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點推薦 > 2013年度四川省省級生態鄉鎮[2]

2013年度四川省省級生態鄉鎮[2]

  2013年度四川省省級生態鄉鎮
  喻寺鎮地處瀘縣北部,幅員面積73.5萬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6萬畝,總人口4.9多萬人,東與方洞鎮相鄰,南與福集鎮相接,西與嘉明鎮連界,北與雨壇鎮及隆昌縣石燕鎮接壤,距縣城福集25公里,鎮與鎮之間以三級公路溝通。  喻寺鎮兩大支柱產業為酒類生產業和煤礦生產業,2006年稅收總和為500萬元,占全鎮稅收的50%,財政稅收占全縣所有鄉鎮的12名。由此可見,鎮域經濟發展狀況并不好,甚至可以說的上是薄弱。……。
  白鹿鎮地處合江東大門,由原白鹿、水竹、馬廟鄉合并而成,與重慶江津市接壤,距重慶市區120公里,距瀘州60公里,距合江縣城30公里,鎮域面積77.1平方公里。2010 年,白鹿鎮轄大山村、柏松村、兩重灘村、楠木村、望城村、水竹村、尹坪村、江合村、袁灣村、鄧家坪村、馬廟村等11個行政村及白鹿1個社區。白鹿鎮位于合江縣東北部,交通十分便捷。東、北靠臨重慶江津區,西、南鄰接本縣榕山鎮和甘雨鎮,是合江出川入……。
  大橋鎮古稱鹽井支,因鹽井壩溪邊出鹽泉,古時曾開井熬鹽。鎮政府駐地大橋場,得名于北宋太宗趙光義至道中年所建之大壽橋。境內黃氏壩,宋稱濟民市,從元代至元十五年(公元1278年)——明代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6月)98年間,曾為合江縣治所。位置境域與建置沿革大橋鎮處合江與江陽區結合部,位于合江縣城以西15公里,北至長江主航道與神臂城、白沙鎮隔江相望,西同江陽區彌陀鎮相鄰,東與合江鎮接壤,南與佛蔭鎮交界……。
  v敘永縣轄鎮。1948年設兩河鄉,1953年建鎮,1958年改公社,1959年復鎮。位于縣境西南部,距縣城15公里。面積147.7平方公里,人口3.6萬。敘(永)威(信)公路過境。轄風巖、蓋首、桐風、立 新、六寶、落寧、保豐、邊巖、鎮國、金華、金銀、落箭、張壩、還鄉、尖山、飛龍、西山、網壩、大林、安足、落邦、余香、銅鼓、樂郎、培龍、江村、茶葉、孫家、石關、濫壩、麻園、新店、何營33個村委會和兩河一……。
  中江縣通濟鎮地處四川西北部,隸屬德陽市,屬典型丘陵鄉鎮;距縣城9公里,距成都100公里,省道唐巴(成都唐家寺—巴中)二級公路橫穿全鎮,是成都至綿陽、遂寧、巴中等的重要通道;全鎮轄19個行政村,198個農業生產合作社,總人口34305人;全鎮幅員面積51.9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9660畝;2003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14371萬元,財政收入317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665元。 近年來,鎮黨委、政府……。
  。舊為東附郭和北附郭,1935年合并建東北鄉,1958年與西南鄉合并成立紅旗公社,東北鄉為一社,1961年改東北公社,1984年復東北鄉,1993年建鎮。位于市境東郊,面積30.3平方公里,人口2.3萬。德(陽)天(池)鐵路和成(都)青(川)公路在境內交會,綿(竹)漢(旺)公路橫穿西側。轄谷王、廣和、東平、河興、天齊、竹林、赤兔、天河、蔚泉、月亮、茂泉、玉馬、雙勝、觀明、聯合15個村委會及第一、第……。
  凱江鎮位于中江縣境北部,處于全縣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地域面積102平方公里,分別與我縣通濟鎮、回龍鎮、南華鎮、永太鎮接壤。鎮屬五個辦事處,轄40個行政村,16個居委會,總人口12.6萬。羅桂公路、唐巴路縱貫全鎮,橫穿南北,交通、通訊、能源、地理位置優勢并存,是投資經商的最佳環境。改革開放以來,凱江鎮的社會經濟有了很大發展,很大發展,基礎設施建設得到了有效改善,投資環境得到根本改變,截止一九九九……。
  羅江縣轄鄉。1952年設萬安鄉,1958年與萬安鎮合并建萬安公社,1960年萬安公社更名羅江公社,1962年分設羅江鎮和羅江公社,1984年改稱羅江鄉,1986年撤鄉并鎮,1997年析設萬安鄉。位于縣境北部,距縣城1公里。面積29.4平方公里,人口1.3萬。寶成鐵路、成綿高速公路、羅桂公路過境。轄石興、白龍、泉水、柏云、芒江、金雁、凱江、班竹、獅豐、長虹、南塔、石龍、五里13個村委會。鄉鎮企業以食……。
