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營社區位于綿陽市城區南面,東起飲馬大橋,南始代家灣高架橋,西到綿吳路口,北至安昌江畔。長虹大道,一環路貫穿其中,社區內商販云集,交通便利,經濟繁榮,環境優美,社區有居民小組6個,居民戶700戶,1629人。社區設黨委1個,下設黨支部6個,共有黨員110名,其中預備黨員1名。 御營社區居委會屬于“城中村”,城市發展給社區居民帶來了商機,社區主要是以發展商業、服務業為主,社區各小組集體以租賃業為主,對外出租房屋、門面、以及承包土地。收入高低不等,人平年分配收入達到19000元。加之每戶居民自建房屋出租年收入達3-6萬元,社區居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 |
東岳社區位于綿陽市城南一環路、二環路之間、屬近郊社區、占地面積1.5平方公里左右、社區共有四個居民小組,總人口2020人、總戶數718戶、社區居組干部16人、社區建有黨總支1個黨支部兩個(綜合支部和創業支部)共有黨員83人,其中:正式黨員83人、入黨積極分子1人。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5戶、7人。轄區內現企事業單位約31余家,個體工商戶100余個。 |
古井社區位于石塘鎮西南部,距綿陽城區6公里,與高新區、新皂鎮、吳家鎮接壤,二環路、環形路貫穿全境,交通十分便利,社區幅員面積4.14平方公里,森林植被覆蓋率為45%,統建小區占地面積共210畝,建修統建房1782套,建筑面積14.7萬平方米,其中綠化面積86畝,商業門面6000平方米,社區有10個居民小組,2個農業合作社,社區黨委共有黨員103人,其中正式黨員103人、預備黨員1人、入黨積極分子2人,團員40人;社區總人口2817人,(其中有居民689戶,人口2171人;有農戶202戶,農業人口646人);完善社區服務功能,新建社區辦公用房1460㎡,打造陣地3000余平方,建立了黨員活動中心、圖書閱覽室、村史館、黨史館、五老關愛室、便民服務中心、警務室,成立了社區雙擁藝術團。 |
該社區地處御營壩。2020年村級建制調整改革,將御營一社(1-15幢)、御營二社、御營三社、御營四社合并為新的社區,即御新社區,故名。2020年5月15日,經涪城區人民政府同意將御營一社(1-15幢)、御營二社、御營三社、御營四社合并為新的社區,即御新社區,同時設立御新社區居民委員會。 御新社區:于2020年5月新組建而成,由原御營新村第一社區1至15棟、御營新村二、三、四社區合并,轄區面積1.08平方公里,4237戶,常住人口12428人。 |
由御營一社區更名為御安社區,意為御營壩的平安社區,故名。2020年5月15日,經涪城區人民政府同意將御營一社區更名為御安社區,同時設立御安社區居民委員會。 御安社區:由原御營新村第一社區優化而來,幅員面積1.25平方公里,所轄居民小區38個,常住人口15744人。 |
小浮橋社區成立于1997年,地處涪城區南山街道與石塘鎮行政交界處。社區管轄范圍總共0.7平方公里,幅員東起長虹大道南段158號綿陽市骨科醫院,南至一環路南段136號景竹苑小區,西接小浮橋街,北臨安昌橋河堤。小浮橋社區居民委員會位于長虹大道南段98號氣象局家屬院內一樓,轄區內有38個單位及小區,物業管理小區11個,無物業管理的居民區17個。社區常住人口10429人,其中戶籍人口6048人,2431 戶。社區現有黨員167人,9個黨支部。退休關系在本社區的退休人員有780人,殘疾人73人。80歲以上高齡老人89人。社區低保戶39戶.。 |
西河路社區成立于1996年12月,轄區西起安昌橋,東至飲馬橋,北接景觀廊橋,南至長虹大道,面積0.6平方公里。轄區有綿陽卷煙廠,奔馳物業總公司,綿陽市銀監局,涪城區信用聯社,綿陽三醫院御營分院等5家企事業單位,陽光曼哈頓,陽光新城,廊橋水岸,御林小區,御庭苑等21個高品質小區,轄區常駐人口6000余戶15000余人,社區居民素質普遍較高,社區黨委現有黨員195名,下轄11個黨支部,持有二代殘疾證的殘疾人有116人,低保戶32戶。 |
