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代是頻陽縣的組成部分,兩漢時屬于祋祤縣,魏晉時屬于泥陽縣。 前秦永興二年(358)在境內設立銅官護軍,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改設為銅官縣,永安元年(528)又在南部增設黃堡縣。 西魏末年黃堡縣廢,北周建德四年(575)銅官縣改為同官縣,遷治今郊區老縣城北1里處。 此后1400余年間,其地屬于同官縣管轄。 956年9月銅川縣政府由老城遷到十里鋪,1958年5月改設為銅川市,1966年8月改為省轄市。 1980年5月設立城區(縣級),轄領銅川市市區。 2000年2月經國務院批準,銅川市城區更名為王益區至今。 |
秦漢時期在西北部設有漆垣縣,除轄領郊區西北部外,兼有今耀縣北部及黃陵、宜君2縣西部,東漢末年縣廢。 其余地區,秦代屬頻陽縣,兩漢時分屬頻陽、祋祤2縣,魏晉時分屬頻陽、泥陽2縣。 北魏屬銅官縣。 北周建德四年(575)將銅官縣改為同官縣,縣治由今城區高坪村遷到老縣城北1里處,歷1470余年,到民國35年(1946)7月,因與潼關縣音同易混,改為銅川縣。 1956年8月縣政府遷到今城區十里鋪,1958年5月撤銷縣制,設立銅川市。 1980年5月在老縣城設立郊區,轄領全市農戶,1987年9月與城區調整轄地,郊區轄領漆水河鐵橋以北地區。 2000年4月18日,銅川市郊區更名為印臺區。 |
耀州自有人類活動距今已有五、六千年歷史,《資治通鑒綱目》有母系氏族領袖“陰康氏治于華原”的記載。 夏商時,各地氏族部落先后結成方國,據《陜西通志·夏商國邑考》記載,時雍州有國邑43個,位于漆沮之間的華原即屬其一。 三代以前為雍州之城,秦屬內史地。 西漢景帝二年(前115年)于今河東堡西側始置祋祤縣,三國魏黃初元年(220年)徒甘肅之泥陽僑置于祋祤,改祋祤為泥陽縣,隸北地郡并兼為北地郡治。 隋開皇六年(586年)泥陽縣更名華原縣并移治今城區。 唐垂拱二年(686年)為避武則天祖諱,華原縣改稱永安縣,神龍元年(705年)復名華原縣。 唐天祐三年(907年)李茂貞改華原縣置耀州。 元屬奉元路。 明、清屬西安府。 1913年廢州,設立耀縣,屬關中道。 1949年10月屬三原分社,轄廟灣、柳林、瑤曲、龍首、安王、小丘、袁文、孝義、照金、城關、石人、寺溝12個區,74個鄉。 1950年5月屬咸陽專區,撤銷龍首、廟灣、安王3區,轄9個區,63個鄉。 1953年1月屬渭南專區,撤銷石人區,轄8個區,53個鄉。 1956年2月撤區并鄉,轄城關鎮和柳林、瑤曲、小丘、照金4個區及王益、寺溝、稠桑、郭家、孫塬等6個直屬鄉。 1956年10月屬省。 1958年9月撤銷區鄉建制,成立紅旗、五星、樓村、小丘、照金、柳林、瑤曲、王益8個公社;同年12月撤銷耀縣并入銅川市,下設耀城、小丘、柳林3個公社,有20個管理區。 1961年8月復設耀縣,仍屬渭南專區,下設城關、孫塬、寺溝、稠桑、下高埝、柳林、瑤曲、安里、小丘、阿子、照金、白瓜、樓村13個公社。 1964年6月城關公社改設為鎮。 1965年6月劃入原銅川市演池、石柱、王家砭3個公社,共轄1個鎮、15個公社。 1969年屬渭南地區。 1980年1月屬銅川市。 1983年5月撤銷公社,轄1個鎮15個鄉。 1984年9月撤銷照金、瑤曲、王家砭3鄉,分別設立照金鎮、瑤曲鎮、董家河鎮。 1985年1月柳林鄉一部分劃出,設立廟灣鎮,轄5鎮12鄉;1995年6月撤銷柳林鄉,設立柳林鎮。 1997年10月撤銷稠桑、小丘2鄉,分別設立關莊鎮、小丘鎮。 1998年10月撤銷樓村鄉,設立坡頭鎮。 2001年12月撤銷阿子鄉并入關莊鎮。 2002年6月撤銷耀縣建制,設立耀州區,銅川市人民政府遷駐耀州區。 同年11月撤銷白瓜、安里2鄉,分別并入小丘鎮和柳林鎮。 2004年10月撤銷下高埝鄉,分設正陽路、咸豐路2街道。 2005年7月撤銷城關鎮,分設永安路、天寶路2街道。 2011年7月撤銷寺溝鎮,分設錦陽路街道。 2011年7月撤銷柳林鎮建制,分別并入照金、廟灣、石柱、關莊等鄉鎮;2012年7月17日,石柱改鄉建制為鎮;2014年撤坡頭鎮設坡頭街道辦事處。 2015年鎮村綜合改革時析演池鄉入石柱鎮,共轄6個街道、7個鎮,沿用至今。 |
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改置宜君縣,屬雍州北地郡。 魏永安元年(528)分北地郡置宜君郡,宜君縣屬之,郡縣同治。 北魏時又在今縣境西部置石保縣,隸中部郡。 西魏大統五年(539)遷縣治于今耀州區北部故縣村。 北周因之。 隋開皇三年(583)撤宜君郡,并石保縣入宜君縣,屬京兆郡。 義寧二年(618)從京兆郡劃出宜君、同官、華原3縣,設置宜君郡,郡治華原(今耀州城區)。 唐初改為宜州,宜君縣隸之。 貞觀十七年(643)宜州與宜君縣同廢。 二十年(646)復置縣,治玉華,屬雍州。 永徽二年(651)再廢縣。 龍朔三年(663)割中部、同官2縣地,復置宜君縣,治今址,屬坊州。 天寶十二年(753)分宜君縣地置升平縣。 宋熙寧元年(1068)降升平縣為鎮,縣土復歸宜君縣。 金因之。 元至元六年(1269)廢坊州,宜君改屬鄜州。 明清因之。 民國初年,宜君縣屬榆林道。 1928年屬省。 1938年屬第三行政督察區。 1940年屬第二行政督察區。 1948年3月屬陜甘寧邊區黃龍分區。 1950年屬延安專區。 1958年12月并入黃陵縣。 1961年9月復置宜君縣。 1983年9月屬銅川市至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