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壽社區位于世界文化遺產地,國家AAAAA級景區-青城山腳下。2006年長壽社區成立社區黨支部和居民委員會。行政區域青城山鎮老場鎮東起106線、西至環山渠、北起藥王大道、南至彭青路,幅原面積為1.5平方公里。社區兩委人員共計9人。社區有7個居民小組,共計1082戶,總人口2268人。中共黨員40人,監督委員會成員5人,社區議事會成員21人。配有社區警務室、便民服務站、老年活動室、圖書室。2008年社區榮獲“都江堰市抗震救災先進集體”。2010年分別榮獲“都江堰市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工作先進社區”、“都江堰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工作先進集體”。2011年分別榮獲“青城山鎮組織開展創先爭優活動先進單位稱號”。“青城山鎮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集體”、2012年榮獲“都江堰市‘五老’義務監督網吧先進集體”、“青城山鎮2012年度綜合目標任務先進集體”。 |
民興社區位于聚青線以南,駕青線以北,中崇路橫貫其中,東靠黑石河,西臨沙溝河,幅員面積3362畝,總人口975戶3200人。“5.12”地震導致該村682余戶房屋受損。為妥善安置受災群眾,改善農民生產生活環境,村兩委團結帶領廣大干部群眾, 認真貫徹落實城鄉統籌、“四位一體”科學發展戰略部署,深入推進農村“四大基礎工程”建設,按照“入林進院、宜聚宜居、節約集約、產業支撐”的規劃布局思路,實施了“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項目,將農民集中在一起(橫線處請結合本村/社區實際補充完善)。目前我村(社區)有2個統規自(統)建安置點(宋家巷子和張家院子),分別選址于16組和8組,占地面積總面積 56畝,建筑面積共2.2萬平方米,共入住176戶573人。農民集中居住區的建成可節約集體建設用地指標合計146畝。居住區房屋主體、風貌、基礎配套設施(化糞池、天然氣管道、弱電管線、供水管網的鋪設)完善,農戶已全部入住,是環境宜人、鄉村氣息濃厚又頗具現代感的新型農村聚居點都江堰市青城山鎮民興社區位于聚青線以南,駕青線以北,中崇路橫貫其中,東靠黑石河,西臨沙溝河,幅員面積3362畝,總人口975戶3200人。“5.12”地震導致該村682余戶房屋受損。為妥善安置受災群眾,改善農民生產生活環境,村兩委團結帶領廣大干部群眾, 認真貫徹落實城鄉統籌、“四位一體”科學發展戰略部署,深入推進農村“四大基礎工程”建設,按照“入林進院、宜聚宜居、節約集約、產業支撐”的規劃布局思路,實施了“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項目,將農民集中在一起(橫線處請結合本村/社區實際補充完善)。目前我村(社區)有2個統規自(統)建安置點(宋家巷子和張家院子),分別選址于16組和8組,占地面積總面積 56畝,建筑面積共2.2萬平方米,共入住176戶573人。農民集中居住區的建成可節約集體建設用地指標合計146畝。居住區房屋主體、風貌、基礎配套設施(化糞池、天然氣管道、弱電管線、供水管網的鋪設)完善,農戶已全部入住,是環境宜人、鄉村氣息濃厚又頗具現代感的新型農村聚居點。 |
1;大觀社區地處大觀場鎮,約1.5平方公里,集鎮常住人口3400人約900戶,屬于社區管理的非農業人口570人。
2;大觀社區設一個黨支部、共有黨員37名,其中正式黨員36名,預備黨員一名,男黨員31名,占84%,女黨員6名占16%,高中以上文化16人占43%。50歲以下20名占54%;支部共分兩個黨小組。
|
都江堰安龍鎮卉景社區地處安龍場鎮以北,成青快速通道由東向西,石(羊)安(龍)路、從北往南穿境而過,泊江河順區域西面向南流下。社區所轄面積4.08平方公里,16個農村村民小組,2個居民小組,耕地面積3960畝,人口3720人,黨員162人。轄區內有大型工業企業汽車零配件生產企業“都江鑄造有限公司”、“金資源電力有限責任公司安龍發電車間”、“四川省林業廳農科所科研示范基地”、“方雨園林”、“隆興綠化”、“向騫花卉”等七家綠化公司和基地以及養殖企業“都江堰市平翔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兔場)。社區支拄產業以3000余畝花卉苗木(桂花、銀杏、楠木、紫薇、海棠),樁頭盆景(瓶蘭、海棠、紫薇、銀杏、羅漢松)的種植銷售為主。社區農民人均年純收入達1萬以上。卉景社區有豐厚的鄉村旅游資源如:“泊江河自然風光”、“川派盆景展示長廊及川派盆景種植基地”、“董家林”、“相思河畔濕地公園”、“川派盆景公園”等。
