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前隸屬于三十五都,民國時期屬民德鄉,德源鄉;建國后隸屬于北岸鄉;1952年隸屬于北岸(大)公社的一個管理區;1961年隸屬于北岸公社、白楊公社;1983年設立阜東、阜西、伏塘三村,隸屬于北岸鄉、白楊鄉;1992年2月,白楊鄉、北岸鄉合并設立北岸鎮,阜東、阜西、伏塘三村屬之;2008年村級區劃調整,阜東、阜西、伏塘三村合并,成立大阜村,隸屬北岸鎮至今。 |
民國前,屬孝女鄉,三十五都。 民國時期,屬民德鄉。 解放初,仍之。 1952年置北岸鄉,北岸村屬之。 1961年成立北岸公社,1983年公社改鄉,屬之。 1992年,白楊鄉、北岸鄉合并組成北岸鎮。 北岸村屬之。 |
民國前隸屬于三十四都;民國時期隸屬于伏源鄉、民德鄉;建國后1950年來隸屬于大阜到1952年隸屬于七賢鄉;1955年隸屬于北岸鄉;1958年隸屬于北岸(大)公社北岸管理區;1961年隸屬于北岸公社;1983年設立七賢村,隸屬于北岸鄉;1992年2月,白楊鄉、北岸鄉合并設立北岸鎮,屬北岸鎮至今。 |
民國前,屬孝女鄉,三十一都。 民國時期,屬民德鄉。 解放初,仍之。 1952年置北岸鄉,五渡、大嶺村屬之。 1961年成立北岸公社,1983年公社改鄉,仍屬之。 1992年,白楊鄉、北岸鄉合并置北岸鎮,五渡、大嶺村屬之。 2008年,大嶺村并入五渡村,隸屬不變。 |
民國前隸屬于三十四都,民國時期隸屬于民德鄉、德源鄉、顯楊鄉,建國后,1950年隸屬于八區(下阜),1952年分到白楊鄉、新橋頭鄉;1958年隸屬于北岸(大)公社白楊管理區;1961年隸屬于白楊公社;1983年設上祈、新橋、上村、方祈諸村,隸屬于白楊鄉;1992年隨白楊鄉并入北岸鄉;2008年村級區劃調整,方祈、上祈、新橋、上村合并成立白楊村,屬北岸鎮至今。 |
民國前隸屬于三十四都,民國時期隸屬于顯楊鄉,建國后隸屬于小阜坑鄉;1958年隸屬于北岸(大)公社白楊管理區;1961隸屬于白楊公社;1983年隸屬于白楊鄉;1992年隸屬于北岸鎮至今。 |
民國前,屬孝女鄉,三十五都。 民國時期,屬忠孝鄉。 解放初,仍之。 1952年置呈村降鄉,呈東、呈西、佛川村屬之。 1961年成立呈村降公社,1983年公社改鄉,呈東、呈西、佛川村屬之。 2004年,呈村降鄉并入北岸鎮,呈東、呈西、佛川村隨屬之。 2008年,呈東、呈西、佛川村合并組成呈村降村委會,隸屬不變。 |
民國前隸屬于三十五都;民國時期隸屬于忠孝鄉;建國后隸屬于瞻淇鄉;1955年隸屬于城關區呈村降鄉;1956年隸屬于南源口鄉;1958年隸屬于北岸(大)公社顯村降管理區;1961年隸屬于呈村降公社;1983年設瞻淇村,隸屬于呈村降鄉;2004年12月,隨呈村降鄉并入北岸鎮,屬北岸鎮至今。 |
民國前,屬孝女鄉,三十五都。 民國時期,屬忠孝鄉。 解放初,仍之。 1952年置呈村降鄉,高山、槐棠村屬之。 1961年成立呈村降公社,1983年公社改鄉,高山、槐棠村仍屬之。 2004年,呈村降鄉并入北岸鎮,高山、槐棠村隨屬之。 2008年,高山、槐棠村合并組成高山槐棠村委會,隸屬不變。 |
民國前,屬孝女鄉,三十五都。 民國時期,屬忠孝鄉。 解放初,仍之。 1952年置蔡塢鄉,蔡塢村屬之。 1961年成立呈村降公社,1983年公社改鄉,蔡塢村屬之。 2004年,呈村降鄉并入北岸鎮,隨屬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