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點推薦 > 山腰街道各村社區歷史沿革

山腰街道各村社區歷史沿革

于2002年成立山腰鎮街道錦祥社區居委會。

明、清時屬七都安埕鋪;民國時期屬錦鳳鄉錦塔保;1949年冬起先后屬八區,十區,十三區和山腰鎮均為錦塔鄉;1958年屬超先公社錦山大隊;1961年改為山腰公社新宅大隊;1985年改設為山腰鄉新宅村委會;2003年改為山腰鎮街道新宅社區委員會。

據譜記載:龍山的開基始祖為德儀公。

唐僖宗光啟元年,中原戰亂。

德儀公于王潮、王審知兄弟隨王緒率光州、壽州5000個士兵及其家屬,自河南固始遷徙入閩。

后因開閩王王審知管治有方,閩境國泰民安。

德儀公幾經周折,來到惠北塔山東南麓,察看此地依山臨海,呈現一派祥云繚繞、紫氣東來的盎然景象,便落足開井造田、創業定居、繁衍生息。

因姓出望族,便以姓命村,名稱上郭,堂號汾陽。

后來隨時光流動和語音演變,上郭也就叫前郭。

第二十一世棟侯公移居劉厝頭。

歷經數代,至今已現第三十四世。

明、清屬七都安埕鋪;民國時期屬圭峰鄉荷池保;1949年冬起先后屬八區、十區、十二區,后為荷池鄉;1956年改屬南埔區蓮華鄉;1958年起先后屬超先公社,山腰公社置荷池大隊;1985年改設為山腰鄉荷池村委會;2003年6月經上級政府批準撤村委會改為社區居委會。

2010年城市建設改造項目涉及到5個鄉鎮的拆遷居民安置點,是泉港區委、區政府啟動的一項惠民、利民、改善民生的“民心工程”;為了便于服務廣大居民,統一管理,在泉港區委、區政府和山腰鎮街道黨工委、辦事處的領導和大力支持下,于2013年10月成立黨支部;2014年6月19日成立聚福社區居民委員會。

明朝時期設都,前蔡(原山腰莊氏始祖居住地,也是莊氏家廟所在地)屬七都的一個領鄉(即村);清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都改為鋪,前蔡為安埕鋪轄區二十四個村之一個村。

明、清屬七都安埕鋪;民國屬錦鳳鄉錦塔保;1949年冬起先后屬八區(壩頭)、十區(山腰)、山腰鎮設錦塔鄉;1958年起先后屬超先公社、山腰公社置錦塔大隊;1985年改為山腰鄉錦塔社區委會,1992年改屬肖厝鎮山腰辦事處;1996年后改屬泉港區山腰鎮街道辦事處。

錦福社區主要為錦川小區、鴻泰雅園等小區組成,建于2016年,2020年底交付使用,社區容納人口約1.6萬人。

據查《惠安鹽業志》及《桃源錦繡山腰莊氏族譜》,清朝時期,屬忠恕鄉德音里七都安埕鋪;民國時期屬惠安縣山腰聯保的錦石保;1942年,山腰鹽場的后埭、后港鹽務所合并,稱埭港鹽務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稱為錦石村、錦巖村;由于鹽區歷來鹽農合一,政企合一,1953年互助組、初級社時期稱為埭港場務所;1959年,山腰鹽場轉為地方國營企業時,稱為埭港工區;1966年”文化大革命”時期改名為躍進工區;1977年復稱埭港工區;1996成立埭港鎮,政企分開,成為埭港大隊;1999年并入山腰鎮,改制為埭港村民委員會至今。

