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河南省省級農業產業強鎮建設工作方案》部署,省農業農村廳、省財政廳組織開展了2022年省級農業產業強鎮創建工作。經縣(市、區)自愿申報、省轄市推薦、省級復核等程序,遴選出2022年河南省省級農業產業強鎮創建候選鄉鎮。 |
宣化鎮位于市區東南33公里,地處淺山丘陵地帶,南與禹州交界,東北與新密市毗鄰,北接大冶鎮,西臨告成鎮。鎮政府駐王村。全鎮總面積76平方公里,轄16個行政村,113個村民組,22499口人。1998年12月經省政府批準撤鄉建鎮。改革開放以來,宣化鎮的經濟、文化、科技和社會各項事業得到了長足發展。2001年,全鎮財政收入達230萬元,稅收總額575.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190元,國內生產總值265……。 |
河南省鄭州市新鄭市觀音寺鎮,位于新鄭、長葛、禹州三市之交,轄21個行政村、173個村民組、4.8萬人、5.2萬畝耕地,面積63平方公里。1996年撤鄉設鎮。觀音寺位于新鄭、長葛、禹州三市之交,轄大董村、田莊村、樓李村、十里 鋪村、王行莊村、前河劉村、南場村、太清村、夏莊村、溝馮村、姚張村、閆莊村、石固堆村、岳口村、林莊村、賈莊村、菜王村、英李村、沂水村、唐莊村、唐戶村21個行政村、173個村民組、……。 |
唐武德四年(621)的“虎牢之戰”,李世民大戰竇建德于廣武山原,在此地留住一宿,故村名王留村。1940年為區別村南的留村,改稱今名。漢代屬成皋(汜水)縣。1951年3月汜水區政府由汜水鎮遷后白楊,12月析汜水區設白楊區。1952年改為第四區。1954年成皋與滎陽合并成滎陽縣,屬滎陽縣第九區。1956年分屬上街、白楊2中心鄉。1958年改設紅旗公社。1959年并入汜水公社。1963年復王村公社。19……。 |
曲興鎮位于古都開封東30公里處,轄16個行政村,61個自然村,總人口3.5萬,耕地5.4萬畝.曲興鎮地理位置優越,交通條件得天獨厚,北依黃河大堤,南臨隴海鐵路、國道220和日南高速公路,商開公路貫穿全境,地方公路貫通每個行政村,該鎮依托優勢大力推進小城鎮建設,全方位優化投資環境,水、電、通訊、有線電視等基礎設施良好,2004年被省建設廳授予“中州名鎮”。曲興鎮物華天寶,資源豐富,主產玉米、大豆、小……。 |
通許縣邸閣鄉地處豫東平原,距“七朝”古都開封55公里,通許縣城12公里,省22號公路縱穿南北,邸練、邸大路橫貫東西。該鄉3.8萬人,全鄉總面積54平方公里,轄22個行政村,耕地面積3693公頃。邸閣是中州腹地的一個古老的歷史名鎮,三國時期因魏王曹孟德在此囤糧建東西閣而得名。1949年前夕,邸閣“緶會”是方圓數百里的農副產品交易集散地;素以古老的肘閣、抬閣、高蹺等民間文藝節目的“三月廟會”聞名遐邇。……。 |
蘭考縣轄鄉。1956年建小宋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復改鄉。位于縣境東北部,距縣城27公里。面積73平方公里,人3.8萬。轄小宋、小宋東、小宋西、小宋北、南園、西南村、東邵崗一、東邵崗二、東邵崗三、西邵崗、王胡、張北彩東、張北彩西、賈寨、王崗、主園子、程寨、劉金堂、龍莊、孔莊寨、郭店、方店、張莊寨、孔翟莊、徐堂、唐寨、袁堌堆、羅寨、張莊、犁園、孔莊、袁寨、王付橋、三合義東、三合義西、新莊3……。 |
九店鄉位于嵩縣東部,距縣城28公里。東與汝陽搭界,西與飯坡、田湖鎮接壤,北與伊川縣為鄰,南與黃莊鄉相依。東西長9。2公里,南北長10公里,面積93。7平方公里。鄉政府駐九店街。1947年解放,屬黃莊區。1948年3月從黃莊區劃出東北部成立九店區。同年10月又并入黃莊區。1951年10月復建九店區(第八區)。1958年歸黃莊人民公社。1961年成立九店公社(歸原黃莊區)。1963年九店、王樓、飯坡3……。 |
緱氏鎮位于偃師市南部,東鄰府店鎮,西接大口鄉、高龍鎮,南傍伏牛山,北依白云嶺與顧縣鎮接壤。207國道橫穿東西,總面積80.4平方公里。轄24個行政村,72個自然村,273個村民組,總人口6.35萬,其中回民5108人。2015年,全鎮地區生產總值完成20.16億元,占全年任務19.67億元的102.5%,同比增長11%;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6.23億元,占全年任務6.05億元的103%,同比增長……。 |