|
成青社區地處都江堰市西南邊緣地帶,沿泊江河畔,成青旅游快速通道橫穿社區,全社區幅員面積約4.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約4000畝,總戶數1385戶,人口3212人,其中城鎮人員385人,農業人口2827人,有社區組干部20名,21個居民小組,黨員130名,8個黨小組,城鄉低保戶,貧困戶74戶,五保戶5戶。
集中安置太平新居占地約120畝,分為A丶B丶C丶D區總面積約85000萬㎡,共計130棟,495套住房,己入住455戶,1578人。私立幼兒園一所。
原大樂鄉政府所在地場鎮一處,大樂小學一所,公立幼兒園一所,大樂衛生院一所,農商銀行辦理處一所,主要街道3條,住戶265戶,1011人。 |
青城社區地處世界文化遺產地、國家五AAAAA級風景區青城山景區腹心地帶,全村420戶共1175人,面積約9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11.5畝,退耕還林面積781.5畝,支部委員會3人,村民委員會4人,8個村民生產小組,黨員55人,入黨積極分子5人,村民議事會成員25人,村民小組議事會成員40人,村財務監督委員會成員5人。 |
芒城社區位于青城山鎮東部,東臨沙溝河,南接駕青線,西連太平場鎮,北靠聚青線。轄區面積約4.9平方公里,總戶數1389戶,戶籍人口4519人,入住小區人員達95%。社區村委會現有主任1名,委員3名,工作人員16人,村民小組20個,網格4個,議事會成員43人。社區黨委現有書記1名,副書記1名,委員3名,下轄4個支部,8個黨小組,黨員156名。代管兩個集中居住小區(芒城新居和香花馨居),共7000多人。社區現有公立幼兒園一所,私立幼兒園一所。有村級公共服務醫療衛生站,以及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服務場所,芒城新居有康復醫院一所,并建成了芒城新居文化活動廣場(即:應急避難場所約4000平方米),群眾居住環境配套設施基本完善。 |
五里村現有7個村民小組,共有農戶360戶,人口1263人,幅員面積2平方公里,其中規劃區內涉及4個村民小組。共有農戶249戶,人口876人,幅員面積0.6平方公里,規劃區外3個村民小組,農戶111戶,人口373人,面積1.4平方公里。
產業發展:主要以金色陽光公司種植獼猴桃為主,占地約60畝,涉及農家樂14戶,面積12畝。其次旅游配套5組1戶,云霧山莊;6組4戶,長壽山莊、長壽山泉、代氏山莊、五里青城酒店;7組綠色有機食品(兩個),環境保護托老中心、兩個私家會所、一個鄉村酒店。 三、參加土地整理共涉及規劃區外3個生產小組即5、6、7組土地整理前國土臺帳323.4畝,5、6、7組約150.3畝,村集體21.38畝,整理后有171.6畝,安置點3個,占地16.6畝,建新區21個,小聯建6戶。 |
石橋村位于青城山鎮南,因境內有一周姓修建的石橋而得名.全村幅員面積5.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2232畝,森林面積5200畝,退耕還林面積744畝.2017年石橋村轄11個農業合作社,總人口2542人,其中男性1312人,女性1230人,勞動力1543人,農戶817戶,人均收入4000元.石橋村中共黨員人數為101人, 主要經濟收入依靠農業種植、養殖、茶葉、三木藥材、園林種植和外出打工,2008年5.12大地震后,我村引進社會資金,實施土地整理,全村統一進行規劃,集中安置。統規統建安置小區——石橋新居、金橋新居、周家石橋散居院落。 |
味江,指味江河,故名。曾名9分會,沙坪村,公社劃分為味江大隊,1983年大隊改為村時更名為味江村,2005年改為農村新型社區,2011年改為農村社區。 味江村地處世界遺產地青城山風景區,幅員面積12平方公里,味江河和沙兩路旅游環線貫穿全村,這里環境優美,景色怡人。全村共有13個村民小組,總戶數498戶,總人口1212人,全村共有黨員70人,下設3個黨員小組,村民議事會成員27人,村民小組議事會成員42人,村務監督委員會成員5人。 |
