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度四川省省級生態鄉鎮 |
2015rh ,調整后的青龍街道辦事處管轄范圍面積約8.80平方公里,東以原青龍街道與圣燈、龍潭街道邊界線為界,西以昭覺寺南路東側路沿石為界,南以原青龍街道與府青路、二仙橋街道邊界線為界,北以北三環路四段北側路沿石為界,駐地為致強路266號。青龍街道辦事處位于成都市東北部,東接龍潭街道辦事處,南接圣燈街道辦事處,西依沙河苑源街道辦事處,北與新都區毗鄰。幅員22.51平方千米,轄15個社區居民委員會……。 |
龍潭寺歷史悠久。相傳,三國時期某年六月,蜀漢皇帝劉備之子劉禪路過此地,因天氣炎熱,便到一水池里沐浴,后劉禪稱帝,人們便把此池故名“龍潭”。因龍潭右側有一寺廟而得名“龍潭寺”。龍潭寺是“東山五場”之首。1962年3月12日,經0成都市委批準,龍潭公社分為龍潭、院山兩個公社。1977年11月2日,經0成都市委批準,撤銷院山公社,合并為龍潭人民公社,屬金牛區人民政府管轄。1984年4月,人民公社體制改革……。 |
榮縣轄鎮。省小城鎮建設試點鎮。1950年為第二區,1958年改五一公社,1983年置雙石鄉,1989年建鎮。位于縣境東部,距縣城12公里。自(貢)雅(安)公路過境。轄鐵匠、長沖、莫家灣、石鑼、天王、八斗丘、大竹林、燕子、金臺、蔡家堰、大才寺、馬鞍、虎板、洞口、石塔15個村委會和民勝街居委會。鄉鎮企業有商貿、運輸、飲食服務等業。農業主產水稻、玉米、小麥、薯類、油菜子。境內有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吳玉……。 |
自貢市沿灘區轄鎮。1951年置仲權鄉,1956年從仲權鄉析置雙石鎮,1959年劃歸沿灘區。1961年雙石鎮改置仲權街道,1985年仲權街道、仲權鄉合置仲權鎮。位于區境西部,距區府28公里。面積36平方公里,人口2.5萬。內(江)宜(賓)鐵路過境,通公路。轄群光、全勝、黃家、永勝、宏偉、銀河、朱山、建設、竹園、仲權、百勝11個村委會和和平、建設2個居委會。鄉鎮企業有竹木加工、食品加工、機械等廠。農業……。 |
自貢市貢井區龍潭鎮,地處旭水河兩岸,距市區25公里,內有高黎路、貢雙路交叉穿境而過。全鎮幅圓面積52.8平方公里,轄18個行政村,162個村民小組,1個社區,7個居民小組。總戶數9905戶(其中:農業戶數8235戶,居民戶1558戶),總人口31227人,農業人口27557人,居民3537人。耕地面積37071.78畝(其中:田24715.93畝,土12355.85畝)。全年糧食產量18961噸,……。 |
自貢市貢井區五寶鎮地處貢井區西南,屬淺丘山區,東與龍潭鎮、榮縣鼎新鎮接壤,南與蓮花鎮、牛尾鄉接壤,西與宜賓古羅鎮、北與榮縣古文鎮相鄰,是貢井區的一個邊遠大鎮。全鎮幅員面積74.1平方公里,轄23個行政村(五寶、高林、蓮花、大同、鳳翔、樓房、香楓、九曲、照石、田壩、保證、云峰、平房、吳家、恒豐、中華、七鳳、觀塘、蔡家、王家、堂煌、艾家、復興),176個農業社,一個社區居委會6個居民小組,全鎮總戶數9……。 |
2019年,撤銷章佳鄉,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成佳鎮管轄,成佳鎮人民政府駐萬壽宮6號。一、歷史沿革成佳鎮,原名程家場。明初,湖廣人流遷籍,以程姓居多,建有程家寺,場以本名。至清乾隆時已成集市,民國31年(1942)改名程家鎮。1951年劃分為程家鎮,鎮東鄉、高洞鄉、金龍鄉、百歲鄉、同德鄉、石鳳鄉、洛陽鄉、農王鄉。1953年改程家鎮為成佳鎮,1956年撤鎮建鄉,1958年設成佳人民公社,1984年復名……。 |