錦山村舊地前蔡村,宋慶歷八年(1048),前蔡屬東北城山鄉德音里;宋熙寧三年(1070),前蔡屬城山鄉德音里七都;元代貞元年間(1295)至明朝時期屬忠恕鄉德音里七都前埕埔;清康熙二年癸卯(1663)革去里班改為68鋪,新組成右七都安埕鋪;離惠安縣城35里,與西蔡、新宅、西吳、土莊、前埕等24鄉并列,這時山腰也并列之中;1935年,全惠安縣以“聯保”建制,山腰聯保處下轄錦山保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隸屬于錦鳳鄉下的一個保;至1956年,山腰改鎮,錦山為下屬一個居委會;1958年9月,全惠北成立超先人民公社,為山腰管理區下一個生產大隊;1961年間拆為大社為山腰人民公社時,錦山與其他22個生產大隊隸屬于山腰公社;1984、1996年的多次改制時,均為行政村隸屬于山腰鄉鎮、辦事處。

設立于元朝時期;明、清屬七都,鋪號“安埕”;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與現埭港村合并為“錦石鄉”;1959年公社化級、鹽農分開拆為“新民大隊”;文革后恢復錦聯大隊;1986年實行行政村建制再改為錦聯村委會。

設立于1947年2月,稱錦鳳鄉;于1955年5月屬山腰區山川鄉;1958年10月,撤銷區鄉政府成立人民公社,稱山腰公社錦川大隊;1984年10月1日起改為山腰鎮錦川村委會;2000年4月成立泉港區人民政府后稱為山腰鎮街道錦川村委會。

菜堂村在封建社會隸屬惠安縣七都安埕鋪山腰鄉管轄;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隸屬惠安縣山腰鄉管轄;1956年至1999年8月隸屬惠安縣地方國營山腰鹽場管轄;1956年開始至文革時期由惠安縣山腰鄉菜堂村先后易名為菜堂工區、立新工區、文革之后恢復菜堂工區;1984年9月政企分開鹽區設立菜堂村委會;1999年泉港從惠安縣分離獨立建區先后隸屬泉州市泉港區埭港鎮和山腰鎮街道管轄。

自明嘉靖六年(1725)由安溪遷徙至今已482年,明末清初以農耕和淺海灘涂為謀生來源,屬惠安縣福山鋪;據《惠安鹽志》記載,清乾隆六十年(1795)奉部赦免:“海水沖坍,山腰鐘厝……六鄉田地1.25平方千米,改筑鹽埕10.63平方千米。”鐘厝先民遂以曬鹽為主要經濟收入,1936年設立山腰鹽場公署,鐘厝村隸屬鐘厝鹽務所管轄(18坨-23坨);1949年8月18日山腰鹽場公署起義投誠共產黨接管山腰鹽場為政企合一單位,鐘厝隸屬山腰鹽場管轄;1959年山腰鹽場改為地方國營,鐘厝設鐘厝工區管理鹽工,鐘厝村管理鹽工家屬,由鐘厝黨支部統一領導;1985年9月經惠安縣政府批準鐘姓村民恢復畬族成份;1999年山腰鹽場實行政企分開,鐘厝村劃為泉港區山腰鎮管理至今。

成立初級社時又與葉厝村分開,取名為鳶峰初級社、高級社;1961年又與現在鐘厝村委會分開,因兄弟分工,有的曬鹽,現在鐘厝行政村,有的種田,現在是鳶峰行政村(一個自然村-鐘厝自然村,為二個行政村,一個工區即:鳶峰村委會、鐘厝村委會、鐘厝工區);1966年社教后,再次與葉厝大隊合并改名為山腰公社東風大隊,后又再恢復為山腰公社鳶峰大隊;1982年7月份把鳶峰大隊又拆成鳶峰大隊、葉厝大隊;1984年改為山腰鄉鳶峰村民委員會;2000年惠安縣分開改為泉港區山腰鎮鳶峰村民委員會;2004年又更名為泉港區山腰鎮街道鳶峰村民委員會。

欧美精品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日韩中文字幕欧美三级,中文字幕亚洲精品乱码在,亚洲中字日韩中字无码中字
日本特黄特黄刺激免费大片 | 亚洲综合国产在不卡在线亚洲 | 亚洲国产五月综合 | 中文字幕美熟少妇 | 中文字幕高清看片欧美灰色 | 日韩在线一级还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