沙坪新型社區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青城山鎮,村域內共1050人,農戶總數386戶,其中從事農業和旅游農業的勞動力人數約446人,人均純收入6260元。全村幅員面積10.5平方公里,農用地面積共1576畝,其中:耕地1401.9畝,園地632.4畝,林地1210多畝。本村共有九個組,10個集中居住點。 |
泰安村位于世界遺產地、國家級AAAAA風景---青城山。它是2005年11月由原坪樂村、紅巖村、白云村合并而成。現有戶數583戶,人口1398人,幅員面積40平方公里。該村地處青城后山核心景區,山清水秀,森林覆蓋率80%以上,旅游資源極其豐富。有味江河川流而過,還有飛泉溝、五龍溝、通靈溝、馬家溝縱橫穿越。這里平均海拔800米,常年平均氣溫15℃,非常適合旅游度假。據史書記載,青城后山泰安古鎮為唐宋著名的古鎮,古驛道,自古即為舊時灌縣通往阿壩州大小金川的必經之路。宋《輿地紀勝》載:“長平山在味江之上,有泰安寺,寺門蓋花坪老驛路也”。唐時的味江寨,宋代的味江鎮設置于這一帶。集市交易繁華,每年正月十五日泰安寺要舉辦燈會。該鎮因鎮上有古剎泰安寺而得名。隨著旅游事業的發展,泰安古鎮已成為青城后山游客食宿、購物的樞紐,是游客的主要聚集地之一。著名的景點有五龍溝、飛泉溝、白云寺、紅巖溝等。此外,有傳為張獻忠部下與泰安寺僧激戰處的“七陣溝”、“偷營溝”,以及塔子坪等古跡。 本村種盛產黃柏、杜仲、厚樸等三木藥材,有獼猴桃500畝,并已經投產掛果。地方旅游特色產品也很豐富:青城后山老臘肉、茶葉、野生藥材、野菜、竹筍等。全村主要是以旅游業作為支柱產業,現已發展各類農家樂250余家,2009年實行旅游收入1250萬,人均旅游純收入5365元,占全村人均純收入的86%。旅游已經成為當地村民增收致富的主要來源。 |
赤城村位于青城山鎮前山片區,東隔沙溝河與石羊鎮接壤,與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芒城遺址”毗鄰,駕青線、青石路穿境而過,為現代生態農業觀光園區——“都江堰市十萬畝獼猴桃基地”。全村幅員面積3.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457畝,轄14個農業合作社。2016年,全村有人口3680人,農戶1112戶,勞動力2163人,黨員136人。 |
五桂村地處翠月湖鎮中心地帶。有中崇路南北連通,聚青路東西相交,兩條道路給我村的交通帶來非常良好的氛圍,是一個重點的交通地帶。九年制學校也處在我村中心區域,村內有重點企業“興達食品有限公司”。全村幅原面積2.46平方公里,橫跨我村四條河流。耕地總面積2050畝,其中糧田1850畝(包括自留地)。2009年農業產值達1800余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6750元。十四個村小組,村兩委干部4人,組長14人,總人口2425人(包括常住非農業人口55人),全村黨員91人(正式黨員89人,預備黨員2人)占總人口比例3.1%,60歲以上老年人329人,占總人口比例13.5%,16歲以下兒童295人,占總人口比例13%。 |
新橋社區位于青城山鎮東部,東臨岷江河,南接清江社區,西連五桂社區,北靠永興社區。轄區面積約4.17平方公里,總戶數895戶,戶籍人口2885人。社區村委會現有主任1名,委員3名,工作人員7人,村民小組15個,網格2個,議事會成員32人。社區黨委現有書記1名,委員4名,下轄12個黨小組,黨員114名。社區現有聚青路、玉沿路、特殊學校一所、翠月湖公立幼兒園一所、國家電網培訓中心一個、高鐵職工培訓基地一個、翠月湖派出所一個、農業職業經理人培訓一個。社區主要以發展水產養殖產業為主。社區堅持“以人為本,熱情服務”的宗旨,以求真務實的態度、開拓進取的精神、嚴謹的工作作風積極做好新時期社區建設工作。通過社區全體成員的不懈努力,先后榮獲“都江堰市創先爭優先進基層黨組織”、“平安社區”、“美麗院落”“先進黨組織”等榮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