南山社區:由原中國電子科技公司九所變更而來,轄區面積1.5平方公里,轄區有單位25個,有居民小區14個,戶數8882戶,25100人。 社區黨委下設16個黨支部,其中有6個小區黨支部,1個商圈黨支部,1個功能性文化黨支部,8個網格黨支部,社區有黨員323人,其中流動黨員120人。近年來,社區黨委針對服務群眾和推動發展不足等問題,立足轄區特有的紅色文化資源,大力開展紅色基因傳承、紅色先鋒引領、紅色資源吸附“三大行動”,不斷建強黨組織“紅色磁場”,吸附帶動各方資源推進社區經濟發展和社會治理,不斷凝聚黨心民心共建幸福家園。 |
綿陽市涪城區石塘路社區始建于1987年,地處南山街道腹心地帶,東起長虹大道南段, 南靠御南路,西與石塘鎮東岳社區毗鄰,北接綿絹路與御營新村三社區相鄰,轄區面積0.72平方公里,有居民小區24個,現有居民2069戶10623人,社區內共有綿陽市紅十字中心血站、綿陽市實驗高級中學、綿陽市燃氣集團熱電分公司等企事業單位7家,各類商家店鋪158個。社區設有黨委1個、黨支部6個、居民委員會1個、居民監委會1個,社區以黨建帶共建,著力打造“五心一會”特色治理,將“暖心、愛心、知心、舒心、貼心”服務與“群英會”即社區單位資源有效結合,群策群力共建美麗家園。 |
蟠龍村位于綿陽市城南4.5公里,東鄰瓦店村和毅德商貿城,南靠樓房村,西接吳家鎮,北靠高新區石橋鋪和29基地,二環路、石新路、樓蟠路穿村而過,辦公地址設蟠龍村11組,幅員面積5平方千米,全村轄13個村民小組。戶籍人口850戶,2569人,常住人口2852人,黨員106名。 蟠龍青花椒產業基地項目:全村地處綿陽市城市規劃“綠心保護”地帶,按照發展觀光農旅,守住城市“綠心”的發展理念,大力發展青花椒產業。項目占地300余畝,涉及蟠龍村3、10、13社,2個專業合作社,年產值100余萬元,解決了我村剩余勞動力就近務工100余人;帶動了多位貧困村民脫貧致富,讓老百姓欣喜的是,前期石塘街道黨工委分管農業部門帶佳恒公司人員到青花椒種植合作社查看種植情況,并與之簽訂銷路合同,采用“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方式,與椒農達成了共同收益的合作互贏關系,椒農不用擔心銷路,沒有后顧之憂,抗風險的能力得到提高,椒農的種植積極性也變得高漲,隨著青花椒逐漸成為產業,村民的收入提高,越來越多的外出務工村民開始返鄉創業,積極發展鄉村特色產業,為新農村建設注入新鮮血液。 |
瓦店村位于綿陽城南,幅員面積4平方公里,下轄6個村民小組、4個居民小組,總戶數1050戶,總人數3350人,黨員137人,2019年人均可支配收入20300元。瓦店村圍繞:績效強班子、經濟杠桿激活力、黨群合力促發展,做強集體經濟,化解歷史遺留問題,促進村民增收,加快打造現代商貿服務產業強村。一是搶抓城市擴張和鄉村振興機遇,依托毅德、天泰商圈,大力發展商貿物流和倉儲服務,促進群眾就業和增收;二是利用村社集體經濟建設用地,做強壯大集體經濟;三是強化社會治理,化解歷史遺留問題,促進轄區穩定。 |
范家村地處城鄉結合部,本轄區總戶數1309戶。2920人,七個社通過近幾年的發展,人均可支配收入12800元。全村已全面消除了土坯房,道路全部硬化入戶。一、二社拆遷后村民都進城購房,七社修建了居民小區。三、四、五、六社村民都住上了自己修建的磚混結構樓房。該村通過村上的綿陽市農民夜校示范校小喇叭村支兩委定期組織普法教育,居民誠信體系的開展和城鄉環境的綜合治理。通過道德講堂形成了全體村民遵紀守法、鄰里關系融洽,房前屋后環境優美。 |
浸水村位于石塘鎮東南部,距綿陽城區0.5公里,與經開區、南郊機場接壤,一環路貫穿全境,交通十分便利,村幅員面積4平方公里,森林植被覆蓋率為60%,村轄有4個居民小組,5個農業合作社,有黨委共有黨員138人,其中正式黨員136人、預備黨員1人、入黨積極分子2人,團員32人;總人口2743人,(其中有居民331戶,人口926人;有農戶655戶,農業人口1817人);完善村服務功能,村辦公用房880㎡,打造陣地1000余平方,建立了黨員活動中心、圖書閱覽室、老年活動室、便民服務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