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點推薦 > 雙柏縣各街道鄉鎮情況介紹

雙柏縣各街道鄉鎮情況介紹

妥甸鎮地處雙柏縣北部,東與大莊鎮毗鄰,南與法脿、大麥地鎮交界,西與愛尼山、獨田鄉相連,北與楚雄市子午鎮接壤。國土面積737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積35238畝,境內最高海拔2333米,最低海拔940米。全鎮轄19個村(居)委會,其中有3個城市社區(東城社區、西城社區、康和社區),2個農村社區(小村社區、中山社區),14個行政村,307個村(居)民小組,468個自然村。

2018年末,全鎮總人口41317人,其中:女性19959人,占總人口的48.3%;城鎮人口15880人,占總人口的38.43%,鄉村人口25437人,占總人口的61.57%;少數民族主有彝族、白族等26種,人口16598人,占總人口的40.17%。

2018年末,全鎮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4.12億元,同比增長7.1%;工業總產值28.12億元,同比增長8.5%;實現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1552元,同比增長12%;完成規模以上固定資產投資3.76億元,同比增長54%;完成招商引資州外到位資金5.3789億元,同比增長43.33%;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592萬元(其中:稅收2092萬元,財政500萬元);4666.34萬元;完成財政支出4666.34萬元。烤煙實現均價29.06元,稅收1227.3萬元。

2018年末實有耕地面積47695畝,其中水田15936畝,旱地31579畝。全鎮農作物總播種面積99603畝,糧食作物播種面積58308畝,糧食總產量1551.2萬千克。其中秋糧作物播種面積31955畝,總產量1104.3萬千克;夏糧作物播種面積26353畝,總產量446.9萬千克;經濟作物播種41295畝。

大莊鎮位于雙柏縣城東北部,地處東經101°38~101°47′,北緯24°38′~24°42′。東與祿豐、易門交界,南與法脿鎮接壤,西與妥甸鎮山水相連,北與楚雄市、祿豐縣相鄰。全鎮國土面積557平方公里。鎮政府駐地距離縣城32公里,彩路建設后,距離省城昆明142公里。玉楚高速建設項目已經啟動,正在建設施工便道。大莊鎮轄大莊、尹代箐、各三郎、灑利黑、木章郎、普媽、普巖、柏子村、干海資、代么古、麻栗樹、桃園、杞木塘13個村(居)委會,181個自然村,235個村民小組。境內最高海拔2269米(大哨山),最低海拔(大河邊)1270米。沙甸河由西南向東北流穿全境,后注入綠汁江。大莊交通區位優勢明顯,土地資源豐富,光熱資源充足,水利條件較好,多屬河谷氣候,年平均氣溫23℃;全年無霜期274~280天,每年3~4月日照最長,平均每月276小時;年降雨量800~900毫米,具有光熱資源豐富,干濕季節明顯,雨熱同季等氣候特點。2018年末,全鎮總戶數8114戶,人口25552人,其中男性13339人,占總人口的52.2%;女性12213人,占總人口的47.8%。主要有彝族、哈尼族等10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人口14745人,占總人口的57.71%。

2018年完成全鎮農村經濟總收入4.1億元,完成任務數(4.1億)的100%,同比增長10.8%;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100元,完成任務數(10134元)的99.66%,同比增長14.5%;實現固定資產投資4.7億元,完成任務數(4.5億元)的104%,同比增長10.8%;招商引資到位資金5.3億元,完成任務數(5.19億元)的102%,同比增長35.9%;稅收收入1039.51萬元,完成任務數(1039萬元)的100%,同比增長6.1%;鄉鎮企業現價總產值1.35億元(其中:規模以下工業現價總產值4619.76萬元,農產品加工產值 568.23萬元)。

法脿鎮位于雙柏縣城東南部,距縣城53公里,與一縣三鎮一鄉相連,東鄰易門縣綠汁鎮,南連安龍堡鄉、大麥地鎮,西與妥甸鎮毗連,北界大莊鎮。位于東經105°北緯24°,屬亞熱帶高原季風氣候,盛行西南風,2018年降雨量合計1208.6毫米,年平均氣溫14.0℃;境內地勢為東北低、西南高,海拔為900米至2554米,立體氣候明顯。2018年末,轄法脿社區和爛泥、石頭、六街、鋪司、雙壩、者柯哨、麥地、紅栗、雨龍、折苴、古木、法甸13個村(居)委會,235個村民小組,343個自然村,全鎮國土面積429.94平方千米。共有人口6322戶、23642人,主要有彝族、哈尼族等15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人口12742人,占總人口的53.9%。法脿鎮民族文化底蘊深厚,被國家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藝術之鄉”,是老虎笙、大鑼笙的發源地。

