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點推薦 > 淮安市各縣市區轄區面積排行榜

淮安市各縣市區轄區面積排行榜

1、盱眙縣 [江蘇省淮安市] 2497平方公里

 盱眙縣位于江蘇省西部,淮安市南端;東與金湖縣、安徽省天長市相鄰,南、西分別與安徽省來安縣和明光市交界,北與洪澤區、泗洪縣接壤。

盱眙縣地處北緯32°43′~33°13′、東經118°11′~118°54′。縣界總長373.972千米,縣域面積2497.3平方千米,人均面積列江蘇省各縣(市、區)之首。境內地勢西南高,多丘陵低山;東北低,多平原;呈階梯狀傾斜,高低相差223米。位于河橋鎮仇集獅子峰,黃海高程系231米,為盱眙境內地貌最高點;位于馬壩鎮觀音寺衡西圩,黃海高程系8米,為盱眙境內地貌最低點。淮河流經境內,北部瀕臨洪澤湖。境內有低山、丘崗、平原、河湖圩區等多種地貌。修建于穆店鄉境內的龍王山水庫是全縣最大的水庫。

 盱眙地處北亞熱帶與暖溫帶過渡區域,屬季風性濕潤氣候。四季分明,季際、年際變異性突出,春季氣溫回升快,秋季降溫早,春、秋兩季光照足,晝夜溫差大,夏季較炎熱(最高氣溫37~39℃,持續不超過5天),冬季寒冷早(最低氣溫-12℃,持續不超過7天),年總日照時數2056小時,年輻射量每平方厘米480千焦耳,年平均氣溫15℃,無霜期255天,年降水量972毫米。光溫資源年內分布呈“雙峰”型,境內氣候資源分布略有差異。日照,西北高于東南,年相差100~120小時;氣溫由西南向東北遞減,相差0.4℃;降水量在水沖港、天泉湖(化農水庫)一帶最大,并形成閉合雨量圈,地域差異120毫米。

 2018年7月30日,盱眙縣實行區劃調整,設10鎮3街道2場,分別為馬壩鎮、官灘鎮、天泉湖鎮、桂五鎮、管仲鎮、河橋鎮、鮑集鎮、黃花塘鎮、淮河鎮、穆店鎮,盱城街道、古桑街道、太和街道、三河農場、盱眙縣林總場(2019年8月,國營江蘇省盱眙林場更名為盱眙縣林總場)。2020年全縣實行并村聯組后,有154個村(社區),2789個村民小組。

2、漣水縣 [江蘇省淮安市] 1676平方公里

漣水縣地處江蘇北部、淮河下游、淮安東北部,有著地廣人眾的資源稟賦,縣域面積1677.47平方千米,戶籍人口111.29萬人,下轄12個鎮、4個街道、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1個工業園區。漣水文脈厚重、風光秀麗,是中華詩詞之鄉、中國曲藝之鄉,擁有五島湖、今世緣兩個國家4A級旅游景區,全縣森林覆蓋率24.12%,全年空氣優良天數300天左右,是省級生態縣、省級園林城市、省級文明城市和國家衛生縣城,也是全國第十三個、華東唯一的中國礦泉水之鄉。漣水交通暢達、開放包容,是全國少有的“空鐵水公”皆具的縣級城市、江蘇重點建設的航空貨運樞紐和蘇北物流金三角,淮安漣水國際機場已開通30余條國際國內客運航線和3條全貨機航線,縱貫漣水全境的鹽河三級航道南連長江、北入黃海,可通行1000噸的貨輪,連淮揚鎮高鐵全線貫通,京滬、寧連等多條高速公路在境內匯合。

漣水積極搶抓長三角一體化、一區兩帶一樞紐等多重戰略疊加機遇,確立“苦干新五年,沖刺百強縣”全新追求,樹牢“項目為王、環境是金”理念,加快建設“產業集聚新高地、綜合樞紐物流港、城鄉融合示范區、美麗宜居幸福城”,全力推動漣水更快速度、更高質量、更具特色、更可持續發展。

3、淮安區 [江蘇省淮安市] 1452平方公里

淮安區是一代偉人周恩來總理的故里,地處京杭大運河、淮河入海水道和蘇北灌溉總渠交匯處,是一座名人輩出、名景如珠、名著流芳、名菜飄香的全國歷史文化名城。全區現有3個街道、13個鎮,1452平方公里,人口120萬。近年來先后榮獲“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全國文明城市”“國家衛生城市”“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全國綜合實力百強區”“全國營商環境百強縣區”“省級全城旅游示范區”等稱號。

