道在集鎮文匯,成為白圩鎮的兩條主干線。該鎮距離廣西首府南寧110公里,趴離賓陽25公里,距湘桂線黎塘火車站56公里,具有優越的區位優勢,對經濟發展十分有利,是自治區人民政府列入全匡重點建設的204個集鎮之一。全鎮土地總面積14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為51743,水田39l14畝,旱地12629畝。全鎮轄13個村(居)委會和1個工業園區,106個自然村屯,306個村民小組,總人口為5.7萬人,其中農業人口5.15萬人,非農業人口1.05萬人。白圩鎮資源豐富,地廣土肥,交通便捷,水利條件好,盛產優質大米、糖蔗、魚苗等,是全區優質米生產基地和水產養殖業基地,素有桂中“魚米之鄉”的稱號。近年來,鎮黨委、政府抓住機遇,與時俱進,以高度的歷史責任感,充分利用區域優勢,圍繞“特色農業強鎮,小城鎮建設興鎮,工業富鎮,商貿活鎮,以治安保穩定,以教育促發展”的發展思路,狠抓基礎設施建設,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招商引資,促進了全鎮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取得了一個又一個成績。2002年,全鎮國民生產總值為132l7.3萬元,增長9%。其中財政總收入為269.6萬元,完成任務106.23%,增長77.9萬元,增長40.6%;鄉鎮企業總產值為13700萬元,增長11%;農民人均純收入1841元,增加173元。【農村經濟】白圩鎮是上林縣的農業大鎮。鎮黨委政府從本地資源情況出發,以市場為導向,大力調整和優化農業產業結構,把發展“兩高一優”農業作為首要任務來抓,引導農民發展高產優質高效農業,加大科技投入,發展特色農業,逐步形成了優質米、糖蔗和畜牧水產三大支柱產業。白圩鎮糧食生產根本實觀良種化,每年糧食種植面積穩定在9萬多畝,主要種植萬家香、九O三、絲苗、博優一O二五等優質谷。
【概況】素有“一枝花”之美稱的三里鎮位于上林縣東北部23公里處,是上林縣東部地區最大的一個中心集鎮。東與來賓縣毗鄰,南與澄泰鄉接壤,西同西燕鎮連接,北跟喬賢鎮、塘紅鄉交界。省道20231線貫穿南北,是我縣通往柳州、忻城以及忻城通往南寧的必經之地,也是縣內貫通喬賢、木山、塘紅、中可等4個鄉鎮的交通樞紐。鎮政府所在地距離首府南寧市、港口城市貴港市、重工業城柳州市分別是132公里、194公里和198公里。全鎮總面積192平方公里,耕地面積4.8萬畝,下轄1個社區14個村委會,167個自然莊,327個村民小組,2002年未總人5.3萬人,其中農業人口5.03萬人,非農業人口0.27萬人。2002年,三里鎮按照“穩農促工抓項目”的發展思路,以“農業增產、農民增收、企業增效、財政增長”為宗旨,以項目建設為中心,以依靠科技進步為動力,以經濟結構調整為主線,依托資源優勢,全力打造旅游名鎮、企業強鎮。全鎮國內生產總值完成123327萬元,比上年增長10%;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265萬元,比上年增長19.5%;財政收入完成285.1萬元,完成全年財政預算收入任務的129.3%。三里鎮旅游資源豐富:以風光秀美、旖旎迷人而出名的“小桂林”?D?D三里洋渡風景區就坐落在三里境內。