2018年全鎮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31664萬元,比上年增長9.2%;實現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309元,增長12.1%;完成規模以上固定資產投資35059萬元,增長48.45%;實現招商引資到位資金53065萬元,增長12.5%;完成稅收1185萬元。

石咢嘉鎮位于縣城西南部,全鎮轄14個村(居)委會、203個自然村、309個村民小組,總面積619平方公里,居住著漢、彝、回、白等16個民族,全鎮總人口2.7萬人,其中農業人口占88.91%,少數民族人口占32.46%。境內最高海拔2946米、最低海拔624米。石咢嘉有四個鮮明特點:一是地理獨特。石咢嘉獨處縣城西南一隅,距離縣城111公里,位于楚雄、玉溪、普洱3州市的5縣市、9鄉鎮交界處,境內有總面積340平方公里的森林保護區(其中涉及1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個州級自然保護區,1個國有林場管護區),山勢陡峭。二是開化較早。據東漢《哀牢傳》、清朝《乾隆石咢嘉志》記載,石咢嘉古屬哀牢國,元、明、清時分別設置為千戶所、縣和分州,是雙柏歷史上唯一的古鎮。石咢嘉農耕文明久遠,民俗文化神秘古樸,尤其是獨具韻味的“中國•哀牢•石咢嘉中元節”享譽州內外。三是生態良好。石咢嘉地處哀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核心區,保存有我國連片面積最大、結構最完整的中山濕性常綠闊葉林和萬畝高山草甸,是滇中地區最大的一片水源涵養地,有蘇鐵、紅豆杉等國家一二級保護植物27種,綠孔雀、黑長臂猿等國家一二級保護動物49種。四是資源富集。境內水能資源理論蘊藏量達34萬千瓦,占全州的42%、全縣的73%,實際可開發27.82萬千瓦,現已開發14.64萬千瓦、建成水電站17座;礦產資源有銀、鉛鋅、煤、銅、鐵等,是乾隆年間的貢銀產地之一;立體氣候明顯,生物資源多樣,盛產核桃、甘蔗、花椒、蜂蜜、茶葉等農產品,是密架山豬、云山咖啡的原產地。

2018年,鎮黨委、政府堅持以脫貧攻堅統領全鎮各項工作,全鎮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新業績。據統計,2018年全鎮完成糧食總產18523噸,完成烤煙收購30萬公斤,種植中藥材9120畝,甘蔗10000畝,生豬存欄54805頭,農村經濟總收入39997.13萬元,同比增長11%;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426元,同比增長12%;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10萬元,地方財政總收入3832.23萬元;實現規模以上固定資產投資30620萬元,招商引資到位資金46735萬元。

大麥地鎮位于楚雄州最南端,東與安龍堡鄉毗鄰,西與愛尼山鄉接壤,北與妥甸鎮、法脿鎮相連,南與玉溪市新平縣老廠鄉、新化鄉及峨山縣富良棚鄉隔江相望,政府駐地距縣城妥甸70公里;全鎮地勢東北高,西南低,最高海拔2641米,最低海拔655米,屬典型的亞熱帶、熱帶河谷氣候,立體氣候明顯,年平均氣溫22℃左右,全年無霜;全鎮國土面積522.8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為66.94%,河流總長179.7公里,流域面積390.5平方公里;有耕地1.37萬畝,林地56.2萬畝;轄9個行政村(普龍、峨足、光明、底土、河口、大麥地、邦三、野牛、蠶豆田),127個村民小組,115個自然村,常住人口9581人;居住著漢、彝、哈尼、傈僳、拉祜、黎、白、苗9個民族,少數民族人口8991人,占總人口的94%。以彝族為代表的民族文化歷史悠久,是享譽中外的“小豹子笙”、彝族創世史詩《查姆》、彝文敘事長詩《塞玻謨》《月亮銀兒子和太陽金姑娘》、彝劇始祖《阿佐分家》的主要發祥地。民族傳統體育項目“陀螺”、彝族刺繡在國內外產生了非常深遠的影響,這些民族文化資源保存完好,2009年被省政府命名為全省“彝族傳統文化保護區”,2015被省政府表彰為全省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