一、基本情況 仁和鎮位于攀枝花市西南部,是仁和區的政治、經濟、文化、商貿、信息和通訊中心,距市中心15公里,渡仁西線和渡仁東線貫穿全境。東與金江接壤,西臨中壩鄉,南與總發鄉交界,北與前進鎮為鄰。境內分布三山兩河,海拔1108—1899米。境內以山區河谷壩地為主,屬南亞熱帶干熱河谷氣候,年無霜期300天以上,具有日照強、熱量豐富、晝夜溫差大等特點。鎮轄4個行政村,6個社區居委會,有23個農業村民小組……。 |
中壩鄉位于仁和區西南面,東南與總發鄉、啊喇鄉接壤,西南同云南省永仁縣永興鄉交界,北面與仁和鎮、前進鎮、太平鄉毗鄰。最高海拔2735米,最低海拔1200米,境內多山,海拔由低到高呈三段式立體氣候,全鄉年平均氣溫19oC。幅員面積103平方公里,轄大紙房村、學房村、中壩村、團山村4個村,有64個村民小組,10064人,有漢族、彝族、回族和納西族。總耕地面積8532畝,其中水田7235畝,旱地1297畝……。 |
啊喇彝族鄉是于2001年9月29日由原啊喇、永富兩鄉合并而成。全鄉幅員面積I77.17平方公里,東鄰仁和區的大田、平地鎮,南接云南省永仁縣維的鄉;西與云南省永仁縣永興鄉接壤;北與仁和區的中壩、總發鄉毗鄰。全鄉轄6個行政村(官房、起查喇、啊喇、永富、大竹、旺牛),81個農業合作社,2261戶。總人口9118人,其中農業人口8729人,觀有彝、傈僳、傣等少數民族,少數民族人口達4467人,占總人口的5……。 |
平地鎮位于四川省攀枝花市最南端,即攀枝花市“南大門”所在地,是省級小城鎮建設試點鎮。它東臨金沙江與涼山州的會理縣隔江相望,西南與云南省永仁縣毗鄰,北與本區的大田、大龍潭彝族鄉接壤,成昆鐵路、108國道、214省道穿鎮而過。全鎮幅員面積182.7平方公里,鎮域轄5個村,1個居委會,45個合作社,居住著彝、漢、傣、白等民族,總人口數14960人,少數民族人口9844人,占全鎮人口的67%,是全省117……。 |
大龍潭彝族鄉地處金沙江畔,全鄉最高海拔2100米,最低海拔960米,總面積220平方公里,屬南亞熱帶半干旱季風氣候區,全年平均氣溫20.3度,年降雨量800毫米,無霜期350多天,氣候垂直差異大,立體氣候明顯,小氣候也復雜多樣。主要礦產資源有苴卻硯石,石灰石,粘土等,清代就有民間藝人采石琢硯而得名播京華,名聲海外。宣統元年(1909年)獲巴拿馬國際名硯博覽會金獎,1997年獲“七五”全國星火科技成……。 |
2013區劃調整:撤銷丹林鄉,設立丹林鎮,鎮人民政府駐地丹林場,轄原丹林鄉所屬行政區域。江陽區丹林鄉位于瀘州市西面,距瀘州城中心25千米。屬淺丘地帶,平均海拔337米,鄉內主產水稻、小麥、大豆、玉米、紅苕等農作物。有方山瓢梨、葡萄等名優水果,是全區的商品糧、生豬、大白鵝、黑山羊發展基地。全鄉森林覆蓋率25%,耕地總面積16300畝。有山坪塘126口,自流灌溉2000畝,電力排灌站4座,110千瓦,……。 |
瀘州市納溪區打古鎮位于川黔公路旁,東鄰合江,南接敘永,鎮政府駐地打古場,有370多年歷史,古為納溪邊貿大鎮。幅員面積134平方公里,是納溪面積最大的鄉鎮, 轄19個村,1個社區,總人口3.34萬人,總戶數9632戶; 森林面積10.41萬畝,森林覆蓋率47%,國內生產總值16050萬元,農業總產值4100萬元,工業總產值11422萬元,鄉鎮企業總產值9300萬元,財政收入107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 |
瀘州市納溪區龍車鎮位于納溪區東部邊緣,東與江陽區分水嶺鄉相鄰,南與合江堯壩鎮連接,西與本區豐樂鎮、棉花坡相接,北與江陽區蘭田鎮相鄰,全鎮幅員面積72平方公里,轄19個農業行政村140個農業居民小組,1個社區居委會,總人口近3萬人。龍車鎮由原利合鄉、龍車鄉合并而成,鎮內土地肥沃,資源豐富。龍車政府駐地龍車場,名龍車山,因在清代中葉,該地建有一寺廟稱“龍車古剎第一名山”而得名。近年來,龍車鎮黨委、政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