有被徐霞客稱為“巖冠”的明鏡巖以及隨處可見的怪巖幽洞,有歷史研究價值較高的匯水橋畔石壁上的《千軍鎮、釣磯、千古偉績》等11處明、清代摩崖石刻碑,有名揚縣內外的特六廟和佛教重地觀音閣等,有的建筑時代久遠,并以獨特別致為主要特征的古建筑物,有美麗神奇傳說的古墓群,加之與悠久的歷史、璀璨的文化、獨特的民風相結合,形成了一道靚麗多彩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明代著名地理學家、大旅行家徐霞客對三里一帶的巖溶地貌嘆為觀止,認為可與桂林山水相媲美(“小桂林”之稱由此而得來),以至于在此逗留了54天,并寫下了一萬多言的游覽記載,這是他在廣西游覽、考察除桂林外記載最多的地方。【農村經濟】三里黨委、政府緊緊圍繞農業增產、農民增收、財政增長的“三增”方針,按照“一糧二蔗三薯四桑五漁”的發展思路,在穩定糧食生產的基礎上,鞏固甘蔗支柱產業,發展木薯種植業、畜牧水產業和桑蠶業。
【概況】喬賢鎮位于上林縣城最北部53公里處,東鄰來賓與合山,南連三里鎮,西接塘紅鄉,北靠忻城縣,是“三縣一市”的交匯區域,省道209線貫穿南北,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商賈云集。1998年8月撤鄉設鎮,全鎮轄7個村委會、1個社區居民委員會,109個自然莊,192個村民小組,總戶數6063戶,人口33797人,是壯、漢、瑤族聚居地。全鎮土地面積128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663公頃(其中水田936公頃、畚地727公頃),林業用地4294.9公頃,農作物以水稻、玉米為主;經濟作物以甘蔗、木薯、花生為主。喬賢鎮素有“文藝之鄉”的美稱。群眾自行組織的秋月、民族、寨受等舞劇團,每年在全鎮內外演出36場。2002年,喬賢鎮圍繞“改革、發展、穩定”主題,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兩個文明建設得到同步、較快發展。榮獲全縣兩個文明建設先進達標鄉鎮稱號。【農村生產】喬賢鎮黨委、政府切實加強農業和農村工作的領導,根據本鎮實際情況,合理調整農業產業結構,以“科技興鎮、農業穩鎮、林業富鎮、依法治鎮”為目標,大力發展高產、優質、高效農業。全鎮優質谷種植面積10000畝,占全鎮水稻面積10520畝的95%;甘蔗種植面積9500畝,入廠原料蔗達5.2萬噸;木薯種植面積8000畝;秋冬菜種植1700畝;造林綠化4350畝,退耕還林3217畝;畜牧水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全鎮農業總產值達1077萬元,比上年1024萬元增長5.18%。【鄉鎮企業】繼續深化現有企業產權制度,產業結構調整的改革,采取低門檻優惠互利政策,加大招商引資力度,轉移農村剩余勞動力,帶動第三產業發展,2002年新發展個體工商戶170戶,全鎮個體工商戶發展到674戶。【基礎設施建設】2002年,喬賢鎮堅持把基礎設施建設作為完善經濟發展環境和為民辦實事的重要內容來抓:一是投560萬元開發占地61畝的城東市場。以此帶動房地產的開發,促進城鎮化建設,實現喬賢市場的搬遷,增加農民進城就業門路,改善城鎮容貌;二是做好喬賢鎮自來水廠建設的前期工作,以解決鎮政府所在地機關學校、沿街居民和附近幾個自然屯群眾飲水難的問題;三是投資25萬元建設鄉村道路,為林業生產、優質木薯等農產品生產創造便利的交通條件;四是投資250萬元在橫嶺、恭睦建立速生豐產林工程基地;五是投資37萬元,完成312座沼氣池建設;六是投資20萬元完成恭睦村5處人飲工程建設。