2018年度,全鎮完成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57億元,同比增長10.51 %;實現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350元,同比增長11.08%;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64億元,同比增長45.68%;完成招商引資到位資金4.12億元,同比增長35.63%;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412萬元,同比增長10.46%。野牛貧困行政村和邦三提升工程村脫貧出列、234戶713人實現脫貧,貧困發生率從10.33%降至1.91%。

龍堡鄉位于雙柏縣城東南部,地處綠汁江以西,東與易門毗鄰,南面接壤峨山縣與綠汁江隔江相望,西與本縣大麥地鎮靠風景秀麗的石碑山緊緊相依,西北與本縣法脿鎮山水相連。鄉政府駐安龍堡社區,距縣城87公里。全鄉國土面積288.39平方公里,轄1個社區、7個村委會、107個村民小組,2382戶9028人,其中少數民族人口占95.8%。安龍堡鄉有8個貧困行政村,實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829戶2852人,2018年整鄉脫貧出列。境內最高海拔2636米(石碑山),最低海拔878米(迷此母),地形地域東南低、西北高,平均氣溫22℃,森林覆蓋率54.35%。安龍堡鄉是一個典型的山區農業鄉,具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體氣候特點。有著民風淳、光熱足、土地寬、潛力大等發展優勢,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給安龍堡鄉帶來了“花鼓之鄉”“四弦之鄉”的美譽。安龍堡鄉主動融入和服務國家和省、州、縣發展戰略布局,結合自身優勢,旗幟鮮明地提出了“產業先導、效益優先”的發展理念,統籌優化“一點、二片區、三個小集鎮、四條經濟帶”(“一點”,即以安龍堡集鎮為中心點;“二片區”,即柏家河民族團結精準扶貧示范區、他宜龍特色農業產業示范區;“三個小集鎮”,即新街、說全和灑沖點三個小集鎮;“四條經濟帶”,即沿綠汁江公路低海拔熱作經濟帶、沿安青公路中海拔糧煙經濟帶、沿里海至法念公路石碑山高海拔經濟帶、青香樹新形產業經濟帶)總體布局,圍繞產業建設后發區、滇中南下大通驛站、滇中城市群雙柏輔城南大門、紅河上游生態前沿、民族文化展示區的發展定位,強化基礎和產業支持,打造綠色鄉村、保護綠色生態、發展綠色經濟,努力建設熱作產業經濟帶、高山生態產業園、民族文化示范鄉、特色村莊先行區,全力打好基礎設施建設、產業轉型升級和精準脫貧三大攻堅戰。

2018年全鄉實現農林牧副漁總產值27585.9萬元,同比增長12.3%;實現地方財政收入875萬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47121萬元,完成任務數的104.7%;完成招商引資33300萬元,完成任務數的100%;農村信用社各項貸款余額6036萬元、各項存款余額19385萬元,其中居民儲蓄存款余額14582萬元;農村常駐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0898元,增長16%,農民人均純收入達9622元,同比增長15%。完成烤煙收購任務93.5萬公斤,產值達27124萬元。

愛尼山鄉位于雙柏縣西南部,東與法脿鎮相連,南與玉溪市新平縣隔江相望,西與獨田鄉毗連,北與妥甸鎮接壤,距離縣城42公里,全鄉國土面積為675平方公里,轄舊哨、大箐、海資底、力丫、麻海、六合、把租7個村委會,189個村民小組,381個自然村。共有黨員650名,設黨委1個、機關黨支部6個,村級黨總支7個,村-區黨支部34個。全鄉共4237戶,12521人,少數民族5244人,占總人口數的41.88%。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19人。全鄉有漢、彝、白、苗、哈尼、傣、回、傈僳、壯、瑤、拉祜等11個民族。有耕地面積31394畝,其中水田7972畝,旱地18156畝。境內最高海拔2250米,最低海拔556米,海拔落差大,立體氣候明顯,森林覆蓋率高達93%,有得天獨厚的森林資源,素有“綠海明珠”“天然氧吧”“黑山羊之鄉”“野生菌之鄉”“三月六發源地”“云藥之鄉”的美譽。