淮安區有著6000多年的人類文明史、2200多年的建城史,歷史上長期是郡、州、路、府的所在地。明清時期,是全國漕運指揮中心、全國漕船制造中心、全國漕糧轉輸中心、黃淮運河治理中心和淮北漕鹽集散中心五大中心。巾幗英雄梁紅玉、《西游記》作者吳承恩、民族英雄關天培等眾多名人志士都出生于此。特別是一代偉人周恩來于1898年3月5日誕生于城中心的駙馬巷,并在這里生活了12個春秋,為淮安的歷史增添了輝煌燦爛的篇章。淮安區還是淮揚菜的發源地,現存淮揚菜菜點1300余種,素有“東南第一佳味,天下之至美”之美譽,其中軟兜長魚、天妃宮蒲菜、平橋豆腐、欽工肉圓、鼓樓茶馓等名菜名點在國內外享有盛譽。

淮安區地處長三角經濟圈和環渤海經濟圈交匯區,是蘇北重要中心城市核心區,具有廣泛的商機和極大的市場空間。公路:京滬、寧淮、徐宿淮鹽、淮連等四條高速公路在淮安城區周邊交匯,寧連、淮揚一級公路穿城而過。鐵路:新長鐵路、宿淮鐵路已建成通車,可通往全國30多個城市。徐宿淮鹽高鐵已投入運行,連淮揚鎮高鐵計劃2020年建成通車。寧淮高鐵已開工建設;“京滬高鐵”第二通道(北京、天津、濰坊、新沂、淮安、南通、上海)也在加緊推進;未來幾年,多條高鐵將以“米”字型格局交匯在淮安,高鐵客運樞紐站就坐落在淮安經濟開發區境內,規劃近期經過列車140對/天,遠期190對/天。水運:在淮安區境內,京杭大運河、淮河入海水道、蘇北灌溉總渠三水交匯。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即將開工,將建成二級航道。淮安區內將有上河港區、入海水道兩個作業區。現有淮安港是江蘇省重要的內河港口,年運輸量達10萬標箱。航空:淮安機場2010年9月26日通航,現已開通上海、北京、深圳等20多條航線,并開通了泰國曼谷、柬埔寨暹(xian,同“鮮”)粒、越南芽莊國際航線和直達臺北的航班。淮安機場二期工程已正式投入運行,具備開通包括烏魯木齊在內的所有國內航線。

近年來,淮安區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把周總理家鄉建設好,很有象征意義”的政治囑托,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委關于高質量發展決策部署,緊緊圍繞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打造蘇北重要中心城市核心區“兩大目標”,全面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統籌抓好改革發展穩定各項工作,經濟社會保持平穩健康發展。綜合實力持續增強。

全區項目招商建設平臺主要為“一區三園”:一區即淮安經濟開發區,三園即:國信工業園、新材料產業園、施河現代教育裝備產業園。全區擁有各類工業企業3000多家,涉及機械電子、教學具、鹽化工、新能源、新型建材以及紡織服裝、醫藥、食品等30多個行業、1200多種產品,其中“施塔德”電梯、“雙環”齒輪、共創草坪、“建華”管樁、“海螺”水泥、“康乃馨”酒店布草、“蘇食”食品、“旭日”教學具等30多個產品在國內外享有較高聲譽。捷群電子、日恒電子多家知名臺企落戶淮安區,臺資集聚已成為淮安區的“城市名片”,“南有昆山,北有淮安,淮安看東南”利用臺資格局日益鞏固。

4、金湖縣 [江蘇省淮安市] 1344平方公里

金湖縣位于江蘇省中部偏西地區,北緯32°47'至33°13',東經118°48'至119°22'。東與寶應縣、高郵市相鄰,南與安徽省天長市接壤,西與盱眙縣、洪澤縣交界,北與洪澤縣毗鄰。縣城黎城鎮南距省會南京市133千米,北距淮安市72千米,東南距揚州市105千米。縣域總面積1393.86平方千米,其中,水面420.08平方千米。陸地地勢西高東低,北部、東部、南部為湖蕩相間的湖積平原,約占陸地73%,真高9.6~5.5米;西南部緩坡丘陵,約占陸地27%,真高35.4~5.5米。2016年年末,實有耕地面積4.946萬公頃。