【概況】位于桂中部大明山東麓,距上林縣城15公里。西靠大明山及馬山縣,北連本縣塘紅、中可鄉,東接本縣澄泰鄉、三里鎮,南與縣城所在地的大豐鎮相連。全鎮總面積292平方公里,轄11個行政村、1個社區居委會,有134個自然莊;總戶數9783產,其中農業人口8811戶,非農業972戶,年末總人口40878人,其中農業38625人,非農業人口2254人,農村勞動力17582人。全鎮耕地面積26234畝,其中水田15663畝,畬地10571畝,有林面積64119宙,森林覆蓋率33.1%。2002年,西燕鎮充分發揮地處大明山山腳的優勢,堅持“科技興鎮,農業穩鎮,水電富鎮,旅游強鎮,依法治鎮”的發展戰略,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兩個文明建設得到同步、較快發展。全鎮工業農業總產值達9684萬元,比上年增長15.7%,財政總收入達191.2萬元,完成年初預算收入的100.7%,農民人均純收入2104元。【農村經濟】西燕鎮黨委、政府切實加強農業和農村工作的領導,加大對農業的投入,合理調整農業產業結構,以“科技興農、穩糧抓錢、財政增長、農民增收”為目標,大力發展高產、優質、高效農業。2002年,全鎮農業總產值達3309萬元,增長5.42%,糧食總產量1033.2萬公斤,同比增長0.8%,人均有糧270公斤。其中水稻種植面積30825畝,總產量810.5萬公斤,種植優質谷約占水稻總面積的80%:優質玉米種植11400畝,產量197.4萬公斤;花生種植1545畝,產量19.3萬公斤;有各類水果面積800畝,產量6.5萬公斤:蔬菜種植3960畝,產量513.4萬公斤;甘蔗種植4305畝,進廠原料蔗18018噸;魚業養殖2萬畝,產量103.5萬公斤;生豬飼養12350頭,年內出欄12810頭;家禽飼養4.7萬羽,年內出欄4.2萬羽;養蠶業也發展較快,總產量達70.5萬公斤。
【概況】澄泰鄉位于上林縣城東部,距離上林縣城7.5公里,距廣西壯族自治區首府南寧市115公里,通往南寧市的二級公路貫通了鄉境,交通便利,水村資源豐富。全鄉轄12個行政村,119個自然莊7868戶,總人口41028人。全鄉土地總面積112平方公里,居半山區半平原地區,耕地面積35757畝,其中水田25337畝,畬地10420畝,農作物以水稻、玉米、甘蔗、蔬菜、桑蠶是農民經濟收入的支柱,是上林縣糧、油、蔬菜生產主要基地,今年被農業部列為農業綜合開發示范區之一,產品有優質米、果蔗、青椒、涼薯等,產品銷往湖南、湖北、廣東等地。同時,澄泰鄉也是上林縣的工業基地和旅游勝地,上林縣水泥廠、象山水泥廠、龍口水泥廠、澄泰泡菜廠、清光水電站等企業均集于其中,我縣象山工業園區也座落在我鄉,聞名遐邇的洋渡風景區,經過幾年的開發建設已具備接待游客的能力。陽山的漂流、下金的燒烤灘等旅游休閑項目已初具規模,年接待游客上萬人,旅游收入20萬元以上。【農民生活及財政收入】澄泰鄉把農民增收、財政增長作為發展的目標,以科技為動力,以市場為導向,積極開展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組織本地經濟人引回外商收購我鄉農產品,確保農民增產又增收。認真做好軟硬環境的建設,吸引外資發展項目建設,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吸引外資發展水電站、農貿批發市場、松香廠建設,2003年度,澄泰鄉國內生產總值11509萬元,比去年增長8%;全鄉農民人均收入達到2118元,增收137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560萬元;比去年增長16.5%;全面推進稅費改革,取得了顯著成效,目前農業稅征收已完成96.8萬元,占任務的95.5%。
木山鄉,位于廣西南寧市上林縣東北部,是“兩縣兩市”的交接處,行政區域面積149.83平方公里,鄉鎮企業穩步前進,大力發展高產、優質、高效農業,培植甘蔗支柱產業,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