愛尼山鄉黨委、政府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云南重要精神,認真落實省州縣黨委重大決策部署,全面加強黨對各項工作的領導,牢固樹立和踐行新發展理念,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打響生態牌、走寬綠色路、念好山字經、做活林下文、做特旅游業,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污染防治”三大攻堅戰,做好穩脫貧、強產業、促改革、惠民生、補短板、保安定的各項工作,干在實處、走在前列,奮力譜寫鄉村振興新篇章。在廣大干部群眾的共同努力下,2018年全鄉實現農林漁牧業總產值28090萬元,增長6.3%;實現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335元,增長10%;完成規模以上固定資產投資33202萬元,完成任務數30000萬元的110.67%,增長15.7%;實現招商引資到位資金43425萬元,完成縣下達任務42500萬元的102.18%,增長28%;財稅收入完成632.1325萬元,增長6.15%。全鄉在林下中草藥種植、特色農業、畜牧業、鄉村文化旅游產業等重點產業上取得了新的突破,呈現出經濟平穩增長,民生持續改善,社會和諧穩定的喜人局面。

獨田鄉古稱“龍田”,又叫“馬道山”,位于雙柏縣城西南部,哀牢山脈以東,東南與妥甸鎮、愛尼山鄉以馬龍河為界,西南與嘉鎮、者竜鄉隔石羊江相望,北與楚雄市大地基鄉毗鄰,全鄉地勢北高南低,最高海拔2623米,最低海拔650米,森林覆蓋率達91.8%,年均降雨量850—1000毫米,年平均氣溫22攝氏度,“一山分四季,隔里不同天”的立體氣候明顯。鄉政府駐地距縣城64公里,全鄉國土面積254平方公里,總人口1243戶4068人,居住著彝、哈尼、白、傣、苗5個少數民族,有少數民族人口1431人,占總人口34.85%,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16人,全鄉轄2個村(居)委會55個村民小組108個自然村;鄉黨委下設5個黨支部(4個機關黨支部,1個非公經濟黨支部),2個農村黨總支(下設8個農村片區黨支部),共有黨員282名,其中農村黨員241名。

2018年全鄉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9201萬元,地方財政收入完成1535萬元,同比增長53.96%,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03億元,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42.16萬元;招商引資完成新簽約項目4個,續建項目1個,協議投資總額3.79億元,實際到位資金3.27億元,完成任務數的102.3%;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9917.50元;全鄉共有建檔立卡貧困戶124戶428人,已脫貧107戶382人(其中2018年脫貧35戶102人),未脫貧17戶46人,綜合貧困發生率1.35%。全鄉大春種植水稻1000畝、玉米4000畝、豆類1460畝、蔬菜1700畝、其它經濟作物2750畝;小春種植糧豆5170畝、經濟作物1720畝、晚秋作物4870畝。烤煙收購15萬公斤,均價28.56元,實現產值428.4萬元。全鄉羊存欄16400只、牛存欄5880頭、生豬存欄10300頭、家禽存欄37000羽,全鄉畜牧業總產值近3000萬。種植冬早蔬菜910畝、冬馬鈴薯720畝、油菜860畝、大麥30畝,冬玉米250畝、其他經濟作物2340畝。2018年扶持農戶種植青花椒1200畝、種植沃柑800畝,種植黃精750畝、種植重樓300畝。鄉黨委、政府認真謀劃,積極融入縣旅游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8年打造民宿經濟示范戶3戶,沿路休閑景觀帶、觀景臺、生態農莊建設統籌推進,打造彩鄂公路沿線休閑服務新區,推進鄉村旅游業發展。

欧美精品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日韩中文字幕欧美三级,中文字幕亚洲精品乱码在,亚洲中字日韩中字无码中字
日韩区欧美区中文字幕 | 在线观看免费三级网站 | 最新在线精品国自产一区 | 亚洲一级一在线观看 | 思思99精品国产自在现线 | 久久久亚洲综合最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