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0月解放,成立龍武縣人民政府,1955年原龍武設治局改設龍武縣,1953年改稱龍武縣人民政府(縣址遷往龍朋),1958年龍武縣與石屏縣合并,即成立龍武人民公社,1969年改稱龍武公社革命委員會,1980年改稱龍武公社管理委員會。 1984年撤銷公社、大隊,恢復區建制,下設小鄉。 1988年,區鄉體制改革,原小鄉改稱村公所(辦事處)。 2000年村級體制改革,村公所(辦事處)改稱村民委員會。 2020年11月29日縣人民政府批準撤銷龍武村民委員會,設立龍武社區居民委員會至今。 |
1950年至1951年屬龍中區的峨爽鄉,1952年至1958年改稱腳白母公社,1969年至1979年改稱腳白母大隊革委會,1980年改稱腳白母大隊管理委員會。 1984年撤銷公社、大隊,恢復區建制,下設小鄉。 1988年,區鄉體制改革,原小鄉改稱村公所(辦事處)。 2000年村級體制改革,村公所(辦事處)改稱村民委員會至今。 |
1950年至1951年屬西北區的練莊鄉;1952年至1958年改稱大練莊鄉;1959年至1962年改稱大練莊管理區;1963年與柏木租合并改稱新寨小公社;1964年至1968年改稱大練莊公社;1969年至1979年改稱大練莊大隊革命委員會;1980年改稱大練莊大隊管理委員會;1984年撤銷公社、大隊,恢復區建制,下設小鄉;1988年,區鄉體制改革,原小鄉改稱村公所(辦事處);2000年村級體制改革,村公所(辦事處)改稱村民委員會至今。 |
1950年至1951年屬西北區的練莊鄉;1952年至1958年改稱柏木租鄉;1959年至1962年改稱柏木租管理區;1963年與大練莊改稱新寨公社;1964年至1968年改稱柏木租公社;1969年至1979年改稱柏木租大隊革命委員會;1980年改稱大隊管理委員會,1984年撤銷公社、大隊,恢復區建制,下設小鄉;1988年,區鄉體制改革,原小鄉改稱村公所(辦事處);2000年村級體制改革,村公所(辦事處)改稱村民委員會至今。 |
1950年至1951年屬西北區的方丈鄉,1952年至1958年與育英村、法烏合稱方丈鄉,1959年至1962年改稱方丈管理區,1963年改稱方丈公社,1964年至1968年與育英村分開單獨改稱方丈公社,1969年至1979年改稱方丈大隊革命委員會,1980年改稱方丈大隊管理委員會。 1984年撤銷公社、大隊,恢復區建制,下設小鄉。 1988年,區鄉體制改革,原小鄉改稱村公所(辦事處)。 2000年村級體制改革,村公所(辦事處)改稱村民委員會至今。 |
1950年至1951年屬西北區的方丈鄉;1952年至1958年與方丈、法烏合稱方丈鄉;1959年至1962年改稱方丈管理區;1963年改稱方丈公社;1964年至1968年與方丈分開改稱育英公社;1969年至1979年改稱育英村大隊革委會;1980年改稱育英村大隊管理委員會;1984年撤銷公社、大隊,恢復區建制,下設小鄉;1988年,區鄉體制改革,原小鄉改稱村公所(辦事處);2000年村級體制改革,村公所(辦事處)改稱村民委員會至今。 |
1950年至1951年屬西北方丈鄉,1952年至1958年與方丈、育英村改稱方丈鄉,1959年至1962年改稱法烏管理區,1963年至1968年改稱法烏公社,1969年至1979年改稱法烏大隊革命委會,1980年改稱法烏大隊管理委員會,1984年撤銷公社、大隊,恢復區建制,下設小鄉。 1988年,區鄉體制改革,原小鄉改稱村公所(辦事處)。 2000年村級體制改革,村公所(辦事處)改稱村民委員會至今。 |
1950年至1951年屬保旺區的他克苴鄉,1952年至1958年改稱他烏德鄉,1959年至1962年改稱他烏德管理區,1963年至1968年改稱他烏德公社,1969年至1979年改稱他烏德大隊革命委員會,1980年改稱他烏德大隊管理委員會。 1984年撤銷公社、大隊,恢復區建制,下設小鄉。 1988年,區鄉體制改革,原小鄉改稱村公所(辦事處)。 2000年村級體制改革,村公所(辦事處)改稱村民委員會至今。 |
1950年至1951年屬保旺區他克苴鄉,1952年至1958年改稱石巖頭鄉,1959年至1962年改稱石巖頭管理區,1963年至1968年改稱石巖頭公社,1969年至1979年改稱石巖頭大隊革委會,1980年改稱石巖頭管理委員會。 1984年撤銷公社、大隊,恢復區建制,下設小鄉。 1988年,區鄉體制改革,原小鄉改稱村公所(辦事處)。 2000年村級體制改革,村公所(辦事處)改稱村民委員會至今。 |
1950年至1951年屬保旺區的他克苴鄉,1952年至1958年改稱坡頭甸鄉,1959年至1962年改稱坡頭甸管理區,1963年至1968年改稱坡頭甸公社,1969年至1979年改稱坡頭甸大隊革委會,1980年改稱坡頭甸大隊管理委員會。 1984年撤銷公社、大隊,恢復區建制,下設小鄉。 1988年,區鄉體制改革,原小鄉改稱村公所(辦事處)。 2000年村級體制改革,村公所(辦事處)改稱村民委員會至今。 |
1950年至1951年屬保旺區的他克苴鄉,1952年至1958年改稱昌明鄉,1959年至1962年改稱昌明管理區,1963年至1968年改稱昌明公社,1969年至1979年改稱昌明大隊革命委員會,1980年改稱昌明大隊管理委員會,1984年撤銷公社、大隊,恢復區建制,下設小鄉。 1988年,區鄉體制改革,原小鄉改稱村公所(辦事處)。 2000年村級體制改革,村公所(辦事處)改稱村民委員會至今。 |
1950年至1951年屬龍中區的峨爽鄉,1952年至1958年與舊沙改稱宜其達鄉,1959年至1962年與舊沙改稱宜其達管理區,1963年至1968年改稱宜其達公社,1969年至1979年改稱宜其達大隊革命委員會,1980年改稱宜其達大隊管理委員會。 1984年撤銷公社、大隊,恢復區建制,下設小鄉。 1988年,區鄉體制改革,原小鄉改稱村公所(辦事處)。 2000年村級體制改革,村公所(辦事處)改稱村民委員會至今。 |
1950年至1951年屬龍中區峨爽鄉,1952年至1958年與宜其達合并改稱宜其達鄉,1959年至1962年改稱宜其達管理區,1963年至1968年改稱舊沙公社,1969年至1979年改稱舊沙大隊革委會,1980年改稱舊沙大隊管理委員會。 1984年撤銷公社、大隊,恢復區建制,下設小鄉。 1988年,區鄉體制改革,原小鄉改稱村公所(辦事處)。 2000年村級體制改革,村公所(辦事處)改稱村民委員會至今。 |
1950年至1951年屬龍中區峨爽鄉;1952年至1958年改稱龍車鄉;1959年至1962年改稱龍車管理區;1963年至1968年改稱龍車公社;1969年至1979年改稱龍車大隊革委會;1980年改稱龍車大隊管理委員會;1984年撤銷公社、大隊,恢復區建制,下設小鄉;1988年,區鄉體制改革,原小鄉改稱村公所(辦事處);2000年村級體制改革,村公所(辦事處)改稱村民委員會至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