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口鄉、鍋沖苗族鄉、縣溪鎮成建制合并設立縣溪鎮縣溪鎮位于通道侗族自治縣西北部,東傍菁蕪洲鎮,西連鍋沖苗族鄉,南界地陽坪,北臨江口鄉。從宋崇寧元年(1102)建縣至解放后的1958年,一直為縣治所在地。1984年9月,社改鄉時,與縣溪公社合并,組建新的縣溪鎮至今。枝柳鐵路、209國道和渠水支流通道河、與播陽河交匯于鎮,構成水陸交通網。通道火車站、通道貯木場建成后,該鎮成了物資集散地,縣溪中轉業務的興……。 |
巖門鎮位于湖南省麻陽苗族自治縣西北部,是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中國第一任鐵道部部長、全國政協原副主席滕代遠同志的家鄉。鎮域總面積71平方公里,轄12個行政村,1個社區,92個村民小組,總人口2.4萬人。轄區內吉懷高速穿境而過,209國道、308省道在鎮區交匯,是縣城通往西南8個鄉鎮的主要通道。鎮域經濟以農業為主,全鎮特色支柱產業以柑桔、瓜果、蔬菜為主,其中柑桔種植面積達3.1萬余畝,人均1.3畝,……。 |
龍潭鎮是溆浦縣南部的邊陲重鎮,東依高聳入云的車巖嶺,與葛竹坪鎮、大華鄉交界;南現溫水鄉毗鄰;西靠百強寨,與橫板橋鄉、黃毛園鎮相鄰;北傍金子山,和北斗溪鄉接壤。龍潭鎮地處龍潭辦事處四鄉三鎮之中心,是龍潭14萬人口的經濟、政治、文化中心。北宋神宗元豐二年(1079年)置龍潭堡,民國2年設(1913)初置龍潭鎮。1958年人民公社化,建龍潭公社。1961年10月設龍潭公社和龍潭鎮公社。1984年龍潭鎮公……。 |
蘆坪鄉與黃金坳鎮成建制合并設立黃金坳鎮黃金坳鎮位于鶴城區北部,距離城區15公里,東與中方縣瀘陽鎮相連,南與盈口鄉毗鄰,西與賀家田鄉接壤,北與蘆坪鄉、涼亭坳鎮交界,全鎮總面積78.35平方公里,轄10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130個村民小組,總人口15319人。209國道、枝柳鐵路、渝懷鐵路貫穿全境,交通十分便利,是鶴城區“三鄉一鎮”文化、經濟、商貿中心。全鎮實現了村村通,路面硬化今年年底有望突破12……。 |
新寨鄉、扶羅鎮成建制合并設立扶羅鎮新晃侗族自治縣轄鄉。1956年設置扶羅鄉,后改公社,1984年復置鄉。位于縣境西南部,距縣城19.5公里,面積101平方公里,人口1.4萬。鄉政府駐扶羅。新(晃)三(穗)、新(晃)天(柱)公路過境。轄傘寨、東風、桂貢、扶羅、云溪、丈溪、皂溪、岑莊、拱夫、弓判、克寨、橫坡、桐木、岑龍、八代、三江口16個村委會。農業以水稻種植為主。礦產有重晶石。圩場形成于清代,現有農……。 |
蛇形山鎮,位于婁底市婁星區境南部,東鄰雙峰縣杏子鋪鎮、南接梓門橋鎮、西連洪山殿鎮、北與湘鄉市交界。全鎮土地面積112平方公里,轄7個責任區,57個村,2個居委會,總人口7萬。有耕地2807公頃,其中水田2033公頃。洪杏公路、潭邵高速公路從鎮中部通過,交通方便。境內煤炭、天然氣、石膏資源豐富,是婁底市婁星區工業重鎮之一,是湖南省經濟實力百強鎮之一。經省人民政府同意,省民政廳2017年1月24日正式……。 |
小碧鄉與杉山鎮成建制合并設立杉山鎮婁底市轄鎮。1950年屬杉山等鄉,1956年合并置杉山鄉,1958年屬婁底公社,1961年分置杉山公社和恩口公社,1968年合并為杉山公社,1984年復改鄉,1986年建鎮。位于市區北部,距市中心10公里,面積44平方公里,人口3.3萬。西(陽)恩(口)專線鐵路過境,省道1810線貫穿全境。轄杉山、花溪、塘坪、集云、田灣、壩塘、泉福、四季、西坪、高車、太保、澄清、……。 |
荷葉鎮以人文資源優勢彌補礦產資源劣勢,以邊貿優勢彌補交通劣勢,以農業優勢彌補工業劣勢,以環保優勢彌補產業劣勢,努力發掘項目,加大招商引資力度,近三年內引資4000余萬元,成效顯著。荷葉鎮位于雙峰縣東南部,總面積141平方千米,轄6個責任區,63個行政村和1個居委會,五萬五千人口。荷葉鎮地理位置優越,處于長、株、潭、衡、邵、婁六大城市的幾何中心位置。其東部、南部與湘鄉市、衡山縣、衡陽縣接壤,北部、西……。 |