2021年末,全縣戶籍總戶數12.29萬,比上年(12.31萬)下降0.02%。縣總人口(公安戶籍數)33.92萬,其中城鎮戶籍人口19.21萬人,戶籍人口城鎮化率56.64%,比上年(56.02%)增加0.62個百分點。

縣人民政府駐黎城街道建設路109號。全縣下轄黎城、戴樓、金北3個街道,金南、塔集、銀涂、前鋒、呂良5個鎮,共有118個村委會、30個居委會。有國有農林場(圃)7個,其中省屬農場3個(寶應湖、復興圩、六普),縣屬場圃4個(稻麥良種場、糧棉原種場、林場、果園);公司1個(灘涂開發公司);另有部隊(武警)農副業(副食品)基地3個(運西、運東、泗灣湖);油田單位2個(江蘇油田分公司采油二廠、華東石油局試采大隊金湖工區)。

5、洪澤區 [江蘇省淮安市] 1273平方公里

淮安市洪澤區地處江蘇省中部,位于洪澤湖東畔,1956年建縣,因湖設置,借湖得名。2016年10月8日,淮安市洪澤區正式掛牌成立,經國務院批準,撤銷洪澤縣,設立洪澤區,以原洪澤縣的行政區域為洪澤區的行政區域,洪澤區人民政府駐高良澗街道東九道(現洪澤湖大道)26號。洪澤肩挑兩湖(洪澤湖、白馬湖),四面環水,素有“淮上明珠”、“魚米之鄉”的美稱,是一座充滿魅力的湖濱新興生態旅游城市。全區總面積1394平方公里,人口38.8萬,轄3個街道、6個鎮。

【資源】礦藏資源。境內蘊藏著豐富的巖鹽、芒硝、地熱等資源,其中芒硝、巖鹽礦藏在華東地區品位最高、儲量最大,探明儲量分別達1.5億噸、23億噸。老子山地熱資源儲量大、品質優,含有鍶、氟、磷、鈣、硒、鉀、氡等20多種微量元素。生態農業資源。洪澤是國家級生態示范區、國家級有機稻米栽培示范區,江蘇省首批無公害農產品、水產品產地整體認定縣,28個農產品、30個水產品、7個畜產品獲得有機、綠色、無公害產品認證。旅游資源。洪澤湖環湖有鎮水鐵牛、仙人洞等諸多歷史名勝,湖區有百座湖心島、千畝荷花塘、萬畝蘆葦蕩等自然景觀,沿堤有洪澤湖碑、乾隆御碑、周橋大塘碑等人文景點。“水上長城”洪澤湖大堤有1800多年歷史,正在接受世界文化遺產驗收。三河閘是千里長淮第一閘,國家級水利風景區。老子山是著名的道教文化起源地。

【區位】洪澤東攜白馬湖,西攬洪澤湖,南臨淮河入江水道,北瀕蘇北灌溉總渠,寧連高速和寧連一級公路穿境而過,京滬、寧徐、徐淮鹽高速公路環繞周邊,到淮安漣水機場半小時,到南京祿口機場一個半小時,到上海城區不足5小時。洪澤湖南承淮河,北接蘇北灌溉總渠和入江水道,連接長江、京杭大運河,是國家南水北調的重要水上走廊,是連接淮河、京杭大運河和長江的重要水上交通樞紐,現有水運碼頭多座,最大裝卸能力超50萬噸,距連云港港口120公里,往來便捷,物流暢通。

【經濟】2017年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80億元、規上固定資產投資225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2億元,分別增長7.9%、11%、11%;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6.5億元、稅占比達76%;外貿進出口總額1.7億美元、增長35%;金融機構本外幣存貸款余額達232億元、170億元,分別增長5.5%、7.6%;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32700元、17000元,分別增長8.1%、8.5%。全年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8戶、總數達280戶,實現規模以上工業應稅開票銷售195億元、工業入庫稅金6.2億元,分別增長20%、23%。