  木魚鎮是一個新興的移民集鎮,始建于1988年2月,位于青川的東部,交通便捷,西鄰縣城15公里,東距廣元108公里,南與騎馬鄉接壤,有省道105線穿境而過,鎮內村通公路22公里,全鎮幅員面積50.7平方公里,轄4個行政村,32個農業合作社,1個居委會,5個居民小組。2001年年末總人口7100人,其中移民近3000人,國內生產總值1510萬元,鄉鎮企業總產值5400萬元。  木魚鎮有悠久的歷史,自古……。
  青川縣姚渡鎮地處四川、甘肅、陜西三省相接的金三角地帶,鄰甘肅、文縣、武都,陜西、康縣、寧強,居美麗的白龍湖畔,境內青山逶迤,綠水潺潺,田疇廣闊,資源豐富。總面積213平方公里,轄7村1居委會,1省級自然保護區,農村人口5212人,集鎮居民1000人。  改革開放以來,姚渡鎮順天時,倚地利,得人主,兩個文明建設不斷發展。全鎮基礎設施日漸完善。交通便捷,國道212線,廣元至九寨溝和西安至九寨溝旅游環線……。
  房石鎮位于青川縣西南,東鄰馬公、石壩二鄉,南與平武縣接壤,西連青溪鎮,北接曲河鄉,成(都)--青(川)公路越境而過,距縣城56公里,覆蓋面積99.32平方公里,轄11個行政村、1個居民委員會,68個村(居)民小組,總人口8067人,其中:農業人口7682人,非農業人口385人,人口密度80人/平方公里。房石鎮境1912年屬房石團練公所,1935年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建赤水縣大石鄉蘇維埃。1939……。
  三鍋鄉位于青川縣西部,地處摩天嶺南麓,川、甘兩省交接地帶,距青川縣城33公里,青平(青川—平武)公路由東至西橫穿全境。境內有石鍋遺跡,歷史上鄧艾取川在此用三塊巨石支鍋安營扎寨而得此名。改革開放以來,歷屆黨委、政府在黨的富民政策指引下,解放思想,與時俱進,真抓實干,三鍋鄉經濟社會得到持續、穩定、健康發展,使三鍋鄉成為青川西部經濟、文化科技中心,陰平古道一顆璀璨明珠。  三鍋鄉幅員面積180.9平方公……。
  一、歷史沿革據《英萃鄉志》記載,清代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英萃設置了大沿堡,宣統二年,設大沿鄉會。民國元年(1912年)至民國四年(1915年),民國政府改設第十團區。一九三三年六月,中國工農紅國,建立了關嘴鄉蘇維埃,英安縣蘇維埃設置于此。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民國政府實施聯保制,設廣元縣第十三區署,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建立了鎮制,設鷹嘴鄉,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鷹嘴鄉改……。
  一、歷史沿革  鎮境清置李子壩堡,治今國華場鎮,以附近李子壩取名,屬神沙鄉,民國屬干河鄉。第十一團區,約轄今國華鎮竟之區域。一九三三年紅軍置第五(國華)區蘇及第第一(花街子)、第二(羅家嶺)二鄉蘇維埃。一九三五年置李子聯保。一九四0年改李子聯堡置郭家鄉。一九四三改郭家鄉年置國華鄉,治今國華場,取“郭”為“國”諧音,為國之精華之意,屬第一(治城鎮)指導區。一九四五年建旺蒼縣后改屬第三(國華)指導區,……。
  一、鄉鎮基本情況雙匯鎮位于北部山區米倉山南麓,總幅員面積81.7平方公里,轄10個行政村,82個村民小組,總人口9469人,其中農業人口9034人,人口密度達115人/平方公里,勞動力4070人,非農業人口435人,總戶數2365戶。我鎮屬旺蒼縣北部中山河谷區,最低海拔460米,最高海拔1500米,相對高差1040米,境內深溝峽谷,山勢陡峭,地質結構多屬灰質頁巖、石灰石。耕地面積8205畝,林地總……。
欧美精品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日韩中文字幕欧美三级,中文字幕亚洲精品乱码在,亚洲中字日韩中字无码中字
亚洲国产中文字幕在线视频综合 | 日本中文有码电影 | 久久精品日本亚洲优女 | 亚洲第一区欧美国产综合 | 亚洲国产日韩欧美高清片 | 亚洲AⅤ鲁丝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欧美综合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