合峪鎮地處欒川東部,東距洛陽160公里,總面積306平方公里,人口22000人,轄21個行政村,158個居民組。合峪歷史文化悠久,鎮內西南曾發掘仰韶文化遺址;民間文化資源豐富,有流傳久遠、聞名遐邇、吉慶有余的正月十九滾缸會。 有振聾發聵、激昂鏗鏘的古銅器;有激越奔放、旋律悠長的地方戲劇,同各類節慶活動一起,形成了合峪鎮古今結合、豐富多彩的地方文化特色。鎮內自然資源特色鮮明。板栗、核桃、食用菌產量大……。 |
廟街鄉始建于1989年,西與葉縣相鄰,西南與方城接壤,北靠八臺鎮,南依楊莊鄉,東接鐵山鄉。鄉域面積50.7平方公里,人口1.47萬。轄11個行政村,67個自然村。鄉政府所在地廟街距舞鋼市中心9公里。廟街鄉文化歷史久遠,是戰國時期著名的冶鐵重地,境內有東漢大司空韓棱墓、東漢大將軍舞陰侯岑彭墓、舜王廟遺址、人頭山龍骨臺等;抗戰時期曾是八路軍、新四軍的重要活動基地,是革命老區。廟街鄉自然風光獨特,九龍山……。 |
郟縣姚莊回族鄉成立于 1985年4月,全鄉轄6個行政村,14個自然村,耕地面積8049畝,人口7989人,其中回族人口占55%,是平頂山市兩個民族鄉之一。距郟縣縣城13公里處,距平頂山市區14公里,南鄰省道南石線,北毗中原紅石古寨——臨灃寨。交通便利,區位優越,環境優美,人杰地靈,商機無限,是一方親商,安商、富商的投資熱土。姚莊回族鄉茶食文化積淀深厚,以毛郎廟村為中心的飲食服務業源遠流長。郟縣三絕……。 |
龍泉鎮位于縣城東南22公里,總面積73平方公里,耕地面積8萬畝,轄35個行政村,87個自然村,243個村民小組,11700個農戶,總人口5.1萬。2023年7月被省民政廳批準,撤鄉設鎮,命名為龍泉鎮。全鎮地勢南高北低,境內甘江河、澧河貫穿東西,南部甘江河以北以崗地居多,北部澧河沿岸土壤肥沃。歷史文化悠久,翠花橋被評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葉公西陂遺址、彭莊村“漢王城”遺址被評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近幾……。 |
龍泉鎮位于安陽市西南17公里,屬淺山丘陵,總面積57平方公里,人口3.1萬人。這里交通便利,向北4公里安林高速穿過,省道303線境內穿過,向東緊鄰京廣鐵路、京珠高速和107國道。1700年前,蜀后主劉禪被囚于此,曾感嘆道:“此間樂不思蜀也!”成語“樂不思蜀”來源于此。 河南省安陽市龍泉鎮有1700多年的花卉栽培歷史,是全國著名的花卉之鄉。近年來,該縣大力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推動了龍泉花木生產的發……。 |
茶店鄉位于林州市南部30公里處,總面積約100平方公里,轄23個行政村,101個自然村,3.5口人。全鄉耕地面積約2.5萬畝。 特色農業引領全鄉產業結構調整,為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茶店鄉因地制宜,以林、牧、果、藥為重點,大力發展林藥間作和柴雞散養,帶動全鄉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成效明顯。 (一)、利用6400畝退耕還林地大搞林藥間作,種植了柴胡、板蘭根等中藥材6000畝,建成了胡家溝、李家莊……。 |
安陽縣安豐鄉地處河南省最北端, 107國道、京廣鐵路、郭峰公路、漳南干渠、南水北調中線穿境而過,距市區15公里,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水源豐富,全鄉行政區域面積79平方公里,耕地面積4639公頃,轄42個行政村, 56234人, 2004年全鄉國民經濟生產總值18012萬元,農業總產值達到2.12億元,人均純收入達2900元。近年來,安豐鄉黨委、政府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按照“-”的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