 【社會事業】2010年被省政府列入江蘇省首批、淮安市唯一的義務教育優質均衡改革發展示范區創建縣,2012年被省政府授予“江蘇省教育現代化建設先進縣”。2015年洪澤入選首批長三角自駕游熱門十強城市,洪澤湖古堰創成國家4A級旅游景區、省級森林公園;老子山鎮創成全國美麗宜居小鎮和省級溫泉旅游度假區,龜山村入選中國傳統村落、省三星級鄉村旅游區、榮獲“中國最美養生休閑旅游名鎮”稱號;岔河、老子山、西順河分別獲批全國重點中心鎮、全國美麗宜居小鎮和中國最具特色名鎮,朱壩大劉、黃集曹圩等7個村分別獲評省級美麗鄉村和江蘇最美鄉村;創成國家生態縣和衛生縣城,全國文明城市、省級園林城市創建分別通過省級驗收和評議。創成全國文化先進縣,洪澤湖大堤、洪澤湖漁鼓分別被確定為世界文化遺產、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全面小康取得突破,在全市率先建成2003版全面小康社會,2013版全面小康社會建設36項監測指標中,有31項指標實現度大于目標值的80%,監測綜合得分91.3分,高于蘇北和全市平均水平,獲得中國全面小康成長型百佳縣(市)等22項國家級榮譽稱號。

【投資環境】對來洪投資項目,在用工服務、貸款申請等方面提供政策扶持,在手續辦理、業務流程等方面實行行政審批中心“一條龍、一站式、全程制”和“101%”幫辦服務,在就醫、子女入學、車輛通行等方面實行“綠卡”服務,享受特殊待遇。

【洪澤經濟開發區】洪澤經濟開發區坐落在城區北郊,屬省級經濟開發區,包括高新技術產業園區、鎮村工業集聚園區、中小企業集聚園區。洪澤經濟開發區于2001年10月起步建設,首期規劃面積15平方公里,遠景控制面積50平方公里,是省“兩化”融合示范區、省級知識產權試點園區。已累計引進項目350多個,其中投產企業310余戶,初步形成現代紡織、化學新材料、機械制造、軟件等四大主導產業。

【洪澤地理】淮安市洪澤區地處北緯33°02′—34°24′、東經118°28′—119°10′,橫跨“兩湖”,縱貫“三水”(淮河入海水道、淮河入江水道、蘇北灌溉總渠),地處蘇北中部,位于淮河下游,屬淮河沖積平原的一部分。東依白馬湖,與淮安市淮安區、金湖縣及揚州市寶應縣水陸相依;南至淮河入江水道(三河),與盱眙縣毗鄰;西偎洪澤湖,與宿遷市泗洪、泗陽兩縣隔湖相望;北達蘇北灌溉總渠,與淮安市清江浦區以蘇北灌溉總渠、淮河入海水道為界。

淮安市洪澤區呈西高東低之勢。全境東西跨度63公里,南北跨度38.5公里;全縣最高點在老子山鎮的丹山頂,高程51.5米;最低點在白馬湖區,高程僅為5.1米。洪澤湖西南面的老子山鎮為不連片的低丘陵地,中部為洪澤湖區,東部皆為黃淮沖積平原,地勢平坦。洪澤湖大堤高程18.5米,與東部平原落差達10米以上;湖底淺平,高程為一般為10~11米,最低處約8.5米,最高處為12米,高出洪澤湖大堤以東地區3~5米。洪澤湖猶如囤在平原上的一座大魚倉,所以又稱之為“懸湖”。縱橫洪澤區境內的主要河流有:淮河、蘇北灌溉總渠、淮河入江水道、老三河、草澤河、張福河、洪金排澇河等過境河流,以及潯河、硯臨河、貼堆河、往良河、花河等境內河流。

淮安市洪澤區位于北半球中緯度,地處中國南北氣候主要分界線——“秦嶺-淮河”南側,屬北亞熱帶和暖溫帶過渡性地帶,具有季風性和兼受洪澤湖水體調節的氣候特點。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干燥,春季冷暖多變,夏季濕熱多雨,秋季溫和晴朗。氣候溫和,年平均氣溫14.9℃,1月份最冷,平均氣溫1.5℃。7月份最暖,平均氣溫27.2℃。無霜期長,年平均242天。雨量充沛,年均降水量913.3毫米。日照充足,年均日照2300小時,日照率52%。

6、淮陰區 [江蘇省淮安市] 1264平方公里

淮陰區位于江蘇省北部平原的中心,地處北緯33°22′—33°56′,東經118°56′—119°09′,南瀕洪澤湖(高家堰鎮洪湖村擋浪堤向南延伸7千米),東到淮高鎮鹽西電站隔鹽河與漣水保灘相鄰,北至徐溜鎮馮莊村隔六塘河與沭陽縣錢集相望,西到竹絡壩電站隔大運河與泗陽縣毗鄰。南北長62.5千米,東西寬38.5千米,總面積1264.10平方千米。陸地面積1034.44平方千米,占總面積的81.83%。水域面積229.66平方千米,占總面積的18.17%。

