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取《周易·乾卦·彖傳》:“保合太和,乃利貞”之哲理,即“保持至極的協調和順,則萬物無不利”之意。 |
因轄區內曾建有一處寨子,寨中人民將社會安定和平、生活安居樂業的美好愿景賦予寨名,謂之“平安寨”。后取寨名“平安”二字沿用至今。 |
因境內有武安寨得名。 |
因清康熙年間設有大榆渡,故名。 |
為寄托廣大人民興旺發達的愿望得名。 |
因鎮北有金華山,故名。 |
因“沱牌曲酒”被評為中國名酒,故名“沱牌”。 |
以駐地觀音閣內有太乙真人像得名。 |
金家鄉整鄉由三臺縣劃入射洪縣,以后沿用此名。 |
清嘉慶年間為“福興”。清宣統元年(1909)置鎮,取”福興“諧音及”恢復興旺“之意得名”復興“,后沿用此名。 |
明朝成化四年,當地百姓修建天仙寺,用以供奉各路神仙。因其香火鼎盛,遠近聞名,故鎮以寺名。 |
取“友愛互助、和諧相處”之美好寓意得名。 |
因境內曾遍種青杠樹,清乾隆時設場,取諧音“青崗”,稱為“青崗壩場”,后設鎮沿用”青崗“二字得名。 |
因此地地處一關隘處,一條小溪流經此地,因地形原因,舊時周邊眾多居民都到此地淘米,清康熙時在此置場,取名洋淘溪場,嘉慶時置關隘,簡化為“洋溪鎮關隘”,后沿用“洋溪”名。 |
因境內有一座山,山上野花遍地,每到花開時節,花香漫山,故稱香山。康熙四十二年(1704)有僧人在此山建寺,取名香山寺。后設鄉于山下,沿用“香山”謂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