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山峰形似箭,山下有一條溪坑,故名。明代時屬四都,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為鄭湖鄉箭坑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先為高砂區,1951年為南陽區(四區)箭坑鄉。 1958年為南陽公社箭坑大隊,1961年為鄭湖公社,1964年隨社并入南陽。 1979年恢復。 1984年改為鄭湖鄉箭坑村村委會。 箭坑村全村共轄坑源、江地溪、羅坪頭等3個自然村,劃分8個村民小組,共213戶,總人口844人;耕地面積1002畝,山林面積8707畝,土地總面積10813畝,森林覆蓋率67.8%;2012年人均純收入8498元,主要姓氏為魏氏,陳氏 。 |
取下轄自然村長山坑的“長”和下村的“村”組合命名。明代屬四都,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前為鄭湖鄉箭坑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先為高砂區,后為南陽區箭坑鄉轄。 1954年為四區長村鄉,1958年為南陽公社長村大隊。 1979年為鄭湖公社管轄。 1984年改為鄭湖鄉長村村民委員會,名稱沿用至今。 長村村全村共轄上村、下村、金坪、長山坑等4個自然村,劃分8個村民小組,共262戶,總人口1081人;耕地面積1240畝,山林面積26174畝,土地總面積28713畝,森林覆蓋率80.4%;2012年人均純收入8541元,主要姓氏為陳氏。 |
因田洋位置較高而得名。明代屬三都,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為鄭湖鄉上洋保,1951年為四區上洋鄉,1958年為南陽公社上洋大隊,1961年劃歸鄭湖公社,1964年隨社并入南陽,1979年恢復,1984年改為鄭湖鄉上洋村村委會,名稱沿用至今。 上洋村全村共劃分9個村民小組,378戶,總人口1453人;耕地面積2645畝,山林面積39532畝,土地總面積43129畝,森林覆蓋率83.2%;2012年人均純收入8519元,主要姓氏為張氏。 |
徐墩村,由“五墩”更名而來,即指當地有五個山墩。明代屬三都,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為鄭湖鄉徐高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先屬高砂區,后為南陽區鄭墩鄉管轄。 1958年為南陽公社鄭墩大隊,1961年劃歸鄭湖公社,為徐墩大隊,1964年隨社并入南陽,1979年劃規鄭湖公社,1984年改為鄭湖鄉徐墩村村民委員會并沿用至今。 徐墩村全村共轄新區、碌坑等2個自然村,共劃分4個村民小組,149戶,總人口578人;耕地面積900畝,山林面積6602畝,土地總面積8137畝,森林覆蓋率69.2%;2012年人均純收入8560元,主要姓氏為王氏。 |
因多鄭姓,境內有七個小山墩而得名。明代屬三都,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為鄭湖鄉桖良保轄,1951年為四區鄭墩鄉,1956年嶺頭鄉并入屬高砂區1958年南陽公社鄭墩大隊,1961年劃歸鄭湖公社,1964年隨社并入南陽,1979年恢復,1984年改為鄭湖鄉鄭墩村村民委員會并沿用至今。 鄭墩村轄朱坑、良坑等2個自然村,共劃分13個村民小組,481戶,總人口1939人;耕地面積2451畝,山林面積11119畝,土地總面積14877畝,森林覆蓋率66.1%;2012年人均純收入8367元,主要姓氏為鄭氏。 |
所處地理位置較高,故名。明代時屬三都管轄,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為鄭湖鄉徐高保轄,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先屬高砂區,1951年屬四區,為高地鄉。 1958年為南陽公社高地大隊,1979年劃歸鄭湖公社,后隸屬隨社變化,1984年改為鄭湖鄉高地村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 高地村全村共劃分5個村民小組,180戶,總人口700人;耕地面積933畝,山林面積10219畝,土地總面積12528畝,森林覆蓋率77.2%;2012年人均純收入8592元,主要姓氏為胡氏、蔡氏。 |
原名桖洋,村形似虹,方言“虹”、“桖”同音,又“桖”屬生僻字,改同音字“慶”,表吉利。明屬三都,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為鄭湖鄉桖良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先為高砂區,后為南陽區高地鄉管轄,1958年為南陽公社高地大隊,1961年成立鄭湖公社桖洋大隊,1964年隨杜并入南陽,1979年恢復。 1984年改為鄭湖鄉慶洋村村民委員會。 慶洋村全村共劃分5村民小組,180戶,總人口765人;耕地面積836畝,山林面積3557畝,土地總面積4949畝,森林覆蓋率67.7%;主要特色產業為鄭湖水柿,出產的水柿獲得省綠色食品認證,2013年榮獲國家地理標志產品;2012年人均純收入8508元,主要姓氏為吳氏。 |
因建于木科嶺上而得名。明代時屬七都,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前為鄭湖鄉嶺頭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先屬高砂區,1952年為南陽區嶺頭鄉,1956年并入鄭墩鄉。 1958年為南陽公社嶺頭大隊,后歸屬鄭湖公社。 1984年改為鄭湖鄉嶺頭村村民委員會,名稱沿用至今。 嶺頭村轄鴨雄巖等1個自然村,共劃分5個村民小組,143戶,總人口530人;耕地面積738畝,山林面積5866畝,土地總面積6818畝,森林覆蓋率73.5%;2012年人均純收入8515元,主要姓氏為鄭氏。 |
鄭湖村位于鄭湖鄉的東部,是鄉政府所在地,東至長村,南至華村,西至鄭墩村,北至上洋村,海拔260米;轄應厝、應坑、高源、盤乾等4個自然村,共劃分10個村民小組,463戶,總人口1782人;耕地面積1737畝,山林面積17171畝,土地總面積21550畝,森林覆蓋率73.1%;2012年人均純收入8469元,主要姓氏為胡氏,吳氏 。 |
杜坑村位于鄭湖鄉的南部,距鄉政府2公里,東至大爐村,南至尤溪,西至南陽華村,北至鄭湖村,海拔430米;全村共劃分6個村民小組,共188戶,總人口716人;耕地面積958畝,山林面積3456畝,土地總面積5009畝,森林覆蓋率62.5%;主要特色產業為板鴨加工;2012年人均純收入8420元,主要姓氏為胡氏。 |
大爐村,即指因地形似香爐而命名。明代屬四都,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為鄭湖鄉登窠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為杜坑鄉,后又為湖源(鄭湖)鄉管轄。 1958年為南陽公社杜坑大隊,1961年為鄭湖公社大爐大隊,1964年復并入南陽。 1979年再為鄭湖公社轄。 1984年改為鄭湖鄉大爐村村民委員會并沿用至今。 大爐村共轄下洋、東坑、南科、小爐等4個自然村,劃分8個村民小組,共214戶,總人口920人;耕地面積1170畝,山林面積7023畝,土地總面積9939畝,森林覆蓋率64.6%;2012年人均純收入8439元,主要姓氏為陳氏, ,,,,胡氏兩大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