淮陰是有2300余年歷史的千年古縣。是漢初三杰之一的淮陰侯韓信故里,演繹了漂母“一飯千金”的千古佳話。近年來,淮陰區在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同時,以漂母仁愛文化和韓信感恩文化為核心,建設“愛心淮陰”、打造“母愛之都”傳統特色文化品牌。號召全區人民按照“干部有忠誠熱愛之心、群眾有互助仁愛之心、社會有包容關愛之心”總體要求,大力弘揚“誠信、仁愛、包容、進取”的社會風尚。圍繞“愛心淮陰”建設,持續開展主題教育,在“愛心淮陰”建設中弘揚社會新風尚;繁榮愛心文化,在“愛心淮陰”建設中塑造淮陰新形象;推進載體建設,在“愛心淮陰”建設中彰顯城市新魅力;加強民生改善,在“愛心淮陰”建設中增添人民新福祉。

淮陰區位于淮安市主城區北部,下轄王家營、長江路、新渡口、古清口4個街道以及高家堰、馬頭、漁溝、淮高、丁集、徐溜、劉老莊、南陳集、三樹9個鎮。單設淮安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2017年2月經國務院批準,原江蘇淮陰經濟開發區升格而來)、淮安國家農業科技園區、淮陰工業新區。

截至2021年末,淮陰區戶籍總人口為88.2137萬人,比上年末減少14459人。2021年,淮陰區出生人口5109人,出生率為5.79‰;死亡人口10426人,死亡率為11.82‰;自然增長率為-6.03‰

7、清江浦區 [江蘇省淮安市] 310平方公里

清江浦區是一代偉人周恩來總理的家鄉——淮安市的中心城區核心區,得名于1415年開埠的清江浦,曾是“南船北馬、九省通衢”的要沖,明清鼎盛時期集漕運指揮、河道治理、淮鹽集散、漕糧儲運、榷關征稅、漕船制造“六大中心”于一體。2016年10月由原淮安市清河、清浦兩區合并而成,全區實際管轄面積247.2平方公里,下轄16個鎮街、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1個省級現代商務集聚區,服務管理人口67萬,區,服務管理人口67萬,先后獲評“全國綜合實力百強區”、“全國投資潛力百強區”、“全國創新創業百強區”、“全國平安建設先進區”等多項“國字號”榮譽。

近年來,清江浦區認真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科學把握新發展階段,堅決貫徹新發展理念,積極融入新發展格局,加快推動高質量發展,全區經濟社會發展邁上了新的臺階。2021年在全省32個城區9項主要經濟指標中,有8項指標增速位居全省前六。2021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73.57億元、同比增長12%、總量和增幅均位居全市第二,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7.8億元、總量和增幅均位居全市第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61.3億元、占全市比重1/3。

站在新的發展起點上,清江浦區正按照當好淮安城鄉融合發展的實踐者,以及做精北部主城、做強南部新城、做優活力港城的“1+3”總體思路,圍繞推進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實現高效能治理,致力經濟總量全市爭第一的“三高一爭”的目標,開拓進取、創新實干,加快打造高品質現代化中心城區,全力當好建設長三角北部現代化中心城市的主力軍。

區位交通:公路方面,京滬、寧宿徐、淮鹽、淮宿、寧淮、宿揚、同三等7條高速在境內交匯,人均高速公路密度達到德國水平;鐵路方面,連淮揚鎮、徐宿淮鹽高鐵和新長、宿淮鐵路貫穿全境,寧淮、沂淮、合淮等高鐵陸續規劃建設。未來可實現“321”目標:即3小時抵達北京,2小時抵達上海,1小時抵達南京;航空方面,淮安漣水國際機場為國家一類開放航空口岸,已開通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廈門、哈爾濱、香港、臺北、首爾、大阪等30多條航線;航運方面,沿京杭大運河二級航道直達上海港,沿鹽河三級航道直達連云港,實現江海聯運。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正按照二級航道標準加快推進。

