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5年,張謇籌建墾殖公司合德公司更名為合興鎮。 1945年,縣政府批準復名為合德鎮。 1958年改設大同人民公社。 1959年更名合德人民公社。 1962年為合德鎮人民公社。 1983年復置合德鎮。 并沿用至今。 |
1909年其境內屬淮安府阜寧縣第三區。 1912年屬阜寧縣第六區。 1917年建華成鄉。 1945年屬阜東縣華成區。 1947年由阜東縣命名為臨海區。 1949年隨阜東縣并入濱海縣。 1956年劃入射陽縣續稱臨海區。 1957年撤區并鄉,臨海區被分設八大家鄉和雙洋河鄉。 1958年兩鄉合并成立興盛人民公社。 1968年改置臨海人民公社。 1983年改置臨海鄉。 1984年撤鄉改置臨海鎮。 2001年六垛鄉并入臨海鎮。 |
1917年南通張謇來北創立華成公司總部,將尖頭港改名為千秋港。 1958年公社化時屬興盛人民公社。 1959年成立千秋人民公社。 1981年分置千秋人民公社、鮑墩人民公社。 1983年改置千秋鄉、鮑墩鄉。 2000年撤銷千秋鄉、鮑墩鄉,合置千秋鎮,沿用至今。 |
1945年建四明區。 1959年更名為四明人民公社。 1983年改置四明鄉。 1994年撤鄉改置四明鎮。 2010年撤四明鎮、通洋鎮,建四明鎮,并沿用至今。 |
1942年為海河區。 1958年成立火星人民公社。 1959年更名為海河人民公社。 1983年建海河鄉。 1994年撤鄉改置海河鎮。 2011年,將阜余鎮、海河鎮合并設立新的海河鎮,并沿用至今。 |
1949年為通興鄉,1958年建興隆人民公社,1959年更名海通人民公社,1983年改置海通鄉,1994年撤鄉改置海通鎮,并沿用至今。 |
1958年,射陽縣陳洋區、腰沃區合并改置美滿人民公社。 1959年,析出興橋人民公社。 1983年,改置興橋鄉。 1989年,撤鄉建興橋鎮,并沿用至今。 |
辦灶煎鹽時為新坍灶,解放初期建新坍區。 1959年4月人民公社劃分時,始有新坍人民公社,1983年改為新坍鄉,2000年3月11日正式更名為新坍鎮至今。 |
1958年,成立幸福人民公社。 1959年,劃社被命名為長蕩人民公社,1983年,改置長蕩鄉。 2000年撤鄉改置長蕩鎮,并沿用至今。 |
1916年屬鹽城縣第三區。 1949年劃歸射陽縣。 1956年成立盤灣高級社。 1958年9月,分屬幸福、美滿、光華3個人民公社。 1959年4月,析幸福、美滿、光華3個人民公社各一部分區域設盤灣人民公社。 1983年7月,改為盤灣鄉。 1989年4月,撤鄉建鎮,并沿用至今。 |
1942年,建政屬鹽東縣北洋第三區,后改稱永豐區。 1948年5月,以抗日烈士胡特庸同志的名字更名為特庸區。 1957年10月,改特庸鄉。 1958年,成立光華人民公社。 1959年,更名特庸人民公社。 1983年復置特庸鄉。 2000年撤鄉建鎮并沿用至今。 |
清康熙年前為養馬場,又稱洋馬港。 清乾隆五年(1740)改稱洋馬港。 1956年撤射陽縣特庸區改設洋馬鄉。 1958年部分區域與黃尖鄉合置旭日人民公社。 1959年改為黃尖人民公社。 1981年從黃尖人民公社劃出析置洋馬人民公社。 1983年復置洋馬鄉。 2000年8月,撤鄉改制洋馬鎮,沿用至今。 |
1965年海洋漁業人民公社析出東海、海豐、海通、射河、雙洋5個大隊成立射海漁業人民公社。 1983年改置射海鄉。 1987年更名黃沙港鄉。 1989年撤鄉改置黃沙港鎮。 沿用至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