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古地名“德州”而得名。 |
因王所、六所古稱昌州,故名。 |
清雍正六年(1728年)賜名永定營,安寧河東的“永定營”與安寧河西的“可郎”兩地合稱為永郎。 |
樂躍鎮原名落腰,以街道環山而建,形似腰帶而得名。 |
原名麻栗寨,古時麻櫟樹多,且為兵家要隘,故名。 |
相傳原來場西南老油房河邊有茨藤橫伸河面,達于對岸,習稱“茨達河”,因此得地名。 |
清末,以地形似“金獅把洞門”,故稱“把洞”,民國后又以場后的巴山,場南側的魚洞寺更名為“巴洞”。 |
因此地有一處較大的水潭,傳說有一黑龍在此潭中居住保佑當地群眾風調雨順,得名。 |
傳昔日有一彝族工匠在小山梁上搭棚建爐,鑄造農具,習稱鐵爐崗,故名。 |
熱河鎮因人民政府駐地在熱河口,故名熱河。 |
南山傈僳族鄉依其駐地大南山而得名。 |
金沙傈僳族鄉因鄉人民政府駐錦川鄉金沙村故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