經濟實力:2021年全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73.57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2.0%。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3.93億元,增長4.9%;第二產業增加值154.34億元,增長11.0%;第三產業增加值505.3億元,增長12.5%。三次產業結構比例為2.1:22.9:75.0。人均地區生產總值115893元(人口數按區平均常住人口核算),按當年平均匯率折算為17965美元(1美元兌6.4512元人民幣)。

人文歷史:清江浦區名人薈萃,有軍事家韓信、“蘇門四學士”張耒、書法家邱心如、攝影大師郎靜山、一代宗師王瑤卿、麒派京劇藝術大師周信芳等諸多歷史名人。

產業發展:圍繞全市“333”主導產業,立足中心城區交通、區位、人才“三大優勢”,清江浦區確定了“333”特色優勢產業發展方向,加快打造現代服務業商貿、金融、物流“三大中心”,壯大都市型工業生物醫藥、綠色食品、鋰電能源“三大百億級”產業,建設城郊農業優質農副產品供給、休閑觀光、農業科技“三大基地”。

生態環境:清江浦區中部有中國漕運史上唯一留存的官宦園林清晏園、占地1800畝的缽池山公園、占地800畝的楚秀園,東部有占地5000畝的4A級古淮河文化生態景區,西部有占地3000畝的柳樹灣景區,南部有占地700畝的陽光湖公園,城市綠化覆蓋率達到42%。古淮河、里運河、京杭大運河、淮河入海水道穿城而過,二河風光帶貫穿南北,形成了清江浦區“五河七岸”的獨特景象和清新靚麗的城市風光帶。

國家級淮安經濟技術開發區,地處淮安市區東大門,下轄4個街道、2個辦事處,實際管理面積128平方公里。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結果,轄區戶籍人口20.31萬人、常住人口29.31萬人。擁有國家級綜合保稅區、國家級留學人員創業園、國家級大學科技園、國家級軟件企業孵化器4個“國字號”平臺,是江蘇長江以北知名臺資高地、全國首批“綠色生態園區”、國家生態工業示范園區、國家級循環化改造示范試點園區、國家級綠色工業園區。作為全市經濟建設主陣地、對外開放主窗口,近年來,淮安經濟技術開發區自覺踐行新發展理念,聚力壯產業、育企業、筑平臺、優服務,推動高質量跨越發展邁出堅實步伐。

區位交通優勢突出。水陸空鐵無縫銜接,交通網絡高效便捷。6條高速公路穿境而過;徐宿淮鹽高鐵、連淮揚鎮高鐵建成通車,寧淮城際鐵路開工建設;漣水國際機場通航境內外30多個城市,同時開通西安、鄭州全貨機航線;新港二類水路開放口岸通江達海,是全省內河集裝箱億噸大港、重要樞紐。

主導產業特色彰顯。以富士康、鵬鼎科技、韓泰輪胎、天合光能等名企為代表,形成智能裝備及新能源、PCB電子元器件、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等特色產業集群,是江蘇省新能源汽車產業基地、江蘇省智能裝備制造產業基地。以航空貨運樞紐建設為推動,著力打造航空制造、航空服務等臨空產業,互聯網、跨境電商等新業態加速崛起。

功能配套日益完善。圍繞打造宜居、宜商、宜業、宜游的現代化園區,高標準規劃建設匯金云谷等城市地標,打造智慧谷、創新創業園等孵化平臺,全球首座以西游記文化為主題的西游樂園多次被央視推介、人氣火爆。現有工業、財經、食品等各類大中專院校9所,在校總人數近8萬人,可提供充足的產業工人和技術研究人才;引進北京師范大學、上海瑞慈醫療等優質資源,民生保障水平穩步提升。

營商環境持續優化。“拿地即開工”“五證聯發”常態化,全省率先推行重特大項目先行用地審查建議,全市率先實施“證照聯銷”“竣工即驗收”,工程建設領域全鏈條審批時間壓減85%以上,營商便利度明顯提升。吹響爭創國家級營商環境示范區“沖鋒號”,全面落實穩經濟一攬子政策措施,在全市率先-《關于貫徹落實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實施意見》,常態化開展“黨政親商雙月談”“規上企業家家到”,全力打造“四最”營商環境。

欧美精品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日韩中文字幕欧美三级,中文字幕亚洲精品乱码在,亚洲中字日韩中字无码中字
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 尹人久久久香蕉精品 | 婷婷在线视频免费播放 | 亚洲婷婷综合另类一区 | 三上悠亚在线精品二区 | 亚洲区综合区小说区激情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