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曉店為驛道,道光年間(1821-1850)年,該地有一邵姓在此拂曉開店,服務過往商人,故起名為曉店。 |
因位于陸塘河近岸,故名。 |
因該地有一條大沙溝,上通馬陵山脈,下通駱馬湖,沙溝北岸住有幾十戶人家全部姓王,故名。 |
200多年前此處有座很大的砂缸窯,因窯建好后,一直未燒過,故名。 |
因該社區位于峰山坡頂,故名。 |
此周姓人家居多的自然村莊而得名。革命烈士周修美、周其明,革命老干部周修倫、周修岱都出生于周姓人家。 |
相傳當地有2戶勢力很大的地主,一個名叫王同山為南站,另一個叫王大耙為北站,在1936年王同山于支口三閘人打仗結仇,南北兩站聯手對敵后,合并取名為新站莊。居委會駐地新站莊,故名。 |
明清時期,在該地區西有一個湖泊,名駱馬湖,占地面積約320平方千米,該村因緊靠湖邊居住,故后稱湖濱;又稱天主堂(清朝末年在此建一座天柱教堂,此處又稱天主堂。)、爬溝(上世紀四十年代發洪水時淌來一爬子,后俗稱爬溝。)。 |
以前在駱馬湖畔,河灘邊有幾家姓楊的人家住,所以叫楊河灘,后改名為洋河灘。 |
因此地原有一座三巨庵廟,故而得名。 |
因此場灘屬戴家所有,宅上居民均種戴家土地,故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