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揚州市廣陵區曲江街道街道概況 曲江街道為進一步貫徹落實全區社區建設工作會議精神,7月23日曲江街道召開了社區建設工作會議。參加會議的人員有:街道主要領導、分管領導,組織、宣傳、紀檢、民政、計生、勞動、文教衛體等街道社區建設領導小組成員部門主要負責人、社區居委會全體成員,區民政局局長楊齊應邀出席了會議,與會人員計100余人。 會議由街道黨工委副-葉健主持。會上,街道副主任馬庚鑫作了工作報……。 |
揚州東部充滿著機遇,廣陵新城正蓄勢待發。創建于2002年8月的揚州廣陵經濟開發區,作為“廣陵新城”開發的啟動區,經過近年的開發建設,如今已成為江蘇沿江開發區中引人注目的新星。建園以來,已有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二百多家企業在此落戶,投資10多億美元,園區主要經濟指標年年攀升。 園區總面積29平方公里,規劃建有液壓產業基地、科技孵化園、電子研發中心、中小企業創業園、汽車零件加工區等多個省市級“園中園”……。 |
江蘇省揚州市廣陵區文峰街道 文峰街道地處揚州城市南部,北依廣陵古城,西接市開發區,南臨沿江,有城有鄉,現轄2個村、8個社區,總面積5.4平方公里,總人口5.6萬人。近年來,該街道緊緊圍繞“率先達小康,建設新文峰”的目標,以加快發展為主題,以改革創新為動力,在科學發展中創新實踐,在鼓勁實干中重點突破,突出招商引資,壯大工業經濟,優化商貿質態,創建和諧社區,加速城市化進程,不斷提升區域核心競爭力,經……。 |
揚州市郊區轄鄉。1950年為湯汪鄉,1958年屬邗江公社,1959年析置湯汪公社,1983年復湯汪鄉。位于市城區東南部,距市中心5公里。面積16平方公里,人口1.9萬。揚六(圩)公路縱貫南北,京杭大運河為二級航道,在境內有專用碼頭10余個。轄董莊、蕭家、袁巷、束莊、運東、角里、湯汪、丁長、壩基、嚴家、蔡壩、崔莊、蔣巷、橫溝14個村委會和湯汪居委會。境內屬國家正式批準建設的“揚州高科技農業示范區”范……。 |
李典鎮位于揚州市東南郊,地處北洲中心。東臨頭橋鎮,南抵長江之濱,西至沙頭鎮,北連夾江與杭集相望。沿江高等級公路貫穿全境,將李典與-、潤揚大橋、滬寧高速連在一起;規劃中的泰李新路連接328國道和寧通高速,水陸交通十分便捷。轄區面積70.45平方公里,人口4萬人。下轄13個村委會,1個居委會,344個村民小組。李典集鎮源于清康熙七年(1668),有一李姓在鎮上開設當典,享名洲地,時稱李家當鋪,故名李典……。 |
邗江縣轄鎮。1956年建頭橋鄉,1958年改公社,1983年復置鄉,1992年設鎮。位于縣境東南部,距縣府30公里。面積29.6平方公里,人口2.7萬。揚州至頭橋公共汽車直通境內丁家碼頭。轄八江、姚港、十圩、頭橋、建新、新阜、三橋、南華、大同、新港、安帖、馮灣、新橋、西城、新勝、迎江16個村委會和頭橋1個居委會。農業主產稻、麥。鎮村工業有鞋帽服裝、醫療器械、五金塑料、機械化工、電源器材、印刷標牌等……。 |
灣頭鎮——擁有兩千五百多年歷史的古鎮,位于揚州市區東部,轄區26平方公里、6個行政村、2個居委會、85個村民小組,全鎮人口2.56萬人,是揚州城市建設三個行政副中心之一。這里地理位置優越,文化內涵豐富,經濟基礎堅實,交通通訊便捷,配套實施完備,是投資興業、落戶安家的理想之地。一、優越的地理位置。灣頭鎮位于揚州市東郊,處于京杭大運河與芒道河之間,中部有廖家溝大河穿鎮而過,水域資源豐富。東與江都市接壤……。 |
因境內有汶河路而得名。1949年1月,揚州解放后,在這里設西區人民政府,同年3月改設禾稼、硯池、務本3個鎮政府。同年11月撤消硯池鎮。1951年7月撤鎮建區,復設城西區人民政府。1955年撤區設院大街、甘泉路街辦。1958年8月院大街、甘泉路街辦合并為甘泉路街辦。1960年撤消甘泉路街辦改設文昌人民公社。1963年7月改稱為汶河人民公社。1981年2月撤消汶河人民公社建立汶河街辦。1983年實行市……。 |
江蘇省揚州市廣陵區東關街道 東關街道辦事處位于揚州市廣陵區東部,東以古運河與曲江街道辦事處分界,西鄰汶河街道辦事處,南接文峰街道,北接揚州市維揚區。東關街道是揚州市廣陵區的重要地帶,擁有瓊花觀、個園、東關街、何園、教場、古運河多處人文歷史文化景觀,歷來是中外游客慕名向往之地,具有極大的旅游文化價值。揚州市廣陵區東關街道辦事處現下轄瓊花觀、個園、東關街、宋都、彩衣街、教場、渡江路、古旗亭、皮市街、……。 |
沙頭鎮是抗戰時期金融巨子––胡筆江先生的故居,是江蘇省政府批準的對外開放重點衛星鎮,省級文明單位,沿江高等級公路穿境而過,地處歷史文化名城揚州南郊,交通極為便利,投資環境寬松。全鎮轄14個行政村,2個集鎮居委會,總人口4.6萬人,總面積62平方公里,有市政府菜籃子工程、“萬畝無公害蔬菜基地”、“萬畝優質稻米基地”,有市政府批準的“鄉鎮工業園”以及夾江生態旅游開發資源,享有“壓力機之鄉”、“電器線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