  木山鄉盧于寺

木山鄉于1987年11月建鄉,位于上林縣的東北部,東臨來賓市,北靠忻城縣、合山市,南接我縣三里鎮,西連喬賢鎮,是“兩縣兩市”的交接處。鄉政府所在地距縣城49公里,全鄉總面積124平方公里,轄1個社區居委會、6個村委會,有72個自然屯、124個村民小組;總戶數4823戶,其中農業人口4718戶,非農業人口105戶;2002年末總人口20015人,其中農業人口18947人,非農業人口1068人,農村勞動力10129人。
   木山鄉(圖1)

木山鄉耕地面積20604畝,其中水田3989畝,旱地16615畝。有林面積1.1萬畝,森林覆蓋率5.6%。2002年,木山鄉堅持以-理論和“-”重要思想為指導,依據本鄉具體實際,緊緊圍繞“糧食穩鄉,甘蔗富鄉,交通活鄉,科技興鄉”的發展思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兩個文明建設得到穩步、較快發展。全鄉全年國內生產總值達4652萬元,比上年增長9.2%;全鄉固定投資達660萬元,比上年增長32%,工業農業總產值達1000.9萬元,比上年增加74.1萬元,增長8%,財政總收入達183.6萬元,完成年初預算收入的106.4%,農民人均純收入1615元比上年增收177元,增長12.3 %。2002年,木山鄉兩個文明建設在縣評比中獲二等獎,計生目標管理獲二等獎,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目標管理獲三等獎。

-經濟建設

   木山鄉依據具體鄉情,抓機遇,揚優勢,調產業結構,以“科技興鄉,糧食穩鄉,甘蔗富鄉,財政增收,農民增收”,為目標,大力發展高產、優質、高效農業,培植甘蔗支柱產業。2002年,全鄉農業總產值2917萬元,同比增加84.9萬元,增長3%,甘蔗種植面積達19800畝,首次突破人均種蔗1畝大關,優質、高產、高糖品種占甘蔗總面積90%,入廠原料蔗達10.8萬噸,位居全縣各鄉鎮之首,甘蔗真正成為全鄉農業支柱產業;糧食總產量297.2萬公斤,其中水稻種植面積6705畝,產量182.9萬公斤,種植優質谷占水稻總面積80%,玉米種植5400畝,產量81.7萬公斤,花生種植面積3105畝,產量36.2萬公斤,蔬菜種植1950畝,產量54.1萬公斤,生豬養殖1.9萬頭,家禽飼養5.5萬羽。
  2002年,木山鄉鄉鎮企業穩步前進,鄉鎮企業營業總收入8218萬元,比去年增加了879萬元,增長12%,企業總產值為6892萬元,比上年增加了682萬元,增長10%。

-基礎設施

  2002年,木山鄉積極主動爭取項目,堅持把基礎設施建設作為完善經濟發展環境加快經濟快速發展和為民辦好事實事的重要內容來抓:一是投資120萬元的木山過境公路建成通車;二是投資19萬元完成了東莊---西莊、新良---南山等到7條總長21公里的屯級公路;三是總投資概算159萬元的木山自來水廠已動工興建;四是投資30萬元建設木山敬老院如期開院;五是投資37.6萬元的木山中心校教學樓已建成投入使用;六是投資37萬元的鄉文化綜合樓已動工建設;七是總投資30萬元完成275座沼氣池;八是投資70萬元的移動基站、
  

