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由新集大隊更名為新集村村民委員會。新集村原是自然莊,從“大莊戶”(新集北邊)搬到現居住地后更名為新集。 |
明朝有一王子,每天馴馬經此處,后人取名馬路。 |
村民多姓黃,且位于前黃與后黃之間,故名為中黃。 |
中淝村因在淝河北岸,故起名中淝村。 |
1958年人民公社化成立,大隊取紅星向黨的含義,故而得名。 |
以錢姓為多數,故名錢河。 |
三官自然村過去因沒有排澇設施,百姓連年饑荒,清朝年間,朝里官員年庚堯發動群眾挖了一條南北通往淝河的大溝,以后百姓生活好轉,為表示感謝,在大溝西沿建了一個土臺,在土臺上建了一座廟,在廟里塑造了三名官神,百姓敬拜,后傳三官,后人誤讀三關至今。 |
據說原來有前后樓,樓是姓邵的蓋的,故稱邵樓。 |
因從前有一戶姓仁的財主,有錢有勢,此地有一集市叫仁氏集,后改稱仁和集。 |
1984年由新劃大隊更名為廟東村村民委員會,“廟東”以清末建風水廟而得名。 |
1984年由太平大隊更名為太平村村民委員會;1918年至1949年在這段期間本地防衛治安比較好,故得名太平。 |
2005年陳莊、陳橋兩村合并;因陳姓戶多,人口多,起名叫陳莊村。 |
1978年由南海大隊更名為南海村民委員會。臨近北淝河,河中央有一土島,面積約二十平方千米,因河中有三個土島。東西各有一個,共位居中央,人稱中南海。也因此得名南海。 |
以前有李姓到此擺攤經商,后發展成集市,名李興集后人誤為領集,現諧音名嶺集。 |
2004年時,由“張家村”“高嘴村”“樂善村”合并為河嘴村村民委員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