新化縣轄鎮。1949年為吉黃鄉,1950年更名吉慶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復置鄉,1995年合并吉慶、崇山、晨光、華山、南山鄉建吉慶鎮。位于縣境北部,距縣城32公里。面積181.8平方公里,人口4.6萬。新(化)安(化)公路貫穿全境。轄大安山、吉慶、雞叫巖、齊心、戶長山、漆樹坪、南盤山、火侍灣、小沖、聯豐、梓木山、叢山、芙蓉峰、大門坳、老塘沖、龍井、朝暉、長排、楊橋、光明、坪塘、勝祖灣、木……。 |
巖口鎮與鐸山鎮合并設立鐸山鎮一、基本情況:婁底市鐸山鎮位于冷水江市的東大門,是1996年經湖南省人民政府批準建立的建制鎮,全鎮轄17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總人口28000余人,其中非農業人口8000余人,總面積26.3平方公里,城鎮已建面積2.4平方公里。境內有年產煤礦18萬噸國營煤礦——漣邵礦業集團金竹山實業公司鐸山煤礦1家,中等職業學校——冷水江第一中等職業1所,建有鐸山工業小區,發展了一大批……。 |
橋頭河鎮地處漣源北部,東鄰龍塘,南界石馬山,西連渡頭塘,北抵七星街鎮,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距市區31公里,距婁底市區25公里。老橋頭河鎮始建于清乾隆年間,是歷史上有名的商業古鎮。1995年撤區并鄉,原株木鄉、桂花鄉、橋頭河鎮、石狗鄉、區公所合并成橋頭河鎮。全鎮總面積140平方公里,耕地55090.20畝,其中水田31831.6 畝,旱土 23258.60畝,城區規劃面積3.4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 |
撤銷寨陽鄉、白巖鄉、馬頸坳鎮,新設立馬頸坳鎮吉首市轄鎮。1950年屬三區,1956年設鄉,1958年設紅旗公社,1984年改馬頸坳鄉,同年改鎮。位于市境北部,面積86.2平方公里,人口1.7萬,苗族人口占75%。鎮政府駐溪馬。枝柳鐵路經此并設站。公路有吉(首)古(丈)省道縱貫南北。轄火車站、老街、新街3個居委會和溪馬、新灣、楓香、竹寨、紅巖排、米坡、合群、陽田、康營、林農、團結、隘口、幾此、榔木坪……。 |
瀘溪縣轄鎮。1949年設浦市特別鎮,1953年建浦市鎮,1958年改浦市公社,1984年復鎮,1987年撤浦陽鄉并入浦市鎮。位于縣境東南部,面積134.7平方公里,人口3.4萬。鎮政府駐浦市,距縣城水路26公里。有公路通縣城、沅水常年通航。轄十字街、太平街、新健街、煙坊街4個居委會和印家橋、城鄉、黃家橋、浦溪、小岸坪、高橋、青草、銀井沖、新堡、都歧、田家溪、高山坪、灰洞坳、魚坪、小麻、巖門溪、擂鼓……。 |
都里鄉、廖家橋鎮成建制合并設立廖家橋鎮廖家橋鎮位于鳳凰縣西部,距縣城9公里。總面積66平方公里,轄20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129個村民小組,共4126戶,2.1萬人。境內交通便利,S308省道橫穿全境,正在建設中的鳳大公路穿越5個行政村。廖家橋鎮人杰地靈,文化豐富,始建于明代的南方長城為著名的旅游勝地。2005年全鎮水稻種植面積1.2萬畝,農業收入2807萬元。工業收入30萬元,商飲服務業收入7……。 |
花垣縣轄鎮。民國時屬太平鄉。解放初屬四區,1958年建宇宙公社,1959年改麻栗場公社,1984年置鎮。位于縣境南部,距縣城22公里。面積53.5平方公里,人口1.4萬,系苗族聚居鄉。鎮政府駐麻栗場。湘川公路穿境而過。轄麻栗場、尖巖、新橋、廣車、溜豆、金牛、新科、彭湖、登高坪、望高坡、沙坪、排達魯、沙科、老寨、立新、名魚、沿壩17個村委會及麻力場居委會。鄉鎮企業有水電站、農具站、民族工藝廠等。農產……。 |