投資60萬元的聯通基站相繼投入使用。

【概況】塘紅鄉位于上林縣北部,東接喬賢鎮,南鄰三里鎮,北接忻城縣古蓬鎮,西與中可鄉、西燕鎮交界。距上林縣城43公里,距南寧市154公里。全鄉總面積185.18平方公里,耕地面積為20215畝,林地面積37700畝,森林覆蓋率為25.4%。分別有南巖、良王中小型水庫各一個。三里鎮至中可鄉的縣級公路把塘紅鄉分成東西兩部分,東部以丘陵為主,西部以石山為主。全鄉共設有1個居委會,6個村委會,共有114個自然莊,208個村民小組,現有總人口30865人,其中農業人口29165人。全鄉以種植業為主,主要農作物有水稻、玉米、甘蔗、桑蠶、花生、木薯、黃豆等。主要礦產資源有石灰石、鉛鋅礦、紅鐵礦、鋁土礦等,石灰石資源尤為豐富。塘紅鄉是抗日戰爭時期根據地,在這塊土地上生活著壯、瑤、苗、漢、仫佬等5個民族,壯族占總人口的98%以上。這里地杰人靈,百姓安居樂業、民風純樸熱情,民間藝術文化十分豐富。【農村經濟】多年來,塘紅鄉各族人民在中國0的領導下,堅持改革開放,因地制宜,充分發揮山區優勢,大力發展特色產業,圍繞“農民增收,財政增長,企業增效”目標,加大經濟結構調整力度,全鄉逐步形成了“南蔗北礦,東林西蠶,中部優質谷,發展一個木薯基地”的經濟發展格局,即南部以發展糖蔗種植為主,北部以發展礦業生產為主,東部發展經濟林,西部發展桑蠶業,中部以種植優質稻谷為主,根據山區旱地多、水田少的特點,發展優質高產木薯。2002年,全鄉種植水稻8300畝,玉米8000畝,甘蔗3800畝,桑園2200畝,木薯4500畝。全鄉國民生產總值為5286萬元,比上年增長8.54%;其中農業生產總值達2023萬元,比上年增長5.6%;糧食總產量為8271噸,比上年增長381噸,增長4.8%;肉類食品產量達1529.24噸,比上年增長6.1%;油類產量達256噸,增長4.3%;財政收入83萬元,完成全年任務的114%;農民人均純收入1410元,比上年增收177元;全鄉注冊個體工商戶450戶。
【概況】鎮圩瑤族鄉成立于1984年,位于上林縣西北部,距縣城43公里,與馬山、忻城兩縣毗鄰,是南寧市三個民族鄉和革命老區之一。全鄉總面積113平方公里,下轄1個社區和10個行政村,54個經聯社,176個民小組,182個自然屯;總戶數5640戶,其中農業人口5348戶,非農業292戶,2002年未總人口為23293人,農業人口22124人非農業人口1169人,其中瑤族人口6289人,占全鄉人口總數的27%。全鄉耕地面積17323畝,其中水田4500畝,地12823畝。有林面積15000畝,森林覆蓋率達37%。鎮圩瑤族鄉境內礦產資源豐富,藏有滑石礦、方解石、石英石、大理石等,其中滑石礦儲藏量達2167萬噸,是廣西第二滑石礦生產基地,其主要分布在東羅、古登、佛子、望河村一帶。目前年開采量達40萬噸,產品供不應求;大理石、方解石、石英石主要分布在東羅、懷因村,發展前景十分看好。全鄉工業農業總產值達4586萬元,比上年增加390萬元,增長8.5%,財政收入309.5元,比上年增收7.5萬元,完成年初預算收入的101.4%。農民人均純收入1560元,比上年增收130元,增長8.33%。1998年至2001年鎮圩瑤族鄉連續四年奪取上林縣經濟目標管理責任獎的桂冠。【農業經濟】鎮圩瑤族鄉黨委、政府在加大引導礦產資源開發的同時,切實加強農業和農村工作的領導,加大對農業結構調整力度,以“發展特色農業,走可持續發展道路,農民增收,財政增長”為目的,大力發展高產、優質、高效農業。2002年,全鄉農業總產值達1425萬元,同比增加33萬元,增長2.3%,糧食總產量487萬公斤,同比增產8萬公斤,增長1.6%;人均有糧162公斤。其中水稻種植面積3900畝,總產量312萬公斤,種植優質谷約占水稻總面積的86.7%;優質玉米種植9500畝,產量133.3萬公斤;花生種植90畝,產量6400公斤;甘蔗種植540畝;生豬飼養6300頭,年內出欄5954頭;家禽飼養2.9萬羽,年內出欄2.8萬羽;鎮圩地處大石山區,以“靠山吃山”的發展思路,近幾年來該鄉轉變了傳統的種植觀念,大力發展種桑養蠶、種植八角以及速生豐產林,到目前全鄉桑園面積達186.7公頃,總產量達3.萬公斤,八角林6000畝,掛果林500畝,年產量達3萬公斤。
欧美精品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日韩中文字幕欧美三级,中文字幕亚洲精品乱码在,亚洲中字日韩中字无码中字
中文字幕亚洲乱码精品 | 亚洲欧美综合国产精品二区 | 亚洲综合中文字幕第36页 | 久久99九九精品久久久久齐齐 | 在线中文字幕亚洲欧美一区 | 最新肉丝袜福利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